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案

时间:2022-09-12 10:43:41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滥竽充数》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滥竽充数》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滥竽充数》教案4篇

《滥竽充数》教案 篇1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

  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篇。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

  2、课件(从网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小结:“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写作,然后交流,评价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小结:“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总结升华联接成篇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写作。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给大家把它作文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篇,前后照应全文写作。

《滥竽充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滥竽充数》教案 篇3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2、课件(从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然后交流,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升华联接成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把它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前后照应全文。

《滥竽充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3、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1、出示六个成语(指名读)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鱼目混珠 亡羊补牢

  2、这些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词语。(板书:滥竽充数)(范读——齐读)

  3、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

  4、《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故事。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 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结合上下文,读懂生词。

  (3) 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 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点评)

  (2) 文中你读懂了哪些词?(重点理解腮帮、俸禄等词语)

  (3) 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两部分吗?并说说理由。(指名说)(板书:齐宣王 齐湣王)

  (4) 谁能把两部分的意思分别说一下吗?

  (5) 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故事 感悟寓意

  1、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

  2、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交流:

  (1) 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 你读出了什么?(强调“总是”“许多人”“一齐”)

  △ 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2)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 “混”字读出了什么?

  (3) 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装?(练习说话)

  出示:“别人---------------------------,他就—————————。”

  △ 尽管南郭先生装得像模像样,但内心还是不平静。此时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害怕 担心 紧张 得意)

  △ 是啊,起先他可能是紧张害怕的,但他紧张也要装作不紧张,害怕也要装作不害怕,不会吹也要装作会吹。

  △ 同学们,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词?(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 南郭先生啊,你不会居然冒充会,这不是滥竽充数吗?

  △ 这样装着装着,居然没人发现,还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 拿到俸禄后,南郭先生又会想什么?

  (4) 南郭先生的运气会一直好下去吗?

  (5) 出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 你读出了什么?

  (6) 难怪听了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 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 不逃走行吗?此时的南郭先生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指导看图)

  △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 谁能用“只好”说一句话。

  (8) 在逃跑的路上,假如你碰到南郭先生会怎么做?

  (9) 同学们,学到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0) 的确,做人要踏踏实实,要有真才实学。这就是滥竽充数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真才实学)

  (11) 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四、续编故事 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南郭先生后传》

  附: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

  爱讲排场 装腔作势 用人严格

  真才实学

【《滥竽充数》教案】相关文章:

《滥竽充数》教案03-05

《滥竽充数》教案12-10

《滥竽充数》教案14篇01-07

《滥竽充数》教案合集5篇01-18

《滥竽充数》教案锦集6篇05-30

四年级下册语文《滥竽充数》教案03-28

《滥竽充数》读书笔记04-14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05-23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