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时间:2022-09-09 08:26:14 教案 我要投稿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2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对登月技术的理解。

  2、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阿波罗登月”视频)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听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⑴观测

  ⑵畅谈(chàng)

  ⑶里程碑

  ⑷昂首挺立

  ⑸遥遥在望

  ⑹可望而不可即(jí)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

  ⑴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教师明确: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⑴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⑶树立登月纪念碑;

  ⑷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⑸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5、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6、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7、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

  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回答,教师稍作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四、课堂小结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眸历史,重温经典,在叹服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时,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精彩神话的创造就孕育在这坚实的探索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未来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提示: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

  教学方法

  1.师生间和同学间的讨论式多向交流

  2.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3.(开放式)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

  2.了解月球及宇宙知识;做好课件并搜集与太空相关的网站。

  3.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上网查询资料。

  教学设想

  本文为一篇科普小品文,教学中以正确的阅读方法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科学氛围。利用文本提高理解、筛选、归纳能力的同时,激发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引导学生创新,教师首先要创新,所以,我在处理这篇看似平淡无奇的文本时,脱出窠臼,挖掘出了一个不同于常规思维的主题──只要有梦想,(去努力)总会有成真的一天!并将其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合文本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营造出民主氛围。

  教学过程

  【导入】

  (寻梦的)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却在人类心中唤起亘古不变的梦想(课件: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飞天梦的民族,追寻着梦想,我们已经在奥妙无穷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迹(课件:“神六”升空──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神舟傲苍穹!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环绕地球在太空中飞行77圈,胜利归来)。伴随着不懈的追求,凭着智慧和勇气,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这千古神话变为了现实!30几年前(1969年)三位人类的精英已经将足迹踏上了月亮,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寻──《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并让学生打开自读课文第19课)

  【新课学习】

  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本

  (1)(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归纳文本主题词:登月里程碑梦想成真

  (课件)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吗?(师生交流。我们正是多梦的年龄,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到底能飞多高、多远)

  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在感受人类登上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感悟人类寻梦之旅,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然后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强调抓住要素)

  时间: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点56分20秒)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

  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时间要素

  (2)登月、圆梦,多么美好的记忆。登上月球又是多么庞大而又细微的工作,作者却能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讲述得清清楚楚。同学们自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示意图”。(看谁最会读书,最善于捕获信息并重组信息)

  (与学生交流并指导学生依据时间推移完成“流程图”)

  准备升空

  ↓

  1969年7月16日

  ↓

  加燃料吃早饭登上飞船

  ↓

  飞向月球

  ↓

  当地时间9点32分点火腾飞

  ↓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

  ↓

  19日晚上8点33分,飞过月亮与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

  7月20上午7点32分,登月舱开始降落。

  ↓

  登月成功

  ↓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降落月球

  ↓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

  开始工作……

  ↓

  返回地球

  ↓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

  (引导学生将“流程图”与课文相结合,)整个过程历时195个小时,漫长的过程,却能写得有条不紊。思考文章条理清晰的原因?

  ──详尽的时间变化(精确到秒,严谨的科学态度,另数据如6.8、7.67、10.5公里每秒)──以时间为序,是一种安排条理的好方法。

  让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个时间?(人类记住那一刻犹如母亲记住我们的生日!人类有多少梦想可以成真?)

  (齐读“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所在的一段)

  (3)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迹?

  ①检查登月器;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

  ⑤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

  ⑥安装激光仪;

  ⑦安装月震仪;

  ⑧插星条旗;

  (提问:五星红旗什么时候能插上月球?由谁去完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横空出世,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五星红旗插上月球的日子为期不远了;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实现飞天梦的英雄,如今,伴随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的成功,中国人实现登上月球的千古梦想指日可待!今日中国,因为更高,所以更美!)

  ⑨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2.交流合作·赏析文章

  3.品味·升华

  登月成功,仅仅是美国人的骄傲吗?

  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们,成功固然是英雄,失败也是英雄,是他们驾驭着人类的梦想,足迹踏上了月球。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叫万户的中国人第一次用火箭尝试了飞天──生命换理想!三位美国宇航员的成功代表人类的成功,这是人类的文明。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4.拓展延伸(联想与想象)

  自从人类把足迹留在月球,“广寒宫”不再给人一幅冷漠的面孔,我们在地球之外又多了一片播撒希望的沃土!如果你是画家,你会为宇航英雄画一幅神采奕奕的特写吗?;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会为航天英雄唱一首赞歌吗?……作为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少年,当我们慨叹“月亮上的足迹”时,你的思想是否正在叩击着未知世界的大门?是否正邀游于广袤的太空世界?──“月亮上的足迹”给我们什么启示?(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提示:远古人类的未知世界乃是整个神秘的自然界,对日月星辰的神往与探索便成了千古梦想;人类发展到今天,所面对的未知世界难道仅仅局限于月球吗?“宏观”与“微观”世界)

  备选答案:

  (1)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里。──去未知世界里寻梦!

  (2)飞天不再仅仅是梦想,人类已经能够自由地翱翔于天地之间。人类的足迹,将会延伸向何方?

  (3)──建立太空家园建设太空城建立月球基地移民火星建设黑洞城市。

  是啊,世界从来不缺乏成功的喜悦,人类却永远需要构思着灿烂的梦想。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人类最需要──创造新的梦想!面对未知世界,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短的文字写出你心中的梦想……

  (提示:今天,我们固然没有能力创造未来,却能创造梦想!30个字左右)

  小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创造梦想;明天,让梦想燃烧,让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

  【结束语】

  人类播撒着希望、耕耘着希望,也收获着希望!让我们顺着阿波罗宇航员的足迹,怀揣梦想“可上九天揽月……谈笑凯歌还”!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3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习侧重点

  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

  ①结构分析

  A.默读课文,按概说--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课文朗读两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阶段(3~5自然段)

  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见后面练习六)

  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C.第三阶段(10~15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再默读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请在书上画出。

  c.体会第11自然段时间数字的作用。

  d.背诵第13自然段的碑文,体会其中的豪迈、胜利之情。

  D.第四阶段(16~18自然段)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a.朗读一遍,概括大意。

  b.体会第18自然段结语的作用。

  ④精读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复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能背诵。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结迁移

  ①把对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概括写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③课本作业第三题。

  (解说:上述自读过程重在对登月过程及其意义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它的基本写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精神。)

  【自读点拨】

  1.总体把握

  ①在思想上要感到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影响,从而受到鼓舞,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科教兴国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重难点分析

  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②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3.表现手法解说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储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绍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7月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

  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介绍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开始作业,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

  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

  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5.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6.提问:登月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

  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仰着头直立着。()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4.不停地运动行进。()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5

  预习作业:

  1、熟悉一下课文,摘录自己在读书中发现的疑问。

  2、根据课文中提到的时间,把登月过程列成一张表格(包括时间、事情)。

  一、导入: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如果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出来的就只能是书呆子而不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真正的现代读书人,当然应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天上课前,老师就想先考一考大家,看看我们班级里有多少同学是真正“事事关心”的?

  老师的问题是:你知道在20xx年10月这个月份里,中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报道中最热点的新闻是什么吗?(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成功。)

  邀请大家一起再回顾一下“神舟”五号发射的全程录象——约4分钟。

  导入到课文学习。

  二、小组合作,理清内容:

  1、小组内交流预习时自己设计的表格,并互相补充完整。

  2、把这些事件进行“合并”,看可以把登月过程分成哪几个大的阶段?

  三、配合图片深化内容:大家最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是哪个阶段?

  选择其中学生感兴趣的阶段详细了解,另外的则略过。

  注意各个部分深化时运用不同的方法:

  1、“准备阶段”:1)课文写到了哪几个方面的准备?(火箭发射架、宇航员)

  2)仔细观察图片“火箭发射架”,填完整描写的句子。

  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一样,。

  3)看图片“宇航员”,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他们吗?

  2、“升空阶段”:把“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后去往月球的过程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3、“登月阶段”:大声自由朗读,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两位宇航员在月球

  上做了哪些事情?——用动宾短语的形式进行概括。

  4、“返航阶段”:“对接”图片简要说明。

  四、“意义”探讨:

  为了登月,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你觉得值得吗?意义何在?

  ——先请同学说,然后一起读“课后研读”的练习二,帮助同学理解。

  ——总结人类登月的意义:①人类智慧的结晶②科学探索史上的巨大飞跃③探索外层空间的崭新起点……

  五、拓展和延伸: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登火星计划”。

  ——提示:可从登火星的最佳时间和路线、生存装备、实验考察的内容等方面选择一项。

  ——如果制定的速度较快,在课堂上交流几组的计划。

  六、通过学习,是否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有新问题产生?

  (1)科学书上说的登月时间和我们课文中的时间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在返航时,宇航员把登月舱甩在太空,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举出你的理由来。

  (3)直到今天,还有些人说美国人登月是个“骗局”,因为在那些照片上发现了很多疑点,你怎么看?

  (4)……

  七、总结和作业:

  一堂课的结束不是“结束”,而恰恰是我们新的学习的开始,希望大家在课后,能继续发扬科学探究的精神,去解决学习中不断发现的新问题,好吗?

  作业:课外找资料继续探究月球奥秘,准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与其说这是篇语文课文,倒不如说它是一篇介绍登月事件的科普小品更恰当。因此在这节公开课的整个准备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来?如何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其中,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挖掘,最后决定把着眼点放在以下三点:第一、在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精神、科学探究的兴趣;第二、注意与科学学科的整合和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大事;第三、让他们明白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从整个教学的过程来看,预先定的目标能基本达到,学生一头的反应也不错。

  考虑文章比较通俗浅显,所以教学中没有在文本研读中花太多的时间,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先把课文内容理清,在课堂上利用第一次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和小结;在接下来的“登月过程”的深化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选择其中两个部分进行了稍微详细的解析——其间注意对学生的一些语文能力(分析、理解、概括、学科整合……)提出要求和进行培养;后面对“登月意义”的探究和设计“登火星计划”,可以说是对学生传统学习习惯和方式的挑战,因此花了些时间,应该也是值得的。之所以把一般老师习惯放在教学中间的“问题探究”放在最后,则是考虑到与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配合、以及最终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课堂的结束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恰恰相反,它往往是新的学习的开端。我们总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解决……”,鼓励学生养成刻苦钻研、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总体上采用的是“框架式”结构,便于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的动态组织教学。

  当然,没有一堂课是没有遗憾的,我们不也是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吗?认真反思一下,自己觉得主要还有两个问题值得继续探索:

  1、像这样在课堂教学最后把学生的问题全部“还”给学生,对好的同学可能确实是提供了更多的探究话题,但是对于普通或者更差的同学来说,会不会这些问题从此就被“尘封”了?是不是在课堂上讨论解决更好?如果是那样,放在哪个环节中更合理呢?

  2、从整堂课的反应来看,虽不如专家所夸奖的那么好,总体上还差强人意,但是自己上完课后的感觉仍是把“我”放在首位,学生一头还放不开。固然有公开课的压力和借班上课的因素在作怪,但是追根究底,还是理念上没有能真正做到“投胎换骨”,还不能真正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来更开放地组织教学。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中获取文中的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的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明月,总会产生无尽的情思与遐想。古诗词中,就有许多歌咏月亮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学生回答)还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以及“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月亮的神往,人们幻想有一天能够登上月亮。1969年7月21日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首次登上了月球。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那令人难忘的、惊心动魄的一刻。本节课我们学习一篇记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学字词。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大屏幕显示。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⑴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⑵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⑶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⑷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⑴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⑵采集月壤和月岩。

  ⑶树立登月纪念碑。

  ⑷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⑸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展示图片)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4、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联系“神六”来谈。

  五、想象力训练

  1、假设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展开想象,描述这一情景。

  2、展开想象,设计一个更新的登月计划。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

  六、课堂总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今天上午上了《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始在准备时,我本不是采用今天的教学方法的。当我拿到这篇课文,一看课文是一篇通讯报道式的说明文时,我脑海里就想起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我想要是用央视连线前方记者的形式来讲述登月的四个过程,效果肯定很好的,但是我一想,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这方面素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一时要达到这个要求有点困难,这启发在经后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口语和概括信息能力训练。于是,今天我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主要训练学生概括信息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这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同学原来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课文中问题。当然老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很重要的。这节课给我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作好安排,怎样导入,怎样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时间安排好。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仗。战前要根据敌我双方情况采取正确战略战术,安排各部分兵力,才能取得胜利。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主体,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作用是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篇课文题材新颖,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点来进行启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能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课重点进行讨论(包括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关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课文类型:阅读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图片,想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拍摄的是什么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探索外星球的图片。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速读课文①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②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速读时要注意速读的要求。

  1、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引导学生回答。)

  2、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4、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三、组织讨论:

  1、我这里有一组数字,它们是从本文中节选出来的,请大家看一看,有关于时间的,有关于速度的,也有关于高度的。(边展示解说)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这么多数字,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后切换课件)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而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十分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2、文章最后写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3、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想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哪就请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

  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不仅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拜访了火星,而且在金星、土星等行星上,也留有人类进驻的足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听介绍(学生介绍,)

  4、先介绍最后一幅图片,然后再说:“人类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些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谈感受,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5、大家说得很好。众所周知,当前美英联军运用高科技对伊拉克实行的军事打击,向我们提出一个更具时代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而且要和平利用科研成果,不能让伊拉克灾难在历史上重演,不要让高新技术,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危害人类,甚至毁灭地球。

  四、小结:

  《月亮上的足迹》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奏响歌曲《我的中国心》)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立志成为明天学科学,爱科学,并和平利用科学的新型建设者。

  五、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六、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吧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值得学生品味。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了解登月的过程。探讨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探究合作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要点: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理清思路,了解登月的过程。探讨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白板展示

  1、请总结写月亮的.古诗句。

  苏轼 (宋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李商隐(唐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居易(唐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

  辛弃疾(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王安石(宋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2、给加点的字注音。

  guān cè hé yù chàng shén chéng bēi áng gū

  观 测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昂首 一叶孤舟

  yáo qiāo shà xuán tuǒ zhuó xīng yuè

  遥遥在望 铁锹 大厦 舷窗 椭圆 着陆 兴奋 飞跃

  3、解释词语

  畅谈:尽情地谈。

  神往:心里向往。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形容高高的直立着,很庄严、威严的样子。

  一叶孤舟:像一片树叶一样的一只船。比喻孤零唯一。

  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远远地望着不能够接近。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学习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引入)月亮的传说

  天上的月亮原来是方不方、圆不圆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热得使人透不过气。一对青年男女立志兴利除弊,为人民做好事。力大无比的男青年将一支支利箭射向月亮,硬是把月亮一点点修理得圆圆的。可是,月亮的光还是太亮,而且白白的月亮也不好看呀!女青年是位织绵能手,她潜心为月亮编织了一幅美丽的丝绵,让男青年挂在箭上射到月亮上去把它盖起来。这样,月亮的光就不那么刺眼了。后来,男女青年也来到了月亮上,男放牧,女织绵,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

  月亮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追随宇航员的脚步,去找寻答案吧!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长超,1944年10月生,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文题解说:

  “月亮上的足迹”中,以“足迹”来比喻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程,形象生动,也有利于按时间顺

  序娓娓道来。同时,文章标题富有悬念,能引起读者的想象。

  3、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阿

  波罗”登月计划。此计划先后有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记叙的是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这一事件。

  4、尝试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望而不可即.( )椭.圆( )铁锹.( )溅.落( )液氢.( )昂.首( )燃料罐.( )畅.谈( )里程碑.( )登月舱.( )

  5、解释下列词语。

  可望而不可即:。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

  三、整体感知。

  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次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中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3—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5—10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11—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四层(第13—15自然段):第三部分(第16—18自然段):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四、研读与探讨

  第二次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4、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含义是什么?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第三次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1、想象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4、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请写下来。

  六、课堂小结:

  《月亮上的足迹》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奏响歌曲《我的中国心》)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立志成为明天学科学,爱科学,并和平利用科学的新型建设者。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登月各阶段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登月过程的几个阶段的划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刚刚欣赏的是我国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后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其“蝉娟”指代月亮。茫茫的苍穹,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于是便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月宫仙子──嫦娥的故事。(请一位学生简要讲述“嫦娥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展示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画图片)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那么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梦想已久的月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球上去走一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简要概括。

  总结归纳:

  ⑴登月准备。

  ⑵飞向月球。

  ⑶登上月球。

  ⑷返回地球。

  2、试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要点:

  ⑴登月准备。

  这是一篇记叙文,在阅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时间,人物,地点,将要发生的事情找出来。

  ⑵飞向月球。

  弄清楚飞船升空的每一个过程。

  (展示图片和火箭升空,二级火箭脱离视频。)

  ⑶登上月球。

  明确:

  ①登月舱与飞船脱离的准确时间。

  ②登月舱降落地球的准确时间。

  ③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时间。

  ④人类足印第一次印在月球的精确时间。

  (展示相关图片)

  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展示动画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宇航员所做事情和相关顺序。

  ⑷返回地球。

  ①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

  ②“阿波罗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海域。

  (展示相关图片)

  3、全班齐读课文最后的两个段落。

  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总结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三、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四、介绍我国宇航事业的发展

  1、简要介绍“神舟五号”和即将发射升空的“神舟六号”。

  2、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

  第一步:20xx年左右,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第二步:20xx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实地考察。

  第三步:20xx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挖取月岩样品后,送回地球。

  3、登月:

  20xx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陆续建设月球基地,实行太空旅游等。

  五、布置作业

  20xx年,你作为我国第一批登月宇航员之一,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在月球上你将看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教学反思

  生平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业已降下帷幕。过后得到前辈们的指教,可谓获益匪浅。回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就犹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渴求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样。前辈们所指出的问题与自己激动过后的那份平静使我对那节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三: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习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最初的构思是运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能学到一点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会很快能掌握这种叙事方法的。而这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我运用了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

  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的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二、教学重点

  1、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2、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四、教学手段

  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2、疏通了解。

  (1)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2)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阅字典,弄清读音和意义。

  3、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

  (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升空前的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9段)检查、点火、升空、飞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级火箭脱落的录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播放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的录象、图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4、精读课文,依时间顺序列一事件进程表。

  时间事件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20秒阿姆斯特郎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

  5、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6、布置作业。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 2、画图。

  七、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起飞

  评说登月全过程。进军

  登月

  返航

  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相关文章: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07-23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03-12

月亮船教案08-14

走月亮教案09-15

月亮船教案12-28

《走月亮》教案07-04

《月亮湾》教案03-03

《月亮船》教案10-08

月亮的心愿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