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3 09:53: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会读三拼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板书:

  j— ü →

  q— ü →

  x—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ü → ju

  q— ü →qu

  x— ü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习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3.指名拼读,教师纠正。

  4.同桌同学互相拼读、纠正。

  四、看图拼读音节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读图下音节

  (1)自己试拼

  (2)同桌互相拼

  (3)指名拼。

  五、读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找出你们学过的音节读一读:jīqī

  3.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4.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同桌互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

语文教案 篇2

  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每天能够接触到韵新鲜事物也比较多,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是缺乏对现实生活有意识的关注。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敏锐地发现事件的价值所在,并能通过简单的新闻写作技巧把他们所关注的事件表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写新闻稿的写作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关于新闻写作的知识,具备阅读新闻的基本能力,而且能把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意识”明朗化,让他们自觉地关注新闻,筛选新闻,利用新闻,意义是比较深远的。但是第一次新闻稿的写作课要完成上述所有目标未免苛求,对学生“新闻意识”的进一步培养还是要在日后的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加深,让语文课程的学习真正能做到为学生服务终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写作切忌没有“源头活水”,而我们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感兴趣的新闻材料,让学生对新闻稿的概念有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总结出新闻稿的特点。下一步写新闻,是在对新闻稿特点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运用大家都熟悉的题材深化对新闻稿“倒金字塔”结构的认识和运用,并且强调写新闻要有出新的意识。第三步现场采访写新闻,让学生写最新鲜和生活最贴近的新闻事件,在第二课时举行“校内新闻发布会”,评选出好的新闻稿件。

  [教学目的]

  1.教会学生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新闻稿的特点,把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难点:训练学生写新闻稿,把握新闻稿的“倒金字塔”的结构。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问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什么是新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条狗咬了人,这不算是新闻;然而,当一个人咬了一条狗,这便是新闻了!”这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它反映了新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诙谐的新闻事例导入写作课,让学生了解新闻的重要特点“新”,不过有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反常”、“奇怪”等答案,教师要注意巧妙引导。)”

  看来,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二、梳理特点,研究写法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新闻材料,下面咱们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把你最感兴趣的新闻播报给我们大家昕,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吧!

  (学生交流3分钟后自由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新闻内容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在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学生比较关注的近期新闻有:岛内分子参拜靖国的神社、痛说毒品摧残下的残酷青春——何媛走进《面对面》、日本批准新版右翼教科书、肯德基公布苏丹红调查结果、冒名写封信天才少女被开除等,这些新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点。)

  听了这么多的新闻,大家能不能再稍微系统地梳理一下,新闻有什么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看新闻的来源、新闻的篇幅、新闻的时间、新闻的语言,整理出如下特点:真实性、简明性、时效性、语言准确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很快整理出新闻的总体特点,这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闻是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闻的写作,大家都要成为小记者。在写新闻之前,咱们先看看这些新闻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生浏览搜集的新闻,七嘴八舌回答问题,如人物、时间、地点等,教师要注意归纳。这些新闻在内容上都有共同的特点,要说清楚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

  的经过和原因。人(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和原因(why)被称为是新闻的五要素。因为英文单词都是w打头,也被称为5w。一般而言,新闻稿中对这五个w都要有所交代。]

  另外,新闻稿在写法上也有它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写法上的共同点,即新闻的套路模式。介绍必要的新闻知识。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个部分。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要求用一句话反映新闻事件。导语是概括报道事实或中心,是新闻内容的浓缩。主体部分则是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三个部分的关系可用下面的不等式表示:标题<导语<主体,呈倒金字塔型,也叫“倒金字塔”结构。)

  三、实际运用,落实出新

  通过大家收集的新闻展示与交流,我们了解了新闻真、简、新的特点,也知道了5个w和倒金字塔结构,下面我们就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开始写新闻吧!我们一共有两次写作训练,第一次要求大家都写一个主题,看看谁写得最好!最近咱们班发生的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以此为主题,写一则一百字左右的新闻吧。

  (最近该班获得校运动会年级总分第一名,学生十分关注此事,写起来都很感兴趣。教师在学生写作的时候要相机指导,这个环节十分重要。提示学生对同一新闻要写出新意,可从如下方面入手:题目的新颖醒目、切入点的特别、内容上的侧重等,同时一定要强调“倒金字塔”结构的落实。教师巡堂,关注学生的进展,帮学生解决写作上的瓶颈。)

  大家差不多写完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的习作,然后每个组挑选最好的新闻稿,把它的题目写在黑板上,我们来结合题目和内容评选出今天的“最佳新闻”。

  (学生交流活跃,各式各样的拟题出现在黑板上,每有特别题目的出现就引起学生的议论,现场十分热闹。题目写完后,教师征询学生意见,让他们挑选最感兴趣的题目,然后让所属小组“播送”该新闻,学生评点,教师指导,评出运动会的“最佳新闻”。要注意的是,由于评选形式的`限制,不排除有好的新闻稿被学生疏忽了,教师根据学生喜欢的题目的随机抽取评点也会漏掉好的新闻,所以教师在巡堂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评选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拟题新颖、写作形式规范、’’内容上有独到之处的新闻稿件作为写作范例,可以把好的稿件在课下展示出来。)

  四、结束本课,布置任务

  同学们评选“最佳新闻”的环节完成得非常好,我们在这节课上不但了解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还大胆尝试了一次自己写新闻的滋味,评出了我们大家最喜欢的新闻稿。那么下节课呢,我们要召开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校级新闻发布会”,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学校范围内挖掘最新鲜、最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把它写成新闻稿,我们将评选出“最佳新闻报道组”和其他若干由你们自己设定的奖项,大家赶快行动吧!

  (这个环节把发现新闻的实践过程放到了课下,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深入到同学们中去,教师也不妨给学生指点一下,比如可以扩大采访面,除了采访同学还可以采访老师、校长;采访内容上可以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采访程序上可以准备提纲或者调查问卷等等,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深刻体会发现新闻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学生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

  教师在发布会开始前要安排好主持人,并在学生中征集新闻评选的其他奖项,把奖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

  小组自己确定新闻发布的形式。

  二、小组新闻发布

  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力是惊人的。在新闻发布的形式上体现了电视节目的多种形式,有“新闻联播”式,有专家访谈式,有现场连线式等等:在新闻的内容上无所不包,有关于寝室卫生的,有关于考试成绩的,有关于食堂改造的,有关于理财调查的……学生播得高兴,下面听得开心,课堂气氛始终十分活跃。

  三、奖项评选和发奖,主持人小结

  除了“最佳新闻报道组”以外,其他小组都有各自的精彩表现,其他奖项也很快被“瓜分一空”,如“最佳发现奖”、“最实用新闻奖”、“最惊世骇俗奖”、“最沉重新闻奖”……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评价他人并被他人评价,通过展示与比较,很快理解到新闻的发现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既满足了好奇心,又达到了与他人交流、与学校小社会交流的目的,再通过他们的笔表达出来,更使学生有种无法言喻的成就感。

  新闻告诉我们: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伊拉克战争、日本“争常”、苏丹红事件……这些事件也许有的离我们生活很远,但我们国家、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个人的许多决策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新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我们发生了联系,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新闻就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如果我们能充分地了解世界,我们就有可能有效地选择生活。

  新闻写作课的教学如何开展?既然写新闻,就要立足于“鲜活”。一是研究素材和写作素材的鲜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生活的关注力,从感兴趣的媒体新闻到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进一步延伸到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点点滴滴,研究和写作的素材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最贴近他们的东西,这样何愁下笔“言之无文而行之不远”呢?二是教学环节设计的鲜活。搜集素材——课堂交流——总结规律——现场动笔——即时评议——课下采访——新闻发布,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从学生兴趣出发,让他们在每一个环节中感受发现的快乐,享受创作的成就感,有了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动力不怕调动不起来。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要做到审时度势,相机启发诱导,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经历新闻稿写作由认知到实践操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层深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为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历俄国,参观托尔斯泰墓后写的一篇游记。表面看这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现作者对朴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介绍人物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引导讲述、学生讨论把握课文语言,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掌握对比手法和衬托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命终结无可避免。古往今来,世人对生命的最后的驿站——坟墓作了各种不同的诠释。坟墓通常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坟墓是美的坟墓?让学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间有哪些美的坟墓?

  课件展示世间公认美的坟墓的图片并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幻灯片2--5)。请同学们概括出这些坟墓的特点(幻灯片6)

  作者认为上述的坟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许人?

  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幻灯片7)

  到底在他眼里怎样的坟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来到俄国参观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的坟墓!(课件展示托尔斯泰的坟墓的图片,幻灯片8),并介绍托尔斯泰其人

  3.托尔斯泰简介:(课件展示,幻灯片9---14)

  二、引导点拨,展开教学

  (一)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墓与前面列举的名人的坟墓的差异(课件出示图片,幻灯片15,使学生直观地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试用一词概括对托尔斯泰墓的整体感觉——朴素。

  (二)听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16,播放课文朗读),划出值得注意的字词以及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

  1.正音(课件展示:幻灯片17)

  2.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课件展示:幻灯片18)

  师点拨: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三)感受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1.请一些同学谈谈读完了这些文字,除了“朴素”,还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不一)

  师小结:我们还感受到了一种“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亲临墓地的人们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明确: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震撼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课件直观展示,幻灯片19)

  3.再找出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确: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4.师点拨、引导: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心里受了强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个“之最”来表达感受——世间最美、最宏伟、最难忘的坟墓。感受都比我们深刻。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朴素,与人们的崇敬形成了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幻灯片21)

  (四)探讨: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美的认识。

  1.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2.师点拨: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形式,还在于托尔斯泰本人的一种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其实“美”不仅仅是指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心灵的、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便越好。“美”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幻灯片22)

  (五)思考:文章结尾为什么要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

  课件展示三位伟人的坟墓图片及简介(幻灯片24,25,26)

  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明确:对比。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他们的坟墓虽然豪华、华丽,但这并不为过,这和他们伟人的声名是和谐统一的,而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们认为它是最美的,那就让这位伟人享受这种自然、宁静,幸福地安睡在这片远离尘嚣的林阴里,让我们默默地向托尔斯泰墓告别吧!

  三、拓展延伸

  讨论:对学生化妆,穿高档华丽服装的看法。

  四、作业

  (一)读一部托尔斯泰的名著

  (二)预习新课

  媒体和资源: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语文教案 篇5

  通过《夜莺的歌声》的教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⑵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会认“宋”等七个生字,会写“丹”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1. 课件或课文插图:旗子飘、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等。

  2. 生字卡片。

  3. 三个小朋友头像(剪画)、纸风车、板书贴画。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听说咱们班小朋友最爱猜谜语了,是吧?(是)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猜猜看,它是什么?(出示课件谜语)

  无形无色无味道,看不见,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弯腰。

  风轮见它转动,红旗见它舞蹈。

  (生:风。板书:风)

  2. 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不能)可有三位小朋友却画出来了,(生:能!师:啊!真自信!)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

  3.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风”前板书“画”。齐读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请大家轻轻翻开课文66页,自读课文,看看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注意:读准字音,找出声字多读几遍,遇到困难请教别人。

  2. 课文讲的是哪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生答)这三位小朋友的名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现在我们用生字卡片拼出他们的名字,为他们每人制作个名片好吗?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组织小伙伴合作为三位小朋友制作名片,看哪组小朋友动作最快。请制作好的同学多读几遍他们的名字。

  3.(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图片)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粘贴(提示:请拼好的小朋友把卡片放桌边,坐端正)再叫贴好的同学读他们的名字,大家跟着读。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4. (指导读好他们的名字)想跟他们交朋友吗?(师下讲台)想跟他们打招呼,问声好吗?(如宋丹、陈涛、赵小艺,我叫×××,想和你们做朋友……)(指名读)

  5. 又认识了三位新朋友,真开心! (出示做的风车)孩子们请看——多么漂亮的风车啊!想它们转起来吗? (想)小风车呀,转呀转,一转转到你手上! (指名开火车)还想再来一次吗? (想)这回老师要加快速度了,准备:小风车呀,转呀转,一转转到你手上! (继续开火车)再转风车,全班抢读生字。

  6.(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丹”字)指导书写“丹”。

  ① 大家请看“丹”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说)

  ② 请注意看老师在田字格中写:“丹”“冂”写得窄,“ヽ”在竖中线上,“一”略向上提,占横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刚才小朋友把生字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看谁读得最准确。谁想站起来给大家读课文? (师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丈),请大家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生读毕)师问:你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 (指名评价朗读,重点评是否读得流利)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3. (课件出示三幅画)这就是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画,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幅画是谁画的?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段落,画完后和同桌交流以下。 (师下座位指导)

  4. 有答案了吗?(师每展示一幅画,就请学生读出相对应的段落,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出写风的句子和孩子们说的话)

  ① (课件出示赵小艺的画)请告诉老师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齐答)谁来读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指名读)你感受到风了吗? (指名说)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风?

  师提示:高高的旗杆上,旗子在——(空中飘着);小男孩手中的风车在——(呼呼地转),那——(就是风)。谁还想读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风? (指名读)你真棒!把风读得美滋滋的,谁还能把风读得更美?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样? (高兴、自豪、得意)用我们体会到的心情再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提示表情和声音都要有高兴、自豪、得意)。 (全班齐读)

  ② (课件出示陈丹的画)谁来告诉大家这幅画又是谁画的? (指名说)请你来读读陈丹画风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风。(指名读)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提示:风娃娃在抚摸小树,小树——“笑弯了腰”)谁再来读,感受到风? (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③ (课件出示宋涛的画)这最后一幅画又是谁画的?(学生答)请大家把宋涛画风的句子读一读。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风? (指名说)男女同学赛读宋涛画风的句子,看谁把风读得最美。

  5. 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想)师播放画风课件,旁白:

  ① 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鲜艳的红旗随风飘舞,多美啊!赵小艺还画了拿风车的小男孩,看,手里的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 陈丹画了几棵小树,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呢!

  ③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 三个小朋友正读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6. 看了三位小朋友的画,你想说些什么? (生谈感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赛读感悟,体会角色

  1. 激发朗读兴趣,制造竞赛气氛。

  ⑴宋涛、陈丹、陈小艺真棒啊!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那么美!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它能用不同的方式画出风……)

  ⑵你想成为我们班今天朗读最棒的孩子吗?你认为怎样读课文能把他们读得更棒? (指名说;试读读看。)

  (师抓住契机提示引导:准确流利的读——有感情的读——带上表情读——加上动作读)①你读得声音响亮,发音准确,读出了高兴自豪的语气;②你刚才那样读一下子把风的美读出来了;③你读时带上丰富的表情微笑着……;④哟,他还加上了动作呢……大家愿意不愿意也像他那样,带上动作读读课文?)

  ⑶先小组练一练,再准备自由组合,加上动作分脚色表演读,参加“我最棒”朗读竞赛。

  点拨:你想成为这三位最棒的小朋友中的哪一位?你想成为最棒的赵小艺,就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你想成为最棒陈丹,你就读陈丹画风的句子;你想成为最棒宋涛,你就读他画风的句子。老师给两分钟时间大家作准备,开始练读吧! (师下座位指导)

  2. 分脚色赛读。

  ⑴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好,让我们在分角色表演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我最棒”朗读竞赛现在开始一一

  ① 哪一组想第一个读? (指名)你们读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请大家做评委,认真倾听。

  ② 哪一组想挑战他们? (指名)你们打算以什么方式来战胜他们? (师强调:把风读美,配上合适的动作读,带着丰富的表情朗读,读得比他们更高兴,读得更得意,更自豪……)再激励学生继续挑战朗读。

  ③ 请大家评一评,哪一组最棒? (请生当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师给他们戴上头饰)

  ⑵让我们用掌声欢迎这三位最佳朗读选手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提示:只读小朋友说的话)我再请小朋友起立当导演,读旁白语。老师是总导演,请大家注意表情和动作。

  五、想像拓展,交流画风

  1. 宋涛、陈丹、赵小艺为什么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那么好? (指名说)对呀,他们真了不起啊!

  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了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画风呢?

  请你用“起风了, 。”这样的句式来说风。

  如:起风了,湖面漾起一圈圈波纹。

  (指名说)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如:起风了,柳枝 。

  起风了,小姑娘的长发 。

  起风了,风筝 。

  起风了,小草 。

  起风了,衣服 。

  2. 小朋友对风中的景物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美。老师这儿有几幅关于风的图画,想欣赏吗? (播放课件)师旁白:起风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田野里,风车欢快地转着,禾苗笑弯了腰;寒风中,雪花飞舞,飘落大地;风娃娃又生气了。

  3. 实践活动——小画展:动手画一画风,能用你的画笔把风画出来吗?请大家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画纸,开始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播放音乐)

  (酌情提示: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

  4. 全班交流画风。 (评价:你想得真妙,画得真美……)

  5. 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孩子们,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感受到风。课后请小朋友收集关于风的资料(如:大自然有什么样的风?风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又造成哪些破坏?)再写一写你是怎样画风的。

  【板书设计】

  小诗(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