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寒图》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01 17:21:0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半寒图》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半寒图》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半寒图》阅读答案

  寒图

  冯骥才

  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注】,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鹤鹰击免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皱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他带着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磨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我斜瞅他一眼,只见他的嘴角用力向下一撇一撇,不知是浑身用力之故,是嘴里没有嚼尽的干辣椒所致,还是一种苦涩心情的流露。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

  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生范瑛。

  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朵花儿,补上蕊。花丰蕊饱,艳丽如洗,光颜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幅上端写了“斗寒图”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毅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像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

  我受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冲动地说:“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嘛!”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来的一种快感。潘大年对他说“我有个要求!”潘大年的表情郑重又诚恳。

  “什么?”

  “把你这幅画送给我吧!这幅画可以说是你的代表作。”老沈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范瑛忽疑虑重重地说“沈老师,您参加市美展那幅画是不是先撤回来?”“为什么?”

  “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烦。”“不!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

  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们三人该分手各自回家的当口,我觉得心里还有件什么悬而未决、隐隐不安的事似的,跟着我明白为了什么。便对潘大年说“画你可得收好了。别给人乱看!”大年听了,摇了摇他胖胖而扁平的脸,含着笑反问我“你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吗?"听他这话,我便放心回家去。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

  (节选自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选《斗寒图》有删改)

  【注】老沈参加市友谊宾馆大厅布置,画了几幅画,遭到了不懂绘画艺术的市委文教书记赵雄公开批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丰富了老沈艺术者的形象。

  B.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比较丰富。本文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手法,突出了老沈的形象特点。

  C.老沈挥毫作画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既突出了老沈绘画技艺的高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结尾处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了,与开头“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内容形成了照应,表达了“我”为大家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

  8、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老沈的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的观点,主张描写人生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所体现的人情美和人性美。(6分)

  答

  7、A(A项小说开头“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文不畏艰难执着追求艺术的老沈出场做了铺垫,而不是丰富老沈艺术者形象。)

  8、“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随着“我”的所见所闻,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小说故事由“我”来讲述,叙述内容更真实可信;以“我”的视角叙述,能更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傲岸不屈的老沈,使执着艺术追求的老沈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突出主题以“我”的视角叙述,表达了在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艺术工作者对艺术追求的坚守,凸显了对文艺工作者美好品格赞美的主题。

  9、人情美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支持、鼓励安慰。如文中因为担忧老沈,“我”饭也没吃,去他家看他;“我”与潘大年对老沈画作的肯定、范瑛对老沈安危的关心等。

  人性美善良真诚。文中“我”、潘大年、范瑛担忧、关心、保护老沈,体现了人性美。

  刚直不屈。面对歪曲评价恶意中伤,老沈没有屈服,而是激情奔涌、挥毫泼墨,作《斗紧图》。

  执着追求。老沈坚持自己的画找不出什么毛病,表现出他对艺术创作的不改初心、执着追求。

【《半寒图》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白居易《寒闺怨》阅读答案06-27

早寒有怀阅读答案06-15

《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06-15

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06-15

《半亩方塘》阅读答案06-20

《春寒》《海棠美人图》阅读答案11-07

《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附赏析06-15

江边阅读答案08-10

《白鹭》阅读答案09-26

高手阅读答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