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1-12 11:56:5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易水不寒

  卢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绊人跌撞。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①,积成汪。

  (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7)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B、作者对鉍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C、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 实则紧凑有序。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描,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5、文章第③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在文章第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答案:

  4、A【解析】A。“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

  5、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一点2分,2点3分,3点5分)

  6、①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②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一点分,2点6分)

《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2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易水[唐]胡曾一旦秦皇马角生①,燕丹归北送荆卿。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注】①《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渡易水[明]陈子龙①并刀②昨夜匣中鸣③,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抗清义士。

  ②并刀:一种锋利的刀。③匣中鸣: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

  17.(本题5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易水》前两句从咏史写起,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交代易水送别的背景。

  B.《易水》后两句回到现实,以行人的口吻说“东流易水声”中包含“无穷恨”。

  c.《渡易水》前两句运用典故,借名刀在匣子里发出鸣响,抒发不平之气。

  d.《渡易水》后两句写易水美景,以议论作结,强烈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愤之情。

  E。两首诗都写到“易水”的景物,胡诗是静态写景,陈诗是在船上动态观察。

  18.(本题6分)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7.BE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以行人的口吻说”理解错误,是作者告诉行人;E项,看不出动态写景、静态写景。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对荆轲刺秦的凭吊。

  18.《易水》表达了诗人对荆轲刺秦王失败的遗憾和惋惜之情。当年刺秦王的英勇荆轲已无处寻觅,只有滔滔易水千百年来还在悲壮地流淌。《渡易水》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并刀夜鸣,悲歌不平,易水依旧,云淡草青,但世间却找不到可以让诗人为之壮行的英雄。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第一首在第三句中有明显的情感词“恨”,遗憾;第二首在第二句中也有这样的词语“悲歌”“不平”,结合注释可知是报国无门的愤恨之情。

《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3

  渡易水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

  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释】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c.《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15.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4.c(凄切苍凉之景理解有误,从“潺浚”、“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景衬哀情。)

  15.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渡》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塞》诗写大唐军队敢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不同之处:《渡》诗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诗昂扬向上。尾句感叹到哪里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荆轲这样的勇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诗整首诗都洋溢这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雄健壮烈。

【《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于易水送人阅读答案06-18

《台阶》阅读练习及答案06-15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1-03

《春风》阅读练习及答案01-11

龙应台《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06-13

契诃夫《彩票》阅读练习及答案06-16

龙应台《手镯》阅读练习及答案06-17

郁达夫《花坞》阅读练习及答案06-20

《鹦鹉救火》阅读练习及答案06-19

李商隐《即日》阅读练习及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