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书院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21 08:45:5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书院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1

  今天,陪同领导再次参观了天波书院。

  天波书院坐落于永清县后奕镇,采信线东侧,占地近100亩,建有从安徽、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各省收集来的各式古建筑30余座。包括极具南方特色的戏楼、会馆、小姐楼、状元楼、祠堂等。目前,正在逐步建设中。

  天波书院是由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古建筑情有独钟的民间人士出资建设的,据出资人候先生介绍,后奕镇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上曾是宋辽交战的战场,其周围的霸州、信安、雄县都曾发生过许多战斗。著名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战斗就发生在距该镇以北十几公里的'地方。著名的杨家将杨六郎的点将台遗址就位于这里。为展示家乡,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侯先生在20xx年出资一千余万元重建了六郎庙――观音禅寺。天波书院紧邻观音禅寺,二者浑然天成,巧妙融合,侯先生决心将其打造成对外展示永清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侯先生对每一处建筑、甚至每一个建筑构件都能详细说出他的来历、艺术特色、典故,从介绍中,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对此的痴迷,也可体会到整个过程的艰辛。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2

  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号称“人文第一景”的立雪书院参观。

  来到立雪书院,我们登上一段陡峭的石阶,石阶两旁怪石林立,号称“立雪岩”之壮观小景,最引人注目的那块酷似狮子的巨石,上面刻着“狮醒”两个大红字,更给这只狮子添了几分威风。登上立雪岩。就来到了立雪书院的牌楼,上方刻着“立雪书院”四个大金字,两旁刻着一幅富有哲理的对联: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以传。

  我们走进牌楼,穿过一扇古香古色的朱红色的大门,便来到了书院主楼“游山川艺术馆”的综合大厅,大厅中央摆放着一方巨砚――人瑞五龙砚,说它大,一点儿也不夸张,它长125公分,宽65公分,重约六百斤,上面雕刻着“五龙戏珠”,可以看出这方砚制作者的独具匠心,上面还布满了许多黄色的小眼儿,共138个呢!令人惊叹不已!巨砚的'右上方还摆着一方小巧的耕读寸石砚,据说,书院创始人游嘉瑞爷爷幼时因家境贫寒,上不起私塾,用来偷听私塾时使用。游嘉瑞爷爷在如此贫困的情况下还千方百计地求学,更何况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学习呢?

  参观完综合大厅,我们随着解说员,来到了“笋香斋”,专门展示游嘉瑞爷爷及其他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5米巨幅行草《苦笋颂》,《苦笋颂》是游嘉瑞爷爷写的一篇散文,及百米长卷书大“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基本法》写于香港回归之前,花了三个多月才写成,我不由得暗暗佩服起游嘉瑞爷爷孜孜不倦的精神,也看到了他曾经在书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苦笋颂》对面,挂着十几幅书画合璧,精美的图画配上游嘉瑞爷爷刚劲有力的字,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了。

  走出“笋香斋”,又来到了“千石印室”,“千石印室”里展示了数百件“寿山石微雕”作品,大有地球仪大小,小的却只有小孩的巴掌大小,在这样普普通通的寿山石上刻字,其难度可想而知,从中,也可以看出游嘉瑞爷爷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就说说游嘉瑞爷爷的代表作《江山如画》吧!《江山如画》是用一块西瓜大小的寿山石所刻,这块寿山石之所以叫做《江山如画》,是因为寿山石的纹理酷似中国版图。上面刻着《岳阳楼记》等古代名篇。字却很小,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

  接着,我和妈妈又参观了尺一楼,士砚斋,东巫草堂,立雪堂及永阳馆等几个展厅,有的展示了数百本古籍善本,有的展示了永泰的水土风情,有的收藏了成千上万的砚台,每一方,都有一定的哲理。这些,都一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参观完立雪书院,我不尽体会到游嘉瑞爷爷在书法上的成就,领略到中国书画的风采,扩展了视野,更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只有不断地用书充实自己,才可以使自己更加完善,学到更多的知识本领。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3

  20xx年初,西安交通大学决定由档案馆承建一所永久性的纪念馆——“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作为20xx年庆祝建校110周年暨迁校50周年的一份厚礼,以此表彰为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和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西迁教职工,弘扬“西迁精神”,激励交大人发奋进取的斗志。档案馆全体人员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昼夜拼搏,加之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终于在20xx年4月5日校庆前夕,纪念馆正式竣工。

  “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位于校园东梧桐大道中部,由迁校时所建的老校医院即两座两层老建筑物改造而成,其中北楼始建于1956年,南楼始建于1970年。本馆实质可分为两个分馆:

  (1)西迁馆:位于北楼,展览面积为800平方米,由14个部分、22个展室组成,除展板外,还有西迁过来的一些实物。此外还有露天展棚一座,大约400平方米,用来展示当年由上海迁来的一些大型设备。西迁纪念馆展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交大人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古城西安,扎根黄土地,开拓奋进,为使交通大学成为屹立于祖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艰苦创业的.拼搏历程。它以生动的史实,展示了西迁的先辈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业、无怨无悔的如歌岁月,讲述了西安交大人对母校、师长、同事、学友的悠远难忘的情怀”(国务委员陈至立)。

  (2)溯源馆:位于南楼,展览面积为300平方米,由9个部分、六大展室组成,主要展示1896年建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校的发展概况,素材大部分来自迁校时保存在档案馆的极其珍贵的清代民国文献。这些精美的、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档案、图片与实物,集中反映了交大兴学强国、崇德尚实的学风与“起点高、要求严、基础厚、重实践”的优良办学传统。

  西迁馆、溯源馆熔丰富的校史文化与沧桑的历史建筑为一炉,已成为弘扬西迁精神和继承优良传统的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将激励后人,缅怀历史,继往开来,勇攀高峰,为本世纪早日将交大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艰难玉汝成,砥砺见精神。西安交通大学今天的物质基础、高速发展和取得的卓越成就,是无法与西迁历史割断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西北地区,成为我国调整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布局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实属来之不易。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付出极大心血。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迁校成功作出巨大努力。西部人民群众满腔热忱欢迎与爱护交大,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精心擘划,教授以身表率,学生积极响应,开发大西北成为全校共同的心声。许多教职工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环境,甚至不惜贱卖上海的私宅,携老扶幼,义无反顾。在迁校、新校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的风雨历程中,师生员工开拓奋进,不辞艰辛,顾全大局,敬业奉献, 排除万难,充分展现了交大人的崇高风范。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西迁丰碑,形成弥足珍贵的西迁精神。承前可以启后,温故有助知新。建立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就是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世世代代给人教育和启迪。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4

  端庄典雅的东林书院位于家乡无锡的东面,建于北宋1111年,它又名龟山书院。

  穿过黑色古朴的大门,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上面刻着“东林旧迹”四个大字,牌坊后背也刻着古朴遒劲的四个大字:后学津梁。牌坊上雕刻着双龙戏珠、双凤起舞、轻松翠柏,仙鹤祥云……这些精美的图案,真是惟妙惟肖,令人啧啧赞叹。几度风雨,几经沧桑,牌坊历经历史变迁和战火洗礼,但还是巍然屹立,多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诉说着什么……

  继续向前走,有一方清池,古人称之为“泮池”。水面有莲叶,水中有鱼儿。莲叶在池中间聚成一团,乍看就是一片大莲叶。红色的小鱼儿姿态各异:有不时跳出水面的,有在水中游弋,有在莲叶下穿梭……真是活泼机灵、可爱至极,给静谧的书院带来一份生机与灵气。

  穿过东林精舍,沿着中轴线往前走,我们进了丽泽堂,这儿曾是顾宪成讲学的地方。“丽泽堂”三个大字的匾额下方有一幅画:只见顾宪成站在人群的最中间,周围站满了来自四面八方得仁人志士,有的专心致志,侧耳聆听;有的埋头沉思,若有所悟;有的聚首商议,针锋相对……画前面,许多张桌椅分列四周。我仿佛看到了当时贤人们聚精会神倾听顾宪成讲学的热闹场面!

  最后,我们来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的`“家”――依庸堂。这里是讲学的老师们来到书院后作讲课准备的地方,驻足欣赏,我仿佛又看到了老师们精心准备时紧张、严谨的身影。我也是一名东林学子,我心中也埋下了一颗种子:发奋读书,关心时事,成为和顾宪成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观书院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岳麓书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01-16

浦东书院镇旅游景点04-26

岳麓书院导游词05-06

江西白鹿书院导游词08-08

万松书院导游词06-19

参观小学心得体会 参观小学的心得04-14

参观心得体会11-08

古代书院文化对当今教育的影响09-25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