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3-09-18 08:01:3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2题,共9分)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长期未得任用,闲居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②翁媪(ǎo):老翁、老妇。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头两句点明环境和地点,勾画清新秀丽的农村环境。

  B、上阕三四句老年夫妻借酒相互“媚好”,表现了和谐幸福的生活场面。

  C、老年夫妻的三个儿子中,小儿子最为调皮,但深受父母喜爱。

  D、理想的破灭,使词人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23、有人评价这首词“平中显趣”,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下阙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2、【答案】D

  【解析】D项“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为过度解读。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3、【答案】①诗歌语言平实(1分),场景普通(1分)。词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普通农家的三个儿子劳作场景。(1分)②状貌生动,情趣盎然(1分,从白描角度说亦可)。三个儿子“各有所司”,劳而无怨,体现劳作(生活)之趣;大儿有担当,中儿不偷懒,小儿调皮却受父母喜爱,体现人情之趣;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卧”字见出童真之趣,闲适之趣。(分析2分,结合下阙内容1分,概括出趣味1分,不苛求面面俱到,写出一点趣味即可,但必须扣紧趣味回答,否则不得分)

  【解析】这首词浅显易懂,没有阅读障碍。与教材中《插秧歌》的农家劳作画面、《归园田居》隐居生活和白描写法以及词人辛弃疾均可做一定的关联。适合学生调动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本题命制追求主要在学生答题规范意识的培养,表达能力要求照应第三单元写作任务“文学短评”。重点要把握四点答题技巧,这也是文学短评的写作技巧:

1、阅读文本,确定观点。就本题而言,观点已经在题干中呈现“平中显趣”。

2、角度集中,观点鲜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平”和“趣”。平,就是平凡,指内容平凡,语言平实。趣,趣味,答题时重点关注字面表达背后的人情之趣、生活之趣、童真之趣等,答题时要有扣关键信息的意识。

3、叙议结合,语言精警。就本题而言,叙表现在结合下阙词句内容;议要体现出评价的概括性,答题语言要简洁。

4、巧妙构思,合理安排。就本题而言主要体现在分点答题的意识,先说“平”再说“趣”。

  【附词作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比“坐”“躺”“趴”等用得更妙。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台阶》阅读练习及答案06-15

李商隐《即日》阅读练习及答案06-14

契诃夫《彩票》阅读练习及答案06-16

龙应台《手镯》阅读练习及答案06-17

《鹦鹉救火》阅读练习及答案06-19

郁达夫《花坞》阅读练习及答案06-20

龙应台《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06-13

《天上的云》阅读练习及答案06-15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