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09 09:17: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观察,下面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4,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5、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三、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展示台)

  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小组评一评,哪些小朋友完成得好。

  二、口语交流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各组交流

  3、小组商量,用什么方式集中展示小组成果。

  4、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5、想一想,再把你最想告诉大家的写下的来。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板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课件:词语】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称赞,现在会称赞什么呢?

  (3)我们分角色读读最后一部分吧?

  (4)【课件:插图】炮手这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心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将军。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炮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学习他勇于奉献。【板画】

  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通过《我们的教室》和《三味书屋》的教学,学生对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本课中类似的段落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第2、3、4自然段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内容来介绍北京的特色。第2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第3自然段介绍了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第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第5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课文第2自然段按方位东、西、南、北、中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2.第3自然段的理解及指导背诵。

  教学难点:1.本课中有些词语要借助课文插图进行理解。

  2.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句子较长,要注意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天安门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课文插图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并能按方位顺序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打出北京天安门的投影。

  (2)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吗?

  (3)指名说,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观?

  (4)我国的首都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我们今天要学习24课,(揭题)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北京城。

  2.听课文录音,学生划生字新词,并标好自然段序号。

  3.学生自学。

  读课文,记字形,想词义,主要内容。

  4.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垂、颖。

  (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如:汉白玉、华表、立交桥……

  (4)指名分段朗读,指导长句中的停顿。(长句中的停顿打“/”)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准多音字“都”。

  (2)理解“首都”。(中央、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6.学习第2自然段。

  (1)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3)理清本段内容。

  ①尝试作业。(板书出现,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反馈。

  ②看投影说说广场周围有哪些建筑物。

  (4)读课文看图(或投影)欣赏各建筑物。

  ①读1一5句。

  a.从插图上指出:天安门城楼、金水河、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

  b.你能看插图有顺序他说说天安门城楼吗?

  c.打出“天安门城楼”的投影,体会它的庄严和美丽。

  d.齐读写天安门城楼的句子,体会庄严和美丽。

  ②读6、7句,打出“人民大会堂”的投影,说说自己的感觉。

  ③读8、9句,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投影,教师简要介绍。

  ④打出投影,指名比较具体地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5)齐读第二自然段,:本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7.作业。

  (1)抄写词语。

  (2)划出方位词,(《作业本》第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指导长句中的停顿。

  (2)质疑。(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

  (3)利用投影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①读第1句。理解:这一句讲了北京的什么?“许多”一词说明北京什么很多?你能把这一句话改成用两句话来说吗,(“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北京有许多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再读这一句进行体会理解。

  ②打出北京市大街的投影片。说说大街是怎样的?(引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③打出立交桥的投影片。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立交桥四周有……,立交桥上……)b.谁还能说说立交桥有什么作用?(对便利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齐读课文4、5句。

  (4)小黑板出示课堂作业。(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课文第1句总的介绍了北京的()和(),第2句具体写了(),第3、4句具体写了()。

  (5)背诵指导。

  ①看投影读句子,记住第1句讲什么,第2句讲什么,第3、4句讲什么。

  ②看投影,背诵有关句子。

  ③看投影试背。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课文,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第2句和第1句间是什么关系?(第2句是对第1句的补充说明或举例说明。)

  (3)课文说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那么第2句中哪些是“名胜古迹”?哪些是“公园”?

  (4)借助投影或有关图片,简单介绍“名胜古迹”和“公园”。激发学生想去北京看看的欲望。

  (5)再读这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说说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摘录句子。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北京什么地方很美?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心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也可配音乐增强感染力。)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4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2.上一课大家学了《自信》(板书课题),读得非常认真,做到了“正确、流利”,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有感情,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课后习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四、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 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目标 :

  1、 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 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1、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 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 教师板书:赵州桥 (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 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 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 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 。,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 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 本中的第1、2小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

  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

  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

  4、“自信”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

  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

  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

  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

  2、交流:

  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

  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

  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

  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

  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

  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

  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四、感悟老人的话

  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

  2、交流

  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

  五、拓展

  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

  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自信

  气球--人

  升起--成功

  氢气--自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习、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二、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④全班交流。

  四、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

  二、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三、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积累成语。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穷但心里却充满阳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快慰,让人释怀。

  三、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四、教学用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礼物》这一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导学提纲

  (1)、人们常用“穷得揭不开锅” “穷得家里开天窗”来形象家里穷,那老婆婆吃住条件怎样呢?哪些词语写出了老婆婆的“穷”?

  (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3)、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会,让我们来碰撞思维的火花。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5、展示评价

  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预设一:面对家境如此穷困的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预设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婆婆虽然穷,但她生活的怎样?请用用几个词语概括。

  预设三:这礼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6、质疑解难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说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字词句、写作手法、情感体会)

  8、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们整体表现做出点评,提醒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训练

  9、拓展运用

  (1)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样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礼物都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除了课文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人?讨论交流。

  (2)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神奇的礼物要送给别人呢?你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

  10、编题自练

  同学们,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编一道试题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学编的题比较好!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做一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dēng。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美的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第二单元导语在点明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收集名人的资料,更多地了解他们。”目的是为后面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做好了铺垫,使单元内的各项学习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在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前有这样一段话:“《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的;有在观察中发现骆驼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对于这样的编排,审查意见这样写道:“每组教材能围绕专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使语文各项能力的培养训练能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如,第一单元的专题是“多彩的生活”。在导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各种儿童生活的画面后,安排《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在这篇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考虑到教材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对这一活动不太了解,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接着,教材用一段简洁的话语,概括前面所学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介绍乡村儿童生活的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在语文园地里,“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让学生写课余发生的事,“读读背背”编排的是反映儿童生活内容的古诗《小儿垂钓》,“展示台”用搜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如,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整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然后,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学习活动中,每一单课的学习都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和交流。我学到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本领。并随机向课外拓展,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在文字上做了认真的加工。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安排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蜜蜂》课后对蜜蜂采蜜的一些知识介绍,《玩出了名堂》课后对微生物作用的介绍。有的是介绍课文的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孔子拜师》课后,有分别介绍宋庆龄、李四光、孔子的图片、文字。还有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如,《风筝》课后介绍风筝的历史,《给予树》课后介绍圣诞节的风俗习惯。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灰雀》一课,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在“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这句话的旁边,提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文后,学习伙伴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形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

  ⑵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如,在《奇怪的大石头》里有一段李四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描写,学习伙伴在这段文字旁边,发出“李四光真会提问题”的感叹,这其实是引导学生留心李四光提出的问题,揣摩他思考、提问的方法。

  ⑶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赵州桥》一课,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旁边,提出“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的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文后有“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一关于写法的提示。

  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孔子拜师》一课,在“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旁边,学习伙伴说“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矛和盾的集合》一课,在“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旁边,提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等等。

  审查委员高度赞赏了这样的编排方式,他们在审查意见里写道:教材“导学特色突出”“导学内容丰富:有引导读书思考的,有引导动手实践的;有引导单项训练的,有引导综合运用的;还有的引导向课外延伸。形式多样:有的.在课前引导,有的在课中引导,有的在课后引导。尤其课文中的导学设计有新意,把握适度。能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启发引导,有引导体会思想感情的;有引导领悟表达方法的;有联系实际,加以拓展的。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启发、引导、示范,使学生学会学习。”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体现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取代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之后,用“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让我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有的用富有活力和个性的儿童化语言,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如,“课文写得真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多么优美的古诗,我要把它背下来。”“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认真读一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一种是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如,《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掌声》一课,“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一种是以学习伙伴的探究为引导,激励大家有新的发现。如,《灰雀》一课,“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说。”《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这些都反映了教材在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努力。

  审查意见这样写道:“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启发讨论和交流,引导发现规律,激励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读了课文,我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这样的语句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又为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留有空间,也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个性化感悟的尊重。”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

  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多,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的四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如,《小摄影师》课后安排了续写故事;《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内容,了解赵州桥的不平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小结。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教案》,来自网!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各两遍。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四、小结

  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五、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2、摘抄第三自然段生动的词句。

  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美观

  雄伟坚固

  赵州桥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能准确读出“朝、舍、缝、量、假、强”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2、认读关于“风”的词语,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形象。

  3、背诵和书写两则有关动脑的名言。

  4、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表达的生动、优美。

  5、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6、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精神,和乐于表达的兴趣。

  7、设计春节节日饰品并进行交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

  教学重点:

  语文积累;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记叙下来;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音字;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绿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找找双胞胎”

  自己试读;同桌互查;指名读。

  3、练习给多音字组词,填空

  朝

  zhāo()

  cháo()

  舍

  shě()

  shè()

  缝

  féng()

  fèng()

  量

  liáng()

  liàng()

  假

  jiǎ()

  jià()

  强

  qiáng()

  jiàng()

  4、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

  3、再次小声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和感觉。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交流。

  4、通过读这些词,你发现感悟出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认读名句,简单说说读后的体会。

  2、读帖,与小伙伴商量 一下怎么把这两句话写好。

  3、指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书写。

  5、评选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诵两句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3、默读,划出你觉得写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体会。老师及时总结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探究与发现

  1、还记得《米佳的愿望》吗?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四季不同的风情而丰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经展开一幅幅不同的画卷。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词吗?小组比赛:应选择一个季节,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出的词语最多。

  4、总结:其实妙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探究和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大胆地向他人表达,并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小品表演《乐乐和童童的对话》。

  二、自由交流

  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小组长组织好顺序,明确发言的要求:说的人态度大方,能让每个人听清楚,听的人认真倾听,有意见应等别人说完再来讲。

  三、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评选“风的使者”

  五、延伸

  请你也动动笔,画出风的颜色,为下节习作课作好准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大胆想象,并乐于真实地记叙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后大家都动笔画出了心中的风,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朗诵范文《春天的颜色》。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

  2、交流听范文后的感受。

  三、动笔写初稿。

  1、像小作者一样,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让它更丰富更生动,好吗?

  2、试写一段话,简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补充。

  1、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并读初稿。其它成员提出个性意见。

  2、根据个性意见,再次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3、面向全班学生交流,集体补充。

  五、定稿。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