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随笔:灰色儿童需要关爱

时间:2017-11-10 我要投稿


  “灰色儿童”是在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群体。他们可能受外界因素、儿童自身性格特点和家庭因素影响,日常行为“孤独”,性格内向略带胆怯。对于“灰色儿童”他们是容易被忽略的群体,需要家园同步教育,使“灰色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早上,吴宣阁入园向老师问好,回到活动室安静的开始游戏。宣宣妈妈说:“李老师,宣宣平时比较内项,不爱说话,这是宣宣让我送给你的小手工,他怕自己做的不好,觉得羞,让我交给你。他说很爱你,他也觉得你很爱他,因为你对他笑了。”我及时回应宣宣妈妈的话:“谢谢孩子的小手工,很漂亮。宣宣很听话,各方面表现都挺好的,您就放心吧。”简单交流后,我开始回忆,一日生活中我与孩子交流总是面带微笑,孩子们都很喜欢我,这很正常。难道什么时候特意对宣宣笑了?忽然我想起来有节数学课,学习4的分解组合让孩子们举手到黑板上书写分解,我看宣宣听讲很认真能到黑板前展示,但他没有举手,我用微笑的眼神鼓励他举手,宣宣看看我,还是没有行动,只是在看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我再次微笑的说:“宣宣你来回答个问题吧?”宣宣终于伸出小手,慢慢的走到黑板前书写了3种不同的分法,全班小朋友给宣宣鼓掌,宣宣满意的笑着回到座位上。想起这件事情,再看看手中孩子送的小手工,我发现宣宣就属于“灰色地带的儿童”吧!一个眼神就感觉到老师的爱,但不善于言表;送老师一个小手工,还要妈妈帮忙,只因为觉得羞……
  
  情况分析:

  
  宣宣平时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在一日活动中能按照规则去做老师安排的事情,他不张扬也不落后于群体。同时,我发现集体中“灰色儿童”不止宣宣一个,我又陷入了深思……他们个性心理趋于内向,气质类型也多以粘液质、抑郁质为主。他们不善言辞,对老师绝对服从很少主动提问题。教育活动中老师提出问题,虽然能积极思考但不愿主动举手发言。从精神状态看,“灰色儿童”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对教学活动和班集体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即不支持也不反对,竞争心理不强。
  
  策略实施:
  
  1、环境渲染,让每一个“灰色儿童”在集体中愉快成长。
  
  理解和关怀是心理放松,产生轻松愉快心境的重要因素。“灰色儿童”觉得自己在集体中处于无足轻重的位置,同样他们也渴望伙伴们能喜欢自己,注意到自己,因为集体是班级的“小社会”,良好、和谐的环境能使孩子的思想行为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安排“灰色儿童”做些小任务,给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们为集体做事情了,就给予肯定、表扬,使其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从低起点做起,帮助“灰色儿童”树立自信心。人的胆怯常常因为失败的体验,心理的脆弱。同样,一点点成功,也很容易增添勇气和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成功体验对“灰色儿童”来说就更为重要,只有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级里是敢于发言的、进步的、被老师重视的,从而产生“自己是受欢迎”的价值评价,才能真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些情境和条件,使之较容易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表扬、鼓励,坚定“灰色儿童”的自信。
  
  3、家园共育,以情激情,培养积极主动性,激发“灰色儿童”的热情。“亲其师、信其道”,平时以真挚的关心去影响孩子,以求得与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同时,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指导性教育。如:参加集体社交活动,让孩子主动表现自己,家长不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一般来说,受到老师、家长关心和信任的孩子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表现愿望和探索精神。
  
  其实,孩子们真的很容易满足,哪怕只是老师的一个眼神。对“灰色儿童”多给予关爱,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我相信,不久他们一定能成为一名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的儿童。(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