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21 09:01:10 春莲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宵节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元宵节心得体会 1

  吃过才知道,那些白白胖胖的东西,圆圆满满的东西,就叫元宵。而且,是元宵节时,人们必吃的。这一天,亲近的朋友之间,或者亲戚之间,如果整整一个正月都没有走动过,那么,这一天,互相走动时,不必拿别的东西,提一袋元宵就可以了。

  仅仅是白面不足以成为元宵。元宵跟北方人做饺子一样,必须有馅。北方的饺子馅是什么,元宵的馅应该也差不多吧。只是南方的风俗不同,元宵的馅也有一定的差别。

  元宵的馅可以有荤有素。可以有芝麻花生之类,香喷喷的,从里到外溢了出来;可以是鸡蛋炒点葱姜蒜之类,隔老远就能闻得到;还有南方人最喜欢吃的腊味里的'腊肉,如果嫌太油腻,那就加一些包心菜,大白菜之类,不仅发出油光,而且还很香很诱人。

  “这东西不怎么好看,但好闻。”记得第一次吃元宵时,就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只是,第一次吃任何东西都是看颜值的。因为东西不怎么漂亮,不像机器做的,圆溜溜的,看上去有些粗糙,所以不是很喜欢,引诱力也不是很大。有几个小孩子还扭身走进,闹起了情绪。

  可是,我不能。因为我已经是大孩子了,而且又在老师家里。老师带我们几个去他家,是特意为我们补上元宵这一课的。

  想象中并不好吃的东西,真正吃到嘴里却软软的,像老师那颗心一样柔软,没有任何僵硬的地方,好像天生就充满着仁慈与爱意。

  尽管,那甜味有点腻腻的,但至少我不忍拒绝。

  元宵节心得体会 2

  昨天晚上,夫子庙成了南京城最热闹的中心。一年一度的夫子庙“秦淮灯会”吸引了成千上万闹花灯的市民、外地游客,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把灯会办到秦淮河上,让秦淮灯彩和历史底蕴深厚的秦淮文化交相辉映,是今年南京夫子庙灯会的最大特色。早就媒体上看到介绍:今年的灯会将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河——内秦淮河五华里水上游览线为轴,串联夫子庙核心景区(大成殿)、东水关公园、白鹭洲文化主题公园、中华门城堡,游客乘画舫观赏“一线四片”的灯彩时,可充分感受“桨声灯影”的秦淮河风韵。

  大张旗鼓地吊起了胃口,但实际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去的.人太多,据说去年就达到45万,为了预防拥挤事故,灯会组委会如临大敌,除规定了进出路线,在主要景区布置了大量的警察和保安,还动用了武警战士,甚至连警察学校的学生也调拨出来,有的地方是间隔一米或五米一个,有的地方就是手挽手,组成人墙。

  这么做,站在组织机构方面看,可以说是十分细密了,因为,我看见了待命的消防车、救护车,还有防备突然停电的发电机等,但所有的这一切,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什么。不是吗?

  任何一个处在现场的人,看到那一个个摩肩接踵“蹭”着走的“人流”,看着一家家手牵手的“人龙”,看着一排排警察手挽手的“人墙”,尽管偶尔还能看到手里提着小小荷花灯的游人,但面对如此气氛,能有几人,还能寻觅出浓郁的民俗味?还能感悟“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的意境吗?还能消受“轻晕着的夜的风华”的醉意吗?

  最后,也袭用前人的话,只是别当我是抄袭了:一面银盘似的圆月,被水墨晕染的云簇拥上了一碧的夜天,冉冉地升起,冷冷地照着古今的秦淮。然而我已经索然而归了,要说这一个元宵夜的感触,心和境的莫大反差,让我带走的是拥挤不堪和紧张,而不是向往已久的“桨声和灯影”了。

  元宵节心得体会 3

  今年元月十五,早晨还下着小雨,下午天气却颇好,金灿灿的阳光,在湛蓝的空中,照耀着大地。夜里,天空中的皓月悬挂着,倒映在一双双明眸里。小城的街灯明亮,夜色不再黑暗。八二三东路,彩灯亮着各自的光芒,吸引着人流争先观看,拥挤欣赏。

  花灯设计独特,年年有新颖,岁岁有创意。今夜它们闪亮登场。“元宵花灯迷人眼,形态寓意各不同”,有龙凤腾翔,有玲珑宝塔,有春字座灯。国泰民安中,它们仿佛在挥手招呼着人们,各自灿烂地竞相绽放在夜色中,放出牵引人群眼睛的亮彩。

  今晚,我特意骑上朴素的自行车,踏着轻松的节奏,行走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路中,阅读着一张张观灯赏灯的脸孔。他们有笑语盈盈的,有欢声片片的,有成群结队的,有携手默契而行的,有默然无语前进的。

  在人山人海里,小轿车只能在路上爬行,小心翼翼地,时不时停下来,以等过往的人走过。摩托车闪着无言的灯光,在穿梭,在人流缝隙里寻路,左摇右晃地慢慢地推进。车灯,街灯,花灯在各自亮着,点缀着小城的热闹与繁华。

  人流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衣着得体,穿配时尚,落落大方。他们,有的在猜灯谜,细细思量,有时在突然间顿悟“谜底”,自信洋溢在心间,得意呈现在脸上;有的对着花灯赞赏有加,一缕缕欣慕之情飘散在空中,为花灯的魅力增色不少;有的拿起照相机,拍下精彩的画面,体验正在飞扬的激情,抒发着身同感受的情思,品尝着难得的流连忘返之味。

  十五闹元宵,夜色成了一片迷人的风景。灯光辉煌了自己的光彩。都市的节奏迷乱了一颗颗激动的心,在此起彼伏地温暖着人们。耳中不时传来鞭炮和烟花的响声,震天动地中,亮光在闪烁。烟花爆出一阵阵绚丽色彩,多姿多态,牵引着走动的眼睛,给夜色带来了一片震动人心的呐喊。从这里到那里,从那边到这边,把孤独撇开,让热切激起,述说着小城的'光华。

  人群翩翩然而行,寻找佳节里的乐趣,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味,五彩缤纷。

  在朗朗乾坤,在人们的安居乐业中,小城形影永不孤单。人们在欢呼,在雀跃,在言语,在欢笑。小城整洁的布局,平坦宽阔的路面,亭亭玉立的绿树,亮闪闪的灯光,再加上元宵夜里花灯的参与,小城的人们沉醉于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夕,今夜是何夜。

  我骑自行车走在回家的归途中。谁与谁同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感受相同的心思,是一颗颗活跃而安宁的心境,是一片片置身于元宵夜的喜气气氛。小城的温度在上升,沸腾的热度在传递,人们的热情也在相互感染着。

  元宵夜,在温馨的家里,在团圆味浓厚的空间里,人们煮着令人向往的元宵,吃着甜甜蜜蜜的汤圆,幸福在弥漫。圆圆的元宵,吉祥又如意的节日氛围里,月圆之夜,月明大地之时,暗中涌动着一丝丝的安慰,一些些的温情,一缕缕的祝福。

  元宵夜,栖息在明亮的角落里,停留在喜气洋洋的心里。人们久久回味,久久思量。它在和谐中度过。人们总在不时流露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满足。

  元宵节心得体会 4

  我一直以为中国是没有情人节的,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但那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秦观的《鹊桥仙》写得缠绵悱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节只是牛郎织女的情人节,因为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她们是否祈求爱情,肯定会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会的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不是现实中遭礼教束缚的人们,当然也不包括这些一厢情愿的纯真少女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爱情只有朦胧的向往,并没有实际行动。所以我认为,七夕节并不能算情人节,最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人节。

  中国青年男女也有过浪漫的时节,在宋朝的元宵节,郁积的柔情在火树银花上绽放、燃烧。古人强调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绝少有亲近的机会。元宵佳节,少女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礼教严防密守下的一个疏忽,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一见钟情、约会的机会。女词人朱淑真所写的《生查子》就描写这样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欧阳修写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让人喟叹的是词中所写的爱情悲剧。去年元宵节约会,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灯光照亮脸上的泪痕。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悲剧在当时很有普遍性。在古代,中国式的浪漫总被泪水浸透,也难怪现在的青年人记不起我们中国曾经也有过情人节,纷纷过西方的情人节,给情人送红玫瑰。

  民间有在元宵节为爱情祈愿的习俗。在中国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在广东揭阳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年轻的小伙子“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愿而已,更多的人还是把婚姻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节恋爱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戏剧舞台上翻来翻去就是那些让人羡慕的爱情佳话。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但这样的喜剧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犹如元宵节放的礼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绽放的时间很短暂,然后就凋谢,只剩下一地的炮纸。

  我们看看辛弃疾那首写元宵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朦胧的花灯灯光中,突然眼睛一亮,爱上一个笑语盈盈的女子,这爱的速度太快,也注定它会很快消失。这个被单方面爱上的女子很快淹没在看灯的人群中,男子一直在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看见了她。但看见了又能怎么样呢?走上去向她表白,还是回家之后象舞台上的文弱书生害单相思?中国人骨子里就缺乏敢爱的勇气,爱了碰到礼教的硬墙,又不敢恨,以头撞墙的更少。也难怪,自由恋爱要等到上个世纪才得以实现。

  元宵节心得体会 5

  又是一年中国的传统元宵佳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元宵节的欢乐,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机关幼儿园于2月_日开展了“元宵乐”活动。活动分别以“说元宵节”、“制作元宵”、“品尝元宵”、三个环节开展。

  活动开始,老师们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元宵节有关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民俗等。“说”完元宵就到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做”元宵。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和面、揣面、搓元宵,并亲自动手制做大小不一的元宵。汤圆在孩子们期待的心情中煮熟了,当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品尝着自己做的美味元宵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尽管元宵有大有小,有圆有方,但孩子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大家都感受到了节日带来的快乐。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也让我们的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着的浓郁的民族文化。

  元宵节心得体会 6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过年生意兴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就要到了。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迎接元宵节的红色笑脸。有些人不仅挂红色的西瓜灯笼,还有孔明灯笼、丝绸灯笼和橙色灯笼……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把整个商演村当成白天。

  看,礼堂更热闹,灯笼更漂亮。这里琳琅满目的灯笼让人眼花缭乱,甚至看不见。

  看那盏桃灯,粉底,桃顶红,桃底大绿叶。很漂亮,很简单。

  看金色的鼠标灯。做好边框后,用闪亮的金纸粘贴边框,让一只金色的鼠标立刻展现在眼前。看着已经过了时间的风扇灯。虽然已经过去了,但青春里还是那么优雅,那么神韵。和一言难尽!

  哦!还有五颜六色的鞭炮声,从天而降,仿佛要在天空中炸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而降。快看!五颜六色的'烟花从天而降,照亮了整个商演村。这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呆了。这一幕是多么壮观和美丽啊!真的有一些“直降”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味道。渐渐的火花“飞”走了,天空又一下子变暗了,刚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梦般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听,一阵阵锣鼓声不断的吸引着我,使我不得不来转一转这“迷魂阵九曲黄河”,我来到阵口一瞧,一边引人耳目的写着入口,一边大大的写着出口,我便从入口走进了阵中,阵阵锣鼓声敲打着我幼小的心灵,我抵不住诱惑,不由自主的双脚生风超越了前面的人,蹦跳着走完了这“迷魂阵九曲黄河”。

  我在这浓浓的喜庆之中,度过了一个欢欢喜喜的元宵节。

  我看到的元宵节真美啊!不过我相信在这个发达的祖国里,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灿烂,更辉煌!

  元宵节心得体会 7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比如:元宵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元宵节了,尤其是镇海的元宵灯会。

  今天我们早早地吃好了晚饭,妈妈带我去沿江路观看元宵灯会。一到沿江路,哇!真是人山人海,整条沿江路挂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从南大街入口向沿江路走去,我迎面看见的是龙门灯,两条金色的巨龙张牙舞爪,两匹一红一黄的高头大马在龙门的两旁迎候着我们。龙门上“恭贺新春”四个大字,使龙门更显得流光溢彩。

  我们穿过一道道火红的龙门,走过银色的长廊,看见翡翠般绿船上高高的宝塔和清洁宽阔的马路。没隔几步,就有一条通红通红的栩栩如生的大金鱼,这也许是年年有余吧。沿着太阳花的张张笑脸,我们又观看了骏马图,那八匹千里马,在云雾缭绕的山间争先恐后地奔腾。最前面的那匹骏马前蹄高高抬起,张着嘴仰着头在欢快地嘶鸣,好象在叫后面的骏马快点跟上。后面的马群好象听到了马王的呼叫声,紧随着,犹如万马奔腾。

  顺着迷人的花伞走廊,我们来到了财神爷前。财神爷昂头挺胸,笑容和蔼地坐在聚宝盆上,身旁有二匹马,其中一匹双手捧着金元宝,另一匹一手拿恭喜发财的祝语,一手捧着一个小元宝,站在美丽的荷花旁。那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盛开在碧绿的荷叶中,真是美丽极了!

  我们随着人流,从科幻星空的长廊走出了灯会,回头望去一盏盏彩灯闪烁着,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好看极了!

  看完灯会,我回味着:马年的灯会,每一盏大型灯的四周总有大大小小的马儿陪伴着或保驾着,这就是马年的灯会。

  元宵节心得体会 8

  不知不觉新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好几年没有出去看灯了,不是不想去,没有人陪,一个人去逛有什么意思,看着街上一对对的男女或一个个家庭一起出去玩,真的很羡慕,由于工作原因也没有回家过节,平常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终于深深体会到那句“每逢佳节备思亲”的真正含义了,这次不想再让自己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过了,下午我去了表哥家,我们早早的吃完饭就和哥哥嫂嫂还有外公出来看灯了,虽然天气不太好,还是没有减少我们的兴致,有人陪的感觉真好|!

  我们把街上各个单位的花灯看完后,就去专门放烟花的地方了,我们这里每年政府都会组织在我们市内的.一个公园广场放烟花,我们找了一个最好的观看位置,终于等到放烟花的时间了,我们迫不及待啊,在这之前也有个别单位放了,但是都不如此时的烟花美丽而且在天空中好大的一片,当第一个烟花绽放在夜幕中时,所有的观看者都发出了欢呼,真的好美,接连不断的放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花样也很多,我看着那些夜幕中绽放的美丽,心里不仅是赞叹它的美丽,同时也因它的短暂而感到遗憾,有很多的感想,是啊,我们的生命也许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如那烟花一样,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瞬间,美丽过后夜空剩下的只是一片寂静,每当一个烟花绽放的时候我都会很快乐消失后我都会很失落,我们的生命,爱情等等,都如这烟花般,既然我们存在这个世上就应该像烟花一样把自己最美的留给世界,即使仅仅是那么短暂的一瞬,也无憾!

  我是谁生命中的烟花?谁又是我生命中的那幕烟花呢?我愿意为他绽放我的美丽,哪怕是一瞬!只要我们彼此有爱就足够!

  元宵节心得体会 9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正月,古人称之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节。全国各地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各不相同,其中吃元宵、赏灯笼、舞龙舞狮是元宵节的一些重要民俗。

  元宵节那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猜灯谜活动。每节课选十名学生参加,分为两轮。我被选中了。进入猜谜现场,已经有很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到处看着它,嘿,它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我认识的人。它的谜语是“两个胖子”(说出一个城市),就是“合肥”!我心中充满喜悦,急忙赶到领奖的地方,但他们说这个谜语早就猜到了。唉,真的让我白高兴了。

  我继续看,很快又看到了一个。这个谜语是“草长在两个小家伙的头上”。我仔细想了想,然后拍了拍脑袋。只是“大蒜”这个词!我赶紧笑吟吟地跑去讲答案,呵呵,这次我是第一个猜的!

  我又看了看四周,发现了一个谜语:《聊斋志异》。嘿,这是什么意思?没有一点暗示。我对这个谜语很感兴趣,也很久没有去想了。哈,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废话连篇的成语——!这《聊斋志异》不就是一个关于鬼的完整故事吗?我以前也试过,哈哈,但是我又答对了!

  晚上回到家,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吃元宵玩得很开心。吃完饭,我们在客厅里闲坐着,等着电视直播的元宵烟花表演。现在是八点钟,聚会准时开始。过了一会儿,烟花燃放了,“砰”,一条龙出现在我们面前;然后,鲤鱼跳进龙门;还有一个,在水上跳芭蕾,看,多开心啊,我兴奋的说:“妈妈,我也想放烟花。”妈妈说:“去玩吧,别伤着自己。”

  我和爸爸去后院放烟花。爸爸点燃了“变色龙”,红、黄、蓝.天空五彩缤纷,美丽无比!我们这些孩子挥舞着烟火棒走来走去,小小的`烟火像无数美丽的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然后父亲放了“雨花”,金色的“雨花”从天而降,宛如仙女散花。“小蜜蜂”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嗖的一声飞向天空.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烟花好像都比美国好看,家家户户都比对方好看。真的很有趣!

  烟花放完后,周围渐渐静了下来,我还沉浸在元宵节的兴奋和喜悦中,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

  元宵节心得体会 10

  元宵佳节是快乐的日子,更是热闹欢腾的日子,2月xx日我们xxx幼儿园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团聚在一起举行“快乐迎元宵”的活动?

  在教室里教师向大家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让孩子们更近一步的'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元宵节特殊的日子里,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和教师们共同感受民间文化的博大情深。

  上午,老师们介绍元宵汤圆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并让孩子亲手搓汤圆。下午,老师们带领孩子们提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的元宵灯或者购买的灯笼集体到安海公园进行游园活动。大家在公园游玩、照相,整个公园到处充满着快乐的笑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应尽量提供给孩子动手、动脑及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体会到快乐在自己身边。

  这次元宵庆祝活动,孩子们感受到在幼儿园过元宵节的快乐,也学到了不少本领。我们体会到在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推出更新和新颖的活动内容,创新各个活动形式。相信以后的活动将会越办越好。

  元宵节心得体会 11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马上来临。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因为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正月十五有“闹元宵”的习俗。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刘氏宗室深感愤慨,吕后病死后,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有了一个普天同庆的“闹元宵”习俗。

  一提起元宵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汤圆”。“汤圆”也叫“元宵”,随着时代的发展,汤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由传统的芝麻的、花生的、豆沙的、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水果馅,琳琅满目。元宵节吃汤圆也是有着浓厚的传统意义,民俗专家表示,因为汤圆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闹元宵”的闹法也各有不同。曾经的元宵节,因各地习俗不同庆祝的`方法多彩多样:舞狮子、走高跷、划旱船、耍龙灯、送孩儿灯、猜灯谜、走百病、迎紫姑……当下的元宵节,我们丢失了很多这些最珍贵的传统文化本真。我们并不缺少汤圆,需要的是“文化节礼”来丰富精神生活。小家庭里的一颗汤圆、一只灯笼,大社会里的一次灯谜竞猜、一场舞狮表演,所有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共同坚守。

  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老祖宗留下的民族精神、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元宵节,在坚守与传承中与时俱进地创新“节文化”,让元宵佳节更富活力,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追求。

  元宵节心得体会 12

  无论是过节也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好,这都与放假无关,只要我们能够品味出节日的真味道,照样能够把元宵节过得美美满满,过得传统文化厚厚重重。“元宵节”贵在过出“真味道”。

  过出“美食”真味道。元宵是元宵节的美食,虽然这道美食在今天可以四季皆吃,但是,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能吃出独特的味道。这独特的美食是人的情怀与美食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在品味美食中感悟生活的真味道,节日的真味道,精神的真味道。美食真味道,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漂亮生活,漂亮情怀,漂亮营养。品味到美食的这个真味道,是过好元宵节的'根底。

  过出“团圆”真味道。天上月亮是圆的,地下灯笼多是圆的,桌上元宵是圆的,人们团聚是圆的,团圆是元宵节的真味道。而且,这个真味道与春节的团圆味道不同,春节的团圆味道是亲朋好友的团聚;与中秋的团圆味道不同,中秋是一家亲人的团聚;元宵节的团圆则是天下的团圆,是家人与陌生人的团圆,元宵节是走出家门与天下人团圆的节日。这个团圆的的真味道让我们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在这里得到了的呈现。天下一家,其乐融融,在元宵节得到了最精彩的诠释,品味到团圆的这个真味道,就品味到了元宵节的真谛。

  过出“文化”真味道。元宵节,猜灯谜是固定节目,从古到今,生生不息,日久弥新。虽然元宵节的习俗更更迭迭,但是,猜灯谜却始终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永不衰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在猜灯谜中感悟文化魅力,生活智慧,美好将来。猜灯谜是元宵节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在雅俗共赏的文化之路上行稳致远。品味到文化这个真味道,就能在元宵节的日子里思想升华,生机勃勃,充满向往。

  “元宵节”贵在过出“真味道”,美食的真味道让我们的嘴巴香甜,团圆的真味道让我们的情怀圆满,文化的真味道让我们的精神明亮。在品味“真味道”中过元宵节,不放假又何妨?

  元宵节心得体会 13

  今儿天暖,翻看日历,元宵佳节眨眼间就到了,这个始于汉代,盛行唐宋,沿袭至今的传统佳节。那些关于元宵节的文化,历久弥新的厚重。此刻,特别想说说“元夕”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和月亮有关的节日,按我国民间的传统,这天在明月高悬的良辰,出门赏月、燃灯万盏、喜猜灯谜、共吃元宵……

  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读那数不胜数的元宵节诗词。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妙笔传情,诗词里的元宵节美丽浪漫,静静吟诵那份遥远的优美,细细品味和感受那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古典意境。个人偏爱苏辛的词,但是最爱稼轩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元宵佳节盛况浓墨重彩渲染,但到精彩处笔锋陡转,戛然而止,留给后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久吟不衰,难怪王国维《人间词话》称此句是人生治学境界。在元宵诗词旋律中,易安的那首《永遇乐》意境极佳,难以忘怀,“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有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铺翠冠儿,燃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通首词沉郁深沉,形式在新旧之间,婉约派词宗的易安居士,想来在火树银花绚烂后,曾晶莹的岁月空留一地的繁华!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叙述出迥异的情感,而“上元”小诗:“上元设供蜡高烧,厨房去看煮元宵。”恬淡的文字不故作高深。游人如织、灯月交辉,亦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如:“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诗词里的元宵节,让传统的风俗宛然如见,别有一番情趣。

  元宵节也留下了许多情趣盎然的灯联。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王安石妙联为媒,“王安石赴京赶考,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悬走马灯,征对招亲,上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成为千古佳话,当然也是"囍"的由来。记得另一副对联也堪称绝对,上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下联对“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现今读来仍觉得趣味无穷。

  历史悠久的元宵节,还有许多不能一一枚举的典故事,但不得不说关于元宵的灯谜,此处列举一二条有趣的灯谜,最早的一条灯谜的谜面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谜底:绝妙好辞。另一条谜面:不着一字。打一中草药名。谜底:白芷纸。别有一番情趣,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文字艺术,灯谜源远流长,从“隐语”演化而来,因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流传过程中深受欢迎。想起读《红楼梦》宝琴的灯谜,至今猜不出谜底。

  元宵节,是传统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节日,是民俗文化浸染的节日。温婉浪漫的诗词,文辞精妙的灯联、灯谜构成了饶有雅趣的元宵节文化。只是岁月迁演之后传统元宵所承载的文化节俗功能,渐被日常生活淡化,人们逐渐失去了曾共同的精神兴趣,曾轰轰烈烈的传统的节俗已简而化之。传统元宵佳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岂能渐行渐远渐无形,而应且行且走且珍惜……

  元宵节心得体会 14

  当春节的脚步慢慢远去,当如钩的月牙渐渐饱满,农历正月十五迎来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来了,这是大地回春的一个夜晚,人们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合家团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迷玩耍,并且共吃元宵,以示庆祝。但无论是哪种庆祝,都表达了人们“月圆人团聚”的美妙意愿。

  我特殊惦念小时候过元宵节情景。元宵节吃汤圆,还没到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汤圆的时候,早上一起床,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要吃汤圆!”。母亲听了特意为我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味道实在太奇妙了!想起昨天晚上一家一起做汤圆,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母亲负责和好米粉,搓成长长的细条,然后用刀子将细条切成小小方块。全家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将切成的小小米粉方块放在手中心,把它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团,做出了好多圆圆的汤圆。汤圆是不包馅的,母亲一边搓一边唠叨着:“做人要实实在在,汤圆也要实在的,实心的汤圆实在,自己做更实在。”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节日几乎都和吃联系在一起,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有句俗语“嘴馋媳妇盼节到”,真是穷则思吃。各家各户在节日到来前,总是要预备上各种丰富的菜肴,到了过节这一天,全家聚集在一起饱食一顿就是最欢乐幸福的事了。而外国的狂欢节、圣诞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得多,大家都是涌上街头狂欢。真是中国人过节少不了吃,要吃就只能都在自己家里过,讲究个团聚吧!

  今日是元宵节了,当圆圆的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和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腾腾的汤圆,看着中央一台的元宵节晚会,看着得奖的节目,时而欢乐,时而怀念。我觉得过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的“出年”了,虽然春节过了,但我们还是觉得是在过春节,每天都一样. 今年我们的心愿:只希望我们一家人的身体健康,能过上幸福美妙的生活,赚多一点钱,我学业有成,我们期盼着。

  元宵节心得体会 15

  “闹元宵”的“闹”法不一、习俗很多,只有多一份亲身体验,多一点主动参与,才能让节日生活显得真切而热烈。

  于此而言,我们不妨腾出点时间与家人一起动手搓汤圆、与邻里一同猜灯谜、与好友一块儿赏花灯,在有滋有味的文化节味里共享快乐、尽享喜悦。这种团圆和欢乐,何尝不是农历新年的本义。

  事实上,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在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元宵节,需要我们精心打造、悉心经营,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新的花样。

  元宵节心得体会 16

  元宵节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的过法稍有不同的是,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狂欢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如果说春节是团圆节,那元宵节则是全民“狂欢节”,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然而,元宵节并非仅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碗汤圆那么简单,更多在于强调共同享受、传承的文化氛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明月高悬的元宵节夜晚,表面上是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阖家欢乐,其乐融融,而实质上,却是中国民间世代相传的民俗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全民共乐闹元宵,细品元宵节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在坚守与传承中与时俱进地创新“节文化”,才能使元宵文化更富活力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元宵节的理解,多局限于“吃元宵”的节日。公众对元宵节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甚至有偏颇。这表明,元宵节的文化传承还存在不足。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利用好元宵这个难得的节日,多组织和引导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让元宵节闹出更多传统文化味。其实,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民间很在意过传统节日,这是因为传统节日里的各种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春节演绎了举国同庆的欢乐祥和,元宵节则承载了新年新希望。只要元宵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就一定能为民众带来节日的精神福祉,也必将催生新的文化年俗和风尚。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追求。

  元宵节心得体会 17

  春节悄悄远去,元宵节悄然而至。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文化源远流长,对于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认真学习研究元宵节文化,可用“欢度元宵节,展望新精彩”来概括。

  欢度元宵节,贵在一个“欢”字,在这里“欢”字内涵丰富。有出门赏月之欢,燃灯放焰之欢,喜猜灯谜之欢,共吃元宵之欢,拉兔子灯之欢,耍龙灯之欢,耍狮子之欢,踩高跷之欢,划旱船之欢,扭秧歌之欢,打太平鼓之欢,等等。这里的“欢”是从“春节”的小家之欢,过度到了大家之欢。这是一个漂亮的升华,不仅是春节的欢乐热潮,也是大家团结、友善、共享的欢乐热潮。古代,在这一天,官民同乐,因此,又是家国情怀凝聚的热潮。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凝聚的日子,这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升华的日子。在这里“欢”是载体,内涵丰富,精彩纷呈。

  展望新精彩,贵在一个“望”字。在这里“望”字蕴含在元宵节的诸多活动中,让人漂亮遐想,浮想翩翩。比方,元宵节,是新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自然要仰望天空,望月遐想,让人们从忙碌的春节拜年中走出,自然令人焕然一新;比方,元宵节闹花灯,盏盏花灯,照亮夜晚,照亮新的生活之路,让人展望将来;比方,踩高跷,更是站得高,望得远;还有,猜灯谜,清楚就是引导人们思考,用智慧展望将来;喧闹的元宵节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对将来的展望,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精彩需要我们用智慧与汗水来打造。

  其实,元宵节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欢度与展望结合的果实。欢度就是大家共享,共同融入;展望就是汲取诸多滋养,勾勒漂亮将来。元宵节是一个多种文化融合凝聚的节日。元宵节的形成给我们一个重要启迪,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不是单打独斗的,都必须在“欢度”与“展望”中汲取多元营养,不断升华,不断打造,这在当下依旧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欢度元宵节,展望新精彩,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望新一年的精彩创造。元宵节悄然告诉我们,春节已成昨天,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红红火火,生机勃勃,开启新一年打造精彩的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