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2-10-27 13:55:3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合集7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收集了“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的资料、完成了规定的事情并记录了时间。(刷牙、洗脸、脱衣共花时间)

  2、操作材料:筷子、塑料珠子;回行针;彩钉板;穿珠、线;插花片

  3、时钟一个、记录用大白纸、彩笔、鼓

  活动流程:

  一、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1、现在是几点钟?(教师当场记在黑板上)

  2、时钟上哪根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呢?(对,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3、感知一分钟游戏:

  a、请幼儿看着一分钟过去;(第一声鼓敲响时,看着秒针移动,直到第二声鼓敲响时就不看了,体会一分钟有多长)

  b、请幼儿闭上眼睛静静等候一分钟过去。(第一声鼓敲响时闭上眼睛,直到第二声鼓敲响时睁开眼睛,在体会一分钟有多长。)

  4、玩了两个小游戏后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是的,老是觉得当我们看着一分钟过去,一分钟是很短的,但是当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集中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呢?

  1、幼儿个别或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

  2、老师与大家分享准备的资料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目标:

  1、知道扫帚和簸箕在生活中能给人们带来方便。

  2、通过多次练习初步掌握扫帚和簸箕的使用方法。

  3、体验劳动的乐趣,并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重点:通过多次练习初步掌握扫帚和簸箕的使用方法。

  难点:两人合作把落叶扫进簸箕。

  准备:16把扫帚,8个簸箕。

  一、认识扫帚的功能

  师::看我们的街道每天都那么干净,你们知道是谁打扫的吗?

  环卫工人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环卫工,我就是你们的'队长。

  师:你们知道我们环卫工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吗?

  扫帚

  师:对,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扫帚,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扫帚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扫帚有软的和硬的。

  教师小结:软的扫帚扫室内,硬的扫帚扫室外。

  二、练习扫地

  1、第一次扫地,通过练习和讨论知道扫地的方法。

  师:小小环卫工们,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把地上的落叶扫干净,在打扫之前先要听清楚队长的要求:①扫落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扫帚的柄不要打到其他人。②在扫地的时候你们可以互相看看,谁扫地的方法最好,可以互相学一学。③听到队长的口哨声后要马上集合。

  集合以后进行讨论,请幼儿来说一说谁扫得好,是怎么扫的?

  小结:用扫帚朝一个方向扫,把地上的落叶扫成一堆。

  2、第二次练习,按要求把地上的落叶扫成一堆。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扫一次,这次我们要把地上的落叶都扫成一堆一堆的。

  三、练习把垃圾扫进簸箕。

  1、第一次合作

  师:我们刚才把落叶都扫成了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把落叶都扫进簸箕里。

  师:我们接下来就做这个工作,在这个之前听清楚队长的要求: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两个两个合作,一人拿扫帚,一人拿簸箕,把扫好的一堆落叶扫进簸箕里。

  集合后请幼儿交流经验。

  师:刚才谁很快地把落叶扫进了簸箕啊?你是怎么扫的?

  请幼儿上来示范

  2、第二次合作

  师:现在请大家用我们刚才商量好的最好的方法再次合作一次,这次大家可以交换工具进行。

  四、结束

  师:今天小小环卫工都做的很好,都非常的合格,工作了那么长时间也累了,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带领弟弟妹妹一同游戏。

  2.在交往、活动过程中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3.增强责任心,感受当哥哥姐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与小班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接触,并两两结伴。

  2.可以选择室外场地或者大型活动室进行,皮球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布块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两条由障碍物搭成的小路。

  3.奖品:小贴纸、小花或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皮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球,看一看谁和弟弟妹妹玩得最开心。你有哪些方法玩球?幼儿说说自己想到的玩球的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带领弟弟妹妹玩球。

  幼儿带领弟弟妹妹在场地上自由玩球。

  教师:你是怎样和弟弟妹妹玩球的?你对他(她)说了什么?你们玩得开心吗?

  幼儿说说自己玩球的过程。

  3.教师指导幼儿教弟弟妹妹玩"运小猪"的游戏。

  教师出示布,讲解游戏的玩法:把皮球当作一只胖胖的小猪,两个好朋友用一块布共同运小猪,看谁运得稳。

  幼儿尝试教弟弟妹妹玩"运小猪"的游戏。教师观察,引导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和弟弟妹妹交往。

  教师:你们是怎样"运小猪"的?"小猪"掉下来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弟弟妹妹是怎样表现的?

  教师:小班的'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弟弟妹妹会玩"运小猪"的游戏了,哥哥姐 姐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师:教弟弟妹妹一同运小猪遇到困难时,提醒弟弟妹妹和自己共同解决。

  4.教师组织幼儿玩"运小猪过障碍"的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绕障碍物运小猪",如绕过椅子、绕过塑料圈等。

  当哥哥姐姐的幼儿给完成任务的弟弟妹妹发奖品。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快速运小猪"比赛,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你们以后还想教弟弟妹妹玩哪些游戏?

  延伸活动:

  继续开展"大带小"活动,内容可以选择一些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例如带弟弟妹妹玩大型运动器械,进行角色游戏,玩搭积木,进行种植活动等。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教材】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对它有着特殊情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水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保护水资源已经刻不容缓。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进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非常有必要从幼儿时期抓起。为了让幼儿感知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水的宝贵。因此,我设计这节社会课《宝贵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水的宝贵。

  2、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3、愿意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水的宝贵,想出更多节水的方法。

  2、难点:幼儿节水习惯的养成。

  【教法】

  1、观察法,利用视频观看干旱地区人们的缺水生活情况,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体验水的宝贵。

  2、讨论法,看完视频,幼儿有了节约用水的信念后,充分讨论,得出一水多用等节水方法,不但自己节约用水,还要带动周围的人也参加节约用水的行列,还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小宣传员。

  【学法】

  1、欣赏法,幼儿欣赏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述,看到、听到全方位的感受到水的宝贵,从而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2、讲述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采用鼓励为主的原则,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的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注意提醒幼儿用洪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简单谈话导入活动

  《水》,幼儿简单知道水是平时我们常见到又喜欢的,在这里老师帮助幼儿归类、梳理、提升。能够使幼儿对水的用途的认识更全面,更丰富,还渗透了初步的分类。充分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谁都离不开它。

  第二环节:看视频,了解水资源的匮乏和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利用视频观看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听到一年都不洗一次澡,看到8岁的孩子每次要背17斤水,走上十几里路,每天走十几次。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幼儿们深受感动,为之震撼。“我很难过、我想帮助他们”都是幼儿发在内心的声音。“水的宝贵”是幼儿们最真切的体验。自发的理解“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当幼儿看到黑色的污水流进清澈的小河,河里的生物都因此而死去。幼儿不约而同的发出愤怒的声音,更加体会到水的宝贵。

  第三环节: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观看阿姨节水方法。)幼儿们讨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水。重点请幼儿说说在幼儿园里,和在家里怎样节约用水。谁有好的节水方法说出来大家一起学习。活动到此,幼儿已经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节约用水,哪些地方怎样做才算是节约用水,他们知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四环节:宣传保护水资源。幼儿动手操作,利用绘画形式,宣传保护水资源。争做节约用水小能手,带动自己身边的人加入节约用水的行列。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水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尤其看到干旱的土地,8岁孩子在几十里的山路背水,污染的小河,直接震撼幼儿的心灵,这是他们很难看到的真实情景,引起幼儿发自内心的情感上的共鸣,反应强烈。印象深刻。达到预期目的。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为锻炼孩子的安全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记住自己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3、让幼儿懂得地址和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知道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在活动前请父母写一张有自己家地址和电话号码的便条来园,并请家长教会孩子说出地址和电话号码;教师对幼儿的地址一定的了解;准备一段约五分钟的情景录象,内容为:(1)迷路以后找警察叔叔帮助找回家;(2)邮递员送信。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引出地址和电话的重要性。

  (1)播放录象:迷路了,小朋友着急地哭了。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想办法。

  (2)播放录象:找警察叔叔,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并按地址送小朋友回家。

  (3)小结:地址是每个地方的名称,地址和电话是非常重要的。

  2、引导幼儿讨论地址和电话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

  (4)播放录象:邮递员送信。

  (5)讨论:除此以外,地址和电话还有什么用途。

  3、.请部分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地址和电话。

  4、游戏《到我家来做客》,让幼儿巩固对自己家地址和电话的认识。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找一个朋友,用打电话的形式,大声地告诉他:“你好,我是XXX,我家住在XXXX,我家的电话号码是XXXX,我家有许多玩具,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

  (2)请幼儿走下座位,自由邀请朋友游戏,教师巡回,鼓励幼儿多找几个朋友。

  5、引导幼儿说出:各人都有自己的家,而地址和电话都不相同,它们都是很重要的。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将幼儿带来的电话号码便条装订成电话号码本,放在娃娃家中,让幼儿用玩具电话模拟与他人通电话;在美术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材料,制作信封,把要说的话画出来,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寄给爸爸妈妈。

  与家长沟通计划:

  由家长将自己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便条上,教会孩子说出;请家长鼓励孩子与亲戚朋友打电话交流,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外出后回家时,让孩子带路,认识自己的家;或模拟迷路后怎样找警察,告诉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目标:

  1.了解乘坐地铁的基本流程。

  2.会看地铁里的相关标识,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规则及礼仪。

  3.了解地铁是绿色出行的方法之一,感受地铁的方便与快捷。

  准备:

  1.乘坐地铁过程排列示意图(每个小组一份)。

  2.乘坐地铁ppt(地铁里的相关标识地铁的录像)。

  3.地铁内提示用的各种标志。

  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去过苏州乐园吗?

  2.你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苏州乐园的?

  3.小结:有的小朋友是坐自己家的私家车去的,有一部分小朋友是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去的.。

  二、排列图片,了解乘坐地铁的流程。

  1.你们坐过地铁吗?怎样坐地铁呢?

  2.幼儿的操作,并展示介绍

  3.小结:原来乘坐地铁的步骤是“买票→进闸→坐地铁→出闸→最后到目的地”

  5.为什么有人不买票就进闸呢?

  6.小结:原来买票的方式也很多,有的现场买票、学生E卡通、老年卡、苏州通,还有银行卡、手机刷卡进行绑定,可以直接刷卡进入,所以才会出现有的有买票的步骤,有的没有没票的步骤。

  三、在模拟坐地铁的情境中,了解地铁里的一些基本设施及相关标识。

  1.学习看方向坐车及等车礼仪

  (1)(播放列车进站语音提示)你听到了什么,它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2)原来,坐车首先要看列车开往的方向。(出示时间提示牌)这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3)来,我们去站台等车吧!(出示列车屏蔽门的背景,幼儿模拟上车)

  教师与幼儿交流等车的站位?等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认识车厢里的标识,学习文明、安全地乘坐地铁。

  (1)有一个小姐姐也要来坐车,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乘坐地铁的?(观看录像)

  (2)车厢里还有哪些标志,我们可以自由看一看,你能看懂吗?待会儿和大家来分享。

  (3)小结:这些标志都是在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做一个文明的乘客。

  3.了解车厢里的设施设备,知道其用途。

  (1)车厢里还有些什么东西?

  (2)小结:车厢里的这些设施,给我们创设了舒适的乘车环境,保证我们的乘车安全。

  四、感受地铁出行的方便与快捷,倡议幼儿绿色出行。

  1.从地铁上的电视导入播放宣传片,了解苏州地铁的发展趋势。

  2.提问:目前苏州地铁有几条线路?接下来会有多少条?坐地铁,给我们哪些方便?

  3.小结:地铁没有红绿灯,非常方便、快捷,而且不会排放尾气,非常环保。所以我们今后要绿色出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尾声。(播放提示音“苏州乐园站,请从左边车门下车,注意脚下安全”)提示小朋友做好准备,有序下车!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学习掌握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筷子,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筷子,幼儿观看。

  2、提问:

  (1)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用处?

  3、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4、师:这个是筷子,我们吃饭的时候会使用它来夹东西。

  二、结合实物筷子,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感知筷子的不同特征。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筷子,幼儿观看。

  2、提问:

  (1)这些筷子是什么形状的?

  (2)它们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

  3、组织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自由讨论回答。(重点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

  4、小结:原来有的筷子是竹子做的,有的筷子是木头做的,有的筷子是塑料做的`,它们都是长长的、直直的,摸起来是硬硬的,而且都是一头粗一点,一头细一点。

  5、组织幼儿再次根据筷子的特征进行感知、探索。

  三、游戏“夹夹乐”,帮助幼儿巩固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1、提问:

  (1)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

  (2)你们是怎么握筷子的呢?

  2、组织幼儿展示自己握筷子的方法,教师纠正幼儿的错误姿势。

  3、教师介绍游戏“夹夹乐”玩法,幼儿倾听。(请幼儿练习分组用筷子夹弹珠、木珠或泡沫板,看谁在指定时间内夹得又快又好。)

  4。教师示范用筷子夹东西,幼儿观看。

  5、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教师及时进行筷子握姿的指导。

  6、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在家督促幼儿使用筷子吃饭。

  2、宣传使用筷子时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注意安全,学会安全、正确使用筷子,如不把筷子打到别人,不把筷子放在嘴里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