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案

时间:2022-01-16 13:11:17 教案 我要投稿

月光启蒙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光启蒙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启蒙教案集合9篇

月光启蒙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新增选的课文。本教材以“动态生成”的观念引领教者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民谣、童谣的内蕴美。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让知识生成智慧,使智慧与情感共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

  难点是: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

  四、教学准备:

  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动画演示、运行环境基于Windows20xx下的电脑课件。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学思路: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由于本课凭借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加之,本课件制作采用网页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网页式多媒体课件支持下,本课可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课始,我直接揭题,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在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歌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母亲给予我《月光启蒙》的词句。板书(智慧启迪)

  2、课件出示语句(最后一小节),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重点理解、体会什么?”

  [我认为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同时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重点理解、体会什么?”更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具体体现。]

  3、初步理解课文,分4小步进行: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

  第三步: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的美景,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语句。

  [课件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预测性,而我们设计成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步:议:互相讨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第一课时的反复熟读课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对应,再加上这一环节中教者的适当点拔,突破难点可谓是水到渠成。]

  4、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拔“你已经知道这里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深情与芳香”。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相机板书“混沌

  开朗”,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在学生细读基础上穿插理解“黄河留给家乡的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回读“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谈体会。

  [我认为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3、感悟后一部分

  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看、悟、品四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一读,读文中句子。

  二看,看课件演示。(第6自然段开始展示的场景)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母爱与童心”的感悟。]

  三悟: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10-13小节。

  四品: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点拔学生品读。

  [综观这四步的教学,既展示了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化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可谓是一箭三雕。]

  [这一部分的2、3两个模块中的师生互动生成也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力求充分体现在主题性阅读中整体建构,在个性化阅读中主动感悟,在“无字书”阅读中涵育人格的阅读教学理念。]

  4、师生共同小结:回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课件配合下的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议一议,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比较体会文题《月光启蒙》意境美。

  2、通过小博士提问,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交流、吟唱已收集的民歌童谣。

  3、通过小博士挑战,出示实践性、延伸性阅读练习:继续体会文章意境美,继续收集家乡民歌童谣。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课件配合下的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为全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形象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板书设计

  19

  月光启蒙

  母亲

  我

  智慧-启迪

  混沌-开朗

  [我认为这一板书设计从文字上看简洁明了,紧扣文意;从形式上看回环交融,寓含文意;从媒体运用的角度看,与课件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光启蒙教案 篇2

  ★ 学什么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月光启蒙”的含义。

  ★ 怎样学

  一、 研读体会

  品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二、日积月累

  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句,把它们抄下来。

  三、理清脉络

  认真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按( )顺序组织材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你试着把各部分划分出来。

  ★ 测一测

  一、 词语广角(读拼音写词语)

  lí bā x zo yī shang fèng huáng

  zhàng zì yīn yùn hùn dàn q méng

  nòng yù liú chàng hán xù fēng qù

  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辰( )篱( ) 吟( ) 谣( ) 沌( ) 帐( )

  晨( )离( ) 铃( ) 遥( ) 吨( ) 涨( )

  三、 词语世界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带点的字

  天资聪( ): ( )然开朗:

  高深( )测: 幽默风(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月色( )的歌谣 ( )的母亲 ( )的童心

  ( )的音韵( )的诗情 ( )的夜空 ( )的童谣

  四、句子平台(按要求写句子)

  1、用上“打比方”的方法。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2、改成“把”字句。

  母亲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3、缩句。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五、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散去了, 出齐了, 升起来了, 的月色立即 ,这是孩子们眼里 的时辰。

  这个时辰在孩子们眼里是 的,这是因为 。

  2、母亲不识字,却是 。是母亲用 为我打开了 的宝库,给我送来 的诗情。她让 的翅膀,飞向 的王母。

  ★ 再提高

  你的家乡有民歌童谣吗?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抄写在下面吧。

月光启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学生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

  3、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与最后一小节所表达的意义,真正读懂课题《月光启蒙》。

  课前准备:

  熟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过程:

  一、读短语,想象月夜图。

  1、出示词组: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时辰

  动听的歌谣 风趣的童谣 浓郁的诗情 芳香的音韵

  混沌的童心 想象的翅膀 民间文学的宝库 诗歌的王国

  2、读完这些词组,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默读15小节,感受这月夜的美妙之处。

  2、指导学生朗读第四小节:母亲的声音是甜甜的,轻轻的,悦耳的。

  (1)出示第四小节:(配乐范读)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

  轻轻的,

  像三月的和风,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母亲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般悦耳,可怎么会有香味呢?

(1)母亲的体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劳,换上了干净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亲怀里,闻到了母亲熟悉的体香。

  (2)母亲的嗓音格外甜润,格外深情,听在我的耳朵里,很舒服,连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闻到了香味一般;

  (3)虽然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那么丰富,苦中有甜,甜得让我似乎闻得到香味。

  (借机理解:精神生活丰富、长歌谣。(为什么精神生活会丰富呢?))作者此时的内心也充满芳香,觉得什么都很美。

  (4)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民间文学的宝库中遨游,心情非常好,所以就觉得香了。师:就这样躺在母亲的怀里,听着这些动听的歌谣,我会想些什么呢?(幸福、甜蜜、愉快、神驰千里)

  3、理解: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A、(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B、理解:豁然开朗混沌

  指导朗读句子。

  师:原来,这音韵之所以会有芳香,不仅来源于母亲甜甜的嗓音,更来源于母亲虽苦犹乐的精神,在这样清苦的日子里,她却仍能让我感受得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让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啊!(出示:混沌豁然开朗)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歌谣,和作者一起再来享受享受母亲这轻柔、悦耳而又芳香的音韵吧!先指读第四小节,其余同学读歌谣。(指读,配乐)

  三、学习课文613自然段。

  1、自读6-13自然段,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可以和同桌两人合作。

  学生朗读:童谣部分、故事部分、谜语部分。

  2、师:这时候的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着妈妈觉得妈妈的形象似乎特别高大起来,像什么呢?谁能和一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呀?

  此时的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出示句子)

  (理解:纯洁、令人崇敬,柔美,圣洁、庄严,这是母爱的圣洁与庄严,使作者内心产生的一种感受。对母亲的.爱戴、敬仰、崇拜)

  3、指读、齐读这一句。

  4、要知道母亲可是个目不识丁的人哪,为什么此时此刻她在作者的心中却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读最后一节,联系前文谈谈你的感受。(出示)

  (作者的母亲是充满智慧的、勤劳善良的,虽然生活那么清苦,虽然自己目不识丁,但她凭着乐观的精神,伟大的母爱,成为儿子的启蒙老师,让他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让他在月光下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这怎能不让如今已颇有成就的儿子感激呢!)

  2、朗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

  1、课文学完了,每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总会让读者流连忘返,总会给读者留以启迪。请你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也许我们的母亲不一定像孙友田的妈妈那样会唱歌谣,可我们的母亲不一样,但每一位母亲对我们的爱是同样地伟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好珍惜它,好吗?

  六、作业:把刚才说的话回家说给妈妈听,或者用自己的行动让妈妈知道你想对她说听话。

  月光启蒙

  明月初升 唱童谣

  月至中天 唱歌谣 混 沌豁然开朗

  夜很深了 猜谜语

月光启蒙教案 篇4

  一、板书课题,初品课题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上的新课课题,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提示“蒙”是后鼻音,齐读)

  师:再看看课题——《月光启蒙》,你觉得这个题目起得怎样?

  生:读起来很优美。

  生:很好听。

  生:很美妙。

  师:的确,题目就像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总能吸引读者再三品味。

  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

  师:《月光启蒙》这篇文章挺长,生字特别多,有信心读好吗?(生)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当然,也可以悄悄地请教我!读完的同学举手示意我。

  (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个别学生请教老师)

  师:读完以后,有信心读好课文吗?

  生:有!

  师: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五个生字词,能读好好吗?

  多媒体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指名读“”篱笆“时辰”两个轻声词和三个生字,正音,然后齐读)

  师:把这些生字词放在句子中能读好吗?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不仅读得正确,还读出了味道。

  师:这一课中,还有两个多音的生字,找出来了吗?

  (副板:莲花落 混沌,提醒“落”“混”读音,齐读词语)

  师:把“混沌”这个词语送到句子中,谁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混沌——记得在哪一课学过这个词么?

  生:《盘古开天地》里学过了。

  师: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混沌”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天地,一片是迷迷糊糊、看不清楚的意思。

  师:在这一课中也是这个意思么?

  生:不是。是“不懂,迷迷糊糊”的意思。

  师:是的。知道了“混沌”的意思,那你推想一下,“豁然开朗”是什么意

  思?

  生:就是一下子明白的意思。

  师: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说(指板书),就是——启蒙;母亲把这份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说成一个四字词语就是——月光启蒙。

  师:古人云:“学贵有疑”,疑问是学习的`开始。课上到这儿,你能根据课

  文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么?(生举手)不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有新发现了举手示意我。

  师:谁先来提问题?

  生: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句子中为什么说长歌谣?

  生:“音韵”怎么会是“芳香”的?课文为什么用“芳香”来形容“音韵”?

  (副板:芳香?)

  生:母亲不识字,为什么能启蒙她的孩子呢?

  师:是啊,不识字的母亲,怎么会是“我”的启蒙老师呢?(副板:老师?)

  师:多有价值的问题啊!还有吗?

  生:作者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为题?

  师:从题目着眼提问,不错。谁还能针对文章题目提出质疑?

  生:为什么月光可以启蒙我呢?文章既然是写母亲对我的启蒙,为什么又叫“月光启蒙”?(教师在课题旁打“?”)

  师:善于提问,对语文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就本课而言,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认真读书。

  生:仔细读课文。

  师:不仅要用心读书,还要学会用心思考,这样,再难的问题也会变得轻而易举。

  三、品读“启蒙”,感受母爱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副板: )画出文中能体现“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语句,用三角号(副板:△ △)标出重点词句好好体会,在课文旁边的空白部分写下你的感受。开始吧!

  (学生静读大约5分钟)

  师:谁来说说,母亲怎么启蒙我?

  生:母亲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一句话,母亲用唱歌谣启蒙我。

  生:母亲唱累了,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给我唱童谣。

  生:让我猜谜语。

  (教师相机板书: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师:这是母亲给我唱的两首歌谣,谁来读?

  多媒体出示: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

  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生读,教师纠正“亮堂堂”的读音。)

  师:多么美妙的歌谣啊!想听听母亲是怎么吟唱这歌谣的吗?

  生:想!

月光启蒙教案 篇5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9课——《月光启蒙》当你们轻轻地合上课本的时候,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副画面呢?

  师:是这样的一副画面吗?(是)在这宁静、温馨、月光如水的夏夜里,母亲搂(师点击)着我,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师板书)

  二、新授

  (一)找中心句质疑,读歌童谣部分。

  (导入)师:当老师写完最后一个字时,不由得深深地感到在母亲的陪伴下,童年的孙友田是多么幸福啊,你们说是吗?不知道大家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长大后的孙友田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

  生:诗人。(师板书)

  师:你从书上哪儿看出来的?(生读最后一句)

  师:你为什么读这句话呢?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你读书真会思考)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这些简单的民歌民谣,怎么就能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最终成为一名诗人呢?现在就请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文中的歌谣、童谣。

  (二)指导学习歌谣部分。(找读法→学吟唱→明道理)

  师:(出示歌谣)问:谁先来读读看?

  师:像他这样读,可以吗?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师:到底该怎么读呢?书上已经告诉我们了。(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读这首歌谣的方法了吗?

  师:对呀,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能轻轻的把这三个字读一遍吗?(点击)(再轻一点)

  很好!一齐读这个词,再读!

  师:像什么呢?请大家继续读下去!

  师:读得真好,读这段话,除了轻轻地,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深情地!

  师:是什么让母亲这样动情呢?(生:爱对民间文学的爱,对故乡的爱)

  师:说的真好!谁能像母亲那样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呢?

  指名(让人陶醉)指名(你的朗读就像三月的风)

  师:让我们来享受一下朗读的.乐趣。(生齐读)

  师:现在知道该怎么读这两首歌谣了吧?

  师:指名1,2(评价:你的嗓音真甜;听你读歌谣真是一种享受)

  师:大家读得是很好。可书上说,这两首歌谣是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的,你们想唱一唱吗?别忙着答应我,先跟着优美的旋律哼一哼,怎么样?

  师:好听吗?谁能勇敢地站起来领大家唱。(如果有困难,老师可以做你的搭档,咱俩一起来试试)

  过渡:同学们,这优美的歌谣不仅给作者带来了听觉的享受,还拨动了他的心弦,让他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你们也听出来了吗?

  (机动环节):师:看来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师:(启发):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谁打开楼门洗衣裳?白天劳动,晚上还洗衣裳,你觉得母亲怎么样?她唱歌谣给我听,是希望——

  师:那第二首呢?母亲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启发:这首歌谣的内容比较深奥,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是我和母亲现在的生活吗?他们渴望过这样的生活吗?)

  师:是的。他们非常向往这样的美好生活。母亲吟唱的这些淳朴的歌谣,如月光一般无声地洒在我的心里,像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让一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当时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何等丰富,可是我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三)黄河故道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那你不觉得奇怪吗?母亲这么勤劳,为什么生活还这么清苦?

  师:你刚才读的是这句话。(师点击)

  师: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字,第一个“长”,作什么讲呢?第二个“长”也作生长讲吗?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产生、创作、编、流传是谁编了这些歌谣呢?

  师:是的,千古黄河,凄凄古道,这片贫瘠土地上勤劳的人们,总是充满希望地播种,于是生生不息的歌谣便从那片黄土地中孕育而出,像静静流淌的月光,像滔滔不息的黄河水一样,滋养了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孙孙。刚才我们一起吟唱了两首含蓄抒情的歌谣,让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文中的三首幽默风趣的童谣吧!

  (四)教学童谣部分

  师:(出示三首童谣)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1:有趣。(师:能把你觉得最有趣的那首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2:有节奏,清新,明快……

  师:是的,我们学得诗歌也有这样的特点。你能不能选一首读读,让我们感受这种清新,明快的节奏。

  师:还有谁能通过自己有创意的朗读,把童谣的幽默风趣的特点表现出来!(评价:你的朗读妙趣横生。你这么一读,嘿,节奏还真的出来了!)

  师:刚才你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用手轻轻地打着节拍,我们不妨也来试试,有这个兴趣吗?

  师:同学们,当你们在投入地读这几首童谣的时候,聪明的小脑袋里想到些什么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师:你们想得真妙!母亲在月光下吟唱的这些民歌民谣,让我们联想翩翩,也让童年的孙有田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一齐读。

  师:这句话,现在理解了吗?

  (五)总结全文,升华母爱。

  师: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作者想起了故乡,就会想到这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读着这些民歌民谣,他就仿佛飞到了洒满月色的小院,飞到了月色里玉石雕像般的母亲的身旁。(1)大家想想看,母亲虽然不识字,在年幼的孙有田的眼里是怎样的?(2)在他的心目中,母亲永远都是 (师作举手状)

  (六)延伸,凸显母爱的主线

  师:有着这样一位母亲,该是多么快乐呀。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在写这篇文章是,母亲已经不再谈自己的往事,也不记得他是谁,只是对着他笑,笑,笑得孩儿泪流满面

  师: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吗?(启发: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师评价:你想到母亲为我唱歌谣的内容,你联想到年轻聪慧的母亲,你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回家给妈妈倒杯水,捶捶背,好不好?你是个感情丰富的人!)

  师:是呀,同学们,你们的母亲虽然不一定会唱动听的歌谣,会讲神秘莫测的夜空里的神话,但是她们正在默默地用自己所能给予的方式深深地爱着你们。母亲才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位真正的启蒙老师,母亲是可敬的,母爱更是无私的。(师板书:爱)老师不禁又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衷心地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一举一动都能让你们的母亲收获慰藉。

月光启蒙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欣赏画面、朗读歌谣,感受作者在童年夏夜的月光下美妙、诗意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初步感受母亲的形象。

  2、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字,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作者母亲乐观豁达的形象以及她对童年时的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母爱的崇高,珍惜美好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引导孩子读好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揣摩语言文字,用心体会母亲的形象。

  教学过程: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可以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这节课周老师将和大家共同阅读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月光启蒙》,一个关于爱的故事。齐读课题,预备齐!

  一、预习反馈,概括内容

  1、课文中有一幅画面动人地展现了月光启蒙的故事,打开书,找到这幅画。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夏夜,孙友田的母亲在柔和的月色中,搂着他,时间 环境 动作给他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猜谜语。)

  2、这么一说,就把画面说具体、说丰富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概括出来了。

  3、同学们,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家夏夜生活的场景,可是这幅画面中却融入了景色、人物、歌声和情感那么丰富的内容,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一辈子抹不去。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的形象像打下了烙印一样刻在作者的心里。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感悟母亲的形象这一任务来学习,下面让我们走进画面。

  二、走进画面 寻找诗意 初探形象

  1、出示学习要求。

  先听老师读课文一、四两个自然段中的部分语段,再抓住“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句话,自己读一读,画一画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体会。

  2、学习要求都明确了吗?捧起书,看着书,听老师读。这两段话写得美吧?下面按照学习要求自己去读。

  3、师生交流。

  ①同学们,你读出了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读给大家听一听。

  ②三个点。

  A)景色美:(“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你读得真美呀!老师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呀,脑中有画面,就能把句子读得更好。)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作者重复使用了四个相同的字——“了”,反复使用这个字读起来究竟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唉,读起来感觉怎么样?(看似重复,却让句子更整齐,更有节奏。这些看似这不起眼的字也值得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去关注。)

  这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美,你会用哪个词?——景色美。(板书:景美)这样的景色是作者眼里——最美的时辰。

  过渡语:这美妙的景色,这如水的月色,又将烘托出一个怎样的母亲的形象呢?哪句话写母亲的形象写得特别美?

  B)形象美:(“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老师听出来,你特别强调了“玉石雕像”这几个字,我想问问你,你知道玉石雕像是什么吗?(用玉石雕刻出来的塑像)

  大家都知道,玉石是非常——珍贵的,纯洁的,用玉石雕刻出来的塑像也是非常纯洁、高贵的,这和月光下的母亲的形象有什么相似呢?想象一下。(玉石纯洁、高雅,月光下的母亲圣洁,庄严,在作者的眼里,她已经与月光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就像一尊——玉石雕像。)

  多么美的月光母亲啊,用朗读来体会。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美,我们也用一个词来概括?——形象美(板书:人美)

  过渡语:还有哪句话读起来也很美?(或许这份美就藏在母亲的一个动作里)

  C)情感美:(“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读得好,这位同学,你能告诉大家这句话中哪一个字最打动你?一个动作——“搂”。(教学“搂”字)我想跟你们做做这个动作可以吗?老师搂着你,你感觉怎么样?(美好、幸福、温暖)你觉得此时你眼中的老师怎么样?(温柔、慈爱)

  同学们,回忆一下,小时候妈妈搂着你,(随机问学生)你觉得——,你觉得——。这个时候,你眼中的妈妈是怎样的?(随机问学生)你的妈妈——,你的妈妈——。

  老师搂一下,妈妈搂一下,同学们都觉得幸福、温暖,童年的孙友田无数次被母亲这样深情地搂在怀里,他的内心一定也是——幸福、温暖的,他眼中的母亲一定也是——温柔、慈爱的。(抓住关键字,结合自己的生活去体会,就能读出句子中蕴藏的情感)一起读这句话。

  继续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美?——情感美(板书:情美)

  4、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朗读体会了“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下面让我们和着音乐把这两个语段完整地、用心地读一遍。

  三、品读歌谣 感悟诗情 体味形象

  1、母亲就是在这样的月夜,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她给我……这四部分内容中,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唱歌要和说童谣。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品读歌谣、童谣。

  2、出示学习要求。

  大声读读文中的歌谣,品味歌谣的内容,从这些歌谣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用一两个词在相关歌谣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

  A)第一段歌谣:女生读。

  感悟:母亲的勤劳。

  B)第二段歌谣:男生读。

  引导:老师告诉大家,凤凰是吉祥鸟,传说凤凰到,幸福生活就来到,人们喜欢借凤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感悟:母亲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C)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嘴上一个字也没说,但从她的歌谣里我们全部能感受到,这就是歌谣的特点,读——含蓄。

  4、作者是这么形容母亲的歌声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A)“芳香”原来是形容——花的香味。

  B)在这里却用来形容——母亲的歌声,母亲的歌声和花香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一起来听一段母亲的歌谣。(播放母亲的歌谣)

  C)听完一段之后,师:母亲的歌声和花香有什么相通的感觉?(预设:芳香、甜蜜、美好、醉人。花香沁人心脾,母亲的歌声打动人心;花香四处萦绕,母亲的音韵飘散弥漫……)。

  D)老师旁白:母亲的歌声如风似水,轻柔深情。此时此刻,作者已经超越了视觉、听觉、嗅觉的界限,是在用心来感受母亲的音韵了。一起读这段话。母亲的歌声真美啊,如果让你在这里也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是什么美?你会用哪个词?——歌声美(板书:歌美)

  5、文章还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母亲说的童谣,老师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有趣,能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

  A)如果说歌谣是含蓄的,那童谣又是怎样的呢?(引导体会:风趣)

  B)选一段学生喜欢的童谣齐读(加上动作)。

  C)这些含蓄的歌谣、风趣的.童谣听起来都是那么明快、流畅,在孙友田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使童年的孙友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感受到无穷的快乐,这些歌谣启蒙了他未来走向文学的道路。(板书:播下文学种子)

  6、可是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当时呀,孙友田的家境非常贫困,他的父亲是位半世坎坷的农民,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只能在大街上靠唱“莲花落”谋生,这“莲花落”是什么呢?(指名读)生活这么艰难,可是在这幅温馨的画面中,我们却丝毫看不出、听不到任何的悲惨与凄苦,有歌声,还有笑声,下面就让我们沉下心来揣摩唱歌人的心境。

  四、揣摩心境 树立形象 升华主题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体现家境的词语,对比母亲的歌谣、童谣,你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母亲?把你想到的词写在书上的插图中。

  2、师生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

  同学们,说说看,通过对比的方法,你们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说)

  A)家境。

  作者当时家境如何?从哪里看出来的?(不长五谷)

  B)心境。

  母亲的歌谣里有苦吗?没有,她带给孩子的都是什么?——(甜蜜、快乐、希望、对美好的向往。)这就是母亲快乐的心境。

  C)这段话中有一个字特别精彩,就是第二个“长”,这个“长”是什么意思呢?(创作、产生)家境艰苦,可母亲心境快乐,这就是母亲对待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叫——乐观积极。(板书:乐观积极)

  D)母亲用这样的人生态度启蒙着自己的孩子,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3、母亲月光下的启蒙令作者终身难忘,他发自内心地感激与赞美母亲,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总结:同学们,《月光启蒙》是一个故事,是一幅画,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诗,这首诗里流淌着浓浓的爱,这爱弥足珍贵,那就是——母爱。(再读课题)在母亲的启蒙下,孙友田成长为一名诗人,让我们用诗的语言与作者共鸣,用诗的语言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五、推荐阅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板书设计:

  景美

  月光启蒙 播下文学种子 人美

  乐观积极 歌美

  情美

月光启蒙教案 篇7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再轻柔些,展现月夜的美好,宁静。

  二、紧扣“启蒙”,回环品读

  (一)吟唱民谣

  1、玉石雕像般的母亲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在美妙的月夜里,母亲到底为我做了哪些事?(板书:唱民谣民谣、讲神话故事、猜谜语)

  2、上节课作者告诉我们:母亲能唱故乡所有的歌谣,母亲也为我吟唱过无数的歌谣,四十年后有这么两首歌谣总是萦绕在我耳旁,不曾忘怀,谁来读一读歌谣;(课件出示:歌谣)

  3、你读得很美,那母亲吟唱的美吗?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一生读,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4、你认为美在哪?(点击:甜甜的,轻轻的,深情)

  5、想听吗?听——(慢),篱笆小院里传来了母亲的歌谣!(播放民谣音画)

  6、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好甜,好柔)

  (出示段落)是啊!母亲就是这样甜甜、轻轻地为我吟唱,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提示:甜甜、深情、轻轻)(你再读,谁再来读一读)

QQ截图<spanhttp://uploads.gzpinda.com/image/<p>  7、啊,母亲用轻轻的、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如此深情,以致让我产生了幻觉,觉得这声音就像——生接读:三月的和风,像——生接读: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生接读: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p><p>  (1)读着这段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p><p>  小院里明明飘满的是母亲的声音,为什么作者说成是“芳香的音韵”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作者说,母亲的声音像——</p><p>  (点击:三月的和风)三月的和风就是春风,同学们,你们想想啊,当三月的和风吹过,大地会迎来怎样美丽的景色啊?(引导生想象:花、草、鸟??三月春风会吹红桃花,吹黄迎春花,吹绿了草儿,大地到处花红柳绿,芳香四溢)</p><p>  你们想象得真美!母亲的吟唱就像这三月的和风,吹开了花红柳绿,到处是春意盎然,让我们闻到了浓郁的——(点击)芳香</p><p>  谁能读出这两个词的味道?太香了,让我们将这浓郁的芳香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吧!</p><p>  (2)啊,芳香的气息真让人陶醉!那母亲的吟唱又像小溪的流水(点击),小溪的流水声是怎样的?(叮叮咚咚??) 母亲的歌谣就像这小溪的流水,充满了清脆,婉转,动听的</p><p>  ——(点击)音韵!</p><p>  7、同学们,母亲吟唱歌谣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其实,母亲吟唱歌谣还有含义呢,现在谁能模仿母亲的声音甜甜地来诵读这两首歌谣?(再次出示歌谣)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母亲通过歌谣想告诉我什么呢? (要勤劳的母亲,做个热爱生活的人。)</p><p>  (二)吟唱童谣</p><p>  (指着板书)1、啊!这就是母亲的歌谣给我的启蒙,启迪着我要勤劳,只有勤劳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那她唱的那些幽默风趣的童谣,又将为我带来什么呢?</p><p>  出示:童谣“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师范读,拍着手边读)</p><p>  呵呵,童谣除了可以像老师一样拍手打节奏外,还可以找个好朋友玩对拍,跟同桌一起来试试吧,来读第二首,齐: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p><p>  我们还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读哟,一起来吧:“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p><p>  2、我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这些童谣,对吧?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呢?</p><p>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王国。</p><p>  3、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起来读一读,齐:</p><p>  (三)讲民间故事3</p><p>  1、天资聪颖的母亲给予我的不只是民歌民谣,(指名读)谁来读</p><p>  出示: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p><p>  出示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母亲给我讲故事的月夜,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p><p>  师:你们注意到图中母亲和我的表情了吗?从中你感受到什么?</p><p>  2、师:你听到母亲在讲什么故事?(再次出示句子)仅仅是这两个故事吗?你怎么知道?(生:文中有省略号,说明不只这两个故事)</p><p>  3、师:省略号中又藏着哪些故事呢?</p><p>  4、听着听着,此时你仰望星空,在这高深莫测的夜空中看到什么?(生尽情说)</p><p>  5、夜空变得如此的热闹,你惊喜吗?(出示话)这段话中哪个字看出了作者与和你一样的惊喜?</p><p>  (点击:竟)竟是什么意思?居然,竟然,没想到。,</p><p>  6、我没有想到什么?多么令人惊喜呀,你来读读这句话!</p><p>  (我听出了你的惊喜。谁能读得更惊喜些吗?谁还愿意读?)</p><p>  7、师:是什么让高深莫测的夜空变成了神话的世界?</p><p>  8、师:(指板书)太了不起了,母亲!您讲的故事不仅给我带来惊喜,还启迪我的想象,让我浮想联翩。来!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惊喜吧!出示句子</p><p>  (四)猜谜语</p><p>  1、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我们还听到了这对母子的一段有趣的猜谜对话呢!</p><p>  (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猜谜语“)我来当母亲,谁来当孩子?其他同学来读一下旁白。</p><p>  2、猜谜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慈爱,智慧,富有才华)</p><p>  3、(指板书)其实母亲让我猜谜语也是要启迪我的想象和智慧啊!</p><p>  4、啊!如水的月光下,童年的我,有了这样一位拥有智慧与才华的母亲相伴,怎能不充满着无尽的幻想和快乐呢?所以尽管母亲不识字,我依然深情赞颂到:生读——</p><p>  (课件出示)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p><p>  <strong>三、深情倾述,升华情感</strong></p><p>  1、这就是我的母亲,这就是勤劳、智慧的母亲,在我还是混沌无知时,是她用民歌民谣,神话故事、谜语,为我打开文学之门,让我爱上了文学,成为一代诗人,否则现在我也只能是一名平凡的.人了。所以想起这些,作者饱含深情说到——</p><p>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一生读,让我们记住母亲的恩情吧!来,拿起书本,我们再来深请读读(第1句、1、2组读,第2句第3组读,以下类推)</p><p>  2、四十年后,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想亲手送给这位天资聪颖的母亲时——,</p><p>  (出示课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p><p>  A、出示练习:</p><p>  孩子们,虽然母亲已经忘记了一切,但是</p><p>  一想到母亲,我就会想到 ;</p><p>  (同学们,静静地把你想到的写下来)</p><p>  3、现在你们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将母亲给予他的启蒙叫做《月光启蒙》吗?</p><p>  是啊,在作者心里,皎洁的月光就像那慈祥的母亲,高贵的母亲就像那纯洁的月光,童年的一幕幕美好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在那个美妙的月光中,因此这份启蒙被称为——(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p><p>  4、月光启蒙,我将终生难忘,感恩母亲!感恩永远!孩子们,就让我们深情地向母亲表达我们永远的谢意吧!</p><p>  感谢您,母亲!(指名开头)</p><p>  您虽然不识字,</p><p>  却是我的启蒙老师。</p><p>  感谢您,母亲!(全体女生)</p><p>  是您用一双勤劳的手</p><p>  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p><p>  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p><p>  感谢您,母亲!(全体男生)</p><p>  您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p><p>  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p><p>  感谢您,母亲!(全体学生)</p><p>  您在月光下唱的那些</p><p>  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p><p>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p><p>  飞向诗歌的王国。</p><p>  感谢您,母亲!</p><p>  6、播放:《天之大》 孩子们,有首歌就唱出了这月光之下的母爱,老师很想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就是《天之大》</p><p>  师:妈妈,月光之下,静静地我想你啦,妈妈,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p><p>  孩子们,其实我们的母亲与作者的母亲是一样的,她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的孩子,她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心,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孩子这一生最初的,最宝贵的启蒙!让我们代表作者大声地对母亲说一声——感谢您,母亲!</p><p>  让我们也对自己的母亲道一句——感谢你,母亲!</p><p>  课即将结束,但爱与感恩将延绵不断!回去后,请认真读一读冰心奶奶的文章:《往事》、《红莲》;写一篇关于母爱的读后感。(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深刻的感想)</p><p>  板书设计:</p><p>  17、月光启蒙</p><p>  唱民歌民谣</p><p>  母亲 讲神话故事</p><p>  启蒙老师</p><h2>  </h2><h2>月光启蒙教案 篇8</h2>
<p>  <strong>教学要求:</strong></p><p>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p><p>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p><p>  3.凭借课文的语言资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p><p>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  <strong>教学重点、难点:</strong></p><p>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p><p>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同学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p><p>  <strong>教学时间:</strong></p><p>  两课时</p><p>  一、谈话导入:</p><p>  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p><p>  理解:“启蒙”,用“启蒙”这个词语说一句话。</p><p>  幻灯出示本文作者孙友田简介,说说你看过这个简介有何感受。(这么有成绩的诗人,月光是如何启蒙他的呢?)</p><p>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p><p>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p><p>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p><p>  2、考虑: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p><p>  (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p><p>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p><p>  (一)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p><p>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p><p>  A、轻声读。</p><p>  B、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同学质疑。</p><p>  2、出示幻灯,总结同学提出的问题:</p><p>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p><p>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气启迪我的想象的?</p><p>  (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p><p>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p><p>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p><p>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同学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身读后的想象)</p><p>  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p><p>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p><p>  (三)拓展: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幻灯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吗。</p><p>  5、安排作业: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或者自身写童谣。</p><p>  四、结束语:母亲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谣,她又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气启迪我的想象的,同学们回家继续仔细读课文,这将是我们第二节课讨论的内容。</p><p>  板书设计:</p><p>  唱歌谣</p><p>  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p><p>  唱童谣</p><h2>月光启蒙教案 篇9</h2>
<p>  ……</p><p>  师:她唱了哪些民歌民谣?</p><p>  生:(回答)</p><p>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民歌民谣。老师想先让你们自学(出示歌谣)并提学要求(出示)在自学过程中,你可以自己动笔写写,画画。(学生自学,教师巡视)</p><p>  交流: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歌谣(生读)请同学</p><p>  生1;他声音太轻了。</p><p>  生2:没有感情</p><p>  生3:……</p><p>  师:两首歌谣应该怎么读呢?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p><p>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p><p>  师:回答的非常好,(出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读?</p><p>  生;我们应该轻轻的</p><p>  生;甜甜的</p><p>  生;要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p><p>  师:对,我们应该轻轻的读,我们一起来试下</p><p>  师:想不想听听母亲是如何为我吟唱的(放录音)你觉得母亲吟唱的好吗?我们一起想象自己也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唱着歌谣。(生想象)</p><p>  师:刚才我们听了妈妈唱的歌谣,你从歌谣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p><p>  生;回答</p><p>  ……</p><p>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重要的讲读课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及为好的童年生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用民间文学给我启蒙,引领“我”走进了诗歌的王国。</p><p>  在教学这一片段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表现令我惊讶,他们对民歌民谣根本就不感兴趣,在自渎时,发现有些同学在暗自发笑,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这些歌谣、民谣是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的缘故,早就落伍啦!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的是卡通人物吧。</p><p>  在听母亲吟唱的录音,同时要求想象自己同样也在妈妈的怀抱里时,有些学生显得有些不耐烦,更加不会感兴趣,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进而一想,恍然大悟:现在的学生钟情于电脑和电视,家中也没有露天的阳台,父母也没有心思给孩子讲那些老掉牙的民俗歌谣,难怪毫无兴趣。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不少,对于那漆黑的夜空早已经没有了联想和憧憬……</p><p>  在这些歌谣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发的进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之间进行了讨论,自己进行探究,一部分本来没有学习自主性的同学在另一部分同学的带领下体现出了自己学习的个性,他们也能积极思考,体会到了母亲的勤劳,辛苦,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些都是同学自学体感受的,体现出来的`。</p><p>  在学习到最后时,我适合进行拓展,通过课外资料及学生的资料来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感悟更深了,我又及时拓展母亲年老后的形象“母亲老了,甚至失去了记忆,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通过拓展母亲老年的形象,又适时回到课文,把作者记忆中的母亲与年老后看到的母亲进行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更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更能体会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p><p>  人间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阅读是感悟、积累是过程、探索是发现,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想,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学习语文的信息。</p><script>s(

【月光启蒙教案】相关文章:

《月光启蒙》教案12-16

月光启蒙教案01-31

《月光启蒙》优秀教案12-15

【精选】月光启蒙教案4篇07-07

月光启蒙教案(精选12篇)11-17

月光启蒙教案汇总六篇08-09

实用的月光启蒙教案三篇07-14

有关月光启蒙教案四篇12-22

月光启蒙教案合集5篇12-23

月光启蒙教案合集6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