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04 01:03:4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x应等于。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答案:1、x=7、5x=x=0、6

  2、第6题:判断小红说得是否正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计算1分钟(60秒)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方法二: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说明小红说得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心跳速度没变。

  第7题: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8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算一算。学生汇报。

  第9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练习。

  第10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第1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题: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

  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P35~37解比例

  教学目的: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和: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同学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同学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同学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P35“做一做”。同学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同学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7~38第8~11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题。

  2、4:8=12:24,假如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解比例》教学反思03-14

《反比例》数学教案11-19

《反比例》数学教案08-29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精选10篇)05-06

《正比例反比例》教案03-07

比例的教案06-12

比例线段教案12-16

比与比例的优秀教案12-18

比与比例教学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