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时间:2022-12-19 14:33: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202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1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习反馈:课本p82的练习1,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 — 7

  例2、计算(1)7.2 —(—4.8);(2)(—3 —)— 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略)

202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2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真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学必具备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有大量的证明问题;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难点:推论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它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逻辑的理解不深刻,往往找不出的思维切入点,证明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学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建议

  1、四个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②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选择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题作为定理,可以以它们为根据推证其他命题、这些被选作定理的真命题,在教科书中是用黑体字排印的

  (3)注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上,必须经过证明,才能作出真实可靠的判断、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命题,如果只采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测量有限个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证明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确信任意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①论据必须是真命题,如: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和巳知条件;②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证的真实性;③论据应是论题的充足理由、

  2、逐步渗透数学证明的思想:

  (1)加强数学推理(证明)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做到,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学过的概念和命题,即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论证语言,如“因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号语言的识别和表达能力,例如,把要证明的命题结合图形,用已知,求证的形式写出来、

  (2)提高学生的“图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纲允许的工具画图(垂线、平行线)的能力和在对要证命题的理解(如分清题设、结论)的基础上,画出要证明的命题的图形的能力,后一点尤其重要,一般通过图形易于弄清命题并找出证明的方法、

  (3)加强各种推理训练,一般应先使学生从“模仿”教科书的形式开始训练、首先是用自然语言叙述只有一步推理的过程,然后用简化的“三段论”方法表述出这一过程,再进行有两步推理的过程的模仿;最后,在学完“命题、定理、证明”一单元后,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进行多至三、四步的推理、在以上训练中,每一步推理的后面都应要求填注推理根据,这既可训练良好的推理习惯,又有助于掌握学过的命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证明的必要性,知道推理要有依据;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说出证明的步骤、

  2、能用符号语言写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通过对真命题的分析,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证明的步骤与格式、

  教学难点: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符号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

  2、根据题设,应画出什么样的图形?(答:两条平行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

  3、结论的内容在图中如何表示?(答:在图中标出一对内错角,并用符号表示)

  二、例题分析

  例1、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a∥b,c是截线、

  求证:∠1=∠2、

  分析:要证∠1=∠2,

  只要证∠3=∠2即可,因为

  ∠3与∠1是对顶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

  易得出∠3=∠2、

  证明:∵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例2、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AOB+∠BOC=180°,

  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证:OE⊥OF、

  分析:要证明OE⊥OF,只要证明∠EOF=90°,即∠1+∠2=90°即可、

  三、课堂练习: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四、归纳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归纳,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然后见投影仪、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43 5、(2),7、

  六、课后思考: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怎样?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怎样?

202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熟练的写出某集合中的数。

  过程与方法:感受分类的思想,分类的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的`对称美,

  课堂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到目前为止,你能举出哪些数,你能把这些数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二.尝试应用:

  1课本第8页练习。补充: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2判断:1.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小数不是有理数。

  3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4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http://baogao.oh100.com 是有理数。

  三.补偿提高:

  将下列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8.5,6,-21/5,0,-200,+13/5,-2,35,0.01,+86.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

  思考:既是正数又是整数的数是什么数?既是负数又是分数的数是什么数?

  四.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用到得思想,重要知识,注意问题,你的疑惑.

  教后反思:

  本节对有理数的分类:按正负来分,按整数和分数来分。明确分类标准。能正确的写出某些数的集合。

  本节需要学生熟练。再有理数的分类的探讨上二班较流畅,但是正负来分为落实好。

202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3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02-13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01-3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2-01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0篇)03-10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0-15

认识几何图形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11-05

幼小衔接数学上册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