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给学生最好的营养

时间:2017-10-27 我要投稿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最近我细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一)每天四问促成长

陶先生对自己要求甚严。他对新教师的成长更是充满了殷切的希望。他对教师的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试着去坚持这四问,发觉有些赧颜,因为有好几问自己都没有做到。

陶先生还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如此,每个一线教师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敬业精神。

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我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二)学无止境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人类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科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是永无止境的。新教师面临着可能被淘汰的危机,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与学生同成长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会学。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四)要把奉献记心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

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

(五)爱是最好的营养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作为老师,面对讲台下的学生,班级里的孩子,爱心是我们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才是教育好学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育要植根于爱,只有教师心中对学生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

做过很多年学生,当过很多年老师,我深深知道,学生很在意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很想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近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只有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去爱他们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勇敢前进。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老师们,快乐地去接近孩子,去体贴和关心学生吧,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我们教育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因为:爱,是给学生最好的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