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故事的学习与思考

时间:2017-07-21 我要投稿


  学习故事作为基于发现幼儿的长处与优点,欣赏、接纳幼儿的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目前正在一线教师中逐步推进,并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实际上,随着学习故事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不难发现,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方式,更是倡导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新理念。尝试实践过学习故事的教师都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学习故事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关系(师幼、家园)和谐。
  
  一、学习故事的优势
  
  深入分析学习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在实施学习故事教会了教师去欣赏和发现幼儿的优点,关注幼儿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帮助教师构建起新型的儿童观,即幼儿是有能力的、有自信的学业习者与沟通者。诚如是,则教师自然而然就会努力去发现并放大幼儿身上的优点,幼儿身上的优点一旦得到主舌,其弱点自然就会被缩小,幼儿身心自然就可以花获得健康的发蔚县。在教师眼里,幼儿身上有很多优点,师幼关系自然就会和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园表现时,尽是向家长反馈他的孩子在园的各种优秀表现和惊人的学习能力,家长心里肯定是乐开怀,家雷锋关系又怎能会不和谐呢?
  
  二是践行学习故事,必然要推行低结构化的课程活动类型,让和有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也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哇”时刻,幼儿的优点也才有可能更具个性化地得以展现。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和的“哇”时刻,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观察意识和能力。观察是指导基础,观察能力的提高是活动指导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再得,学习故事倡导一种研习文化,学习故事是一种叙事研究,教师是研究者,教师间围绕研究儿童的共同使命所构建的淡学习共同体,则无无疑是可以有效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如果园长也能将学习故事反致力于发现幼儿长处与优点的这一理念运用于教师管理,那么,在这样的管理理念支配下管理方式,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的推进器。
  
  二、学习故事与我们专业经验的联系
  
  学习故事虽是“舶来品”,但学习故事至少在操作层面与我们已有的专业经验是有一定联系的。首先是学习故事与观察记录的关系。学习故事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进行观察的质性评价方式,其与教师所开展的观察记录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可以归之为广义上的观察记录。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一是在评价理念上,传统的观察记录可能会比较关注幼儿某方面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偏重于补缺补漏的工作思路;而学习故事立足于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致力于扬长培优。二是在记录方法上,传统的观察记录既可以是描述性的,如轶事记录法、日记描述法、实况详录法,也可以是量化式的,如清单法、等级评定法等;而学习故事是描述性的,侧重于为当事人(幼儿)及利益相关者(家长)呈现一个与幼儿学习有关的故事,所记之事是感动的,富有启迪性、可读性。三是在操作步骤上,学习故事的操作步骤为“注意—识别—回应—记录—回顾”五大环节,要求对所记述之事要进行明确的“回应”,即需要后续跟进的教育行动举措,学习故事是属于课程评价范畴,是要为课程实放、促进幼儿发展而服务的;而传统的观察记录通常只停留在记录与分析阶段,对后续进一步行动策略无提出明确要求。四是在记录要求上,传统的观察记录,强调描述情感介入,观察者(教师)和被观察者(幼儿)通呈现一种居高临下的关系;而学习故事强调“哇”效应,强调教师要以妈妈的心来写学习故事,强调关系、强调心智倾向,因而在阅读学习故事的“注意”环节,通常会阅读到带有很强的绪性词语,如“你感动了我”“你真棒”“我能感觉到她心理的不安全感”等词句。五是在分析框架上,学习故事的“识别”部分是有明确的分析框架,即《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中所提出的儿童学业习与发展的五大线索:归属感、身心健康、探究、沟通和贡献。而传统的观察记录的分析环节没有提出明晰的分析框架,往往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维度去寻找适宜的分析角度与线索。
  
  其次是学习故事与教育案例的关系。学习故事与教育安全的共同点都是记述发生在教育领域的真实故事。其区别之处,一是在涉及的范围上,学习故事的指向较明确地限定在反映幼儿学业习与发展方面,是向当事者(幼儿)和家长分享幼儿在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学习时刻,帮助家长和幼儿建构起幼儿是有能力的、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形象;而教育案例中的“故事”范围远远大于学习故事,可以指向于幼儿的“学”,也可以是教师的“教”。二是叙述角度上,学习故事叙述的角度通常是采用第二人称“你(幼儿)”,记述发生在你(幼儿)身上的故事,学习故事是可以读给事中的主角(幼儿)听的(幼儿是否愿意听你所记述的他的故事,则是评量你所撰写的学习故事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或是供幼儿家长阅读,并希望家长积极作出相应的回应;而教育案例叙述的角度通常是第一人称“我”(教师),讲述发生在我(教师)身边的故事,教育案例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具有经验、教育观点的一种有别于教育经验总结或教育论文,且符合一线教师案例的撰写紧扣五大结构要素来展开,即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主题(案例中所要反映的问题)、细节(案例的描述应对主题有关的细节作有针对性的交代)、结果(交代活动的结果,即某种教育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幼儿的反识破和教师的感受等)、评析(阐述作者对该记述案例的一定看法和分析,是作者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要求有感而发,不宜长篇大论);而学习故事的撰写结构是“注意——识别——回识破——记录——回顾”五大环节。如果说教育案例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在记叙故事发生的全过程,那么,学习故事中的“识别)是基核心,因而通常要花比较多的笔墨。四是在记述方式上,教育案例的记述方式主要是文字描述方式比较多元化,可以是文字、作品图片、视频等,图文并茂,情节生动丰富。
  
  三、学习故事的撰写
  
  学习故事既然名曰“故事”,就应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而故事要叙述得生动感人,除事件本身就是令人感动外,对事件叙述用词的准确性,以及对事件可感动之处的细节的描述,即对“哇”时刻的详细记述也是不可忽视的。这里就涉及对学习故事“注意”环节叙述的详略程度的处理问题。我们认为,如果这份学习故事阅读对像是当事人和家长,由于当事人对故事所发生的事件是熟悉的,因而就没有必要将太多笔墨放在交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方面,以及对细节进行过多的描述上,而只需要抓住故事读给当事人(幼儿)听时,能唤起他对故事情景的再现即可。如果这份学习故事用于与幼儿家长分享交流,由于家长是该幼儿的照护者,自然对该幼儿的情况是熟悉的,再者,教师除了呈现记录的文字或图文并茂文本外,通常还可以借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即通过口头交流来弥补文字或图片所没有呈现的相关情景。
  
  相对而言,如果这份学习故事是用于呈现给对故事中主人公不了解的读者,我们则主张,对故事的描述(“注意”环节)就有必要适当地将与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事件中主人公的一些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反映故事中事件之细节的相关情景进行必要的交代,即应作比较详细的描述,以便读者能更好更快地进入故事中所描述的“哇”时刻。同时,我们还认为,在学习故事的“注意环节,即对事件的观察记录上,也还应尽可以遵循观察记录之客观性的基本要求,尽可能以客观的方式来描述故事发生的情景。在”注意“环节的记述上,加入太多的观察者的主观情绪情感之词语,以及对该事件解释之词是不太适宜的,作者对所记述之事之惊讶、之主观解释完全可以在”识别“环节来呈现。
  
  四、结语
  
  运用学习故事进行评价伯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叙事研究,一种行动研究。学习故事是课程运行系统中的一部分,教师应能利用学习故事中师幼之间持续的互动和呼应有效推动课程的生成。置于课程运行层面的学习故事在“注意——识别——回识破——记录——回顾”应该是呈现一种递进式的闭合循环状态,因而,在这个递进式的闭合循环状态下的学习故事,其所展现的应是犹如一部有主题的连续剧。如果学习故事所关注的是单个个人体或一组幼儿,则其呈现出的系列学习故事,与个案跟踪观察记录是相类似的。而目前大家所阅读的学习故事通常是单篇的。其实,这只能算是连续剧式的学习故事中的一集而已。本沙龙所提供的是单篇的学习故事(见本期。编者注),仅是为大家在尝试写学习故事时提供一点帮助;就所提供的学习故事而言,其撰写的文体格式也不尽相同,表明我们对学习故事的文体格式是持比较开放的态度。这正如周菁博士在《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构建学习者的形象》一书所言:“判断一篇有关儿童学习的故事是否是学习故事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元素,而是这个故事是否能体现引领着学习故事的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等。”(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