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07 19:37: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数学 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 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 ”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 。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 方案 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 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 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 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 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 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有x年了,也带过很多个班级的学生。数学一向是很多同学觉得难的地方,一些同学说起数学就头痛。在我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么多年的教学下来,我也有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待学生对数学不一样的感情,我也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学数学呢?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我采取的方法是改变上课的方式,让数学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于有趣的事情总是会更加的感兴趣,这样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多提问,但是不要问他们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只问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提问那些在数学的学习上比较弱的同学,在他们回答出问题之后夸奖他们,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的把知识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现在教师不再像之前那样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学习的作用。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乐趣,主动的学习,在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学生不再是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听课,是因为喜欢而听课。

  在课下,我也会经常和同学聊聊天,拉进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会让我更加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不爱学数学的原因,也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看法和想法。我认为是没有笨学生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学不会,肯定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不适合学生。在课下,我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生作业给我的反馈,我就能够知道我哪些地方讲的学生没有听懂。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不会做的可以不做,但绝对不能抄作业。抄作业的话我收到的反馈就没有那么准确。当然,如果有同学因为不想做作业而假借不会的名义不写作业,我也会分辨的出来。我也会根据同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我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但我认为我还有进步的空间,之后我会继续学习,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找到最合适的那个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 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对于概率的研究,在教学中多结合实例,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例如在进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教学时,我要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四张不同花色的扑克牌,游戏规则是两个人玩牌,将牌洗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两张,如果花色相同算第一个人赢,不同算第二个人赢,两个人赢的概率相同吗?如果你认为不相同,哪个概率更大些呢?它们的概率各是多大呢?开始同学们大多都说概率相同,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说不同。此时我并没有对他们的结果做出判断,而是开始做游戏,并强调游戏的随机性,把全班分成十二个小组,每个小组做二十次,记录下实验结果并填入表中,根据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得到两个人赢的.次数,从而得到两个人赢的频率,由统计的结果来判断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所有的等可能结果,用列表法展示出来,这时学生们就明白了它们的概率为何不同。

  所以,初中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计算,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xx年4月11日至4月13日,我有幸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天津市新华中学李庆老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杨如群老师上同课异构研究课及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分别展示一节“MS—EEPO”有效教育学生学习方式训练课、一节初中数学“MS—EEPO”有效教育平台互动方式研究课,收益颇多。

  通过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说课,上课和议课等展示“MS—EEPO”有效教育校本教研新文化,知道有效教育最常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两种。根据这两种课型,教师能否交出主动权,是传统课型和新课型的分水岭,只有交得出主动权,才可能形成互动—主动—能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理念,评课有多种方法,但传统的评课方法由于要面面俱到,虽然评课者和被评者都很累,却往往评不到点子上。有效教育的项目性评价和经典性评价两种方法。前一种评价是从知识点或关键点的强化次数、流程、梯度,以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的水平、主体互动的水平几方面进行评价,后一种评价是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进行点评,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师与生、生与生、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节课。”这些问题困惑着许多教师,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在许多方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强调时间加汗水的收益,作为教师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的教育观,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科学,具有先进性和大众化。要大胆创新,要改变落后的现象,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学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线上耕耘。博采众长,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我所用。

  二、功能化操作

  为期两天的.观摩研讨中,章建跃教授是对其中几节课进行了互动对话释疑中点评,其中提到了教育的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如经典性评价“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的体现。而这六点也是教师做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既以“第六种教学方式”(知1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六个指标备课,也可以以这六个指标评课,为教师指明目标,而这样的目标是适应与任何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型的特点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三、有效调控

  在两天的观摩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约定”。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个“约定”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用的教学要求。说它陌生是因为在MS教学方式中,师生对约定运用更广阔,学生们在与教师的约定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例如,认为他说得对请伸直拇指和食指表示赞,错就把两个食指交叉举起来;掌心向着老师表示同意,反之表示反对;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要尽量的地面向更多的同学等等。因为有了有效的调控,就可以更全面、高效、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避免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能放不能收的吵闹现象。

  总之,在MS—EEPO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专家引领和理论指导,更要强调一线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选择MS—EEPO实验的教师代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花架子”、走形式,以使教育实践更具实效。通过聆听讲座,使我们体会到“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通过教学观摩,让我感受到MS—EEPO的引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灵气以及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MS-EEPO给与会教师许多新鲜的名词、崭新的理念、值得深思的方法与策略,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培训能领悟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

  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

  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有效学习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本人受益匪浅。针对有效学习方法,关键是在于两方面,即教师和学生,也就是教与学。

  教师方面,首先是教师个人素养,比如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工作得激情,个人魄力等等;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不够自信,缺乏个人魅力。工作多年后,自信倒时有了,可又少了激情。其次,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即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再是课堂上,要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死气沉沉,脑子动不起来,接受知识也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成绩好的学生有兴趣,还要让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就感;当然,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很重要,这个问题,具有普适性,但对于个别学生,还要有特殊的方法。要了解学生,不同学生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还要有适当的激励,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激励总会给人以正能量。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懒,而不是笨,而激励是调动积极性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我们也经常这样做,但是,对于那些懒得学生,他们的耐性比较差,所以要不断的鼓励才行。另外,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一鼓励为主,找出问题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学有所获。

  学生方面,要养成好的习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习惯。课前,尽量做到预习,这点,学生一般都做不到,这也是学生疲于作业等压力所致吧。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于有过预习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可以感受到,他不仅让学习变得有目的性,而且也是学习变得相对轻松。课堂上,认真听课这点无疑,但是并不是说要把老师说的每个字都仔细思量。会听课的学生,会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每段话,而不是每个字。对于老师反复强调的,他们会在课堂上就记住。不会听课的学生,可能会被某个问题绊倒而停滞不前,影响后续听课。当然,这些教师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另外,课后巩固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曾经统计说,上课当天,可以记住所学内容的80%,如果不进行课后巩固,第二天,只能记住50%,第三天是20%......。由此可知,课后巩固的重要性。课后巩固,不仅要巩固已学知识,还要找到自己遇到的不懂的知识。最近上课时经常发现学生对巩固这个环节的不足。我上课之前一般要把上节课学的内容设计若干个问题来进行回顾,可是发现就是一些中等的学生也往往答不上来。我很纠结,都初中高年级的学生了,应该说对待学习有一定的方法,课后巩固会自觉去完成。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时我们太高估学生,所以造成很多被动。针对这种情况,只有经常跟学生

  一起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并且要个别学生起来回答,至少经常答不上来的脸面上也过不去,利用他们有上进心,爱面子这点来完成这个环节。当然,测试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有效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来共同完成。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学有所获。

  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确定“以人为本”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自己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鼓励、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索,把学生的“发现”与“创造”视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他们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动。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认识:

  一、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主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又有直觉洞察、直观猜想、合理归纳与活动思维过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二、身临其境,探索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观察、思考、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创设情境。

  1。求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然后计算,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什么,此时课堂气氛比较平稳。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时很多学生会感到很繁,怕动手计算,课堂出现沉闷现象。此时教师立即口答出答案,学生就会感觉到很惊奇,为之一振,进而产生疑问:“老师怎么会看出答案?这里会不会有规律?”课堂出现窃窃私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开始的计算和老师的结论观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始投入到观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问题:你敢肯定你所猜测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敢于说理、敢于证明,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由点到面,触类旁通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复习中的最大矛盾是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既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规律中理解、记忆、熟练、提高。比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根的判别式可以作为判别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的依据:当△>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点。如果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别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位置(交点是在坐标原点的左边还是在坐标原点的右边)等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把知识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应随“学情”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只有教师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xx年11月13日、14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滁州天长、淮北、合肥、芜湖、亳州、黄山等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不同版本的观摩课,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感受颇多,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和思维,许多疑问也在专家那里得到了解决。

  合肥市曙宏小学方义伦老师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别具特色。让我知道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活动、自由的回答)。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那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无一不在的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这节课的最好的评价。是呀,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反思我的课堂往往都偏爱严谨、简明,即使探究活动总也免不了一板一眼,轻松快乐的学习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奢望和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吴正宪老师曾经指出: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方老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这节课使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至半功倍的成效。

  马鞍上市和平楼小学罗德寿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简洁、流畅、自然、有趣,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罗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回归到生活中去,自然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还有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汤国英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芜湖市北塘小学赵丽娟老师的《奇妙的图形》以及广德县兴华小学黄玉凤老师的《数图形的学问》这几节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方法上,渗透了数学思想,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艺术。所谓猜想是数学研究的第一步,观察是数学常用的方法,这几节课都不同侧重的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如何进行有序思考。例如,《奇妙的图形》一课,让学生先大胆猜想,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接着,让学生用观察法验证猜想,最后利用图形摆一摆、铺一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利用算、画、摆、连线、定位、分类等,让学生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两天学习,共听了9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反思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我更累的局面。反思我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初步尝试新课程教学,有许多感慨和体会,现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上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二)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初三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并能测出树的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教者教学时,让学生用纸条代替木条进行探究,很快发现14cm的木条太长,6cm的木条太短,9cm的木条可以与木条a和b钉成三角形木框。通过探究,感知木条c要有一个范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有一部分学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列出这样的`不等式的同学,自然是直接运用了数量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些同学受到复习内容的影响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学思维要多一步,根据不等式的对称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转化而来。或是把"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转化为"三角形的一边应小于另外两边之和,且大于另外两边之差。"更简单一些说,三角形的第三边不能太长,最长也要小于已知两边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这些同学思维较灵活。

  3.有一部分同学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两个或三个。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列不等式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给与指导,他们就会加以筛选,只列出前两个。根据经验,在三条线段中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就可以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们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学生很少有这样做的,如何筛选也比较困难。 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其解题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对学生各种解法,老师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然后全班讨论,对各种解法及思维过程给与评价。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与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择多变、多题型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要在练中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最后再说课堂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通过上一年的数学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而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下特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

  一、 我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

  1.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 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畏难情绪严重 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二、数学学法指导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导“读”

  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传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2. 开导“听”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这样,才能把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达到同频共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

  3. 引导“思”

  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应着力于以下四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③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④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便学生学会反思。

  4. 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大于”与“小于”,“都不”与“不都”,“有一个”与“至少”等等。

  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说法要规范。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如“在直线 上顺次截取 ”,不能说成“在直线 上截取 ”;其二,书写、作图要规范,如(x+5)千克,不能写成x+5千克。画图也要规范,直线要直,垂线要垂,锐角要锐,不能乱来。

  总之,我在教学中尽力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克服学生在“读、听、思、记、写”等方面的缺陷,创设正迁移条件,矫正学生学习障碍;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

  在开县第六届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进修校李胜利教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回答三个问题:

  1、把学生带向哪里

  2、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

  3、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

  ●把学生带向哪里--教学准备,实际是教学的重心前移,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重点。包括调研学习情况,研究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教学实施,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针对性地设置例题和练习,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教学评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师生鼓掌、等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物和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总之,对学生而言,要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适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多与他们交流,及时改变教法和教学进度,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来,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我们教学理念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情趣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当然,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受课时的限制,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其它附加的题目,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系统把握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索;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分层教学

  20xx-2013学年度,我担任初三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C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到黑板做题,加强面对面的个别辅导。

  2、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设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设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简单知识点题目。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

  四、分层训练

  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

  例如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 4

  (2)(x-2)2 = 4

  (3)9(x-2)2 = 4

  (4)(x+6)2 -9 = 0课外作业也应分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设计的作业:

  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

  3、4,求第三边长。

  2、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0、3),B点坐标为(5、0),求△A0B斜边上的高。

  要求:A、B层次学生完成全部题目;C层次学生完成(1)、(2)题。

  五、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一纸评语,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C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B层次的学生也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对于A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已存在的不足。

  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效果。

  (1)采用分层教学后,以往课堂上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在分层时,以“A、B、C”层命名,不出现差生等词汇,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C”层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优生增多。其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摘要: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要对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

  关键词:

  数学能力、发展、理解、剖析、揭示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要对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而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注重盲目的做习题,不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做习题不懂得从基本概念入手,思考解题依据,探索解题方法,而是跟着感觉走。这样的学习,必然越学越糊涂,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下面仅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知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引入。如“圆”的概念的引出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猜想归纳出“圆”的概念。

  2.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概念复习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作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因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识逻辑的。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分析概念含义,抓住概念本质。

  1.揭示含义,突出关键词。

  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词的严格性和准确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句、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的字、词、句,这是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并认识概念的前提。

  如:“分解因式”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积”这个关键词,而忽略了“整式”,易造成对分解因式的错误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务必强调,并与学生分析这两处关键词的含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分析概念,抓住本质。

  数学概念大多数是通过描述定义给出他的确切含义,他属于理性认识,但来源于感性认识,所以对于这类概念一定要抓住它的本质属性。

  如:“互为补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本质属性:(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180°,一个角为180°或三个角为180°都不是互为补角,互补角只就两个角而言。(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这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通过这两个本质属性的分析,学生对“互为补角”有了全面的理解。

  3.剖析变化,深化概念。数学概念都是从正面阐述,一些学生只从文字上理解,以为掌握了概念的本质,而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又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学生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反例或变式从反面去剖析数学概念,凸显对象中隐蔽的本质要素,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

  如: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让学生做题:

  (1)下列表示的两个角,哪组是对顶角?

  (a)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两个角

  (b)顶点相同的两个角

  (c)同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前后联系,多方印证,加深认识。

  部分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个“正确”与“错误”摇摆不定的过程,更是一个对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事实上,学生在初步学习某一数学概念之后,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怎么深刻,而是通过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回过头来再对概念进行加深理解,遵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学习原则。

  如:学生刚接触“二次函数”的概念时,仅能从形式上判断某一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但当他们学习了其图象,研究了图象的性质后就能根据a得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由a、b确定图象的对称轴,由a、b、c给出图象的顶点坐标。这时对二次函数的概念自是记忆深刻,能脱口而出了。

  三、概念的记忆。

  1.并列概念,举一反三。、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为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清楚了“元”与“次”的含义,则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概念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纵横对比,在类比中找特点,在联想中求共性,把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轻轻松松记概念。

  2.易混淆概念,联系区别。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大大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明晰度,提高鉴别能力,避免张冠李戴,为此,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相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及联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学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可引导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都有对称轴,如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成轴对称。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主要指这两个图形特殊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仅仅是指一个图形,主要指这个

  图形所具备的特殊形状。通过这样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混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概念的清晰度。

  3.从属概念,图表体现。

  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其外延之间有着互相包含的关系,在复习阶段若以图表的形式表现,能使概念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概念的巩固。

  1.利用新概念复习就概念。如:在四边形这一章中:平行四边形具有四边形所有性质,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菱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这样链锁式概念教学,既掌握了新概念又加深了对就概念的理解。

  2.加强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先考虑概念题的安排,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合理安排,选题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多样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淆概念对比练,主要概念反复练。

  3.对学生在练习中,课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抓紧不放,及时纠正。概念教学的重点不是记熟概念,而是理解和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所犯错误是哪一个概念用错了,或者是将哪一个概念的关键词忽略了,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办。即使是其它方面的错误也要找出是否概念不清而致错,予以分析纠正。

  4.每一单元结束后,要进行概念总结。总结后,要特别注意把同类概念区别分析清楚,把不同类概念的联系分析透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

  5.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在应用中求得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当然应用概念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耐心地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就一定能够增强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6-30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2-09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17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篇09-15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篇11-16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篇)02-1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0-13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3-07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0-17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