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7 08:02:2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回眸》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眸》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回眸》阅读答案

《回眸》阅读答案1

  一片枯黄的落叶从地上飘起,生长在那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回黄转绿,叶片变得青翠饱满,春雨袭过,嫩芽初绽。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假定时光倒流。

  一个生命被子弹洞穿,凋谢在刑场上。透过血痕,我们看到杜君的生命像那片坠落在地的枯叶重又飘起。渗进泥土里已经板结的血块开始变得鲜活,重新聚拢回到他的体内,枪口结疤,杜君坐起、站立、走向来时的路。

  杜君从两名警察手中挣脱,离开公判大会会场,回到了监所。头顶上窄小的窗口挤进了几丝光线。他咀嚼着每天只有两顿、每顿只有两个的窝头,难以下咽。他想起了迟志强那著名的歌词:“手里呀捧着窝窝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杜君就真的流出了眼泪。

  你现在流眼泪还有什么用?在审理杜君一案时,县纪委书记气愤而惋惜地说,你是多么的轻呀!

  是呀,杜君很轻,在任命为县农行主管业务的副行长时,他才三十一岁。三十一岁,金子一样闪光的华。他真想干一番事业。然而,这个世界对人的诱惑太大了。忍受清苦去奢谈事业必须有超凡的克制力和忍耐性。面对金钱、美女、汽车、洋房的拥抱,杜君眩晕了。一切的一切开始于那次单位盖办公楼。一个建筑队的包工头叩开杜君的家门,送上了一套精美的挂历。更加精美的是挂历里卷裹着的五万元人民币。主管办公楼基建的杜君在那个晚上失眠了,两个杜君打了一夜架,一个杜君要把钱交还包工头,另一个杜君死活不让。结果杜君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用妻子的名义将钱存入了另一家银行。不久,工程落在了这个包工头手中。接下来的事情杜君不再失眠。一家企业来请,酒足饭饱之后,将杜君拉进了桑拿浴室,筋酥腿软之后又塞给了他两条香烟。回家一看,每根烟卷都是一张百元钞票。第二天,杜君大笔一挥,批了三百万元贷款。其后便是那个港商找上门来。港商要与杜行长做一笔钢材生意,将杜君带到了香港,五日游后,一把别墅的钥匙攥到了杜君手里。作为回报,杜君挪用了八百万储蓄存款。后来呢?就是刚盖好的办公楼坍塌了一半,三名职工被盖在了楼下。后来呢?就是贷款追不回,挪用的存款没了踪影。再后来呢?就是东窗事发,纪委查处,移交检察机关,杜君进了监所。

  在监所里,第一个来看杜君的是他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两鬓斑白的班主任什么也没说,只是颤抖着把一张发黄的纸交给了杜君。杜君打开那张纸,是他的入团申请书,右下角那片殷红仍清晰可辨。

  杜君回到了美丽的校园。杜君开始了中学生涯,勤奋好学的杜君写了入团申请书。当杜君得知第一批发展团员的名单没他的名字时,他重新写了申请书,并咬破中指,签了名,将它交给了团支书。杜君终于戴上了团徽。杜君在“五讲四美”活动中被评为“先进标兵”,他将拾到的一百元钱交还了失主……

  家在农村的父母来了。他们带来了一个大帆布兜。父母说,儿啊,尝尝你小时候最爱吃的煮玉米和烤白薯吧!面对迈的父母,杜君以头抵地,跪倒尘埃。

  杜君走在家乡的田野上。杜君随着父母去生产队劳动。他看到一群小伙伴挖了白薯,掰了玉米,便尾随着他们。秋深似海,田野寥廓而神秘。一股浓烟袅袅升腾,伙伴们欢呼雀跃,他们在烤玉米、烧白薯。杜君咽了口唾沫,坚决地一转身,跑回大人们劳作的地里,把这事报告了生产队长……

  夏夜闷热而漫长,杜君缠绕在父亲的膝上,听父亲讲侠女十三妹的故事,母亲给他扇着蚊子,听着听着,杜君睡着了。睡梦里,杜君越来越小。杜君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杜君满地乱爬,嗷嗷待哺。杜君随着母亲的一声泣血的阵痛,降落到这个世界。

  此时,一场春雨刚刚润绽院内那片柳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了落地枯黄的树叶回到枝头嫩芽初绽的不同寻常的景物,这种虚拟的景物与杜君被枪决的真实相结合,更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的思索。

  B、作者引用迟志强著名的歌词,目的是突出杜君在狱中生活的物质条件的艰苦,与其当官时的汽车、美女、洋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C、 “然而,这个世界对人的诱惑太大了。”这句话含蓄的揭示了正是因为外界的诱惑,杜君才会从一个正直有为的轻干部,而裂变成为一个贪婪的罪犯的。

  D、这篇小说叙述形式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细密,尤其注意事件之间的过渡缝合。虽然看起来毫不复杂,但却彰显出一种十分难得又十分可贵的奇思妙想。

  E、作者采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主人公杜君的形象。特别是一些细节描写,生动细腻的表现了杜君内心深处的情感或矛盾斗争。

  (2)小说以“生死回眸”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开篇和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有人说,蔡楠的这篇《生死回眸》既让我们喜悦的`欣赏到了别具一格的叙述形式,又令我们很沉痛的体会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境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的理解。(8分)

  (1)A3分,D2分,C1分。

  (B错在目的是为了引出杜君的眼泪和悔恨,从而引出对他犯罪过程的回忆。“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也不准确。 E错在没有肖像描写。 C概括不全面,外界的诱惑只是他堕落的原因之一。)

  (2)①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本文叙述的是主人公由生到死一生短暂的经历。②暗示小说的结构方式。小说是采用“回眸”般的倒叙式结构方式,由死到生地展现主人公的人生轨迹的。③引起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假如真的生命重新让我们来过,我们该又是怎么样的形式回首?(每点2分)

  (3)①开篇假定时光倒流,描写了树叶由枯黄到嫩绿的过程,既照应文题(1分),又巧妙地引出对主人公一生的回放(1分),引发读者的兴趣(1分)。②结尾用春雨中苍翠鲜嫩的生命,暗示杜君生命的开始(1分),又用鲜活的生命反衬主人公已经结束的短暂的生命,突出主旨(1分)。③首尾呼应,构思巧妙,结构严谨(1分)。

  (4)①本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主人公因为腐败而被枪毙,接着写他受贿的全过程,再写他青、少时的奋斗过程,最后写他呱呱坠地的情状。仿佛时光倒流,带领我们从后往前领略了作品主人公的成长和堕落的过程。②从主人公的人生悲剧带给我们深刻的思索:他前后变化的鲜明对比,反映出人性欲望的膨胀使人变得贪婪,是物欲和贪婪最终扼杀了他的人性,毁灭了他的一生。③主人公的悲剧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是我们这个欲望无限膨胀的社会的悲剧。④本文启迪我们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我们在被物质刺激麻醉迷失的时候更要回眸那个曾经真实的自我。(每点2分)

《回眸》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1.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12.(1)从第二段看,山所表达的精神有哪些?(4分)

  (2)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4分)

  13.理解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14.(1)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1.对今世的一部分都是命定十分气馁(遗憾或无奈);(2分)对来世的一部分可由今生掌握感到庆幸。

  12.(1)勇敢不屈、坚强而宽容。(2)因为作者十年不见绿色;绿色是最滋润的色彩,使生命得以繁衍和兴旺;担心绿色消逝。

  13.我们刚刚学会做人,却不能够再做人,是很让人遗憾的。

  14.

  (1)表明作者从寄希望于来生到决意把握当前,从一般的注视到有所行动。

  (2)自然引出文章把握今生的主题,增添了文章的波澜。

《回眸》阅读答案3

  回眸

  王松

  他就这么站着,仰着头,看着我,两个胳膊垂得很直,肩膀端得很平。春天的风吹来,撩起他的头发,把眼镜也带了一下。他戴的是黑色方框眼镜,有些松。他抬手扶了一下镜框,胳膊又垂下去。

  他每次来,都是这样站着。有时,一边仰头注视着我,还会慢慢抬起右手,放到自己的左胸上。我想,他也许是在想象我当年那一刻的感觉。当时,我平静地看着那颗子弹从行刑士兵端着的枪筒里钻出来,然后径直朝我飞过来,我甚至能看到它拖出的一溜耀眼的火光。就在听到那沉闷的砰的一声时,我意识到了,这颗子弹已经钻进了我的胸膛。在它钻进来的一瞬,我的心脏也轰的一下,好像猛的一热,又一凉,我知道,它已经穿过我的身体,将我体内的一些血肉也一起带走了。我感觉胸膛上像开了一扇窗,在凉风吹进来的同时,一股热血也在朝外涌,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如同瀑布一样发出震耳的哗哗流淌声……我想,他一定很想知道我在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他想知道,是因为,他想讲给他的学生听。就在几天前,他又带着他的学生去了东北角的那片松林,那是我的墓地。

  是的,很多人来祭奠我,为我献花。我知道,人们没有忘记我。每年的清明节,他也会带着学生来,让每个人在我的墓上放一朵白色的小花。这一定是孩子们亲手做的。我听到,孩子们叫他崔老师。

  我站得很高。雕塑家为我设计的这个铜像,创意很棒,我很喜欢这个姿态,一只脚蹬着一块岩石,左手扶着膝盖,右手按着腰间的盒子枪,挺直上身,注视着远方。

  就在昨天,崔老师又带着一个学生来了。看上去十多岁,应该是新转学过来的孩子,操着江西赣南的口音。以往也是这样,每当有新的学生来这边,崔老师就会带着来这里。这孩子的眼睛很大,而且黑白分明,看上去很清澈。

  他慢慢走到我面前,仰起头看了一阵,似乎在想什么,然后,回头问崔老师,他,是英雄吗?

  崔老师说,是,他是英雄,也是一位烈士,他叫崔筱斋。

  也许,崔老师这样为孩子介绍我是对的。但我不是什么英雄,因为在那时,我身边的战友很多,他们和我一样根本不考虑个人得失,甚至舍生忘死,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他们很多人就这样默默地牺牲了,最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那是1929年秋天,我奉命到六安、霍山地区指导农民运动,然后和徐百川同志一起,参加了诸佛庵兵变和著名的六霍起义。后来,仅独山境内,被追认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530多人,如果说英雄,又何止我一个人呢。到1931年春天,合肥北乡一带的农民运动已经如火如荼。为了显示农民协会的巨大威力,肥北区委决定借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会。那天早晨,双河集和造甲店地区的农民协会会员1000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李老家双土地庙会场。我在大会上做报告,给大家讲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同时号召大家发扬革命传统,同土豪劣绅做不调和的斗争。会后,我还带领农民协会的会员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从这开始,农民协会就要带领会员有实际行动了。

  1932年春天,上级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乘农民青黄不接、缺粮断炊的季节,先开展春荒斗争,然后在这次斗争的基础上举行暴动。这个方案定下以后,又派张志一同志来合肥北乡加强领导,当时张志一同志化名叫“李星三”。就在这年的4月7日,一场规模浩大的武装暴动拉开了序幕。在这片大地上,数十面红旗迎风招展,200多名赤卫队员,500多名红枪会员和1000多名农民协会的会员,手持步枪、红缨枪、大刀和长矛,冲向双河集的联保办事处和团防局。这就是合肥地区史称的“双河集暴动”。

  我身后就是“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馆”的展厅。里面不仅陈列着我们当年暴动时使用过的火枪和长矛一些遗物,还有一些当时的珍贵文件。这个展厅,崔老师带着他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过。每次来,已经不需要讲解员,他自己就可以把当年的事一件一件讲给孩子们听。他的口才很好。其实口才好的人未必去刻意追求声音的表现力,平静的语气,也许更有感染力。崔老师的语气就很平缓,这样,也就不知不觉地将听的`人带到那悠远的过去。

  这时,这个新转学来的孩子从展厅里出来了,他走得很慢,一边走,似乎在想什么事。来到我跟前,他忽然站住了。先围着我的铜像转了一遭,又用手摸着铜像的底座,看上面的文字。看了一阵,他忽然抬起头,对崔老师说,我会唱一首歌。崔老师看看他,什么歌,你唱,我听听。这孩子就唱起来:“红军哥哥你慢些走,小心路上有石头……”他的声音很稚嫩,也很清脆,随着春天的微风飘出很远。

  我听出来了,这孩子唱的是赣南地区的客家山歌。当年红军长征前后,这首歌在当地很流行。这个孩子是从赣州的于都县转来的。于都正是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所以,他会唱这个山歌也并不奇怪。这时,我发现,孩子在微风里唱着,眼里已经闪出泪光。

  (选自《文艺报》2021年6月11日,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详写“我”牺牲时的感受,是为了突出“我”的视死如归,无所畏惧。

  B.“我”对自己铜像姿态很喜欢,意味着这个姿态能体现“我”的精神风貌。

  C.小说选取1929年“我”的革命活动,目的是引出像“我”这样的英雄很多。

  D.崔老师能将学生们带到悠远的历史中,主要因为“我”是革命活动的领导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语意双关,既指崔老师师生对“我”的景仰,也指“我”回忆自己的革命活动。

  B.首段对“他”的动作描写细腻,但是这些平常的动作隐含了对“我”的崇敬之情。

  C.崔老师是“我”的后辈,又是学生们的前辈,这一角色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D.小说中“我”否定自己是英雄这一细节,突出了那一代人的价值追求和牺牲精神。

  8.小说重点写新转来的学生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从雕像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6分)

  答

  6.D(“主要因为“我”是革命活动的领导者”错)

  7.A(“对‘我’的景仰”不当,应是指对革命历史的追溯和对先烈的深切缅怀)

  8.①这个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代表,他身上的特点就能代表当下学生的精神风貌。②他来自革命老区,承继红色基因,能主动唱红歌,表明红色精神在青年身上的延续。(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提供全面的视角,便于详细地交待烈士牺牲的经过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②历史与现实交织,虚实结合,便于揭示革命先烈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表现革命精神的深远影响和代际传承。③英雄的自我叙述,增强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使小说更具感染力。(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回眸》阅读答案4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20分)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种,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8.通读全文,说说第一段划线句中的“一些愿望”的含义。(3分)

  答:

  9.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 (3分)

  答:

  10.赏析第④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4分)

  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

  11.从将作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么的变化?结合文本,也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5分)

  答:

  12.有人对文章第⑤段划线句有想法,认为“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应该说成“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实现”。你认为这样改动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5分)

  答:

  答案

  8.(3分)喜欢山的精神,期望自己也像山一样坚强;喜欢绿色的生命,期望人类能长盛不衰:赞叹人类的智慧和勇敢,期望能更好地做人。(意思对即可)

  9.(3分)因为作者少时戍边,长年很少看到绿色;绿色是最滋润的色彩,使生命得以繁衍和兴旺;担心绿色消逝。(意思对即可)

  10.(4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1分),将做人基本道理和方法说成“最初的运算”(1分),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如果不好好把握今生,就会给人生留有遗憾(2分)。

  11.(5分)作者从寄希望于来生到决意把握当前,这一认识上的变化表明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2分)。来世无论多么美妙,总是虚幻的,实际上没有办法把握,也没有必要为之费神;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握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关注身边的美景,关注身边的人,这样使自己的今生过得更充实,生活得更美好(3分)。 (意对即可)

  12.(5分)认为这样改动好的:“愿望”不能说“得逞”,说“实现”更贴切,因为“得逞”往往是指阴谋或坏主意达到了目的,而文中所说的“愿望”是“眺望高山”“凝望绿色”“注视人群”这些美好而可贵的愿望,所以说将“得逞”改为“实现”更好。认为这样改动不好的:“得逞”与“实现”一样,都指达到目的,只是“得逞”常用于贬义,而文中正是贬义褒用,意在表明“来世的愿望”之虚无缥缈、难以实现,这正表现出作者明快、幽默的语言风格。

《回眸》阅读答案5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这些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想法?(4分)

  2、第四段中: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句子中的最初的运算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3、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①对今世的一部分都是命定十分气馁②对来世的一部分赖不脱躲不掉的无奈③对来世的一部分可由今生掌握感到庆幸,充满期望。(两点3分,三点4分)

  2、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方法。(1分)比喻。(1分)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1分)地表明了如果不好好把握今生,就会给人生留有遗憾。(2分)(若写表明做人的道理很难学习,需要漫长的过程,适当给1分)

  3、表明作者从寄希望于来生(1分)到决意把握当前(1分),从一般的注视到有所行动(1分,也可以表述为不能只是空想,要及时实践的意思。)

  看法(自己的看法1分+联系实际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回眸》阅读答案6

  (1)天阴阴的,风冷冷的,机场里却是人潮汹涌。一个月的假期一转眼就又过去了,父亲送我到机场。时间仍早,父亲提议到机场的候机室的咖啡厅喝杯咖啡。我应允了,跟在父亲的后面。他一只手帮我拿着大衣,另外一只手帮我拖着行李箱。从父亲的背影我看到了岁月的痕迹,父亲不再年轻,而我也已长大,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小时,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忙于工作、拘谨而严肃的人。我每次离家,送我的人必定是妈妈。每次放假回家,我能见到父亲的时候便已是夜阑人静时分。长久以来,我与父亲便有了无形的距离。

  (2)在咖啡厅里,父亲帮我叫了杯特香特浓的意大利咖啡,说:“记住,到那边不可喝太多咖啡,对身体不好。”“好的。”

  (3)接着又是一片寂静。热咖啡升起了缕缕的白烟,香味扑鼻而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父亲真了解我喝咖啡的习惯!望着那漫漫消失的白烟,我咬了咬下唇,到了口边的话又咽了下去。我多想对父亲说:“爸,我在那儿真的好想您!”但,这句话不知被什么东西梗在那儿。

  (4)“记住要好好读书,但别太累了,对身体不好。”“好的。”

  (5)霎时间,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如闪电般快速地穿过全身。有种冲动想……想做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6)时间一分一秒流走了。“时间到了!”“噢!我自己拿行李!”“不用!我送你到闸门口。穿上大衣,别着凉了!”“不用了,那边很热!”“机场很冷,小心着了凉。”

  (7)到了闸门口,挤满了送行的人。仍记得,刚刚出家门时,母亲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一个深情的亲吻,那种温馨的感觉溢满了我小小的心。现在望着父亲,我终于知道那冲动是什么了!

  (8)但是,那种冲动被理智压抑了下去!我随着人潮进了闸门。我回头一看,父亲仍然站在那儿,他向我挥了挥手,向我示意“该进去了”。我扭过头,走了两步,忍不住又回头,父亲仍旧站在那儿。送行的人潮几乎把他淹没了,他仍注视着我。我的泪儿在我的眼眶中打转。我快步走进第二道闸门,因为我不想让父亲被人挤来挤去。在我进去后,躲在门口看着他,虽然已见不到我了!仍旧,父亲站在那儿,好一会儿,才转身离去,才走出几步,他又回头看了看闸门里,似乎希望能找到我的身影。我忍不住站了出来向他挥挥手。

  (9)那时那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为什么我不顺着我的情感冲动去抱抱父亲呢?我相信,我不用多说,拥抱会告诉父亲我心中波涛澎湃的感情。我真恨我自己。

  (10)望着父亲慢慢离去的背影,我才发现原来父亲不再年轻了!头上白丝不再是依稀可见了!工作上的压力、母亲的病、女儿的远行及家中的担子有多重啊!父亲头上缕缕白发告诉我,我唯一可以报答父亲的便是照顾好自己,努力学习,别再让他担心!我应尽快分担他的担子。

  (11)有人说,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永远多过于子女给父母的爱。我认为是的,而且这是一个形成于古,流传至今的`规律,我也无力改变这个规律。但我不会以此为借口,而忽略了对父母的爱。即使将来我不能给他们带来大福大贵,我也要尽我微小的力量让他们开心,尽其所能地给他们以关爱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情。

  (12)半年过了,我的心并不平静。机场那一幕一直藏在我心中,父亲那含蓄的爱,犹如一粒石头投在我平静的心湖里。石头是沉入了水底,可那一圈一圈的涟漪在慢慢地散开……

  1.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出发生在不同场景的两件事。

  (1)

  (2)

  2.“我多想对父亲说:‘爸,我在那儿真的好想你!’但,这句话不知被什么东西梗在那儿。”从记叙的内容看,梗住“我”想对父亲说话的东西是什么?产生那种东西的原因是什么?

  答:

  3.“现在望着父亲,我终于知道那冲动是什么了!”是第(7)段中的一句话,联系记叙的内容,揣摩一下“我”的那种冲动是什么?

  答:

  4.“在我进去后,躲在门口看着他。”是第(8)段中的一句话,“我”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

  答:

  5.“已经见不到我了,仍旧,父亲站在那儿,好一会儿,才转身离去。才走几步,他又回头看了看闸门里,似乎希望能找到我的身影。”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答:

  6.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

  (1)环境描写的句子:

  (2)作用:

  7.文中(9)(10)(11)三段分别抒发了“我”什么感情?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参考答案:

  1.(1)咖啡厅父亲为我买咖啡并谆谆地教导我。

  (2)闸门口父亲深情地为我送行。

  2.(1)我与父亲之间无形的距离。

  (2)父亲为人拘谨严肃,又总是忙于工作,和“我”接触很少。

  3.答:想冲上去拥抱爸爸,给他一个亲……

【《回眸》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宣纸阅读答案08-12

江边阅读答案08-10

桃园阅读答案08-18

《回家》阅读答案11-01

《淡竹》阅读答案11-01

遣兴阅读答案10-14

《琢磨》阅读答案10-12

冬至阅读答案10-31

《旗手》阅读答案11-01

《青花》阅读答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