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开题报告

时间:2023-12-31 08:22:34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开题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开题报告

  一、 学生厌学的定义: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通常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在以下

  诸多方面。如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理想淡漠,信念丧失,没有追求,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空虚;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少学为好,不学为妙,没有恒心,缺乏毅力,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惰性大,不遵守学习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浪费时光。而这些行为后面均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趋向于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可见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即缺乏学习活动的内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厌学心理是目前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

  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消极面对人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本报告在对厌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提示出学生厌学与个体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存联系,为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促进学生心理的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研究——未搜索到世界讨论“厌学(be weary with school,be disguted with school,dislike of school)”的资料,相关资料是“逃学(truancy)”、“辍学(dropout)”和“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的研究。已占有代表性的逃学原因、干预策略的研究包括:Peter Kooranan 的研究认为逃学行为与学校和班级内的社会相互影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Barbara sammer 在25个逃学者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对四个维度(家庭、友谊模式和兴趣爱好、对待学校的行为、认知因素)做了分析认为,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老师。Henry Kinherly的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于逃学有显著相关。

  国内研究

  就研究内容而言,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他们在这三者的研究中均有所见长于其中一个方面。周晶晶等在《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描述了学生厌学的某些行为特征,调查了高中生的厌学比例,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符秋韵揭示了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多项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都印证了,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兰靖、张念蒙的《隐形辍学论》所界定的隐形辍学学生群中实际上还包括了仍有学籍但心不在焉的“准辍学生”或“学困生”,两个群体相加,厌学者的人数规模超过七成,而且随年级增高而不断蔓延,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师大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中学生10、4%,高中生4、3%!刘银元的研究表明,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文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的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社会悲剧。方双虎关于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表明,学生的乐学与厌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优劣,厌学现象的产生并不能归为智力水平的差异。着眼于对学生主观根源的一些研究则表明,厌学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安全感、继发情绪紊乱、过分的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个性缺陷和人格障碍,女生更为突出。有人提出“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有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的对策更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有人倡导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学经验,有人认为需要从网络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中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有人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四、本项研究的立足点: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

  (所有学校参加统一组织的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厌学的学生有多大的群体规模、分布状况、心理生态或厌学的程度、可能的后果。

  (二)中小学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

  (具备不同研究基础的学校自选其中任何一项或多项)

  校外的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信息化、社会民主化、全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生存状况、生存发展资源竞争、等等)

  校内的因素(教师专业因素、师生交往伦理关系因素、课程与知识资源因素、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因素、学校制度文化因素、学生个体学习习惯与能力因素,等等)。

  五、理论框架和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 重庆市中选出农村小学和中学各两所(璧山县内)、城市小学和中学各两所。(沙坪坝区内)

  2、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材料:另外寻求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各种报刊杂志、先进的网络设施,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电脑、复印机等设备能为课题组处理调查材料等提供方便,能为课题研究提供需要的时间和条件。

  (二)研究方法:

  1、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用动态的的发展的眼光考查、把握学生已的厌学情绪的来龙去脉,找到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

  2、组织力量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加强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的运用,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在实验教师的分析与研究中,重视心理方法和多学科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厌学情绪预防方法,并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

  六、预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1日——8月30日)组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

  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建立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二)、摸底调研阶段:(20xx年9月1日——11月1日)对选出的四所学校运用上述的

  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进行研究,及时记录数据,回报成果

  (三)、研究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对摸底调查阶段得出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讨论研究。比较得出一下几个方面的结果:厌学的学生有多大的群体规模、分布状况、心理生态或厌学的程度、可能的后果。中小学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人性论、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视角的学理研究与反思。

  (四)、成果验收阶段:(20xx年1月——3月)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七、实验可能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困惑:

  1、我们心理学理论基础差,研究能力不强。

  2、厌学研究的少,有深度的理论支撑少。

  3、厌学心理科学性的测试的量规制定和操作较难,特别是对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更难,不利于研究中规律性结果的发现。

  对策:

  1、多多向老师寻求帮助,学习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研究能力。

  2、拓宽资料来源,增加研究方法和研究力度,创新性的进行研究,并寻找新的理

  论支持

  3、将厌学心理科学性的测试的量规制定和操作简单化,尽量从容易分析与操作的

  方面进行处理,规律的总结保持细节与全局的统一,尽量得出科学的、有意义的结果。

  八、经费预算

  1、调查问卷:预测卷50份,修订卷500份 共计55元

  2、去调查学生家的车费。其它学校3次 每次往返车费30元 共去4人,共计300元

  一共合计:35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