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时间:2024-05-21 18:48:26 炜亮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精选10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1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哪个班呀?对,我们三(1)班是一个团体,我们的班长同学,我想问问你,作为班长你要给其他同学起什么作用呢?(作为班长在严格要求自己,要给同学们做榜样作用)在大自然中,生物也有自己的团体蚂蚁就是这样的生物,它们也有队长,也有纪律,也有人的公正和贪婪。今天我们来学习由一块奶酪引发的故事。(板书,齐读课题)

  2.正音:奶酪

  3.出示图片奶酪和蚂蚁,让同学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谁来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的方式由班级里的班长引出蚂蚁队长的这一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同时,可以利用此机会培养班长成为更好的班级助手。

  二.初读课文

  1.那么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表扬)

  ②开火车读(组词)

  ③指导多音字

  3.检查自读情况

  教师出示:蚂蚁们一起搬运(一块奶酪),蚂蚁队长不小心弄掉了一块,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蚂蚁队长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了这块奶酪。

  【设计意图】让学生默读童话,并且明确默读要求是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三.合作交流

  【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预习,以及刚才的默读思考我相信同学们都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老师要问题大轰炸啦,你们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了吗?

  1.蚂蚁队长宣布了一条怎样的禁令?可以看出什么?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只许,不许,处罚等词语可以看出蚂蚁队长是一位严格公正的领导。)

  2.一只蚂蚁嘀咕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要是偷嘴的是您呢?)

  (说明蚂蚁们有点不信任蚂蚁队长。)

  3.听到蚂蚁的嘀咕声蚂蚁队长是怎样回答的呢?

  (照样受到处罚。)

  (照样一词说明蚂蚁队长能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

  4.当他们搬运一块大奶酪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5.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渣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认真阅读6-12自然段完成下面表格。

  奶酪刚掉下时?

  大家牵挂奶酪又不开时

  支开蚂蚁后

  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时

  6.蚂蚁队长命令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这个做法大家支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支持。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7.你们知道蚂蚁们为什么干劲更足了吗?

  8.你喜欢蚂蚁队长吗?理由是?找出相关语句。

  喜欢:发布指令,纪律严明,一视同仁,关心弱小,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爱护同伴

  不喜欢: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关键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读懂故事,让学生以问题挑战的形式进行学习,并且借鉴了谢老师的表格形式教学,让学生完成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总结升华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位以身作则的蚂蚁队长的故事。蚂蚁队长下令“搬运粮食,只许出,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当大家齐心协力搬运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大家都非常渴望得到奶酪渣子,包括蚂蚁队长。最后蚂蚁队长通过了考验,命令一位小蚂蚁吃掉了奶酪。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说到做到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五.布置作业

  1.角色扮演(改写成小话剧,演一演)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3.阅读童话《格林童话》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诱、舔”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蚂蚁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蚂蚁的样子或蚂蚁的一次活动说一说?(课件出示1)成群的蚂蚁、蚂蚁觅食等图片。

  2、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课件出示2)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一块奶酪)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课件出示3新词:)

  宣布处罚诱人舔一下强大犯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到

  开火车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纠正:

  注意:翘舌音“处”,前鼻音“舔、犯、禁”,后鼻音“强”。

  另外,注意多音字“处”,在本文中读“chǔ”,组词为“处罚”,还有一个读音是“chù”,组词是“到处”。多音字“稍”,在本文中读“shào”,组词为“稍息”,还有一个读音是“shāo”,组词是“稍微”。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4)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稍:shāoshào处:chùchǔ

  (这双鞋子有点小,稍()微再大一些就好了。

  (体育课上,老师喊口令:“稍()息,立正

  ③犯了错就该受到处()罚。

  ④这里到处()是石头。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5生字)宣处诱舔强犯禁稍豫跺聚

  形声字结构特点:“诱、豫、跺、舔”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

  熟字比较法:外—处,范一犯。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多音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其实我们对于奶酪这个词并不陌生,课件出示二上课题《狐狸分奶酪》,生读“奶酪”。

  那么今天,主角不再是狐狸和熊哥俩,而是一群小蚂蚁,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延伸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

  板书设计: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4

  设计说明

  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课,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读、研读,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蚂蚁的美好品质,并谈谈读文后受到的启发。

  学前准备

  1.自学生字,收集蚂蚁搬食物的资料。(学生)

  2.教学相关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美好品质。

  3.学习蚂蚁大家庭同心协力,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并受到启发。

  学习重点

  体会蚂蚁队长表现出的美好品质。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

  1.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搬运食物吗?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蚂蚁队长,看看它是怎样带领蚂蚁队伍搬运食物的?(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蚂蚁搬运食物的情景。

  2.齐读课题,质疑。

  1.读了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生字圈起来。

  2.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易读错的字。

  犯(fàn)跺(duò)

  豫(yù)

  2.读一读带生字的词语。

  3.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4.学生齐读课题。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诱人()聚集()

  犹豫()宣布()

  禁止()舔食()

  三、研读感悟(用时:15分钟)

  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1)蚂蚁队长下达了什么命令?

  (2)蚂蚁们是怎么做的呢?

  2.研读第4~9自然段,思考:

  蚂蚁队长和蚂蚁们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是什么态度?

  3.齐读最后一段。

  1.读第1段蚂蚁的命令。

  2.从“争先恐后、抢着、不愿”等词体现了蚂蚁遵守纪律,同心协力的`品质。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队长:丢掉——太可惜;吃掉——犯禁令(矛盾)

  4.“劲头比刚才更足”蚂蚁队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品质更加激励蚂蚁们齐心协力地搬运食物。 3.仿写词语。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八方(含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只蚂蚁队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对你的启发。

  学生谈体会。

  5.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学生通过自读、研读、探讨、交流,明白了一块小小的奶酪渣折射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品质,和蚂蚁队伍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诱(yòu)人犹豫(yù)跺(duò)脚

  处(chǔ)罚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

  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

  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本文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

  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文章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认“诱、舔”等11个字。

  2.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并练习情感朗读。

  3.明白命令的发布者,本身要有很强的纪律性,能挡住诱惑,以身作则,才能使命令更好地施行。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它当时的心理,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进行情感朗读。

  难点:发挥想象,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

  2.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后鼻音:强;鼻音声母n:恼;多音字:shào稍息(口令);shāo稍微(略微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诱、强、稍、豫、跺、执,熟字换偏旁:舔——添恼——脑。

  4.出示词语巩固识字:嘀咕、诱人、淌口水、舔一下、毅力、坚强、纪律、拽着、犯罪、禁令、恼火、稍息、嗅嗅、犹豫、跺脚、合拢、聚集、执行

  理解词语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犹豫:拿不定主意。

  诱人:吸引人。嗅嗅:闻。执行:实施;实行。

  三、品读课文,体会心理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划上横线,体会蚂蚁队长当时的心理,并在旁边作批注,写出你对蚂蚁队长的看法、观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引导、总结)

  蚂蚁队长的语言描写:

  a.发布命令(语气坚定、干脆)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

  “照样罚扫地三天。”(“照样”就是照着蚂蚁队长自己发布的命令来做,显示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重读“照样”,读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决心。)

  b.出现诱惑(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

  “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读出犹豫的语气)。

  “休息一会儿!”(读出思考的语气)。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读出较强的命令的语气)。

  “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立—定!原地休息!”(读出强烈的命令的语气)。

  c.战胜诱惑(语气坚定)

  “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读出战胜诱惑,下定决心的语气)。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执行命令!”

  蚂蚁队长的动作描写:

  a.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重读“太大了”,显示出奶酪大,重读“只好”显示出蚂蚁队长会想办法,有组织能力。)

  b.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拽”是拉、拖,牵引的意思。重读“拽”体显出蚂蚁队长在用力地运奶酪。)

  c.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从“低下头”、“嗅嗅”显示出奶酪很香,蚂蚁队长很想吃。)

  d.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犹豫”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一跺脚”显示出蚂蚁队长战胜诱惑,下定决心,不吃奶酪渣。)

  4.蚂蚁队长为什么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四、演读故事,练习巩固

  1.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

  2.课堂练习:读文中蚂蚁队长的话,读出祈使句命令的语气。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

  蚂蚁搬食物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奶酪,这块奶酪非常大,比蚂蚁大20倍,于是小蚂蚁召唤同伴过来一起搬奶酪,几十只蚂蚁都过来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准备运回住所……

  2.视频播放完后,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3.学生各抒己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蚂蚁搬奶酪的童话故事——《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讲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定下规矩,蚂蚁们很积极地投入到搬运中。

  2.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

  (二)学习第4—12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回答: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

  2.当奶酪被拽掉一角后,蚂蚁队长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蚂蚁队长:

  ①心理变化历程: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②行为:盯着奶酪渣子——下令休息——让大家分散开——下令小蚂蚁走到草丛中——下令小蚂蚁们回来——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小蚂蚁:放下奶酪,却不走开——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奶酪渣子。

  3.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4.你认为蚂蚁队长这样的处理方式好吗?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大家干活劲头比刚才更足了?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提示:蚂蚁队长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原则,并灵活应变,有领导才能,想出方法,让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四、深入画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7—8人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提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认真研究文本,注意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演好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神态表情。

  2.请两组同学汇报表演。

  3.点评。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说一说吧。

  2.回家后把《一块奶酪》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3.课外搜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8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三、探究新知

  (一)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4)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5)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6)简单汇报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狐狸是故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二)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四、归纳总结

  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五、推荐阅读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22狐狸分奶酪

  一半大一半小

  左一口右一口

  成员不团结奶酪被吃光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9

  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童话故事。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这些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相处。

  文本解读:

  《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意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它分得很公平。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中的小熊们却傻乎乎地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行为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教学目标:

  1. 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哥哥、开始”等7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 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师生齐准备:

  1.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教师)

  2. 预习课文,田子格练习簿。(学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8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奶、始、吵”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读好长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那么故事当中的狐狸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2.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3. 板书课题。学习“奶、酪”两个字,强调“奶”的写法,磁性田字格黑板贴范写(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折折折够的第二折刚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撇稍短),强调酪的读音(边音l),齐读课题。

  4. 简介奶酪(课件出示)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以及长句子的停顿。

  2. 同学们自由练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两只小熊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

  三、 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㈠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1.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 认读(出示字卡)“捡”、“俩”、“始”、“拌”

  3. 谁来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预设问题:1.拌嘴是什么意思?(吵嘴)

  2.熊哥俩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为分奶酪而争吵)

  过渡:他们的争吵引来了谁?(课件出示)这时候狐狸跑来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狐狸是怎样帮他们分奶酪的呢?

  ㈡学习2—6自然段(课件出示2---6自然段内容)

  1. 轻声朗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为什么狐狸要跑过来问?

  3、熊弟弟是怎样回答的?

  4、当狐狸知道熊哥俩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又说了什么(指名说)说这

  句话狐狸为什么“笑”?

  5、狐狸拿过奶酪后是怎样分的?(掰成两半)

  6、那又是怎样的两半呢?(板书:半块大,半块小)

  7、小哥俩同意这种分法吗?(不同意)

  8、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句看出来的?(“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9、随机教学“嚷”,了解“嚷”就是大声喊叫。

  10、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四、狐狸帮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瞧、便、剩、整”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仔、急、咬、第、公”五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文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文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2课《狐狸分奶酪》,谁能告诉大家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写了两只小熊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

  上节课我们还学了很多字词宝宝,同学们还记得他们吗?自己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奶酪捡到、小哥俩、开始、拌嘴、争吵、帮你们)

  过渡:狐狸第一次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是一半大,一半小,那么后来狐狸帮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上节课自然衔接起来。

  二、抓住主线,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1学习7—8自然段(课件出示7---8自然段内容)

  (1)自由读7—8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熊哥俩嚷着说狐狸第一次奶酪分得不匀,狐狸这次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随机识字:“瞧、便”

  词语拓展:便---方便、便利、轻便

  (3)问题解决了吗?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大块变小了,小块变大了)

  板书:半块小,半块大

  (4)熊哥俩满意吗?(不满意),从第8自然段哪句话看出来的?(又嚷了起来)

  板书:又嚷

  过渡: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狐狸将继续替小哥俩分奶酪,结果如何呢?下面的故事情节更精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后面的内容。

  2学习第9—11自然段(课件出示9----11自然段内容)

  (1)分别指名同学读9、10、11自然段,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这次狐狸又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

  预设:

  生1:没有!全被狐狸吃光了。

  生2:没有!狐狸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被他吃

  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随机认识生字:“剩、整”

  词语拓展:整---工整、整体、完整

  理解重点词语:不停、吃光、沒剩下

  板书:吃光了

  (3)熊兄弟看见奶酪吃光了,心情怎么样?(生气)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4)狐狸这时又是怎么说的?(预设:狐狸笑着说:“我分得很公平,你们谁也没有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他为什么要“笑着说”,这是怎样的笑?

  (5)随文理解词语:公平(指公正、平等)

  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

  预设问题: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不同意;自己分奶酪,讲谦让,不要斤斤计较,让对方多吃或把奶酪交还给失主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朗读感悟,分析问题和随文识字为主,通过多种方式读,在读中思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并随文识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字能力。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感悟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区别。

  预设:学习了课文,你们能说说自己对熊哥哥和熊弟弟有什么看法吗?(不懂得谦让,斤斤计较)对狐狸呢?(太狡猾了)

  五、 小组互相讨论,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讲谦让。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感悟、合作交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谈启发,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个民间故事你学到了什么?(预设:与人相处要谦让,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失去更多。)

  预设问题:那么我们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今后该怎么做?

  五、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仔、急、咬、第、公”

  1、指名读。

  2、让学生观察这五个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请同学们说说观察所得。

  预设:

  (1)“急、第、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急”上长下短,第四笔一定要写在横中线上,“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3)“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

  (4)“仔”和“咬”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占格是窄右宽。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强调:“仔”:左窄右宽,右半部分要写紧凑;“咬”: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要写的窄一些。

  4、学生在田字格练习簿上自主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整体结构要匀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谈所得,教师再范写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难写的生字,让学生掌握书写的要领,能正确、美观地写好生字。

  六、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故事,让同学看后说道理。

  设计意图:根据部编版教学新理念,以篇带篇,构建“1+x”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课堂,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22.狐狸分奶酪

  分(狐狸)熊

  半块大半块小嚷

  半块小半块大又嚷

  吃光了生气了

  (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 10

  活动目标:

  幼儿投掷动作的练习;

  促进幼儿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发展;

  幼儿对颜色的辨认。

  活动准备:

  呼啦圈2个、小布球若干、太空帮1个、长布1条、纸篓4个

  活动过程:

  热身操

  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一起做一段律动操。

  主题游戏:

  找回我们的奶酪

  故事引导:

  小老鼠有很多奶酪,但有一次,小老鼠全家一起出去郊游的`时候,奶酪被小魔王偷走了,我们要帮助小老鼠夺回奶酪。

  游戏方式:

  1.每个小朋友从起点线出发跑至奶酪(小布球)摆放处,拿一只奶酪回来放在篮子里;

  2.奶酪(小布球)分4种颜色,按照教师口令要求拿取不同颜色的奶酪;

  注意事项:

  1.行进中,说清楚小朋友的行进路线与颜色要求;

  2.注意提示安全。

  重要概念:

  颜色认知、腿部肌肉群发展。

  变化游戏:

  藏奶酪

  故事引导:

  为了不让小魔王再次拿走我们的奶酪,我们要把奶酪藏起来。

  游戏方式:

  教师手拿呼啦圈,小朋友站立在规定线后,将小布球丢进呼啦圈。

  注意事项:

  1.教师可移动手中的呼啦圈,尽量让孩子扔进呼啦圈,提高幼儿自信心;

  2.注意提示安全。

  重要概念:

  平行游戏、身体部位协调、投掷动作练习、大肌肉群发展。

  升华游戏:躲避小魔王

  故事引导:小魔王睡醒后发现“奇怪!奶酪怎么变少了?!”于是在家门后等,看到底是谁拿了他的奶酪。

  游戏方式:将长布两端固定(可找两位老师帮忙拉住),小朋友钻过长布去拿

  奶酪,教师扮演小魔王,在长布后拿太空棒敲击小朋友,小朋友需绕过小魔王,拿到奶酪从长布两边回到起点位置将奶酪放入篮子内。

  注意事项:

  1.教师扮演魔王时应站在长布后方一定距离的位置,避免幼儿快速穿越长布

  后有撞击情况出现;

  2.注意提示安全。

  重要概念

  大肌肉群发展、安全意识的提升。

  教师参与:

  教师充当小魔王,不仅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也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案】相关文章: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04-21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15篇(优)12-25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28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0-1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2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5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语文教案04-0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3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