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2-05-20 09:20:1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水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水教案集合6篇

水教案 篇1

  ●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难点

  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统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方法2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或可以直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或简单的工笔画)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板)一、降水与生活

  (板)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问1:当老师提到降水时,你是怎么理解降水的?(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讨论:引入:天气多变,降水的形式多样,你发现自然界还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组讨论回答。(如雨夹雪,雨夹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问2:在各种各样的降水当中,你觉得在咱们重庆地区,哪种形式是最主要的?

  降雨是主要的降水形式

  转折:你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边关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划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板)2、降雨的等级(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师生互动:生活中,人们并不是严格按照气象部门的标准对降雨进行等级划分,而是根据感受来进行判断。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后等。当下毛毛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下暴雨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后天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精神振奋)

  转折: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降水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其实,降水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更大。

  (板)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活动提供话题P54:

  a.连续24小时的暴雨; b.阴雨连绵一个月;

  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活动步骤:

  A教师活动思路:

  a.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b.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c.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补充话题吗?

  B学生活动步骤:

  1.各小组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发散思维。

  2.全班交流。

  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

  4.学生补充话题:

  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

  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

  承上启下:在交流中我们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但是“适量”,这个降水量除了人们直观的感受外有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呢?

  (板)4、降水的测量

  学生阅读:P54《降水量的测量》

  教师事先布置阅读目的 明确测量(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 测量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转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此表也可以根换成本地区的具体数据)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

  5.活动小结.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本节课程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降雨的等级(大雨、中雨、小雨)

  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4、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绘制

  降水柱状图

  判读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二课时)

  万州天兴学校 陈逸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问题:1、什么是降水?降水有那些形式?最主要的是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水的测量单位?

  3、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什么图来反映?(降水柱状图)

  [学习新课]:

  活动:

  根据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水教案 篇2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尽管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降水的数量的;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眼力:下面图片中,沙漠景观是第几幅,草原景观是第几幅,平原景观是第几幅?(出示图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观千奇百态,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奥妙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造就这个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布。

  二、学前热身

  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分布情况。你还记得等高线和等温线的定义吗?你能由此推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吗?

  三、合作探究

  互动一: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你会选择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

  互动二: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 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

  2、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互动三:

  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

  讨论: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Flash动画,了解对流雨的形成。

  3、小结:纬度位置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

  互动四: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们的景观图,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2、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出示南北回归线其他大陆降水分布图)

  3、小旅行: 五月份,坐火车由哈尔滨出发,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当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4、小结: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互动五:课件展示图片

  1、探究:有一群 登山运动员沿着甲坡登上山顶后,又沿乙坡下到海边,有件事让他们迷惑不解,在甲坡时天气非常晴朗,而到了乙坡云雾很大,而且遇到了一场大雨,你能帮他们解开这个谜吗?

  2、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3、小结: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互动六: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

  2、阅读世界雨极的资料,你知道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吗?

  3、阅读世界干极有关资料,了解其原因。

  四、 内容小结

  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哪些知识呢?

  五、 课堂延伸

  降水与人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降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了解人类对降水的影响的发展。

  六.练习反馈

  1、判断力:

  比较下列各点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小试身手:

  分小组活动:根据对各地降水情况的描述为当地居民设计出适宜的房屋。

  七、板书设计:(见多媒体课件)

水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2、了解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3、了解抽水设备应如何选用。

  (二)教学重点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高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实验。一个细长的圆筒,用一个活塞插入筒中,活塞上安有提手,且把活塞推至远端,将筒插在水中,使活塞上提,水为什么跟着活塞上升?

  2、活塞下的水面上升到多高时不再上升?(学生讨论并回答)

  水面上升是由于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当活塞下的水柱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水不再上升。由大气压的值可知,水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等于水银气压计内水银柱的压强时。水柱的高度大约是水银柱高度的13。6倍,即水柱的高度大约10米。

  二、活塞式抽水机

  这个实验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活塞式抽水机就是这个道理。

  人类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最多见的是农田灌溉、农村的食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等都需要从河里和地下才层抽取,所以抽水机是常用的设备。

  抽水机的原理就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压上来,就如刚才的实验。问题是需要把水从活塞下面设法移到上面,这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1、观察抽水机的模型。这是个抽水机的模型,我们把它的细管伸到水面下,提起活塞,水随活塞上升,这是大气压的作用(边讲解边演示),反复上提活塞,水从活塞上边的出水管流出。

  2、我们来看看它的构造。抽水机的圆筒底部有一个阀门,它只能向上开启。活塞上也有一个阀门,也只能向上开启。大家再来观察它的工作过程(演示)。

  3、请大家看书第134页的图,并填好图旁的说明。

  4、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强,所以抽水高度是有限的'。从理论上讲,当水上升大约10米高时,水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要把水抽得再高些,大气压就无能为力了,必须改用离心式水泵。

  三、离心式水泵

  离心式水泵的主要部分是泵壳和壳内的叶轮(配合挂图),叶轮的机轴跟电动机相连。水泵起动前,须先在泵壳内灌满水,使壳内的空气排出。起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这样,由于水的惯性被甩入出水管内,叶轮周围的压强大大减小,大气压将低处的水压上来,推开底阀进入泵壳。如此循环下去,可以不断地把水抽上来并甩向高处。

  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跟抽水机大体相同,都是大气压的作用。但是区别在于活塞式抽水机只是单一的大气压的作用,而离心式水泵是在抽水(大气压压水)的同时再用高速将水甩向高处。

  离心式水泵中,靠大气压的作用将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吸水扬程,高速旋转将水甩上去的高度叫压水扬程,二者之和是水泵的实际扬程。

  四、选用最合适的设备

  抽水设备种类很多,除了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外还有各种人力、畜力带动的水车,电力带动的轴流泵、混流泵等等。但是选用什么样的设备还需根据所面临的任务,工作条件,设备的性能和价格等多种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

  活塞式抽水机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维修方便,人工操作,但是出水量小、提水高度小。离心式水泵出水量大、提水高度大,但是价格昂贵,还需有配套的动力机械。请大家根据下列情况,分析安装什么样的设备合适?

  1、大型农场有大片农田,要解决农田的灌溉,应选用________。

  2、农户用水需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层距地面大约5米,应安装______。

  3、一片农田需用河水灌溉,水面距河岸高约20米,应选用________,它应安装在________。

  虽然有了抽水设备,也应注意节约用水,因为我国的水资源还比较紧张。

  五、作业(略)

水教案 篇4

  一、课文说明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体,跟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本课选取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并为认识其他物体打下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课文要求学生观察的颜色、透明与否、气味、味道,比较木块、石块和的不同,然后综合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也就是获得了认识物体的一些科学方法。本课与《小轮》、《的用途》构成本册的“”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系列。认识某种物体,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且能根据这些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本课就是以这种思路编写的。

  本课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课文中第一、二、三图是让学生比较木块、石块和有什么不同,进而认识是液体,第四图是指导学生通过用眼看,认识是无色透明的,第五图是指导学生用鼻闻,认识是没有气味的,第六图是指导学生用舌尝,认识是没有味道的。最后让学生将以上的对的各种认识综合在一起,得出“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个科学结论,并把结论填写在课文中的横线上。

  第二部分是的基本物理性质的应用,又是认识物体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已知物体的基本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在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辨别物体时,一般应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关于“液体”这个概念,课文中是通过“像这样会流动”的明显特征给出的。相对于“液体”,是以“不会流动”作为固体的特征。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体的形态,不要求回答“什么叫固体”或“什么叫液体”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所获得的认识能力,应该能够迁移去认识其他物体,从而自己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木块,石块,一杯清,筷子,白色粉笔。每组一套:汽油、牛奶、醋、、酱油、酒精各多半试管,筷子一支。学生准备:铅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早晨起床后,洗脸、刷牙要用,做早饭、午饭、晚饭要用。此外在一天中还要喝等等。可是,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物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是什么样的物体1.认识是液体出示:木块、石块、清。

  谈话:木块、石块和有什么不同?能像木块、石块这样直接放在桌上吗?让我来试试看(将倒在桌上,流到地上)。和木块、石块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我们通过比较的方法,知道了是会流动的,木块、石块是不会流动的。像这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木块、石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板书:固体)。

  2.认识没有颜色

  出示:一杯清。

  提问:大家观察讲桌上杯里的或你们桌上杯里的.是什么颜色的?

  出示:白色粉笔。

  提问:这粉笔是什么颜色的?

  是什么颜色的?

  板书:没有颜色。

  小结:通过和粉笔的比较,使我们知道了是没有颜色的。

  3.认识透明

  谈话:你们把铅笔放入杯里,我把筷子放入杯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是怎样的?

  板书:透明。

  4.认识没有气味

  谈话:谁知道是什么气味的?大家可以闻一闻。不过,在闻的时候,不要直接凑近杯子,应离远些,用手在杯口上方把气体搧到鼻子方向来闻。今后无论闻什么物体的气味都要这样做。这是为了避免吸入很多有毒的气体,危害我们的健康。

  提问:谁来说一说有什么气味?

  板书:没有气味。

  5.认识没有味道

  谈话:谁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大家可以尝一尝。不过,尝味道时,一定要用干净的筷子或玻璃棒蘸上一点来尝。在尝其他物体时也一定要按这种科学方法去尝,千万不要随便地用手去蘸,也不要直接用舌尝,以防中毒。

  提问:大家尝了以后,有什么味道?

  板书:没有味道。

  6.总结

  提问:通过把与木块、石块相比较,我们知道了是液体,又分别做了上面这些观察,现在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小结: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巩固、应用

  谈话: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了是什么样的物体。现在我要看看哪些同学学习得最好。在每组的桌上都放有几种液体,请你们辨认一下哪支试管里装的是?

  提问:

  哪个组先汇报一下?

  你们组是怎么辨认出来的?

  有不同的意见没有?

  说一说其他几个瓶子里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分别让学生回答)

  讲述:今天大家在辨认时,是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去尝。

  总结:今天我们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是液体,然后用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分别去观察的各种物理性质,最后把所观察的结果综合起来,就认识了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今后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认识其他物体。

  五、课后小记

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1、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二)感受。

  欣赏STOMP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体验与探究。

  1、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2、节奏问答——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3、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四)拓展。

  1、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2、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六)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

水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乌鸦是又黑又丑的鸟。然而在中国许多抒情诗里,每每给乌鸦以赞美,如,“寒鸦数点”,“暮鸦栖未定”。这是因为乌鸦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乌鸦喝水》一文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又将乌鸦喝水的故事中,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个侧面。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考虑让同学自己动手演示乌鸦河水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3、知道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2、乌鸦的头饰和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你知道的乌鸦知识

  2.出示课件上的乌鸦图。问:你觉得乌鸦好看吗?课文里介绍了一只可爱的乌鸦。它可爱在哪里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2.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到多少说多少。

  3.逐段朗读,边读边感悟。

  (1)谁愿意来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①谁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几个同学练读,评议。)谁能扮作一只小乌鸦,边读第一句边创编几个动作?

  ②小组讨论:

  “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该怎样读?如何表演?”

  ③小组汇报:

  ④指名表演朗读。学生评价

  (2)朗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讨论:看见许多小石子,怎么就能想出办法呢?说说你的办法

  (3)分小组合作实验:在矿泉水瓶里装少许水,往里面加小石子,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读一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说一说:

  〔4〕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成功的喜悦。)

  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①生读句子,思考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

  ②“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

  ③学生上台演示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

  (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④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

  ⑤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⑥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⑧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

  1.激趣:播放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你怎样评价这只乌鸦呢?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2.教师范读

  3.学生一边读一边给课文内容编些动作,以帮助记忆课文。

  (1)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

  (2)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

  (3)大家练习创意朗读表演。

  (四)识记生字。小组合作认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语文实践活动

  1、“我是聪明的乌鸦"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聪明的乌鸦该怎么办呢?

  2、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好,小组合作讨论。

  3、学生带头饰表演,评选最聪明的乌鸦。

  (三)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认的和要求写的字,在课文中勾画,再读一读。

  2.在“我会认”的生字中,有两个字长得可像象了,谁最先找到?(喝、渴)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同?怎样记住?(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

  3.识记“喝”和“渴”,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字形近?你能用这个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学生汇报。(乌-鸟石-右办-为)

  4.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找、许、法)这几个字书写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都是部首边,写窄长一些,右边写宽点)

  (3)写“石”符合哪条笔顺规则?“办”呢?写时要注意什么?

  5.书写练习

  (1)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不忘掉。眼离本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书写习惯:“描一描,写一写,看清笔画写正确。”

  (2)教师课堂巡查,个别辅导。(课堂上适当播放轻音乐)

  (四)作业评比“看谁写的最好”

  (五)、课堂小结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水的秘密》教案12-03

《有趣的水》教案02-22

《奇妙的水》教案03-02

水的游戏教案02-28

“奇妙的水”教案11-17

《水的组成》教案01-15

《水的变化》教案01-18

水好玩的教案01-21

水的教育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