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29 08:58:0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语文教案汇编6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生明白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各自仔细看图,想想同学们在干什么

  (2)同桌相互讨论,说说图中内容

  (3)全班讨论交流师指点评议

  (4)生可充当图中一位小朋友,向别人讲述进球时的精彩场面

  3、练习

  (1)指名讲述

  (2)大家评议

  (3)让生动笔试写

  4、反馈

  (1)师巡视,对生给予指导

  (2)适时表扬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反动派卡片,让生认读“回、园、圆”3个字

  (2)引导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回

  出示回,引导生观察它的结构

  师范写,提醒生注意里外的大小

  生练习描红一个回字

  按上述步骤教学其他字

  3、练习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指读师,师帮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生自由读四条成语,师范读,生自由读

  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火树银花:形容灯光和焰火绚丽灿烂

  观者如堵:观看的'人四周都站满了,像围了一堵墙,形容有很多人围观

  (3)练习

  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齐背,指背

  2、背诵春联

  (1)审题

  指名读题

  让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出示春联,让生认读

  师结合插图讲解,春联是春节时门上帖的对联

  让生自读,指名试读

  师讲解春联的意思

  生自读第二幅春联

  指名试读,师讲解意思

  3、练习

  (1)生自由练读,指读

  (2)练习背诵

  4、反馈

  检查朗读,指背

  二、教学第二题(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1、审题

  各自读要求,师生共同讨论

  2、指导

  (1)分组讨论我打算怎样过好寒假

  (2)在小组里谈自己打算,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

  3、练习

  指名上台讲

  全班评议

  4、反馈

  让生自己画个表格,把打算填在里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

  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

  2、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⑴ 自读古诗。

  ⑵ 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

  ㈡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1、出示句子2。 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⑵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 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⑷ 马上我们要请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一段内容,现在我们要招聘演员了,谁想演李白?大家先练一练台词。

  a、 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 评价

  * 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 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⑸ 齐读这一部分。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2、出示句子3: 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⑵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⑶ 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那请你读一下孟浩然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学生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

  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㈠ 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接下去齐读 …… (生接读)。

  2、重点理解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3、齐读第四节。

  ㈡ 第五自然段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⑴ 什么叫“脍炙人口”?

  ⑵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为什么能脍炙人口。

  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⑶ 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结合“西辞”,板书图)

  板书:

  ⑷ 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年了吗?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饱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这首诗中景色美: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

  (反衬写法: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

  (用词好:孤帆远影,写出了李白在江边目送了好久好久……)

  (两次写到黄鹤楼,黄鹤楼有神仙飞天的传说,祝愿孟浩然到扬州能像神仙一样过得逍遥自在)

  ⑸ 这真是一首好诗,让我们怀着和李白一样的心情,再次朗诵这首诗。

  四、扩展阅读

  1、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留别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学生汇报

  3、推荐古诗,出示:《送朱大入秦》《别董大》

  学生自由诵读。

  4、引导开展课外诵读:

  的确,一首好诗,就像一位好朋友,好兄长,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友谊,他能告诉你什么是见览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空间。

  大家准备一下,我们下周六开个古诗文背诵比赛,看谁在3分钟时间内背诵出来的古诗多,好不好?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⑵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⑶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后天教育对人成材的作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重、难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语顿。

  2、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

  天才,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打到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卡菜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世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只有勤劳、不懈追求的普通凡人。今天,我们学习《伤仲永》,看看王安为何“伤”仲永呢?

  2、走近王安石:

  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准备作一分钟抢答。

  3、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通过合作交流,把课文读懂。

  师引:

  ⑴ 推荐一位读得最棒的同学大声朗读。

  ⑵ 师读。

  ⑶ 学生评价师和生读的有什么不同?(点评)

  朗读文言文如何停顿才好呢?

  4、多媒体显示:

  停顿的要领:

  ⑴ 理解文章,确定停顿点。(主要是指不能把意思读“破”。)

  ⑵ 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是指不能把词语读“破”。)

  ⑶ 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5、下面我来连一连,纵着一同学一句,大家齐读:(多媒体显示)

  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还谒于邑人。

  ⑹ 余闻之也/久。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手中资料书疏理文意,把课文试着翻译边读边说出声)

  ⑵ 抢答赛:

  隶:属于。

  尝:曾经

  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文理:指文采和道理。

  还谒:四处拜访。

  乞:求取。

  泯然:完全。

  通悟:通达聪慧。

  材人:有才能的人。

  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得为众人而已耶?:它是一个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⑶ 翻开书,同桌互相试者翻译,找出不会翻译的句子,然后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多媒体显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2、课文研讨、探究:

  大家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揣摩文意,提出文章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上月出的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发丰富的想象力。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海上月出的壮观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播放优美的乐曲)同学们,每当迷人的夏夜来临,坐在竹椅上乘凉的你,遥望夜空,看见空中那轮朗朗的.明月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

  月升月落,月缺月圆,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领略的却是我们这些平原上的孩子很少见的海上升明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跟随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赏海上月升那奇美的景色。(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请解释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题,体验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还要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色?

  3、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初步领略了海上夜来月出,皎月当空那动人景观。现在谁愿意用你真情的朗读带我们大家再次走进大海,走近明月,然后说一说观后的感受。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根据阅读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你喜欢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理由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2、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查找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并把这些诗词写在积累本上。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读课外读物中《明月情思》,读后谈谈收获。

  4、课后在读一读课外读物中《故乡月光》一文。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了海边,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海上月升初的绮丽、辉煌,另我们陶醉;月升后毫无纤尘之境,另我们感叹,真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蜗牛和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或者能新编一个蜗牛吸取教训、虚心学艺的故事。

  4.描写独体字“主、并”,2个左右结构的字“泳、浪”。

  5.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要一味求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蜗牛图片,问: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2.蜗牛不会飞,不会游,只会在地上爬,它也学过艺,但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一看——蜗牛学艺(出示课题齐读)。

  3.学习生字:艺,找朋友(技艺,艺术,曲艺)课文中“艺”的含义是“技能、本领”。

  二、学习课文和生字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蜗牛学会了吗?

  2.交流,板书:兔子蝴蝶鸭子

  3.为什么蜗牛没有学会本领呢?自由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重点学习1-4节

  1.指名读1-4节。思考:因为(兔子)只会,不会,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2.学习生字:主、并、傅、睬主——住;并,后鼻音;师傅,连读轻声;睬:换部首。

  3.指导朗读:蜗牛忙说:“你并不是全才呀,我得找个全才师傅。”说完,再也不理睬兔子了,自己想前爬去。

  4.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5-12节

  1.小组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蝴蝶和鸭子也要教蜗牛本领,可结果呢?

  说话训练:因为只会,不会,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3.出示句子:

  A.蜗牛说:“你也不是全才呀。”说完,又向前爬去。

  B.蜗牛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原来你也不是全才呀,再见!”,说罢,又向前爬去……

  (2)指名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

  (3)指导朗读,读出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4)学习生字:浪、泳,积累三点水的.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比较一下,蜗牛三次回答的态度和语言有何不同。

  5.出示:蜗牛要找的全才师傅是会,会,会。这样的师傅有吗?所以小蜗牛——“爬过坡,越过岭,蜗牛还是没找到全才师傅。”

  (1)学习生字:越,半包围结构;岭,后鼻音。

  (2)齐读最后小节。

  三、说话训练:

  1.还会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和同学合作,先说说,再演演。

  2.新编“蜗牛学艺”的故事,主要讲蜗牛吸取了教训,虚心向兔子、蝴蝶和鸭子学艺,结果学到了不少本领。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学艺主动并且师傅

  理睬游泳波浪似的

  越过山岭浪花主人

  摇头虚心翻山越岭

  3.指导写字:泳、浪,左窄右宽。

  五、作业布置

  1.写字本1。

  2.词语:主动师傅理睬招呼游泳

  整堂课中,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生、师生互动的交往中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如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体验对与错。又如通过教师引出“小蜗牛没有学到本领,很烦恼,我们来帮它出主意”这一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融入于故事中,承担角色,从而悟出道理,即一点点积累,一样样地去学本领,不能一味求全。一年级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演员,他们的表演绘声绘色,高潮一个接一个,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在掌声中更加自信,在笑声中懂得尊重别人,在欢呼声中领悟了这个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悟中品读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

  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

  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平。)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六、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