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名师指导教案

时间:2022-10-18 13:21: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名师指导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名师指导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名师指导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名师指导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过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3分钟)

  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

  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现的感觉?

  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的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欢乐。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端地被剥夺了这专属于童年的纯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追忆一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阅读。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风筝》的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已经作好挑战的准备了,同学们作好准备没有?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出示听读要求:

  1、听清字音,划出生字词。

  2、边听边想: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

  3、听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词句。

  反馈:

  1、生字词教学

  2、概括课文内容:围绕风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弟弟喜欢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快要做好时被我发现并毁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了。(文字提示学生回答)

  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些疑问能不能自己来解答呢?接下来要考验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

  三、教学环节二:研读课文,探究意蕴。(20-25分钟)

  出示学习步骤和要求:(学生自读与合作探究用时5分钟,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问题2分钟,完成预设的两个问题15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意蕴,自我质疑、释疑。

  2、小组内交流、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预设:

  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2.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由问题1“精神虐杀”引导进入第三、四段学习:

  1.“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对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杀”弟弟的?(找相关的动作描写,并朗读。概括我的形象--粗暴)

  弟弟的心灵有没有受到伤害?(找相关的神态描写。概括弟弟的形象--可怜)

  3、我踏扁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童心、快乐、创造力等。从第三段里找相关的神态描写,并诵读)

  4、我为什么要“精神虐杀”弟弟?(领悟到,出发点是关爱,是亲情)

  5、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写得那么粗暴,弟弟那么可怜?反映了鲁迅什么样的感情?(悔恨、自责--同样体现对弟弟的亲情)

  问题2:为什么弟弟不记得了,我不觉得宽松,而是“沉重着”?(我无法原谅自己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想弥补而无从弥补,心里更加歉疚、自责)

  小结:二十年的时光,变了的是对风筝和游戏的看法,不变的是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情深,浓浓的亲情。

  四、教学环节三:感悟主题,体会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3-5分钟)

  1、从风筝的故事里,你看到了鲁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自省精神知错就改勇于承担;关爱弟弟,手足情深)

  2、你从本文中领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学环节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5分钟)

  说一说:在跟家人和同学的相处中,你有没有被他人“精神虐杀”或“精神虐杀”他人的经历,至今想起有什么感受?

  写一写:

  给曾经“精神虐杀”过你或你“精神虐杀”过的人写一封信,真诚地与对方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课后完成)

  六、课堂小结(1分钟)

  二十年前,年少的鲁迅毁坏了弟弟的一只风筝;二十年后,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浓浓的亲情,鲁迅又还给了弟弟一只风筝。而这只风筝同时也送给了我们。从这只风筝里,我们懂得了在误解和冲突中也蕴藏着亲情;也是从这只风筝里,我们懂得了人要敢于自省,要知错就改,要勇于承担责任。

  一边是严于律己,一边是宽以待人,拥有这样的一双翅膀,我们一定可以在爱的天空中翩翩起舞,爱的天空,将充满自由和温馨。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名师指导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

  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一)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1)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名师指导教案】相关文章: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名师指导教案10-18

一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12-28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推荐教案10-18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2-14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5

苏教版六年级名师语文教案上册指南10-17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的教案11-17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教案12-19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