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1 15:56:4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

  一、xx省xx中学“学生多元评价与小组捆绑评价”模式。

  xx省太古侯城中学主要是小组的合作学习为校园的主题文化特色,以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为示范课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结合我自己的感受,主要谈谈以下三个板块。

  1、小组建设。

  尊重自愿,双向选择,整体协调—组员和组长有双向选择的权利,组员选择组长的原则:选择认为最能帮助本小组的组长,同时要征求组长的意见,是否同意收自己为组员。组长一旦确定后,组长需选择一个最得力的助手—副组长,原则是能帮住自己协调组员。组长和副组长的搭配,老师需做适当的引导和调节,如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学科优势,强弱结合。组长和组员选定后,,需严格明确帮扶对象和合作关系,由组长和副组长分工负责,其合作关系主要分为三层:

  (1)一级合作—两个小组的讨论。

  (2)二级合作—小组成员的讨论。

  (3)三级合作—组长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需培养组长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自我能力,包括自我强大,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等能力;二是管理能力,包括检查、帮扶、监督、指导,协调发言,组织合作,组员展示等能力。

  2、小组合作。

  旧知识—温故互查,相互复述,指出对方的问题。

  新知识—老师给予目标导学和学前指导,展示自学指导,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互相提出问题,指出问题,来完成任务,避免老师直接进入课堂讲授灌输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点,并能坐到相互复述。最后,进入课堂练习。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可以向组长建议如何组织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同时监督组长,提升自我。

  3、小组评价。

  在小组评价这块,其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反馈的形式多样化。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每一小题完成后,可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记录。

  (2)通过积极合作卡,加分,奖励等形式实现小组评价。

  (3)作业通过课堂批改和课后批改两种形式得到有效的反馈和评价。

  课堂作业—黑板展示,小组抽查,面批,组批等形式,力求及时有效

  课后作业—力求覆盖面广,同时注意训练内容的层次性。必做题—人人做,选做题—作业速度快的同学来完成,思考题—学有余力的同学来完成,训练的方式要像考试一样,使得考试常态化,形成紧张、真实、有序的高效课堂。

  (4)通过周评价、月评价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使学生们感到成功,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洋思人创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拔,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下面我以八年级下册数学《从分数到分式》这一课来简单的总结一下他们的教学模式:

  1、出示学习目标。

  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时间约6分钟左右。他们的自学指导很详细,包含了自学内容,自学的方法以及自学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间约5—8分钟。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体现了出洋思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

  4、当堂训练。

  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我看了几个学生的作业,特别规范,几乎是一个人写的,我想老师在作业规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说到洋思的教学,我不得不说的“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

  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洋思的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深入实践,将本次培训的理论经验逐步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2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了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同伴学习的关心。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3

  “合作”,一个被我们忽视的词汇,它包含着多么重要的教学理念呀!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学生向大雁学习合作。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的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是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的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者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工作者,而成了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提出“开放式教学”,并指出“开放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在缩小传统班级授课规模的.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个别教学、反思性教学等各种方式改造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便给予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和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这里指出的小组学习就是一种可以普遍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主动自学。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习、生活、工作。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与友爱,有充满互助和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求,同时又通过相互关心而满足归属感。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是,他们得到的更多,工作得更愉快,这样就是团结互助得精神氛围得以形成。

  从本质而言,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交流,在一起玩耍,你帮我拿个东西,我借你一支铅笔,你帮我弄懂一道题目,我和你一起玩个游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接触,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好,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是同学们沉浸在愉快的互助、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合作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来自于合作,同伴间的积极互动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平等、互帮互助、合作的同伴关系,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内在的机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立自主、团结友爱的精神,激发强烈的认识、创造与社会积极性。

  合作学习较好地体现了学习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使学习爱同学、爱集体,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技能,从而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作为教师,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掌握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帮助学生的技巧,就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做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与孩子一同进步,一起长大,向大雁一样向着我们的理想起飞!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4

  今天聆听了xx校长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校本培训后我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近期在课堂中尝试运用,激发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兴趣,田校长的培训犹如一股温暖的秋风,润进了我们每位教师的心里,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谈几点心得: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通过培训还懂得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5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现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比如:我在上《中国结》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结的资料,并且让学生主动向“手巧”的能人学习一些编结方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后,自主总结出了中国结的特点、寓意、工具材料以及一些简单的编织方法。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各组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鼓励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在《盘长结》的编织过程中,步骤相对复杂一些,学生合作编织完之后不能急于抽形。要由另一个同学再次检查过程是否完全正确,否则在抽形中会前功尽弃的。

  成果展示时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作学习汇报,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尤其要关注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来探究解决疑问。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目的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所以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近几周的小组合作教学,本人感受很深,现在简单总结一下:

  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课堂教学上的一点体会,一点心得。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7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而说说容易,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1、全民性原则。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尖子生。全民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暂时的落后而摒弃他。

  2、主体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为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两点

  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操纵者,而成为教育的引路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3、活动性原则。

  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同学都应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的活动时间。这种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度,知识具有一定的张力,方法较多,更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探究。因而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也应善于启发学生提问。

  5、开放性原则。

  学习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这里的开放性,

  首先应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

  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

  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好差搭配,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其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等有所不同。因而,在小组合作中,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不用学生所能有的表现进行区分,力争各有所取,各得所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 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8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同学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学习,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是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信任,体会,摸索,尊重。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五、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小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9

  学习绝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活动。学习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更需要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人文环境,尤其需要有能成为“知己”的学习伙伴和能够信赖和依靠的学习团队。前者显然需要由学校来提供,而后者则不是进入学校就能自然而然获得的,完全要依靠学习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和教师自己来选择与创造。

  创建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和学习化团队(学习型组织),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效率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社会,"合作"成了一个热门的词。"协作精神"成对一个人评价的又一标准。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是一个有协作精神的团队。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由团队来完成。我觉得我们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适合我们的发展。在一个团队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中做事了,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既"导"且"演",结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分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甚至激烈的争论。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0

  在茆校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有机会感受了山东的课堂教学之典型。

  我们先后观摩了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即墨28中三所学校。三所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如我们,学生也并不比我们的聪明,就英语这一学科来说,我们的教师专业素质肯定更高。但为什么他们成绩比我们好?最根本的我想是,课堂的灵活度比我们好,课堂的教学比我们的有效。三天听课,我没有发现一个睡觉的学生,并不是说有人来听课,学生要积极配合不睡觉,关键是学生真的投入。一节英语课,学生不停地在练写、练说,再练写、再练说,学生学习的状态几近疯狂,兴趣非常高。在杜郎口,我基本没听见任教老师的声音,看到的听到的全是学生在自学、相互学、展示、相互展示以及相互评价。

  其实三所学校中,我最喜欢的是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因为它其实更加符合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昌乐二中的成功,源自于高效课堂的实施,而高效课堂的实施,核心是高效学习小组的建设,这是我学习中的最深感触。

  在昌乐二中高效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人、导演,总之课堂完全的交给了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步骤积极参与,课堂活而不乱,课堂知识信息量大,课堂效率得到了最大化。而老师作为最高层的帮助者,倾听并参与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启发和指导学生们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方法灵活多样,有书面,有口头;可以是教师查,也可学生们互查;也可以进行组与组的竞赛……在这种课堂中师生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提升,教学相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当然大幅提高。

  高效课堂的实施,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能让每个人都积极表现、获得发展,也让小组合作的方式更有效地开展,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昌乐二中建立小组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着不断收获成功的晋级喜悦当中。其实我们中有大部分教师也有这样的课堂,只是昌乐二中把这种课堂做到了极致,而我们还只是冰山一角。

  昌乐二中比较著名的271教学模式中,有一块解释为20%特优生、70%优秀生、10%待优生。可能在做的各位和我一样,觉得我们学生应该是10%优生、20%中等生、70%后进生。但我想说的是,昌乐二中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不同层次的优秀生,试问我们有过这样豁达的想法吗?有人说,你把孩子看成是天使,你就活在天堂;你把孩子看成是魔鬼,你就活在地狱。同样,如果我们也能以优秀生的眼光和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学生也都能成为优秀生。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1

  6月6日,我们里庄中学一行16人到孙祖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听了他们安排的四节公开课,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最后听了曹明华校长的经验介绍,感受颇深。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一、从学校层面上

  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从曹校长对孙祖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

  二、从教师层面上

  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认识到课改的可行性、长期性、实效性。对于课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老师们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持怀疑态度,再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孙祖中学的课堂结构和课改经验来看,他们的课改就从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模仿开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从“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持续动力,杜绝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认识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外,教师尝试课改一定要认识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解放教师、发展学生、提高质量。因此,我们在课改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的扎扎实实。我们是在课改,而不是在“作秀”。尽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这种模仿是为了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所以不论最初的模仿,还是今后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课堂的实效为前提。我们既要课改,更要质量,课改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质量是推行课改的成果。

  三、从学生层面上

  要加强培养,树立信心,细致管理,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组内学科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或任务项;重点知识要做上标记等心态和方法上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最后还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最初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靠规则的强制,等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他们自己自觉的习惯,合作、互助、交流、展示变成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课改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以上就是本人观摩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心得,见识浅陋、文笔粗疏,只期抛砖引玉,引出各位专家同仁的真知灼见,对初试课改的同仁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2

  听了几位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以后,我受益非浅,这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讲解的。时间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学生上课的参与程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认为以下这几点很重要。

  鼓励学生多思考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原来是这样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教师要多引导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板书等,那么,是不是教师真的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教师要多用激励的言语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当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总之,交流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3

  “以学为主”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便于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给学生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学生座位的编排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对教师的上课效果和上课的气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它还从某些方面体现出班主任有无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它是一个班集体团结合作的凝聚剂,是一个班集体教学质量的推动器,是一个学生适应社会的奠基石。

  在学生座位的编排上,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动静搭配,个性互补

  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等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哪一种性格特征是最优秀的。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安静稳重,有的学生坦率热情,有的学生内敛沉着,有的学生为人大方,有的学生谨小慎微,有的学生勇猛无畏,有的学生懦弱胆怯……因此,在编排学生座位时,要注重各种性格学生搭配在一起,让他们做到动、静结合,以静制动,以动带静,使他们动的不太出格,静的不至死板,在学习上、生活上、交流合作中相互影响,促进个性的互补、互助,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吸取同学中的优点,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氛围。

  二、优困结合,以优帮困

  我们不能不承认学困生的存在,也不能否认智力的差异性。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学困生,同时又促进优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座位编排时,班主任有意将学生崇拜的对象或学习的榜样或追赶的目标,放在其眼前或身旁,学生时时受到激励、处处受到督促,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因此,我在编排学生座位时形成了这样一个制度:即全班41学按名次一条龙排成九个组,也就是1、2、20、21、22、40、41同学为一组,3、4、10、22、39、38同学为二组,……以次类推,其中1—6名同学为各组的一号同学,7—12名为各组的二号同学,13—18名为各组的三号同学,19—24为各组的四号同学,25—30为各组的五号同学,31—36为各组的六号同学,37—41为各组的七号同学。让一号和六、七号结成对子,二号和五号结成对子,三号和四号结成对子。这样就形成了智力上的互补,既为优秀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的环境,又为学困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补课氛围,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三、干群搭配,合作学习

  在一个小组内应避免全部都是班干部或没有一个班干部,各组应做到相互均衡,无论是在学科成绩上,还是在体质艺术上,都应适度把握,让学习自觉性强,遵守纪律,有一定的责任心,关心班集体的同学分别配在各个小组中,使他们在组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培养他们小组的共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共同提高。为走向社会,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奠定心理基础。同时也为各组之间的'竞争铺设了同一起跑线,不至于哪一个组特强或哪一个组特弱,使各组之间能平等竞争,不会因为别的组特强而弱组自暴自弃。

  四、强强竞争,你超我赶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各方面,各个小组内的交流是最经常和及时的。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说明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因此,编排座位时也应该在知识层次和智力水平上适当考虑可以把基本水平一致的同学编在一个组内,如上文提到的第九名和第十名,第八名和第十一名等,这样可以在组内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因为他们的智力水平相差不是很大,一个有超越另一个的自信心,另一个有被追上的危机感。

  在学生座位的编排上,还要注重学生生理的特点:

  一、男女搭配,互帮互学

  男女生在生理上存在很大差别,其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体格结构等具有明显的不同点。因此在处理事件及学习生活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果一组中只有一种性别的同学,在做某一件事时就会和其他组形成极大的反差。反之,如果男女同学搭配为一组,就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教室的值日以及校外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

  二、预防近视,尊重学生

  中小学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将会使学生出现近视、远视或斜视的现象,给学生的一生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适应教室的各个位置,让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都有远视、近视、左视、右视的变化,不至于在生理上成为眼肌定势。如我们班就采用九个组排成一条龙的形式,每周各组往后推一组,最后的一组返回在最前一组的位置上。这样有序的循环,小组成员却保持稳定,后排的学生有机会坐前排,旁边的同学有机会坐中间。既预防学生形成各种眼睛疾病,又在班内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了各个学生的意志,使全体学生感受到了教育的资源平等。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成长,为学生的成人成材积极创造条件,就会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充满理性的光辉。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4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积极地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一年级教师也不例外。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分组,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分组呢?分为6人组吗?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关系,自制力比较差,容易交头接耳的说话、打闹,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所以在一年级的上半年我把学生们每2人分为一组,组长与组员对面而坐,既能互帮互助,也是竞争对手,组长不定期更换,由表现更优秀的人担任。这样分组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准备选择4人组的组长。

  第二学期开学后,我就把2人组改为了4人组,有了第一学期的基础,再加上我对学生的了解也更进了一步,4人组的出现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分好组后,我在小组中选出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又有一定责任感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并把组员按不同的层次编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全班学生的情况。

  接下来我开始训练小组长,教给他们一些工作的方法。一开始,有个别小组长做得一塌糊涂,我真是又急又气,但仔细想想,他们还小,还得慢慢来。于是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组长们的交流汇报时间。 我与小组长一起探讨,听他们反应工作中的困难,如哪些学生难管理,哪些事情不会解决,我会一一帮他们分析,并出谋划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小组长们比以前做得更好了,他们学会了检查作业,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带领本组成员打扫清洁等,真正成了老师的小帮手。

  然而这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这更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去引导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每节课。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一些简单的学习内容,根本不用合作,学生独立学习,就可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性内容,如语文当中的古诗,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合作根本解决不了,一定要教师的精讲。再如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进位退位加减法,是全新的知识性内容,学生合作讨论不仅不能解决反而耽误时间,效果也不好。所以合作内容的选择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慎重考虑。

  其二、我想说的是一年级小组合作的形式问题。听过高年级的课后,感觉他们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可以集体解决某个问题,甚至分析一篇文章,而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我们。因为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匮乏,讨论、分析、解决这样的字眼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沉重了,并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那怎样的合作形式才是属于我们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终于总结出了适合我们的合作模式,那就是操作、交流、游戏。如在上册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之后每个小组选一道9加几的习题,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答案,并填空。动手操作可以是摆小棒,摆磁扣等,操作时要边做边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接下来是小组依次交流展示,因为已经有了操作经验所以在交流时不会无话可说。在全部小组都展示以后是练习时间,我把枯燥的练习变为了有趣的摘苹果游戏,学生在玩的同时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运用。

  适时的动手操作,适度的经验交流,适合的学习游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也不会让你的课堂成为流于形式的无效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做事也更有条理,但负面影响也接踵而来,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九个组长有八个都在年级前十名,差生依旧沉默。好学生经过锻炼可以更好,学困生因为锻炼的机会减少而进步缓慢。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钥匙,不是只要我们改革就会有成效,是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偏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是高效性。现在我仅就导学案的设计浅谈一下我的思考和看法。

  第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这种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第二、学案导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密切了师生,增强了友谊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第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老师用分数去评价学生知识学得怎么样,达到了什么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为衡量的主要标准。据此,我总结并运用了“走进生活”这一栏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运用语文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近实际,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中,主动参与,得到锻炼,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学案导学,给老师提出新要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老师既轻松又劳累。所谓轻松,是指45分钟的课堂老师确实轻松了。但“打铁先要自身硬”,学案导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要变“真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语文老师应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商讨:

  一、导学案是不是=教案;

  二、导学提纲是不是=练习题;

  三、导学提纲是不是必须人人都要完成。

  以上是我在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虽然还很肤浅,但毕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毕竟我已经在路上摸索着前进。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6

  当今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学案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互导,学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其理念是:“尊重主体,关注细节,面向全体。” 在此理念指导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但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随时间的延续呈下降态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到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常见的现象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性不强。

  在课堂上经常发现每组有不少同学坐在那儿,一副茫然状,既未参与小组,也没有参与小组管理。在各组选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时,总有那么几个人显露出“与我无关”的表情。

  2、评分制度过与简单。

  有些班级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加减分的评价,老师在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加减分工作,然后将结果通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往往给予一番“狂轰乱炸”。结果,一个阶段下来,加减分不仅没起作用,反而激化了师生矛盾,老师感到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操作,便放弃了。

  3、小组评价机制缺乏新意

  时间长了,对学生失去了兴趣,学生对小组分数的在乎程度逐渐减弱,从而对小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下降,参与性就不高。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学生的配合程度下降,那么老师的积极性也会下降,久而久之,就又会走到老路上来。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评价系统。这套评价系统一要科学即符合课改精神,二要实用即便于师生操作,三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即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来。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式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初中学生体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对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中的缺点和问题,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策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小组成员划分。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会采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同时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很少有学生能够遵循教师的指导进行积极的体育技能训练,致使体育课程中很多时间被白白浪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小组成员划分,或者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小组成员划分等方式,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公平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一定的体育技能测试,了解当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三个层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科学分配,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小组比赛时的公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热情,告别以往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活动,营造生动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创造一定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活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欲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情境。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排球“垫球”技能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创建比赛情境,组织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垫球”练习。在小组中,每位成员都必须完成垫球并传给下一个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垫球接力”比赛活动。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垫球的小组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嘉奖,或者惩罚输的小组进行表演,增加游戏的娱乐性和竞技性特点。

  在指导学生对篮球技能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在NBA比赛或者一些大型篮球比赛中的曲目,组织学生模拟正式的比赛入场仪式入场,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并保证裁决的公平性。这种小组合作训练方式,能够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篮球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

  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学评价阶段也是学生体育学习和课堂总结的重要时刻。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总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在实际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启发和引导。

  例如,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前的5~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在课堂内容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中所学习的体育知识进行梳理,对于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用“好”或者“不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你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在传球的过程中,更加注意手力度的把握,我相信一定会更棒的!”等话语对学生进行评价。

  另外,在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最佳精神奖”、“最佳合作奖”等多个奖项,根据学生们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颁奖。这些奖项可以由教师进行科学分配,也可以由学生之间进行选举的方式进行。这些奖项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支持和信任,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消极情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体育学习动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三个方面,灵活开展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展现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8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锻炼,会学、会自我规划,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当代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主动学习为宗旨、探究创新为核心、互助互励为原则,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锻炼,在学习知识和锻炼中得到乐趣。

  一、减负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进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运动技巧和技能,练习时常会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多余或不良的动作,而这些都需要去帮助他们纠正、改良,力求动作标准化,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短时间内过多地重复同一种活动,会使他们对这种活动产生强烈的厌恶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果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纠正和帮助,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整体的纠正时间,也就节省下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的任务。相应地,教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学生,并不用全部亲力亲为,工作量便可大大地减少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新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浪费于纠正动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可节省更多的时间以加快教学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参与能力

  要想达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首先要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体育锻炼本是一件单一的、枯燥的事情,易使少年儿童产生厌恶感;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他们来说更愿意倾向于趣味性强的活动、游戏、比赛等,这些更能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宽畅而又若渴、和谐而又振奋、生动而又执着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对课堂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搭建相互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兴趣和发展的影响都更直接、更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同的等级,在心理上,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良好关系,更愿意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师生处于积极的状态,相互配合协调,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上,而且在思想情感上、合作技能、互相了解、尊重、宽容上,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既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又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终身体育锻炼的扎实基础,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19

  当今是科技竞争的时代,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而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体育教学新趋势。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班内学生,根据身体素质、身体能力、运动水平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学生必须积极主动、自始至终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而学生的认识活动应当是一种探索性的,具有发现或发明性质的活动。就结果而言,它更注意的是过程。 在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中,同组的学生彼此互相依懒,有着荣辱与共的感受,具体而言有五个方面的相互依懒。目标互相依懒: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合作完成一个竞赛或一项发明; 奖励互相依懒;代表小组展示、交流,获得好成绩,该组可获奖,完成任务,每个组员可加分;角色互相依懒;该组中有些同学要负责学习程序,有些同学要指出学习中错误,有些还要注意合作学习技巧;资料互相依懒:小组学习广播操,每人学一节,并教会组内其它成员;身份互相依懒:全组拥有一个共同身份,组名、组标、密令等。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白勺能力和水平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时合作学习小组,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互助,以团体成绩为基础,共同完成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义

  1、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个体,还要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社会之中,以此在将来服务于社会。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3、为学生创造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尊严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遇,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生的价值。

  4、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体育课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会出现两种情况:①是不想思考,②是敷衍了事,结果通常是错误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改正;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团队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5、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品质,集体意识和团队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团队竞争意识和品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以后进入社会中的各种情况,使个别差异在团队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本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角色,困难学生成了观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获益比在班有教学中获益还少。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

  3、 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

  4、 评价和奖励重整体,轻个体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 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五、 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1、 教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及班级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一6人为一小组,以4人小组为最佳。

  小组成员要件好合理分组,确定组长,组长轮流担任。由组长确定资料员、记录员、报告员,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资料员负责资料收集,归类;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记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报告小组学习情况。让每个成员都要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注意关照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间互动互启,充分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再如,在学习课间操教学,合作时间较短,采取“灵活小组”的教学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有意把己经掌握的同学和尚丰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一般情况下,像有些情况就比较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田径短跑起跑方式,在解决起跑问题的方法比较多,有利于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短跑的多种起跑方式,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2、教师要有驾驭课堂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性,恰当组织教学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在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调控时间,针对性在分组合作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点拨、评价,以保证各组能顺利按时完成合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先进行独立思考,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留有充裕的时间,积极参与,及时调控;分组合作学习后要组织各组进行班内尤报、交流、完善、总结,使学生能够理性升华。

  3、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体育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遵循了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4、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对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

  第二、要求学生写体育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

  第三、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记录上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分组、分层次教学。

  二、巧设情境,激情扬趣。

  三、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动学生创新。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还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授之以“渔”,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传统的“填鸭式”或“撒羊式”变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和“赶羊式”。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面向全体,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学到运动技能、技巧。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探究新知。真正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同时不忘在合作学习中融入德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基层体育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20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

  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01-13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3-08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3-29

小组合作学习计划03-22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篇03-15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06-06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03-21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3-07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1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