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读后感

时间:2023-12-14 15:06:5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山绣水》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山绣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山绣水》读后感

《画山绣水》读后感1

  日前,欣闻小云同学携儿孙到桂林阳朔旅游,一下触起我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的兴趣。

  其实,“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早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可一直以来,人们只知此言,却不知此言出于何时何处何人之作,就连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也为此感到困惑。

  我联想起散文家杨朔1961年写桂林山水的散文《画山绣水》。杨朔在散文中称: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之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杨朔说该诗出于唐人之作,但究竟出自哪位唐人呢?我查了有关资料并发现:在1983年,两位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在独秀峰考查历代石刻时,轻轻地掀开读书岩上千百年积存下来的炭酸钙腐植层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帧石刻。原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竟是一位叫王正功的'南宋官员所写。

  据说后来举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研讨会上,中国诗词、文博专家一致认定:此句出自南宋王正功的诗作。

  全诗如下:“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鲲鹏伫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从石刻及全诗可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并非杨朔所说出于唐人诗作,而是出自南宋王正功之作;同时,体现王正功借助诗来勉励桂林学子也要像桂林山水一样,使自己的学问秀甲天下,而重点不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后人却将重点放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上传颂。这是后话了。

《画山绣水》读后感2

  “画山绣水”这个标题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个充满着诗意与美感的标题仿佛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山水画。

  文章开篇着重描写从桂林到阳朔路途中之景。其中有一个比喻十分的妙。“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能把水比作香醇的美酒,让人从色泽、质感、味道等方面更易体会,且作者抓住它们醉人的共性,可谓一个妙笔。

  紧接着作者为了能让读者走进文章,用一种类似“催眠”的方式,让读者们闭上眼,与作者神游一番,“竹篷小船、顺水、船稳、明亮、山影”等词都利用着我们的想象并左右着我们感觉,让我们仿佛真的身临其境,尤其是那“山影”,塑造出朦胧之感,梦境一般。

  待读者已经进入状态了,忽又来个鱼鹰调动了宁静的气氛,作者详细描写鱼鹰捕鱼的过程,让整个环境,让整篇文章多了一分生机。

  文章深入以后,作者着重描写桂林阳朔一带的山石,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它们中的故事有完美的结局,同样有凄惨的结局,但无一例外,它们都表现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传统美德。像父子岩,龙氏父子为了百姓,为了当地不闹饥荒,宁夏最终饿死在岩洞里,也不替那个万员外造船搜刮粮食,如此的刚强,正义与朴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媳妇娘岩之所以写,也反映了过去人们生活的社会是怎样的'。之所以写这些凄凉的故事,也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告诫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过去人们所经历的磨难与他们付出的心血甚至生命。我觉得,这篇文章不仅好在对碧水青山的描绘,也好在它所反映的一些精神食粮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对这幅美的山水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画山绣水》读后感】相关文章:

画山绣水教案09-19

《画山绣水》教案03-08

漓江九马画山导游词04-20

怎么绣十字绣之手工正确绣法03-30

丝带绣双层花朵手工绣法03-30

丝带绣绣法视频教程03-30

十字绣手工珠绣绣法视频教程03-18

丝带绣绣法之羽状丝带针脚04-20

串珠珠绣绣法视频教程03-30

丝带绣的手工绣法视频教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