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经典语录

时间:2023-03-15 16:19:15 泽彪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曾国藩经典语录(精选220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语录吧,语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究竟什么样的语录才是优秀经典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经典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经典语录(精选220句)

  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曾国藩把“忠义血性”放在第一位,他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3、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4、盖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6、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7、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8、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9、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0、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1、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2、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3、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4、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5、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7、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18、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9、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0、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1、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22、修身十二条:

  2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4、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5、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26、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27、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28、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29、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30、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31、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3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33、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34、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5、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36、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7、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38、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9、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0、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41、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42、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3、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44、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45、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46、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47、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48、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49、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50、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51、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52、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53、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曾国藩

  54、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故不可时时为科弟仕宦起见。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字。天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引自《曾国藩家书》

  55、盛世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

  56、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

  57、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曾国藩

  58、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59、忿怒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曾国藩

  60、勤则兴,懒则败,一字之理。——曾国藩

  61、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62、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63、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曾国藩

  64、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65、爱民乃行军第一义。——曾国藩

  66、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67、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68、观人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69、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70、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为师当严而有恒。引自《曾国藩家书》P

  71、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曾国藩

  72、如果您喜欢《曾国藩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73、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74、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7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76、谦则不招人忌,恭则不招人侮。——曾国藩

  77、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78、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79、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

  80、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81、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

  82、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83、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84、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85、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要有识,第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6、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87、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引自《曾国藩家书》

  8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89、静坐自己妄为,读书即是立德。——曾国藩

  90、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91、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92、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93、莫惧少年贫。(清)曾国藩

  94、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此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引自《曾国藩家书》

  95、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引自《曾国藩绝学》

  96、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97、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98、静坐自己妄为,读书即是立德。——曾国藩

  99、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语录

  100、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101、曾国藩岁时,在不断考公务员,不过运气很差,科举屡次不中,年后中进士。

  102、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曾国藩

  103、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104、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05、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叶,每日记茶馀偶谈一则,此三事末尝一日间断。——曾国藩

  106、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引自《曾国藩家书》

  10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108、所以,我经常在公司里讲,我们应该远学苹果,近学老干妈,做不出苹果那么好的产品,一罐一罐的辣酱老老实实的做,老老实实的卖,我们总还是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公司的文化其实跟曾国藩学了一招,叫结硬寨,打呆仗,虽然这样显得有点笨,但是底盘比较扎实。"

  109、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110、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11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112、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曾国藩

  113、治将乱之国,当用重典。治久乱之国,宜予生路。——曾国藩

  114、观人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115、力量来自公正林肯绮语背道,杂学乱性。——曾国藩

  116、做人之道,以刚介为自己之基,以敬恕为养性之本。———曾国藩

  117、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

  118、忿怒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央,便不伤生。(中国古代大臣)曾国藩

  119、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

  120、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次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引自《曾国藩家书》

  121、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曾国藩

  122、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123、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曾国藩

  124、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125、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126、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荣幸不负始愿——曾国藩

  127、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128、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

  12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130、引自《曾国藩家书》

  13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名言

  132、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13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13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35、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36、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13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38、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139、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14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141、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4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4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4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45、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14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4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48、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4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150、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5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52、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53、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54、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155、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56、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157、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58、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59、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0、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161、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62、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63、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16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65、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66、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67、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68、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69、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70、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71、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72、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73、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74、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7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76、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177、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8、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79、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180、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81、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82、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83、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84、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185、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8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87、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8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89、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90、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9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19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193、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194、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19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9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197、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198、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199、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200、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20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20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20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20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己开端。

  205、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20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0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208、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20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10、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11、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212、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13、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14、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1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216、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21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1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19、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2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曾国藩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曾国藩经典语录11-04

曾国藩经典语录15篇01-14

曾国藩经典语录6篇01-01

曾国藩经典语录(6篇)01-01

曾国藩经典语录7篇12-31

曾国藩经典语录(7篇)12-31

曾国藩经典语录8篇01-01

曾国藩经典语录(8篇)01-01

曾国藩经典语录(15篇)02-09

曾国藩经典语录11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