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

时间:2022-10-10 10:52:5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找骆驼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骆驼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找骆驼教案锦集五篇

找骆驼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找骆驼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课件:猜谜语引入。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

  (1)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填一填,说一说:(出 示)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又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还看见 ,所以知道 。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用“果然”练习说话。

  (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善于观察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要像老人那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读)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说一说、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找骆驼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l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附:

  【词语解释】

  忿忿(fènfè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点(zhǐdiǎ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āngré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难句解析】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这段话是老人所讲的他是如何推断骆驼的特征的。从看见知道可以看出老人不是无根据的,而是通过细致观察才得出结论的。

找骆驼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6.找骆驼(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引导质疑

  听老师读课文,想想刚才提的问题,哪些听了就解决了。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哪里看出商人的心里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4.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2-9自然段。②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哪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①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话是怎么说的?

  ③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意思、用词、标点、语气、心情等方面去考虑。)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①请用“因为……所以……”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②我们也可以把“结果”调到前面,“原因”放在后面来说,出示例句,齐读。

  ③请照样子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为什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出示留有牙齿印的树叶帮助理解)

  ④优等生可要求把三句并成一句说。

  6.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l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7.总结。

  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8.让学生用“我看见( ),就知道( )。”的句子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看见 分析

  右脚深 左脚浅 左脚跛

  右边米 左边蜜 驮的东西

  牙齿印 缺颗牙齿

  资料提供者:

找骆驼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找骆驼教案】相关文章:

找骆驼教案 《找骆驼》教案05-19

《找骆驼》教案04-02

《找骆驼》的教案03-05

找骆驼的教案03-07

找骆驼教案12-27

《找骆驼》教案优秀04-21

《找骆驼》优秀教案09-17

找骆驼优秀教案02-13

《找骆驼》教案15篇06-02

《找骆驼》教案(15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