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时间:2023-02-02 15:41:58 欧敏 母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宝宝出生后,家长会注意到宝宝的皮肤发黄,别担心,新生儿皮肤发黄是正常现象。事实上,所有新生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只是有些宝宝的黄疸不是很明显。那么,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1、光照疗法

  将新生儿,置于紫外灯下照射。可以选择单面接受光照射,也可以两面同时接受照射。治疗时,需要将眼睛遮蔽避免伤害视网膜,另需将生殖器和肛门用尿布遮住。

  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身体内多余的胆红素将转化为某些水溶性物质,随尿液外排。该法可使新生儿胆红素含量回落到7毫克/公升。或用毯式黄疸治疗仪(形似一张毯子)包住新生儿周身来接受光照治疗,可达到相同效果。

  2、换血疗法

  此为严重溶血性黄疸患儿之急救措施。该疗法的机制:

  (1)可以将体内免疫抗体排除体外;

  (2)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降低;

  (3)改善因溶血而产生的一系列不良作用,如贫血、供氧不足等。

  3、阻止胆红素再吸收法

  通过给予新生儿母乳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消化道益生菌群。这些益生菌群可以将胆红素分解并使之由粪便排出体外。或给予新生儿口服活性碳来防止胆红素的再吸收,此法宜与光照疗法联用。

  4、酶诱导剂疗法

  典型的酶诱导剂,如,可以激发肝细胞的功能,使胆红素由游离状态转化为结合状态,与可拉明联用疗效更佳。注意:如果黄疸时间较长,病情较为严重时,应考虑病理性黄疸之可能,应接受光照疗法,并带婴儿做进一步的体检。

  5、白蛋白

  白蛋白可吸附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阻止其与大脑细胞结合。该疗法对治疗核黄疸有良好效果。

  6、肾上腺皮质激素

  该类产品阻碍抗原和抗体相结合,进而减少溶血。同时加强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加速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可口服强的松,或静滴氢化可的松。因有诸多副作用,故病势一旦好转,应予以减停。不建议与光照疗法合用。鉴于该类药物的抗免疫作用,故感染者谨慎使用。

  7、中药

  如消黄利冲剂、三黄汤等药剂。 通过上述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相信家长朋友们应该都有所了解和掌握了。新生儿黄疸大多数都会有,可以给宝宝喂点葡萄糖水,很快就会下去。让宝宝多晒晒太阳,避免小儿感冒。如果出现肤黄过早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出者,应该特别注意及时就诊。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宝宝刚出生后,在医院里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新生儿黄疸。那新生儿黄疸到底是什么呢?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指宝宝出生时,由于体内的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增多导致的,胆红素由体内红细胞代谢产生,由肝脏清除出体外,当胆红素产生的速度超过清除的速度,胆红素就在体内累积产生了黄疸。新生宝宝体内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肝脏功能不成熟,就容易出现黄疸。

  黄疸会留下后遗症吗

  相信这个是宝妈们最关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1周左右黄疸消退,这种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疸;若出生24小时即出现黄疸,且血清胆红素不断升高,持续时间长,2周后还未消退,甚至加深加重,反复出现,这种情况为“病理性黄疸。

  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宝宝出现严重的黄疸,黄疸严重时胆红素除了沉积在皮肤还会进入大脑组织,对大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即“胆红素脑病,严重黄疸造成的脑损害是永久性的,会留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肢体不自主不协调的动作、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落后、脑瘫等。因此,如果严重黄疸治疗不及时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终身的遗憾。

  黄疸是怎么发现的

  宝宝出生后,医生每天上午都会去产房查房,查看宝宝的健康情况,只要用一个手电筒大小的仪器点在宝宝的皮肤上初步评估黄疸水平,很多时候医生的“火眼金睛就能确定宝宝是否有黄疸,黄疸值超过正常范围就要给予治疗。

  对于黄疸比较严重的新生儿来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光疗,将宝宝的皮肤全部暴露出来,用医用蓝光灯进行照射,蓝光可以帮助体内的胆红素更快地转化和排出,通常有很好的疗效。更加严重的黄疸可能会需要用到换血疗法和一些血液制品。有的宝宝的黄疸是由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同时进行抗感染等针对病因的治疗。坊间流传的“喝葡萄糖水退黄疸在医学书籍和医学诊疗指南中从未提及。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

  1、脾湿型黄疸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2、湿热型新生儿黄疸

  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3、瘀滞型黄疸

  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使用的中医配方是不一样的,因此家长朋友应该确定自己的孩子属于什么类型的黄疸,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有好的疗效。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患儿因为体质原因不适合吃一些重要这类人群最好是不要吃的。

  病因病机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胎禀湿蕴,病5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胎中禀受脾胃湿热、寒湿内蕴,或日久气滞血瘀,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形成黄疸。

  1. 湿热郁蒸 孕母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如夏鼎的《幼科铁镜·辨胎黄》所言:“胎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胎儿,故儿生下,面目通身皆如金黄色。”患儿感受其母湿热邪毒,郁阻于脾胃,熏蒸于肝胆,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而发生黄疸,其黄疸鲜明如橘皮。热毒炽盛者,黄疸可迅速加深而易转为变证。

  2.寒湿阻滞 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可致寒湿阻滞。如叶桂的《临证指南医案·疸》所言:“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寒湿内阻,脾不化湿,外溢皮肤,黄疸色泽晦暗。

  3.气滞血瘀 若小儿禀赋异常,脉络阻滞,或湿热、寒湿蕴结日久,肝经气血郁阻,可致气滞血瘀而发黄。如张璐的《张氏医通·黄疸》所说:“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此因气机不畅,络脉瘀积,肝胆疏泄失常而致,故黄色晦暗,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痞块等症。

  胎黄重症可产生变证。如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可出现神昏、抽搐的险象,此为胎黄动风证;若正不胜邪,气阳虚衰,可致阳气暴脱,则成胎黄虚脱证。

  黄疸的治疗方法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是肝功能不全的一种重要的病理变化,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其他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胰腺疾病、产科疾病、新生儿疾病(先天性黄疸)等也可出现黄疸。患了黄疸应怎样治疗?答案马上揭晓!

  1、如考虑黄疸系溶血所致,则应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治疗。

  2、若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减轻黄疸的药物。某些中药如苦参或苦黄等药物均有消炎、利胆及降黄作用,可酌情使用。

  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黄疸系因胆道结石所致,则应及时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系癌性梗阻或胆管外新生物压迫所致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治疗适应证时,为减轻症状,可行十二指肠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或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引流管、或经皮肝内扩张胆管穿刺置入导管引流胆汁术。

  4、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除可应用强地松或强地松龙或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外,如疗效不理想,还可选用或加用。

  什么是黄疸

  黄疸虽然是常见的疾病,但是并不是很多人对这个病有着全面的了解。接下来由百科告诉你吧!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1min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低于6.8μmol/L。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引起黄疸的疾病甚多,但最多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其他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胰腺疾病、产科疾病、新生儿疾病(先天性黄疸)等也可出现黄疸。此外,黄疸还可见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母乳哺养性婴儿黄疸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黄疸等;如在应用某些药物后发生的黄疸,则称之为药物性黄疸。

  患黄疸的原因

  黄疸,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那么,黄疸是什么引起的呢?

  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

  1、胆红素生成过多

  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

  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液与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这时病人转氨酶多会升高。 ...

  小儿黄疸的病因

  小儿黄疸的高发年龄是新生儿期,所以也叫新生儿黄疸。那么,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哪些呢?

  一、小儿黄疸的病因

  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

  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2、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

  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3、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二、小儿黄疸的护理原则

  1、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4、家里光线不要太暗

  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

  回家后继续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而且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新生儿黄疸的饮食疗法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那怎么鉴别呢?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如果在出生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黄疸超过6毫克/分升,在第一天超过这个数值,就是病理性黄疸。第二点,看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一般来说,足月儿不超过12.9毫克/分升,或者按现在国际单位不超过220微摩尔/升,我们认为是生理性黄疸,超过这个值就是病理性的;早产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高一点,是15毫克/分升,低于这个值,就是生理性黄疸,超过这个值就是病理性黄疸。第三看胆红素增加的速度,24小时之内增长幅度达到了5毫克/分升,也是病理性黄疸。第四点就是看黄疸持续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黄疸要退掉,一般来讲,早产儿半个月内会退掉黄疸,足月儿是10天左右,如果超过两周还有黄疸,就是病理性的。还有一种情况是黄疸退而复现,这也是异常的。第五点是看直接胆红素水平。黄疸分直接胆红素增高或间接胆红素增高,没有结合葡萄糖醛酸基的,叫间接胆红素,也叫未结合胆红素;结合了葡萄糖醛酸基的,叫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如果超过1.5毫克/分升,也是病理性黄疸。因此,新生儿黄疸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鉴别。

  新生儿黄疸一般常见于四种情况,溶血性黄疸,就是溶血过多了。第二是肝细胞性黄疸,就是肝炎等情况造成的。第三个是感染性黄疸,有败血症这些情况。第四个是胆道闭锁,胆道闭锁造成的黄疸发生得比较晚,在新生儿期主要是前三种。还有的是由于先天代谢病造成的。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说免疫性溶血,就要把溶血控制住。像在南方G-6-PD缺乏症比较常见,这时就要避免使用一些导致溶血的药物,还有些孩子接触樟脑丸就会溶血,造成黄疸,这个也要注意。关于退黄的治疗,如果是新生儿溶血引起的,一般用蓝光照射。第三就是促进黄疸的排泄,还有是促进肝酶的活性。如果是肝炎引起的,要针对肝炎进行治疗,有毛细胆管阻塞的因素。胆道闭锁发生比较晚一些,可能在新生儿期之后才出现。

  大多数的黄疸预后较好,但是如果黄疸浓度过高,特别是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很容易渗透到脑子里去,对听神经有损害,还会侵害到脑的基底结,导致胆红素脑病。它的表现开始是抑制,然后是抽风痉挛,如果能救过来,会有后遗症,会造成远期的运动障碍,也就是脑瘫,还有听力的问题。

  宝宝出现黄疸如何护理

  1、平时多给新生宝宝晒太阳,冬天室外太冷的话可以将宝宝放在居室内阳光较为充足的地方,让阳光直射到宝宝的皮肤上,同时注意保护好宝宝双眼以免引起损伤。

  2、妈妈应尽早开奶,并给予足够的喂奶频次,防止宝宝饥饿。

  3、对于吸吮力比较弱的新生宝宝,可以把乳汁挤到杯子里用滴管喂宝宝,慢慢刺激宝宝的吸吮反射。

  4、宝宝若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例如活动力软弱,食欲减弱,嗜睡、呕吐、发烧等现象时,应立即就医

  新生儿黄疸的饮食疗法

  芦笋玉米须粥

  取芦笋50克,玉米须200克 ,薏芯仁50克,粳米50克。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快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粥黏稠即成。早晚两次分服,食粥,嚼服薏苡仁、芦笋。此粥具有清热利湿,健脾退黄的作用。

  茵陈蛋汤

  取茵陈100克,加适量水,浓煎取汁300毫升,打入鸡蛋两个,加醋20毫升搅匀,煮沸食用。每日一次,可清热利湿退黄。

  肉玉米须汤

  取鲜牡蛎肉100克,玉米须1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切成小段,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再将鲜牡蛎肉洗净,用快刀斜剖成片,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快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后,取出药袋,滤尽药汁,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各少许,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此汤分两次服食,有清热退黄之功效。

  蒲公英稠米汤

  取鲜蒲公英500克,稠米汤200毫升。将鲜蒲公英捣烂后,用洁净纱布包裹,绞压取汁,对入米汤中,搅拌均匀。早晚两次分服;或当饮料,分数次饮用。可清热解毒,消退黄疸。

  新生儿黄疸高会引起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它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不过对于新生儿黄疸要区别对待,新生儿黄疸有不同的类型,对新生儿所产生的影响自然也会有差异。那么新生儿黄疸高会引起什么?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治疗方法

  方剂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方剂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

  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食疗法

  方剂1:蝉蜕0、5g,绿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鲜蘑菇或番薯适量

  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方剂3:冬瓜皮、玉米叶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