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心得感悟

时间:2023-09-19 07:31:55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时常会因不同的人和事内心会有所触动,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写篇关于自己感悟的文章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你知道怎样记录感悟会更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

  读了郑金洲老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感触颇深,深感这位前辈的经验丰富,把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反思,多多学习。

  在郑金洲老师的课堂教学细节(6)中郑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提问的内容。郑老师说到:

  “这个问题回答的对不对?”,“对”;“他(她)回答的好不好?”,“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的一问一答,教师一呼,学生齐应的现象,我们大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教师问的直接,学生答的明了,课堂气氛很是融洽,可以说是另一种师生和谐、其乐融融的“互动”。

  这样的“互动”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帮助。

  但在一堂课上,如果这样的对话过多,也会影响教学的深度推进,也会使教学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

  看到郑老师这番话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上课的时候经常问学生类似的问题,是呀,这样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可是这样下去学生就不在自己思考,非常容易偏离老师的教学思路,造成老师讲老师的,学生想自己的,因为学生只要说:是、对、好……就行。根本不用大脑思考。想明白这个问题后我提问时尽量让学生说出答案,而且有重点的提问某些同学。这样提问做到了提问的作用,学生精力非常集中,成绩也有了进步。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7)中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记住学生的名字,郑老师这样写道:

  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反映了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在这个名字里,体现着这位同学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质,也是这位同学把自己看作独立于他人的重要特征。

  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的含义,都有和这个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特质,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当其他人称呼教师为“你”的时候,教师本人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不尊重,没有将我与他人的区别突出出来,没有关注到我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我想这样的心理感觉教师也会有的。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又何尝不是相同的心理感受呢?!

  以人为本,体现在各个方面。能否叫出学生的名字,也是是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细节表现。

  读了这些以后我感到惭愧万分,我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很少去记学生的姓名,结果一个学期下来我能叫上名字的学生非常有限,学生课下非常热情的跟我打招呼,我想叫他名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只能草率的应一声。想想这样真的很不对。记得一位前辈也曾教导我:记住学生的姓名,这样非常有利于教学,开始总是不当回事,再次读到郑老师的书时感触深了很多。决定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现在我已经可以叫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了,学生也更喜欢我了。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8)中郑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自己阅读,而没有让学生去尝试。郑老师这样说到:

  一次听课,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老师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舒婷的“致橡树”。老师读的确实不错,无论是语音、语气、语调,还是对诗文的理解,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教师为什么没有让学生去朗读,而是由自己越俎代庖呢?在那堂课上,老师首先让学生听自己朗读“致橡树”,然后又找了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一首诗,仍然是由自己来朗诵,同样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听。在这样的场景中,教师实际上是用自己的行为替代了学生的行为,用自己对诗文的理解替代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了学生的相关感受。

  这样的场景背后,隐含的是教师对个人行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学生行为关注程度不够。教学中仍把自己当作重心和中心,没有真正实现教学重心下移,没有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将学生的感受、体验当作自己教学设计的支点。

  这点我深有感触,由于自己经验不足讲课的时候自己总是讲个不停,从不关心学生的感受,从没有让学生参与进去,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记得一次校长去听我的课,下来以后校长告诉我自己应该少讲一些,让学生多参与一些,不要总是一家言。这样效果不好。想想校长和郑老师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学习的模式。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点,要记住以学生为主。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9)郑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不能为教参所束缚,郑老师这样写道: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倚重教参,甚至有的教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了,对教参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自身的行为越来越受教参支配。教参在中国起于上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洋学堂出现。洋学堂区别于原有私塾教学的重大特点,就在于洋学堂是以班级上课制为教学主要形式的,教师由原有的个别化教学转为班级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法指导作支撑,教参此时应运而生。一个世纪过去了,教参的作用和价值在今天都需要重新认识和限定,教师对教参的态度也应该从原有的简单借用和依靠转变为“参考”和借鉴,但对一些教师而言,似乎还没有做到这点。

  我们常说,教学是充满智慧挑战的活动,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教参就应该降低其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与即时资源的利用,就应该成为教学的常态形式。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有的教师对教参仍“言听计从”、“亦步亦趋”,没有跳出教参看教学,离开教参写教案。教参的答案不是唯一答案,将这些答案看作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并将所有教学活动都维系在这些答案身上,更值得商榷。

  退一步讲,即使教参上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答案与教参答案之间的差距,对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剖析,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最终也得知了所谓的正确答案,也知道了答案的来源,但并不知晓如何得出这样的答案,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仍处在原初的认识水平上。

  郑老师说的太对了,平时怕自己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我也是重点参考了教参,有时候把教参上的话背下来,上课的时候在背出来,好多都没有经过自己思考,没有经过自己加工。我讲的云里雾里,学生听的雾里云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尽量自己思考,自己组织语言,设身处地的想问题、想办法,用最容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样要比单纯依靠教辅效果好一些。

  郑老师的教学细节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学习。他提到的问题都是年轻人容易犯的错误。身为一个年轻教师,我以后会多学习多总结。在不断的反思学习总结中提高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2

  暑假里我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后,感觉很熟悉也很受感动。它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法等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我觉得本书中所讲的问题和细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存在。本书中的两个事例和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几点认识使我感受最深。

  第一事例是“你在想什么呢”。这一篇讲的是在课堂上因学生思想不集中,有点东张西望或做一些与本课教学无关的动作,因而教师对学生有“你在想什么呢”的批评。想想自己的课堂教学,面对个别上课调皮,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曾有这样的批评。现在想想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够集中,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吸引程度不佳,或是本身的教学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是教学方法不恰当,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的批评不但没有效果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这还的在自己的教学方面下功夫,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其二事例是“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此刻教师机智的'借助这种现象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反映教师的机智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本书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另外此书的两个认识一是‘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我们的课中,如果有机恰当地把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或活动纳入课堂教学来,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另一点认识是‘教学评价多样化’。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评价也越来越受到我们教师的注重和运用。因为我们都知道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它发挥着激励、规范、引导等作用,评价手段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优异。评价主体要多样化、评价形态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是当今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强化的一个方面。

  总之,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泛、深入展开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做一个智慧性的教师,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3

在我从教的道路上,我经历了从初涉教育的新手教师到成熟的课堂领导者,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角色的转变和挑战。一开始,我对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理解并不深入,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管理班级,我感到很迷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教师的责任和角色的转变。

  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我开始思考如何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还要关心学生的`个人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我发现这些方法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是,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小组学习和个人的学习时间,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保持耐心和恒心,这些都是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艺术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浇灌,用智慧去引导。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之,我深感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挑战,但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因为我深爱我的职业,我深爱我的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心去学,用心去爱,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价值和意义。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4

尊敬的同行:

  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致力于课堂教学的工作,收获颇丰。在这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课堂上得到的感悟。

  首先,我深感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工作。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我也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开始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其次,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还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我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教学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以上是我的课堂教学心得感悟,希望能对各位同行有所启发。

  祝好!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5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地探索、反思和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以期望为学生提供最有效、最有趣、最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我们教师需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但我们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为他们定制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创造一个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其次,我相信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尝试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思考、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我认为,这些技能将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我了解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到安全、放松和自信。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观点、分享学习经验,并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最后,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我努力展示出对教学的热情和承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向学生传递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任务。通过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心得体会。我期待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有影响力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6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和提问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把握提问的"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复习商不变的规律,通过例题的学习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再设问"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的内容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把握提问的"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先通过例3的图理解题意,再提问"求1/2公顷的1/5就是求1公顷的几分之几"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图发现其中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从而使学生最终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时也通过思考理解了其中的算理。如果没有图来降低问题的坡度,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就会感到困难。所以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如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优化表达形式,提高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教师不能只顾着提问"为什么"而应不断地改变提问的方式和问题表达的形式。使问题更接近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用一些答案不唯一,解法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来问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比如"鸡兔同笼问题",由于鸡与兔的足数不同,学生很难算出来。教师如果改变角度巧妙地提示说"我命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这时学生在教师幽默的语言中发现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因此轻易地解决了问题。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的提问还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问题改为生活中的事件或故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后,这是提问:"学校准备给我们每位学生的课桌做一张桌布,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每张桌布要用多大的布呢全班共要用多少布全校呢"由于这个问题是学生身边的事,所以学生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于是积极主动地想要解决。这样即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能力,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从形式上,内容上实现艺术性。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7

  长达近两个月的读书活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的阅读已经结束。回顾两月的读书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忙碌并收获着。

  该书作者余文森,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教师教育学学院院长,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早在十年前,就从一些资料上看到过他的文章,他以严密的逻辑,准确的语言,大量的事例将一些生涩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让人从中受到教益。

  此书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地告诉大家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什么,为什么要关注这些等等。其目标指向一点,那就是:以素养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学会”一词很重要。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一、弄清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这个词,我们常听到,但它具体指什么,却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关键能力是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必备品格指自律、尊重、认真。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最终指向是培养他们的三种能力和三种品格。而这三种能力和三种品格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二、弄清楚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书中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有价值感,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让学生成为快乐人。而让学生成为快乐人有两方面意思,一是让学生具有寻找快乐的能力,二是带给学生快乐。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他又如何去寻找快乐呢?所以,让学生“乐学”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只有在“乐学”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在我们的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这个过程所带给他们的情绪体验,否则会有“舍本求末”之嫌。

  三、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上来

  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其关注点应该有所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然后把任务完成,再在作业、评讲时查缺补漏。至于学生怎么学的,关注不多,只要他学会了解题就行,能做那一类题就好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的关注点出现问题了。

  在课堂上,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是兴奋的还是有气无力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少数精英参与了,还是大多数孩子参与了;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是否真的在讨论,是否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有没有问题提出来,是怎样解决的;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他们从这一课时学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四、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这本书里,我还了解到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及情境化的具体策略。本书系统而明确地提出阅读教学模式的步骤是: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做一做,写一写,讲一讲。这种教学模式挺适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且全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发生的,他们在做中学,也在学中做,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

  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名师都提出情境化教学策略,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似是而非。通过学习情境化教学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几种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实物、图像、动作、语言(朗读,描述,比喻)、新旧知识和观念、背景知识和场景、问题等。

  总之,余老师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要培养核心素养,也知道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信,如果我们真的把核心素养作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那么画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圆满!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8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该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几乎每个老师都能流利回答:面对所有学生,让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然而,教师对备课、听课、评课的日常工作不知所措,在课堂实践中经常面临这样的`困惑:旧教材能否反映新思想?如何体现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是什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你想要黑板吗?应用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呢?如何体现算法多样性?说明“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和“怎样才能有好课”仍然是最受关注和不确定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难免会看到一些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何教好,如何备课。而下一部分则是针对每一个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审视和反思,从每一个课堂片段中了解新课程和新数学,解决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这是一本真正的书。作为小学数学教研人员的旁观者,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从日常教学中许多生动具体的事件来看,有的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有的是令人遗憾的课堂失败,但都来自于外界。我们在课堂上的艰苦探索和事件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涯中的里程碑。通过这些案例,这本书的作者用心去感受,他的经历和思考是冷静而理性的。这本书里的所有案例都来自于一线,来自于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厚厚的课堂讲稿,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每个人的人生时间都差不多,但工作量和成就的差别还是挺大的。这要看一个人做事有没有毅力和勤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勤看勤听勤记勤问,就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9

我是一名教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而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都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互动、小组讨论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如鼓励、支持、理解和包容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技能。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能,如语言表达、课堂管理、课件制作等,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动的灵魂,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理念,如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科的价值等,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学,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0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看了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课堂导语要有艺术性,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问题:忌重知轻能、忌冗长拖沓、忌平淡刻板、忌牵强附会、忌言独角戏。课堂导语的设计也要多种多样,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用心察颜观色、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组课堂信息。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下回分解法。在课的结束,能够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几道由易到难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申铺垫法。结尾的内容不局限于下节课,而是有意识的为今后的知识作下伏笔,潜移默化。

  3、承上启下法。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过度到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呼应开头法。

  5、发散结尾法。

  6、画龙点睛法。等等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1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编写的一本书,该书主要谈及的是如何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感。阅读完整本书后,受益匪浅。

  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垄断了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尴尬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有助于学生健康地发展和快乐地成长。

  然而,就是这样恶劣的学习环境,游戏迷们依然以废寝忘食的精神与态度执着于这样一种学习行为。反观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却常常让学生厌倦、恐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编写的一本书,该书主要谈及的是如何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阅读完整本书后,受益匪浅。

  在阅读中,我逐渐了解到: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后十年里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新意和高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基于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集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垄断了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尴尬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有助于学生健康地发展和快乐地成长。

  我回顾从前的听课经历,不难发现:在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有组织无纪律,问题设置小、繁、细,缺乏探究价值,分工失衡,小组活动次数过多且课堂时间难以掌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注意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精心选定小组成员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是班级的一部分。一般来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但通常合作小组是按座位就近组合的,从结果来看,这样随意分组也间接阻碍了有效的课堂管理,造成了组内成员非公平地参与,以及小组间不合理的竞争。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因此在合作小组的构建中要从实际出发,优化成员组合。

  小组的分配应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学生的成绩、智力因素、性格因素等诸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质”或“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 力争每组内的各类成员保持均衡,读后感《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感》。另外,严格来讲,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个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能给其他小组成员提供一定的.指导。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且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座位形式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形式要多样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上述的分组策略的优点是组内分工明确, 能够根据学生的各自的性格特点,发挥各自潜能, 做到个性发展,同时能够汇合众人智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述。若任务没有明确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便马上让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那势必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感到迷惑,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不理解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讲述,也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学习的目标与原有的认知联系起来,也造成了学生无法选择最佳的学习支架,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中,某些小组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些障碍,比如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此时,教师应给予及时有效的点拨、合理的引导,学生再深思熟虑并展开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了疑难困惑,也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也符合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谛。否则,学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合理设置学习目标的数量和难度,目标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则达不到要求。最后会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必须积极地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注重有效参与合作的四个训练

  合作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地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有效参与合作的策略训练。

  1、有效地倾听。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学生发言的观点,并从中识别哪些观点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还可用恰当的身体语言表达出你在认真地倾听。

  2、有效地兼顾。

  给每个组员机会,让他们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个别学生(如优等生)独占时间。要尊重他人,兼顾他人的感受(研究成果),吸收、接纳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

  3、有效地交流。

  交流的有效性取决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研究成果)和接受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教师应要求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研究成果)时要语言流畅,言简意赅。

  4、有效地解决矛盾。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要求小组成员要有集体荣誉感,耐心、虚心听取他人把意见说完,对有分歧的地方,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注意用恰当的语言去反驳别人的观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激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思维、提问、猜想、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和生命力。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创新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已凸现了重要地位,许多老师也尝到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毕竟,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促进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行为,减少或清除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而且也使教师能顺利进行教学,学生能专心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2

  有的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而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一点,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开始第一步是教师个人提前精研一组教材。在自已反复研读教材以及其他有关的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再读教学用书。以此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并将理解以批注或圈点的方式记录在书上。第二步是教研组集体备课。这个步骤是在个人精研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讲人进行单元备课分析,并就其中的一节进行精备、精讲;过程中或者讲完后,老师们展开充分的讨论,以此弥补个人理解可能出现的粗浅或者偏差的现象。第三步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案的过程。在个人精研,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个人就其中的一节课进行精备课,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然后教研组之间再互相听课,共同探讨每节课,直到达成共识。

  第二点: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

  第三点: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我所说的“真挚情感”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它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学习过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要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3

  这个暑假利用假期时间好好拜读了由秦德祥、杜磊先生编著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小学最为常用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卡拉博·科恩教学法、综合音乐感课程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六种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综合音乐感课程教学法。

  在综合音乐感课程教学法中提及十条规律,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当学生盲目地回答问题时,你不要马上接受,而要表示惊讶地反问:“是吗?……你能肯定吗?……为什么你这么回答?……是这样?”这些提问的背后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索问题和答案,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陷入一个怪圈,喜欢站在传授者的角度去思考课堂,掌控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能贴近答案的时候,作为年轻老师总是显得着急,容易打断学生,或者刻意去引导学生。虽然这样能把一节课的内容上完, 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很多应对这个难题的方法。除了上面的方法,还可以尊重学生的“狂想”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多给学生鼓励的话,一些信任的拍肩以及一些带有安慰的微笑;永远不能满足自己的教学法和教材,否则就会僵化等等。

  音乐的本质,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艺术活动。无论是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欣赏中,都需要音乐创造力的参与,没有音乐创造力就没有音乐才能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4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课堂教学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以及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下面分享一些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心得感悟。

  首先,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我们要教授的内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所教授的内容。同时,这也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各自的学习速度,兴趣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 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再者,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和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们也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课堂教学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反应,以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这种互动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工作。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5

  最近粗略的读了这本《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感受很深,一本很好的书,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解决了很多困惑。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一下。

  对于课堂教学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亲身实践的一线教师。真诚的表达有两个要点。一是提问,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那样,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是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不好为人师,而是卷入与教师的对话中,知道自己的无知。二是倾听,专心地与教师同在,简明扼要的把教师的观点及对他们的理解复述出来,留意教师话语背后的含义及其感受,要求其作出具体的解释。倾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表达,它主要通过专注神态、非语言信息传达对教师的接纳与尊重。

  真理是在对话中生成的,谎言是在流传中被揭穿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享,痛苦减少一半。教学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在课堂互动中构建生活智慧、探索生命意义、体验没好人性的过程。

  组织管理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为师生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共同承担责任,较之那种国王时的指令、臣服式的服从,或者放羊式的管理、不讲任何责任的自由,更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人与人的交往的美。

  我就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中找出新的灵感。如果按我们以前的传统来上课学生就要规规矩矩的,一切行动听指挥,但我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好好地利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能愉快地上好体育课,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高兴怜悯的气氛中体质得到锻炼。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天晨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课堂教学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感悟08-25

课堂教学心得09-21

智慧课堂教学心得12-09

高效课堂教学心得11-17

初中课堂教学心得05-17

幼师课堂教学心得经验03-31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07-03

课堂教学心得15篇03-09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心得02-22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心得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