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阅读答案

时间:2023-10-28 07:32:5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吴市》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吴市》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吴市》阅读答案

  吴市【注】

  冯至

  子胥心里盘算着,若不是在下午,必定就是在晚间,一个新兴的城市就要呈现在他的面前。刚过中午不久,他就遇见些从市集归来的人,三三五五地走着,比他所期望的时间早得多,忽然一座城在望了……

  子胥正以他好奇的眼光观看一切,忽然听到一片喧哗,看见在不远的地方聚集着一堆人。这些人围拢在一家门前,门前站立着一个高大的男子,那男子满脸怒容,发出粗暴的声音说:

  “放着眼前这一片空阔的广场,你们不去摆你们的摊子,偏偏摆在我的门前,摆完了又不替我打扫,在白石的台阶上丢下些鱼鳞虾皮就走了,弄得我的房里充满了腥气。”

  他这样喊着,四围的人听了只是嘻嘻地笑。这无异于在他的怒火上加油,他的牢骚越发越大:

  “我住在这里,本来是清清静静的,不想沾惹你们,天天早晨打开门,门外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但这几年来,城里不知为什么容不下你们了,你们在我的四周左盖起一所房子,右盖起一所房子,把我这茅屋围得四周不透气。我住的本来是郊,不知怎么就变成了郭了。我当然无权干涉你们,但是你们真会搅扰我。一清早就有女人们唱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外国歌,那样不自然,像是鹦鹉学人说话;晚上又是男人们呼卢喝维的声音。弄得我早晨不能安心研究我的剑术,晚上不能睡眠。你们这些人——”

  他的憎恨使他的语言失却理性,大部分的人还是嘻嘻地笑。但是住在近邻的几家人有些受不住了:

  “你这自私的独夫,我们在晚间消闲解闷,干你什么事?难道因为你住在我们的近邻,我们就不作声?”

  “你们这群败类,”他的愤恨促使他说出更粗野的话,“你们就和这些腐烂的鱼鳞虾皮一样的腥臭。”

  这句话激怒了群众。“他侮辱我们!”“他骂我们!”“我们要和他到官府去解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向后退了两步,有的又挤上前。这人看着这群激动的人,便挽起袖子,他的两只胳膊上露出来两条毒龙。当他拔出他腰间的匕首时,四围又是一片暂时的平静,平静中含着一些悚惧。正在这瞬间,门内走出一个老太婆——

  “专诸,进来吧!你又在闯什么祸?”

  那人听见母亲在门内呼唤他,他的愤怒立即化为平静,他把匕首插入鞘中,向人群投了一个轻蔑的眼光,走进去了。

  众人望着专诸走进门去,人人的心也都松下去。等到专诸的家门紧紧关住了,才有几个人用一句轻薄的话遮饰他们当时的恐惧:

  “这人这样顺从他的母亲,看来也没有多大本领。”

  同时又是一片轻薄的嬉笑。

  子胥在一旁看着这幕剧,心里有些惊奇。他想,这人最初一定是与世无争的,在郊外盖下这座茅屋,和他的母亲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并不寻找纷扰,但是纷扰找到他的门前,当年的郊变成今日的郭了。那些卖鱼卖虾的、呼卢喝维的、唱外国歌的……从早到晚在搅扰他,使他不能清静地生活,如今他不能不愤怒了。这愤怒,谁能平息呢?只有那被和平围绕着的老母。子胥立在街头沉思时,那群人早已散开了。

  有人在拍子胥的肩,使子胥吓了一跳,这对于他是多么生疏,他久已不曾经验过这肩上的一拍了。他悚惧地回转头来,面前是一个久已忘却的面貌。他端详一些时间,才认出这是少年时的一个同学,以研究各国的国风见称,后来各自分散,彼此都已忘记,不知什么样的运命把他送到吴国来了。那人望着子胥,半惊半喜地说:“我看你有些面熟,我不敢认,你莫非是精于射术的子胥吗?你怎么也会到这里来呢?”子胥还没有回答,那人接着说:“我在这里已经很久了,这里的同乡并不少。我在这里教音乐,你知道,一个新兴的国家是怎样向往礼乐的……”

  子胥不愿意遇见熟人,他听了这话,面前好像又看见有一片污泥,同时他想起方才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必定是这类人给传来的。那人不管子胥在想什么,却兴高采烈地说下去:

  “我还记得,你的射术和剑术都很好,你不愁没有饭吃。我除却教授音乐,还常常作几首诗刻在竹板上,卖给当地的富商们,他们很愿意出重价呢……”

  子胥听着这些话,真是闻所未闻,好像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事,他无法回答。那人也觉得两人中间好像有些话不大通似的,又看了看子胥,说了一句:“我看你这样子,也很匆忙,我们明天再见,我还要赶忙去教某某小姐鼓瑟。”说完他便匆匆地走了。

  子胥望着那人走远。他想,在林泽,在田野,复仇的事无从开始;一到人间,就又难免遇到些拖泥带水的事,听到许多离奇古怪的话。他意想不到,这里也有这样多的楚人,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他不得不隐蔽他的面目;但为了早一日达到目的,他又急切地需要表露他的面目。在这又要隐蔽、又要表露的心情里,他一步步地进入吴市。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复仇的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经历。小说共九节,《吴市》为第九节,伍子胥跋涉多天,终于到达吴国。文中的专诸为刺客,后与伍子胥相交,刺杀了吴王僚。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辗转逃亡、跋涉多天才到达吴国,心情稍显愉悦。突然被“一片喧哗”惊扰和吸引,而忘记了来吴市的初衷。

  B、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专诸的粗暴、易怒的形象,也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专诸的孝顺的形象,强化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C、文章改写仅选取两个场景:专诸与邻人吵架、子胥他乡遇故知。描写的场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在眼前。

  D、文章采用全知视角的手法叙述,一是借助子胥的眼睛,写吴市的人与事;二是结合子胥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想法。

  7、关于文中子胥与同学相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见到子胥非常惊讶和高兴,而子胥见到同学并不高兴,甚至不愿见到。

  B、文章借同学之口说明来吴市的很多人追求的只是生存或生活,讽刺味浓。

  C、子胥偶遇同学,他也很想同同学交流,但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子胥对同乡们传来的类似“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心理上一定程度地厌恶。

  8、进入吴市后,子胥的心情波动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文章意在写伍子胥进吴市,却以不少篇幅写专诸,这一写法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6、 A 。“突然被‘一片喧哗’惊扰和吸引,而忘记了来吴市的初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他意想不到,这里也有这样多的楚人,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他不得不隐蔽他的面目;但为了早一日达到目的,他又急切地需要表露他的面目。在这又要隐蔽、又要表露的心情里,他一步步地进入吴市”可以看出来,子胥并没有忘记来吴市的初衷。

  7、 D。“心理上一定程度地厌恶”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子胥不愿意遇见熟人,他听了这话,面前好像又看见有一片污泥,同时他想起方才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必定是这类人给传来的”可知,子胥厌恶的是同乡传来外国歌的行为,而不是外国歌。

  8、 ①子胥初入吴市,“以他好奇的眼光观看一切”。②突然看到“这幕剧”,子胥“心里有些惊奇”:惊奇专诸的粗鲁和孝顺行为,惊奇吴市的人情世故。③偶遇同学,子胥悚惧、担忧和惊讶:悚惧因多年的逃亡,久已不曾有过的“肩上的一拍”;担忧行踪暴露被抓,还担忧同学透露自己的行踪;惊讶同学在异国他乡的行为和当地的民风民俗。④同学走后的矛盾心理:隐蔽面目还是表露面目?

  9、 ①故事情节上:交代次要人物专诸,为后文伍子胥结识专诸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形象上:塑造了一个粗暴、孝顺、勇武不惧的专诸形象,让读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刺客专诸。③思想情感上:从专诸的言语中可看出专诸是一个敢于发声且敢于行动的人,写专诸能凸显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寄托。

【《吴市》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忆江上吴处士阅读答案09-22

吴冠中《说树》阅读答案06-20

吴均《赠王桂阳》阅读答案及赏析06-16

《齐宫词》《吴宫》阅读答案与解析10-17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阅读答案06-20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阅读答案06-20

老杨的阅读答案06-17

《于先生》阅读答案06-16

阅读答案:鸟人06-16

大鼠阅读答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