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3-08-10 11:23:5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泥土阅读附答案

泥土阅读附答案1

  为泥土洗澡 阅读附答案

泥土阅读附答案

  (1)20xx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

  (2)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

  (3)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

  (4)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们并没有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难,运用复杂方法给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

  (5)20xx年10月以来,伦敦市政部门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约3000次的现场调查,制订了详细的恢复生态计划。之后,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范围,建起了两座土壤修复工厂,开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对接近100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进行清洁。有毒的土壤被挖起,运进巨型土壤洗衣机,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在这之后,用超大电磁铁分离掉重金属。清洗过的土壤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室的检测来评估其清洁程度。经过这样清洗的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干净安全的标准。据一份测试报告说,被清洗过的土壤即使被小孩儿不小心吞下都不会有问题。

  (6)英国人为泥土洗澡,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这种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经如何发达,而是他们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即是不惜代价,让被自己玷污的环境再重现生机。这种做法或许会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实,这恰恰是被人类忽略的重大责任。

  (7)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总工程师萨瑞芙说: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垃圾场然后填满,这其实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8)萨瑞芙的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环保,那并非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选自《甘肃日报》,略有改动)

  1.为泥土洗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具体过程是:挖起有毒的土壤运进土壤洗衣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掉重金属。(2分)

  2.文中第(5)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3.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2)段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3分)

  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说英国人在奥运场馆选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

  B、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C、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使英国人做了一件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

  D、这篇说明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环保,应是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E、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废旧电池要专门收集处理,减少使用塑料袋等。

  答案:

  1.(2分)分离掉啥子和碎石清洗提炼出污染物

  2.(2分)具体、准确、直观(1分)地说明了调查次数之多和工程量之大(1分)[来源:.Com]

  3.(3分)大量是很多的意思,表明数量之多(1分),在这里说明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之重(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3分,对一个给1分,对两个给3分)BC(B项错在好;C项错在科技手段的发达,应该是真正的环保意识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说明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美国宇航局Goddarxd空间研究所的詹姆斯·汉森博士在20xx年6月23日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地球已经到了一个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什么是转折点?那就是当全球气候变化达到这一点时,全球气候系统在放大反馈机制作用下将会剧烈动荡并反复出现一些极端气候情况。届时,其范围之大将超出人类的控制能力,并使上百万人遭殃。

  北冰洋就是一个例子。全球变暖引发的海面冰层融化使洋面暴露,这些深色的洋面较之白色冰面将吸收更多的阳光,从而导致更多的冰层融化。最终,就算从现在起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再增加,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也将使北冰洋很快在夏季消融。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南极洲西部和格陵兰岛的冰层已经非常脆弱。一开始,这些厚达两英里的冰层融化得较为缓慢,可是一旦冰层解体开始发生,融化将无法停止。

  冰川融水给养着亿万的人口。冰川减少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落基山脉均出现了这种情况。除非二氧化碳浓度出现逆转,否则这些冰川都会消失,而靠这些冰川供给的河流将在夏末和秋季几近干涸。

  动物和植物物种同样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气温持续上升,极地和高山物种将会灭绝。有些物种可能成功迁徙而不会灭绝,但因为对生物链上某些灭绝物种的依赖,最终还是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过去地球上曾经发生过气候变暖使得超过半数的物种消失。如果地球继续变暖,这种情况很可能再次发生。

  珊瑚礁,人称“海洋中的雨林”,是1/3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的处境目前也岌岌可危。这由很多因素造成,如海洋温度升高,更重要的原因是海水吸收太多的二氧化碳而引起酸化。那些靠分解生物外壳和残骸生存的海洋生物也因此受到威胁。

  以上这些例子表明:我们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上已经错的太多。

  在更近的研究中,气候学家得出结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安全值为350ppm。然而,如今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385 ppm,并以每年2 ppm的速度增加;而这个值在前工业时代的1920xx年仅为270 ppm。

  上述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反映过去地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古气候数据和当前观察数据。事实上,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后果远非物种灭绝和海平面上升。据我们所知,热带范围已经向极地方向扩展了170英里,导致美国南部、地中海地区、澳洲和南非都出现了干旱和亚热带气候。

  11、下列对“转折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350 ppm,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危险点。

  B全球气候系统在放大反馈机制作用下将会产生剧烈动荡。

  C全球气候系统将会产生剧烈动荡,使一些极端气候情况反复出现。

  D届时人类将难以控制极端气候情况出现的范围,从而使人类遭受巨大的灾难。

  12、下列不属于“以上这些例子”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化,使北冰洋海面冰层、南极洲西部和格陵兰岛的冰层融化。

  B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落基山脉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冰川都在减少。

  C一些物种的灭绝,造成其他物种失去生物链上的依赖,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D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曾经发生过大半数动物、植物物种消失的事件。

  1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冰层融化了,洋面会比冰面吸收更多的阳光,这样会更快的加速冰层的融化。

  B厚达两英里的南极洲西部和格陵兰岛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冰层非常脆弱了。

  C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导致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的灭亡,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D全球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会导致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灭绝,以及海平面上升。

  参考答案:

  11、C解析:原文中产生“剧烈动荡”和“反复出现一些极端气候情况”是并列关系,此项中把它改成了条件关系。…点此进入高中说明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00则查看完整参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第10页)…13、D解析:原文中说“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后果远非物种灭绝和海平面上升”,还有热带范围的扩展。

泥土阅读附答案2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7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根据原文分析问题。在文中找到根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

  五、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六、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

  (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

  (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七、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测。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符合情节的发展、适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正确表述。

  八、阅读体会:紧扣文章主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感受启示题:结合原文谈认识,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

  答题模式:观点+认识(道理论据)+事例(事实论据)

  (2)合理想象题: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

泥土阅读附答案3

  泥土

  我对故乡泥土的景仰并非仅是与生俱来,更多是来自远离故乡多年之后的某些感悟。比如书桌上摆放的一尊精美泥人常叫我浮想联翩,这是一种泥土表现的行为艺术,却教我领悟泥土蕴涵的鲜活生命。

  在我的故乡,广袤的冀中平原上,婴儿一出世就在父母的关爱下早早接受泥土的抚慰了。每一个村子里,总能看到有成年男人推一辆独轮小车踽踽而行,他要到村外把一车车细润的沙土运回家去。这时你不用去问,那一定是家里又添了人口,或喜或忧只有他自己清楚了。女人要把潮湿的沙土铺展在灿烂的阳光下,先将沙土晒干,然后放在火烧的铁锅里来回翻炒,直到那被逐渐炒热炒烫的沙土像开水一样沸腾起来。等到沙土晾至略高于人的体温,装入一个特制的土布袋里,随后将下身赤裸的孩儿放入土布袋内。等一段时间,沙土凉了,就把沙土连同孩儿的排泄物一并倒掉,重新换上温暖的沙土。如此反复,沙土冬暖夏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节省了尿布又起了空调作用,用个时髦点儿的说辞,还颇有些沙浴沙疗的况味。这恐怕是世上较原始但也是很经济实惠的一种侍儿方法了。

  我老家的大妈生养了六个子女,都是这样从泥土里滚大的,只要一钻出土布袋儿,穿上两条腿儿的裤子就能满地乱跑。姑娘出落得个个水灵,小子生长得个个健壮。

  在故乡,常看见人们在犁地时,总喜欢绾起裤管,脱下鞋子,光脚走在刚刚翻耕过的土壤里。(1)于是也学着走上一遭,顿时觉得一种泥土的芬芳沁入肺腑,好像脚丫儿在与松软的泥土相拥着说话儿,那种柔柔地痒痒地爽爽地朝周身蔓延的难以名状的肌肤之亲,至今令人难忘呢。

  我想这或许就是人与泥土深至骨髓的那一分亲情吧!想我的先辈,终年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生都仰仗着土地,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从泥土里刨食,泥土就是命啊!他们的心血汗水全浸在脚下的泥土里了。(2)我总隐隐觉得故乡的泥土仿佛认识我的脚,知道我是泥土中的一条血脉和根须。

  一辈子没离开泥土的奶奶对我说过,不信谁,也不能不信泥土。泥土里生长粮食和良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哩。对泥土来不得半点儿虚假,你欺骗了,你就会受到必然的惩罚;你诚实了,你就会得到应有的奖赏。同时,泥土是博大的,博大的胸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泥土是厚重的,厚重的德行可以承载万物。凡有泥土的地方就能长出牛羊、鲜花、庄稼、草坪和楼房,以及亲情和爱情。

  此时此刻,我坐在都市的一座钢筋水泥建筑的大楼里,俯视着窗外车水马龙的繁华盛景。但我知道我是被泥土托举着的,因为在这座楼房的最底部接力的'一定是朴实的泥土。

  我热爱故乡的泥土,为什么却总要扪心自问:你真的是想做一个像泥土似的人吗?

  1.与泥土有关的事物,总会激起作者对于泥土的深情,通读全文,填写表格。(4分)

  与泥土有关的事物作者的情感

  看到一尊精美泥人

  喜爱

  光脚走在泥土里

  想起奶奶说的话时

  2.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人与泥土深至骨髓的那一份亲情”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最后说:“你真的是想做一个像泥土似的人吗”,你觉得作者所说的“像泥土似的人”该拥有怎样的优秀品质?(5分)

  3.结合上下文,对下面两个句子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1)于是也学着走上一遭,顿时觉得一种泥土的芬芳沁入肺腑,好像脚丫儿在与松软的泥土相拥着说话儿……

  (2)我总隐隐觉得故乡的泥土仿佛认识我的脚,知道我是泥土中的一条血脉和根须。

  4.阅读下面与泥土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结合本文,谈谈你的发现和感想。(60字左右)(4分)

  故事一:在古希腊神话里,英雄安泰是大地母亲的儿子。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他就拥有无穷的力量,就能够所向无敌。

  故事二:出国访问的荷兰王妃怀孕多月,随时都有在他国提前分娩的可能。为了让孩子第一脚踩在祖国的泥土上,她想出了一个高招——特意携带了一大袋荷兰泥土,从而令即将诞生的孩子也能出生在荷兰的“国土”上。

  参考答案:

  1.(4分)景仰(1分);老家沙土育儿法(1分);难忘(1分);尊重(尊敬)(1分)。

  2.(5分)第一问:人的一生都仰仗着土地,泥土就是命(2分);第二问:有良心(1分),要有博大的胸襟(1分),有厚重的德行(1分)。

  3.(4分)(1)示例: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脚丫儿在与松软的泥土相拥”拟人化(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与泥土亲密接触的情状。(2分)(2)示例: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泥土中的一条血脉和根须”(2分),形象表现出人与泥土相融本合的特点。(2分)

  4.(4分)提示:可以围绕泥土是“国家”“故乡”“我们的母亲”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想。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篇,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对与故乡泥土的思念之情。

泥土阅读附答案4

  ①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②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③第二天,儿子走了,__________________。

  ④带上那把泥土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⑤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⑥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划划,感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⑦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⑧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⑨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⑩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⑩“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次是在______时倾听,听到的是:_____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时倾听,听到的`是:__________。

  2.文中的“泥土”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仿照第⑧段,在第③段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第二天,儿子走了,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心刺字,教儿“精忠报国”。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有一对年轻父母,在空中缆车坠毁的瞬间,擎起爱的双臂,将儿子高高托起。父母不幸遇难,儿子的生命却保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念,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 成功了,不要得意洋洋,应该谨慎、低调、虚心地待人处事 解析:意近即可。

  2.文中的“泥土”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更是母亲的化身。母亲平凡、朴实如泥土,她巧妙地借泥土告诫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并传达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解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答,理解深刻,意近即可。

  3.带着无比的自信(或带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美好的梦想) 解析: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作答,意近即可。

  4.画线句子意味深长。此时的儿子已深深地领悟到:这把土寄托着母亲的期盼,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如果失去了这些,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生的一切。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要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意近即可。

  5.示例:母爱是无声的,母爱是无私无畏的,母爱是无处不在的。

【泥土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泥土最珍贵阅读答案06-27

《城东早春》的阅读附答案06-20

《顾恺之》阅读训练附答案06-20

《父子的母校》阅读附答案06-15

《战争》阅读理解附答案06-16

元日田家 阅读附答案06-15

《论语》阅读训练附答案06-14

初见嵩山阅读附答案06-14

《醉眠》阅读附答案06-17

《致橡树》阅读附答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