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12 10:39:5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勇气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勇气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勇气心得体会

勇气心得体会1

  在一片大海中,生活着一条小鱼和她的妈妈,那条小鱼一直想看看海面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小鱼游到了水面的时候,听见别人说她的妈妈为了找她,游到了鲨鱼的地盘正被鲨鱼抓着呢……小鱼心里急得到处打听鲨鱼的.地盘在哪里。结果看到了一位美人鱼姐姐,问到:“姐姐姐姐,你知道鲨鱼的地盘在那里吗?”姐姐回答说:“只要你冷静下来就,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得到鲨鱼的地盘在哪里,”说完就消失了,只留下了一根魔杖。

  小鱼拿起魔杖按照姐姐说的话果然找到了。

  小鱼偷偷的从窗户缝里看见了她的妈妈伤痕累累。小鱼重重地撞开了那扇门,生气的说到:“可恶的鲨鱼,你还我的妈妈。”

  “小东西,你还敢到我的地盘来。”

  “小鱼,快走,不要管妈妈。”

  “不,妈妈,我要救你出去。”

  “兄弟们,把那个小东西干掉。”

  于是,小鱼拿出魔杖和另几条鲨鱼打了起来。

  大鲨鱼残忍的把妈妈杀害了……。等小鱼打败了它们之后,自己的妈妈却死了。地上那鲜红的血液染红了大海……小鱼伤心地痛哭着。这时眼泪滴了几滴到妈妈的心脏前,妈妈奇迹般的复活了!小鱼喜出望外的抱着妈妈的身体激动的喊道:“妈妈妈妈,你活过来了,你活过来了……!”

  这时美人鱼姐姐又出现了,微笑着说:“小鱼,你不仅用自己的勇气打败了鲨鱼,还用你的爱救活了妈妈!这根魔杖就就属于你了!”说完又消失了。

  后来,小鱼拿着魔杖保护鱼族的安全,鱼族们都向小鱼学习她的勇气和爱。

勇气心得体会2

  学了《生命,生命》这一课后,我一直不明白生命是什么,直到今年夏天,我才知道生命的勇气是——不屈不挠。

  我家对面有一块菜地,菜地中有几十株玉米,无聊时我常常拿着手中的望远镜向对面的菜地望去,总想看看那些玉米长得怎么样了。放暑假了,从而让我有了更多时间注意那块玉米地。

  这几天前,老天爷天天高烧不下,没有退一点儿烧,玉米都弱弱地趴在地上,好像在企求农民多给点水,好让它解渴。两天前,我突然发现那株还“强站”在土壤上的玉米,也因为天气热,在风中摇摇欲垂,它旁边的几株“趴玉米”已经由之前的翠绿转变为焦绿,又在烈日下慢慢变黄,烤焦,奄奄一息,在还有点泛绿的小草地中特别的明显,特别的突出。我觉得玉米非常的.可怜,在炎炎烈日下,脚踏“70多度的土地,身体却在40多度的空气下生存,身体中的水分一点点蒸发,生命在一点点的消耗。我正想着,几滴雨水打在窗户上,我睁大了眼睛,啊!确认真下雨后,才暗暗高兴,看来老天爷也可怜植物了,看来那些玉米的水资源就不用愁了,呵呵。

  可是好景不长,只下了一点小雨就有阴转晴了,几株弱小的玉米在随风摇摆,那细长的身姿也变了样:几片细长的叶子顿时落在地上,只剩下一根嫩绿色的细杆,几个小玉米棒经不起这么折磨,掉在地上。我也为这几株玉米捏了把汗,希望它们能挺过这炎热的季节,也希望能尽早下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为玉米们解渴。没想到傍晚又下雨了,我断定这次会下大的阵雨了,因为远处的云黑压压的,好像只听雷公电母的一声令下,就会放肆地把雨泼下来。不出所料,果然下起了大雨。再看玉米时,只见一眼翠绿,虽然不是一碧千里,“一碧百米”总有的吧。那些玉米的叶子翠绿欲滴,像用绿颜料染上去的水彩画,玉米棒,也恢复了水分,喝得饱饱的,黄灿灿的了。

  望着经过痛苦煎熬后获得重生的玉米,我的心怦然一怔,从那时起,我知道了生命的勇气是什么?是在困难中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努力。

勇气心得体会3

  作者谈到,在工作中,他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时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人们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个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了什么呢?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隐喻,但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

  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羊一个空间让它们自己吃草,而学生一定要自己去“喂饱”自己,而当他们已经知道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时,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本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论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例如,有关从微观世界教学的几个生动的案例,用以说明专注于“伟大事物”的教育共同体的力量:一个是医学院里的微观教学,一个围坐在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周围进行的教学所产生的教育力量;一个是社会研究的微观教学,一个探究种族概念的对话过程,以此说明让学习者“把点连起来”去建构经验的益处。

  书中还介绍了维持开放的学习空间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极具教学魅力和独特气质的导师,一位深切地热爱他的学科、学生和教学、希望学生也能认识这门学科的导师……书中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驻足停留。

勇气心得体会4

  军训是大学生活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意志力和勇气。在军训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种种挑战,有时候感到疲惫和不适应,但只要我们拥有勇气,克服困难就能取得进步。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军训中所得到的勇气心得体会。

  在军训中,特别是在艰苦的体能训练中,我们往往会面临着疲惫和压力。有时候,我们想要逃避和放弃,但这不是我所选择的。我知道,只有面对困难,勇敢地去克服,才能真正锤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勇气。因此,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无论怎样辛苦,不放弃,便是胜利的第一步。

  如军事礼仪、队列方队等。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都是陌生的.领域,充满了挑战和困惑。然而,我选择了勇于尝试,而不是退缩和抱怨。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我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种勇气和积极性不仅帮助我在军训中取得了好成绩,也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敢于面对新的挑战。

  军训期间,我们不仅需要独立面对挑战,还需要与他人紧密合作。团队协作是军训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锻炼勇气的机会。在合作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但只要我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尊重和倾听他人,团队的成绩就会更加出色。因为有了勇气,我能够和队友们一起克服困难,共同进步。

  通过军训,我感到自己的自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军训不仅考验了我们的体力和意志力,还考验了我们的自信心。在操场上,当我们走进方队,高昂着头领着队伍行进时,我感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感。面对观众的目光和评判,我不再畏惧,而是坦然展现自己的风采。这种自信和勇气的成长也让我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通过军训,我深刻体会到勇气的重要性。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勇敢地与他人合作,勇敢地展现自我,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军训锤炼了我的意志力,让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并且培养了我的勇气和自信心。军训不仅是一段辛苦的经历,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体验,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强和自信的人。

勇气心得体会5

  雄鹰说:我能征服蓝天;后来雄鹰长出翅膀,征服了广阔的蓝天。

  溪水说:我能汇入大海;终于,溪水纳流入海,成就了浩瀚的大海。

  种子说:我能擎起天空;种子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擎起了一片天空。

  “我能”,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在逆境中不服输的勇气。“我能”如开山之斧,披荆斩棘,助人攀登。凭借“我能”,人们绘就出一幅幅达到“新高度”的成功画卷。

  是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词人吗?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达之士吗?是的,是他,是苏轼啊!小人的`一句谗言,让苏轼贬居黄州,可他仍未失去信念,仍然在快哉亭畔咏古吟诗,依旧在赤壁山下纵酒放歌。“我能”让他在抑郁中抱定理想,坚持信念。虽然历史上少了一位清官,却多了一位伟大的哲人。他永远启示我们: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是无数的历史寂寞铸就了强悍的历史传承,如同苏子的启示,我们有"我能"的信念,传承他的理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失意的张继漂泊在异乡的江水之上,吟唱着内心的寂寞。可是,这失意中不乏信念,落寞中不乏执著。也许只有悲伤,才能铸就伟岸的诗篇。前贤张继即使在失意中也未放弃信念。倘若他没有坚定的信念,哪里会有这流传千古的诗篇。

  “亚洲有我,中国有我!”自信的刘翔又说,“谁说黄种人进不了奥运会前八名,我要让他们看到,我就是奥运会冠军!”

  忘不了刘翔在赛场上的如风身影,忘不了他在领奖台上的一跃。12秒88,一个相当吉祥的数字,洛桑的赛场因他的表现而更加光彩。奥运会后,人们都期待着他会打破世界纪录,本想这一天会来得晚些,可他如风的速度证实了一切。

  刘翔抱定“我能”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创造着奇迹。他彻底将科林?杰克逊抛在了身后,世界纪录史上只写下他一个人的名字——刘翔!

  “我能”,是一种勇气,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信念,是苏子的放达,张继的执著,刘翔的自信。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切困难都能克服。我相信,走向成功,我能,我们能,我们一定能!

勇气心得体会6

  勇气,是一种能够让我们走出自己舒适圈的动力,是一种能够让我们面对恐惧,迎接挑战的力量。在生活和工作中,勇气也是一种必备的品质,只有拥有勇气,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勇气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气源于内心的坚定,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信念和价值坚定不移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有时候外部环境会让我们感到无助和恐惧,这时候我们需要找到内心的支撑,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挫折和困难。

  勇气需要勇于尝试,只有尝试,才能够有机会获得成功。尝试会让我们面对失败和错误,但只有通过尝试,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勇于尝试,才有可能做出惊人的成果。在尝试中,我们会受到挑战和压力,但只有勇敢的面对问题,才有机会突破自己。

  勇气需要坚定的行动,只有面对困难,我们才能够通过行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尝试和行动,才能够带来成功和成长。有时候坚定的行动,可能会面临到其他人的反对和质疑,但只要我们坚信自己的行动是正确的,就应该坚定地继续前行。

  勇气需要勇于承担责任,只有勇敢地承担责任,才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有时候,不得不承担某些责任,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惶恐和害怕,但只有面对这些责任,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勇气需要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和行动,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有时候,成功是需要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和坚定的毅力。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有可能克服这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总之,勇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可以让我们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向成功迈进。只有坚定内心的信念,勇于尝试,坚定行动,勇敢承担责任,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够获得成功。希望大家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发掘自己的勇气,并将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勇气心得体会7

  大学生活早已过半,接踵而至的是期待已久的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生活,这么多年除了家就是学校,从未在社会上真正地历练一番。和大多数人一样,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顶岗。

  在我看来,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认识新朋友还可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当一名中学生物老师,我也很有幸被分配到了一所中学顶岗实习。我所教的年级是高一,教两个美术班,也是两个美术班的副班主任,学生们很是活泼,和我相处的很不错。从一开始就要他们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级氛围。我与学生们交朋友,空余时间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在课下我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加强了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而在上课、考试时,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上课的时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要有一定的严肃度,这样在学生面前保持了一定的威信。

  一来到实习学校马上就要上讲台,在大学演练了无数次完全不紧张了,可是到了真正地演练就开始紧张了,声音颤抖,眼睛不知道该注视哪里,面对着四十多个陌生的面孔,有点羞怯,虽然课前已经备了无数次课,但此刻大脑却是一片空白!还清楚的记得写黑板字的时候颤抖的手,还记得一双双好奇的眼神,一想到我是他们高中第一个生物老师我就有点紧张,心里想千万不要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啊!通过和指导老师的沟通后我的紧张感很快就消除了。

  某个学生在我的课上开小差很是调皮,不认真听课,课下我通过询问其他同学学生们关于他的情况,课下的时候找他谈话,总的来说是学生们本身的基础差,其他学生们的上课效率并不高,没有什么学习意识,根据情况我决定给学生们灌点心灵鸡汤,不能让他们继续堕落下去,所以我用一节课的时间给他们放了一个励志视频,是《超级演说家》上面刘媛媛的一段演讲,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学生们看完之后心情很是沉重,我让他们写了一篇观后感,还写下了这一个学期的'目标,之后,他们都有了学习的动力。为了让这样的动力持续下去,我会在课下的时候给他们讲一讲大学的事情,他们对大学有了向往,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当让也少不了课上的奖罚分明。现在学生们在我的课上听课很认真。

  现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备课时也知道种难点了,知道如何备好一节课,没有以前那样发愁了,讲课也很自然流畅,语调可以自由把握,哪里需要重复讲解,哪里可以一代而过,上课松弛有度,也可以通过看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来了解他们听讲的情况了。学生们都很给力,上课不仅仅会认真听讲,课下会积极问问题,认真完成作业。

  这让我懂得,教师上课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其中会遇到困难,要想巧妙的办法去应对。不管我的人生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那都将是会成为旅程中的一部分。时间是在流逝,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就能找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勇气心得体会8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让我豁然开朗,有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这一段话:“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的确如此,在我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是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们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数量也并不少,快乐与痛苦并存,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经历着的,我释然了。而且因为帕尔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看来这也是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关注恐惧而不惧怕恐惧,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平日,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夸赞哪位老师课讲得好,总会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异口同声”不值得我们称赞,相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个性卓然的不同的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生机勃勃、纷繁多彩。如果学生们一个个行事、考虑问题、表达看法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模一样,如砖模子里倒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兴盛、未来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个五彩的肥皂泡。教师,不应只讲技术,而应讲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应把他当人,应让他自由地、充满阳光地向前向上发展。我们仅仅是引导,以我们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

  其次,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尤其时下,社会道德水平每况愈下,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仅仅需要情感与智慧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便有什么样的教学观,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

  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着学生。再次,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感谢帕克·帕尔默,感谢《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学勇气》这本书犹如一瓶陈酿,越读越香醇。任何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勇气心得体会9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探讨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灵历程,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为更好地投入教学,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并由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转向更大的共同体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从教师心灵出发,激励教师把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学勇气: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缘自于对“我是谁”的认识。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再谈教学。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摆脱许多当前的困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有孤独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独中诞生。当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要能做到在孤独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气的,丧失了自我的老师,如何教育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勇气是,首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不跟着社会所谓的大环境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是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像吴非老师那样,直立行走,不跪着教书。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具体来说,心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认同是指构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汇聚,这些不同的力量来自你的天赋、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等,而自我完整则是指将这些力量协调,编织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即一个人是在生活各种力量的集结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使我们确信技术、方法、模式,使得教师的“心灵”是我们鲜去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当教师“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的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缺乏标尺的天平总是东斜西歪,平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习的事物,即称之为“主体”。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像被处理过的动物标本一样,干瘪而缺乏生气。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只能被称作“客体”,作为客体的知识,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然而,认知者与被知者始终处于一张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网之中。如果我们将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从自我中进入它自身之内,去深入发掘它的秘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机会与主体直接对话,产生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交错、动态的学习共同体。事实上,当前课程改革坚持的精神实质就是主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构一种高效的开放的课堂,将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将学生引入和主体之间富有激情的对话。融入集体

  “由于学生一起学习,所以真正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虽然我们依然坚信竞争是提升学习动机的最好办法,但因这些学生的个人学习使他们能够为群体的探讨作出贡献??。一起学习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的`眼睛看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透过他们自己有限的视野去审视每一件事物。他们能检查而且纠正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所看见的一切,因而有机会得出更趋于正确的结论。”

  帕尔默一语道破作为教师建设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是多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学是一种个人化的专业,在这样的“教师文化”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上。帕尔默告诉我们,“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当我们聆听彼此的故事时,我们时常会默默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共同体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镜子,是很好的参照物。同行间的切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行的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眼睛里看事实的机会。通过同行这面“镜子”照出我自己,认识我自己。这样,才是学习于“共同体”中,让“自我”相融于“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勇气心得体会10

  《被讨厌的勇气》是我所读的哲学书中最通俗易懂,最易操作实用的一本哲学书。全文作者岸见一郎参照《理想国》里面的“对话式”写法,通过一位“得道”哲人与一位“失意”青年的对话,像剥洋葱一样,让真理越辩越明,读来给人一种“如师在侧、如友在临”的感觉。

  1.人最终都生活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都是生活在客观的世界里,初中的政治课上,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但作者认为:世界是怎样,取决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人最终都生活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井水的长年恒温是18度左右,但是冬天喝夏天喝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井水冷暖不容否定,但我们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世界之所以灰暗,是因为我们带着墨镜在看这个世界,摘掉墨镜看世界,就会有刺眼的阳光,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戴上眼镜,所以改变自己需要“勇气”。

  2.决定我们自己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过去经历的意义。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常常认为人是很难改变的,遗传基因、成长环境等就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了他的性格。我是一个有诸多缺点且极不自信的一个人,此前一直认为这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是“过去”决定了我的“现在”。但作者考虑的却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如一个闭门不出的人并不是因为不安的情绪导致他不敢外出,而是他先有了“不想外出”的目的而后才制造出了各种不安的情绪。这个结论就好像一个大棒给了我当头一棒,以前为自己不能够更加优秀而找的千万种借口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关键之一就在于此刻的自己没有“改变”的.勇气,自己想达到“目的”的动力不够。阿德勒说过这么一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3.一切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而解决烦恼的关键就是进行课题分离。我总是拼命寻求认可,希望自己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要求别人活成我们期待中的样子,无论是工作、交友、恋爱还是育儿,我们都在这个烦恼丛生的死胡同旋转,找不到出口在哪里。但作者却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课题分离”的设想,“希望自己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其实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没有活出“本真”的自我。“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活呢”。“课题分离”提倡的是我“怎么活”是我的课题,人家对我活法的评价或指点那是人家的课题,我们无需在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体察到“自由”。相对应的,我们期待别人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这是对别人课题的干涉,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为人父母老是希望孩子们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逼迫他看书写字学特长,其实就是对孩子们自己课题的干涉,孩子们一旦没有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会烦躁、郁闷,孩子们也会反抗、叛逆。孩子们活成什么样,这是他们的课题,为人父母只是给孩子们提供帮助和引导,而不是无限制的干涉。“课题分离”同样可以适用在“婚恋”“工作”当中,我爱某个人,怎么去表达爱那是我的课题,而要不要接受我们的爱,那是别人的课题。工作怎么做,那是我的课题,对我工作如何评价,那是领导的课题。总之一句话“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花”。

  我相信,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能把“课题分离”做好,那么“乌托邦式”的美好社会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勇气心得体会11

  勇气是一种内心的力量,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向前的勇敢品质。勇气不仅是一种决心和勇敢的行动,更是积极追求梦想的内驱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深深体会到了勇气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到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启迪。

  首先,勇气教会了我面对恐惧。恐惧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恐惧。然而,只有勇敢面对恐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记得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我因为公众场合的恐惧而心生退缩,思绪紊乱,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当我下定决心,排除杂念,勇敢地走上讲台时,恐惧感顿时烟消云散。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勇气是战胜内心恐惧的最好武器。

  其次,勇气教会了我面对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常常伴随着我们的身边。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有些人会选择放弃,有些人会不敢继续前行。然而,勇气告诉我,只有勇敢面对挫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的高中时代,我曾多次遭遇学习上的挫折,成绩不如预期,但我没有因此气馁,反而通过勇气一步步战胜困难,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过程让我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敢地挑战自己,不断打破自己的极限。

  此外,勇气教会了我追逐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是需要实力去追求的。勇气给予我敢于梦想的勇气和行动的力量。我曾经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但当我告诉别人我的梦想时,有人不看好,有人嘲笑。然而,我没有因此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去追逐我的梦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并且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珍贵的经验深深告诉我,只有勇敢面对梦想,才能将其变成现实。

  最后,勇气教会了我承担责任。有时候,人们会逃避责任,因为责任常常伴随着压力和困难。然而,勇气告诉我,只有勇敢地承担责任,才能重新建立起信任和自尊。在我参与学校义卖活动时,出现了一些意外,但我没有选择逃避责任,而是坚定地站出来,并承担了我应该负责的一切。虽然事情并不顺利,但我的勇气引起了他人的钦佩和赞赏,也让我更加懂得了责任之重要。

  总之,勇气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态度。勇气教会了我面对恐惧、面对挫折,教会了我追逐梦想和承担责任。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勇气将引导我们不断前进,突破自我,让人生更加充满喜悦和意义。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勇气,坚持向前,勇敢面对自己的梦想和挑战。

勇气心得体会12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以符合他们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就是用真心去教学,就是使教学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大树摇动另一大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帕尔默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和心灵的自由,但繁杂的教“规则”“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倾出一腔热血,热爱自己的教学,尽心尽职地工作,但学生和家长未必都能够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这也会加倍伤害教师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心灰意冷。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乐于帮助孩子学习等愿望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恐惧”,使很多教师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严重地受挫。我认为,唯有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真诚沟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释放心灵,战胜“恐惧”。我想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遇到问题冷静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有效的、是对的,即使力不从心,也要能够坚持。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才能够鼓起教学的勇气,才能够获得教学的幸福感。

  二、教学相长的重建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的观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看起来很热闹、很主动,但没有章法,没有深入,讨论探究重在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偏离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被放弃。再来看一看帕尔默这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他说:“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云开雾散的感觉,可谓一语道破禅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古人云“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牧场的形成

  帕尔默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十分准确,他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帕尔默在教师工作坊中,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许多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时,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帘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帕尔默解释道:“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吃草”,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师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吃草”,而当他们已经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后,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帕克·帕尔默的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真实地揭示和再现了当下我们教师所遭遇的现实窘境、痛苦和困惑。阅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帕尔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见,犹如深埋在沙坑里闪烁着光芒的美丽贝壳,等待着我们一点点地去捡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找回曾经失落的真我,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学的激情!

勇气心得体会13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

  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一—虽然我因为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次,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惭愧了多少次;

  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

  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能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惧?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是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信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虽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会,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勇气心得体会14

  勇气,是迈出舒适圈的勇气,是面对困难时坚定的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与人相处中,都需要勇气去迎接挑战。我曾在中专学习的日子里,体会到了勇气的力量。下面,我将从自我肯定、积极心态、担当责任、面对困难和迎接变化五个方面谈谈关于勇气的心得体会。

  首先,勇气源于自我肯定。只有在自我认同中,我们才会拥有迈向困境的勇气。在中专学习的过程中,我曾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过,不敢面对同学和老师的眼光。直到有一天,我的班主任对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努力发掘自己的优点,你也能行。”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优点,勇敢展示自己的能力,逐渐树立了自信。只有当我们为自己的价值而坚信,我们才会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

  其次,积极心态是勇气的助力。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困境或失败而悲观,心灰意懒。但是,积极的心态能够让我们充满勇气去面对困难。在中专学习中,我遇到了一次考试不顺利的情况,分数一度下滑。起初,我很失望和沮丧,但我决定不放弃,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并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逐渐恢复了自信,并且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一次经历让我明白,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够以勇气面对挑战并突破困难。

  第三,勇气包含着担当责任的精神。在中专学习中,勇气不仅仅是面对自己的困难,更是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我明白自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能推卸责任。在课堂上,我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不怕犯错,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答案。同样地,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中,我也勇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担当起公正和正义的责任。担当责任的勇气让我在中专生涯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第四,面对困难需要勇气。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正是勇气让我们能够迈出第一步。在中专学习期间,我曾遭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社交上的纷争。面对学业的压力和同学间的矛盾,我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我知道,只有勇敢面对这些困难,我才能够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我毅然选择了面对困难,并从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勇敢地面对困难,它将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

  最后,勇气也伴随着变化的心态。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时常面临着变化。而迎接变化需要我们有勇气去接受和适应。在中专期间,我经历了许多变化:从初入中专的新生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接受新的学科到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每一次变化都需要我有勇气去适应和迎接。通过勇气去拥抱变化,我才能够真正成长并将变化转化为机遇。

  勇气是迈出舒适圈的勇气,是面对困难时坚定的力量。在中专学习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勇气的重要性。通过自我肯定、积极心态、担当责任、面对困难和迎接变化这五个方面的实践,我学会了用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迎接人生的挑战。

勇气心得体会15

  当我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研究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

  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目前的学生教起来怎样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晓得该若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天下,而不是在改造这个天下。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当我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原因正如帕尔默所说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认识路子是以“脱离我们的自我”为代价,将我们带入“真实”天下的“客观”认识路子。而悬置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头上的高考试卷使我们更加默许了这种认知路子,我们害怕,恐惧我们介入到我们的学科会受到评判,有大概招来漠视和嘲讽。因此,造成了课堂上的“我”与真实的“我”相分离,与所教的学科相分离。师生有此外头脑作怪以及害怕,恐惧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了“我”与学生的分离。这种种由于害怕和恐惧所造成的分离更使我缺少了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们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造成了我们教师的职业倦怠,缺少了教育的热情和感动,原本生机勃勃的教育被我们弄得死气沉沉。因此为了让教育事业恢复它应有的活力,发挥它应有的对这个社会的功能,作为我们要寻找自我,寻找本身认同和自我身份完整。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研究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勇气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勇气》心得体会01-26

《勇气》教案01-30

《花的勇气》教案08-26

《花的勇气》的教案03-04

花的勇气教案01-20

勇气大班教案06-04

《勇气》中班教案05-12

生活需要勇气的段落06-29

大班语言《勇气》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