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

时间:2023-10-27 15:59: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1

  每当看见碗里的米饭,我总是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用自己的汗水让全国人民都可以吃饱饭,是一个大英雄。可惜,我们却都收到了这样一则新闻: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从小时候去园艺园看葡萄就对稻田好奇,总是问这问那的,虽然因此遭老师的“讨厌”,但是就靠自己的好奇心,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靠自己的发现和充足的农业知识,发明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让大家都吃的是好米。再回头看上个世纪的大饥荒,饿死了许多的人,但我们多了一位英雄:袁隆平爷爷,我们以后再也不怕有这种事情发生。

  袁隆平爷爷用自己的一生,换取了世世代代人们美好的生活,因为每片金色的稻田,都可以让我们想到袁隆平爷爷的身影。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用自己的一生为人民做贡献,说起来简单,却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即便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他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炎黄子孙将会学习他的精神,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还看过一本写袁隆平爷爷的绘本,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里面写了袁隆平爷爷听老人说,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还听到身边很多人表达着对袁隆平爷爷的感谢,是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命运”,让许多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种植粮食发生了改变。当听到袁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为袁爷爷祈祷。

  因为袁爷爷,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袁爷爷,他是国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让不少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平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平爷爷。袁爷爷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会永远铭记袁爷爷,沿着他前进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爷爷的引领,我们会奋勇向前!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2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午时1点07分,人们刚刚放下碗筷的时间,一条信息传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这位让中国人吃上饱饭的伟大国士,一生奉献给人民群众的英雄,等待他的人民吃饱了午餐,便欣然落幕,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记忆中的袁隆平爷爷是位身体健康、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走在科技道路上,努力前行的追梦人。我们生来便出生在和平祥和的时代,而不知道温饱曾是中国的一大难题。追溯袁老的一生,从小时对自然农业产生的兴趣开始,便下定决心学习农业技术,在中国三年的饥荒里,中国人民经济遭受了严重困难,“吃不饱饭”,成为中国百姓遭受的问题之一。在饥荒最严重的三年里,人民被饥饿所折磨的痛苦和流离失所的景象深深触动了袁隆平爷爷。

  随后他立即投入了水稻研究,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意义之后,他不惧嘲笑和艰难,终于带领团队继1970年的“野败”之后,于1974年成功培育出新型水稻,将水稻产量提升了三倍。

  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袁老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对于中国做出极大贡献,解决了无数人吃饭的英雄,却因买辆车被舆论推上了热潮。如今,媒体为争抢热点而不惜谎报死讯的卑劣行为,令人愤怒,更令人心酸。农民因有袁爷爷的而富足,一代国士值得全世界致以崇敬的目光。

  袁老,是走进超市查看米价后,欣慰离去的人;是婉拒采访后愿意与孩子合影的人;是九十岁生日,依然愿意将第一块蛋糕递给爱人的人;是面对在中国是否还会出现饥荒情况,坚定的说“那不可能”的人;是90岁高龄依旧不停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探索的人;是灵车穿过路口车辆齐鸣笛默哀的人。

  他是平凡的人,更是英雄、是国士、是伟人。

  九十年来,您老来时与去时千差万别,我们不忘手中饭碗,不忘吃下的每口粮食,不忘当今祖国的锦绣河山出自您手。

  “人间明星陨落,却永远永远闪耀在人们心间。”

  向您致敬。我们都好像和袁老有一面之缘,在课本里,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今天,我们用观看电影的方式缅怀袁隆平爷爷。

  银幕中的爷爷:与妻子分别二十年,再见面已年过半百;在海南研究十余年,研究成果却一直止步不前;长时间没有研究成果,经费被停,被泼各种冷水。

  但银幕外的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放弃,而是他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孕育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卓越的功勋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作为90后的朴实可爱:他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他多才多艺,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将;他幽默风趣,会说自己是“自由散漫”,被问到“帅不帅”时会得意地回答一个“handsome”。当这些特质合起来时,我们看到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的可爱爷爷。

  袁隆平爷爷的离开,相信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悲痛,还有着无所适从的恐慌与不安。但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被从未打过照面的人们依赖。历史在传承,但我们相信他能青山永驻,他能万古流芳,他能拥有那千千万万人永恒的爱和这世世代代不朽的名。今天举行了他的遗体送别仪式,但是我想说,真正的死亡不是他的身体消涅,而是我们对他功勋以及精神的遗忘与不传承。所以,要记得,共和国记得,我们更应该记得,我们不仅记得,还要传承下去,融入我们精神血脉,塑进我们铁血脊梁。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3

  今天,我去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不是坐在电脑前面,按一下鼠标的。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还有多少人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败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心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就算没有人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一样有干劲!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九十后的我们,是不是开始“做袁隆平”了。有许多已经开始努力了,难道我们还想袖手旁观?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吧!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4

  20xx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粮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量,有着信念坚定的分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量,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量,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绩与不足,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5

  袁隆平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身上所释放的精神却令人感动。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我们哀悼和纪念袁隆平,就是要学习他立志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牵挂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袁隆平那样,敢于播散梦想的种子,并让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袁隆平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敢于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淡迫名利,始终奋斗。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种子梦”。耄耋之年,依然奋斗不息。“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袁隆平还牵挂着第三季杂交稻。敢于有梦,奋斗筑梦,青春追梦。“90”后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一粥一饭,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篇3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造水稻亩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梦想吗?他的追梦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快乐是任何吃穿、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然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高远的梦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电影《大国粮仓》的心得】相关文章:

乳房,婴儿生命的粮仓05-0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教案08-29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05-29

看大国工匠心得02-15

大国工匠学习心得03-30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0篇12-27

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心得07-05

大国工匠精神心得体会03-09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体会11-03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通用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