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礼仪

时间:2023-06-02 12:40:14 职场 我要投稿

对孩子的礼仪

对孩子的礼仪1

  所谓的礼仪,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应该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

对孩子的礼仪

  让女儿真正理解“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意义

  我的女儿在3岁半时鹦鹉学舌般地学会了说“对不起”,当时的确是让我高兴了一阵子。但我后来发现,一旦她做了错事,她就会没有一丝愧疚、轻描淡写地说:“我说对不起总可以了吧。”于是,我一直在找机会让孩子真正理解“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真正意义。

  女儿的舞蹈表演一直很精彩,有一次,幼儿园举行大型的文娱表演,我是答应了女儿到时候一定会去观看她的演出的。但后来因为我没能抽出时间错过了,当晚女儿在埋怨了之后,一直沉默不语。在她睡前,我坐在她的床前,真诚地对她说:“宝宝,妈妈知道你的演出非常的精彩,我是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宝宝的出色表现啊。错过你的精彩表演,妈妈感到伤心,更为没能实现诺言感到对不起你。对不起,宝宝。”孩子听完,紧紧地搂着我,哭了。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可能是完人,在做错事的时候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这才能让孩子真正懂得“对不起”别人不是件轻描淡写的事。

  同样,在孩子帮助我递过一件小物事时,我也会诚恳地说声“谢谢”,在孩子扑向刚下班的我并说“妈妈好”时,我也同样表现出格外的兴奋。渐渐地,孩子不再随随便便地滥用礼貌用语了,她懂得了这些词汇所传达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

  女儿刚入幼儿园时,经常因抢夺玩具而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这也是同龄孩子普遍的特点。我也曾简单地告诉她要懂得谦让,但效果并不好。她曾对我说,谦让并不让她高兴。我明白,孩子没有在谦让这种交际方式中感受到快乐。现在有些父母也会对孩子说:“如果别人要抢你的玩具,你可以对他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其实,合作是社会礼仪活动中更为复杂的一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一起玩”要比谦让更难以应对。于是,我对孩子的“改造”首先从谦让开始。

  平时,我每天都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一同玩耍,但这回我把自己的角色稍作了一下调整,不是“陪”,而是以一个大孩子的身份,一起与她玩。我会对她说我也喜欢那些可爱的玩具,甚至把她的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过家家”。起初,我也与她及别的孩子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后来有一天,我对她说:“本来我们玩得很高兴的,但跟别人抢玩具不是件高兴的事,怎么办呢?”过后,我看得出来,她也在想这个问题。终于有一次,在与别的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女儿把一个玩具让给我玩。我马上表现得异常的兴奋,并大声对所有的孩子说:“言言(我女儿的小名儿)真好!她太让我高兴了!明天我还要和她玩!”我的异常兴奋感染了女儿及其他孩子们。爱玩的他们发现谦让原来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渐渐地,在我与他们的游戏中,谦让成了很常见的事,而在此基础上,女儿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时也很少发生矛盾,谦让促成了她与伙伴们的合作。

  还有一次,我带女儿与大学同学聚餐,在座的其他同学也有携带孩子的。聚餐的地方围有不少对于孩子来说很好玩有趣的东西。席间,有的孩子就在那乖乖地坐着,不时斜眼看看自己的父母,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我的女儿则东跑西跑,兴奋得不时惊呼雀跃,还不小心打碎了别人的酒杯。对此,我没有像其他父母严厉批评,而只是让她下次小心些。之后,曾有同学出于好心劝我好好管管孩子,不可娇惯,还说看看人家孩子坐在那多安静、多乖。但我的同学却不知,这次聚餐我心里很不好受,不是因为我的女儿的好动,而是因为那个安静的孩子。

  那个好心的同学说什么大人交谈时小孩子要安静、吃饭时小口进食等,我感到不解。为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就得安静,而不是大人们给孩子让出空间?成人聚餐往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或者交际,而玩闹对孩子来说则是件享受的事,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呢?为什么孩子打碎酒杯就应该挨骂,而成人不小心打碎酒杯也很常见,又有谁责骂了呢?

  爱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扼杀孩子的天性能更残酷的了。我不能说我的女儿在未来就一定会比那个安静的孩子优秀,但我高兴的是我的女儿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快乐。

  小贴士:

  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他们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

对孩子的礼仪2

  我最爱的大宝贝,自从弟弟出生后,妈妈对你是有些许愧疚的,从你牙牙学语到第一声妈妈再到口齿伶俐地与我辩论,从三翻六坐九爬到蹒跚学步再到时刻抢着跑在我面前,花开花落间,你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模样。翻开相册,发现你每个月的长相都有所不同,可妈妈竟然没能时刻参与。宝贝,你真的是长得太快了,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你都已经是一名学前班的小朋友了,六岁的你身高都已经是妈妈的一大半了。

  这六年中,你学会了很多,妈妈也因为你而不断的学习。你善良、开朗、坚强、尽管还有些不够勇敢,可妈妈也看到你在努力克服胆小,有些时候,妈妈甚至都觉得你的成长和努力是妈妈都不及的.。

  今年2月你光荣的成为哥哥,妈妈还愿一度怀疑你真的能否成为一位好大哥,后来我知道,是我多虑了。你不嫌弃恶心的去帮弟弟拉的臭臭,你会在弟弟苦的时候极力和哄弟弟开心,你总是守护着弟弟不让任何喜欢弟弟的叔叔阿姨抱走他,你那么让妈妈感动,你说让弟弟穿新衣服,你穿旧的就好了;你说弟弟不听话,让妈妈打你不要打他;你还会说你会好好的保护弟弟。你说了那么多,妈妈都开始嫉妒了。

  亲爱的虎大宝,生日快乐!六岁了,你的幼儿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感谢老师们给予你一段美好的记忆,爸爸妈妈就希望你能够健康、平安、快乐的成长。我们爱你

此致

敬礼!

  —ue—ila

  20——年—月—日

对孩子的礼仪3

  良心是德商的第二个美德,良心是一种强烈的内部声音,能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在正确行事的道德道路上,而且一旦偏离就会给他们注射一针内疚的针剂。那么如何对宝宝进行道德教育?

  良心是一种强烈的内部声音,能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在正确行事的道德道路上,而且一旦偏离就会给他们注射一针内疚的针剂。

  一、教授美德来强化良心和指引行为

  1、识别你最希望孩子养成的美德。

  2、每个月强调一种美德。

  3、 描述这种美德的价值和意义。

  4、教授这种美德看上去和听上去的样子。

  5、在日常生活中强化这种美德。

  6、 为孩子寻找时是美德的机会。

  二、创造有利于道德成长的环境

  1、树立良好的榜样:你是孩子第一个、最重要的教师。孩子是通过眼看你的选择和反应,耳听你漫不经心的评论来学习道德标准的。你怎么对待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陌生人;你看什么电影,你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和电视节目;你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做出怎样的反应:孩子作弊、朋友说谎、邻居乱扔垃圾——都是孩子密切关注的决定和特点。

  2、 建立密切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孩子受到自己最有感情的、最尊重的人的影响最多,他们更有可能模仿这些人的道德信仰,最有把握培养孩子道德的方法就是与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爱的关系。你以爱心和尊重对待孩子,那么他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3、分享你的道德信仰:经常与孩子谈价值观和信仰等问题被称为直接的道德教育。关注道德问题,一旦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就加以讨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从电视节目和新闻事件到学校里、家里、以及朋友之间的情境,告诉孩子你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和看法。

  4、期盼和要求符合道德的行为:培养有道德的孩子的父母期盼自己的孩子做出附和道德的行为,甚至要求他们这么做。

  5、运用道德上的推理和询问:询问是增强孩子良心的`一个重要的当好父母的工具,正确的问题能帮助孩子提高接受别人观点的能力,并且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

  6、解释自己当父母的行为:孩子们不仅需要知道我们要他们做的正确事情,而且需要知道我们要他们那么做的原因。清晰地描述我们定下标准的原因能帮助促进孩子的道德成长。

对孩子的礼仪4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的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家长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对孩子的礼仪5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所以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

  ☆发挥表率的作用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在行为上,要求老师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仪表上衣着大方,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

  ☆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常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 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如做早操时会自觉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礼仪儿童队员服饰统一、整齐,齐步走向旗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全场师生行注目礼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首先由家长做起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生活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我建议家长们可以每天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教育孩子学习礼仪、实践礼仪。让他们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对孩子的礼仪6

  接听电话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一个窗口,所以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教育专家提出了9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1)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

  (2)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3)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4)大人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

  (5)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6)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7)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或重重地挂电话。

  (8)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挂电话。

  (9)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也不要选择太早或太晚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对孩子的礼仪7

  情感专家小莉在《婚内见人品》中写道:一位企业家朋友,每次招聘高管,都要请对方的太太或老公吃饭,然后通过观察其对伴侣的态度,判断人品。

  如果一个人对待伴侣傲慢无理,基本可以判断他的修养不够,公共场合都这样,他们私下相处的情况更不可想象。这样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可以走到今天的位置,但他的格局气量决定了他不会有特别大的发展,这样的人未必是坏人,也可以用,但不会重用;但如果这个人对待饭局里的其他人却殷勤谦逊,这种人绝对不用,这就不是修养素质问题了,这是表里不一的笑面虎,人品有极大问题。

  也许仅凭一顿饭去判断人品太过偏颇,但其中折射出的原理却是可行的。同理,夫妻间是否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等,也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

  对此,47岁的刘美红深有感触。她儿子去年是学校的理科状元,如今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刘美红说,她很注重家庭礼仪教育,比如父母要知“礼”守“礼”,对家庭成员充分尊敬。

  曾有家长问她:“我们工作压力大,带着负面情绪回家,难免会失去礼貌,跟另一半动粗,怎么办?”刘美红引用了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来作答。童话里老太婆的口头禅是:“没错,我亲爱的老头子做事永远是对的。”当老头子用自家的高头大马,换回一袋烂苹果时,她仍称赞老头子做得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于丹也认为:“夫妻之间的礼仪,能够让孩子产生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对规则的认同。”无论多么生气,夫妻都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而应该私下沟通。

  刘美红说:“书房是我们的‘情绪地洞’,也是孩子不能随便进去的清净之地。当我和老公感到烦躁时,都会跑进书房,看个电影、打个盹,等调整好心态,能控制情绪了,再以礼貌的姿态与家人相处。”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皇甫军伟在《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一书中指出:“优秀孩子的父母恪守礼仪,这种礼仪不是客套与虚伪,而是非常清晰地做事,大事、小事、原则、远近、分寸,在孩子心里面像数字一样清晰。”

  就像刘美红夫妻一样,他们虽然没有花太大精力在孩子的功课上,然而却在举案齐眉的生活中,将品格的种子培植于孩子内心。这样的孩子,即使成绩不好,也会在某方面异于常人,有深厚的修养。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儿童礼仪专家、教育专家蒋佩蓉女士在《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礼仪、礼节如果缺少心灵的参与则都是空谈……夫妻也要礼尚往来,这表现为‘妻子敬重丈夫,丈夫深爱妻子’。”她描述自己的配偶说:“我丈夫送给孩子最美好的`礼物就是一直坚持爱我比爱孩子多,这为孩子未来的婚姻树立了好榜样。”

  而刘美红与丈夫的尊重,也建立在统一战线上。一次,儿子因为小事冲刘美红吼了几句,她老公很严肃地批评了儿子:“你妈是我的老婆,也是你的长辈,你再对她凶,别怪我不客气!”儿子立马就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向爸妈道了歉。

  父母相处模式的礼貌与否,深深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自我形象、沟通方式与学习能力。这些都与孩子未来“事业的成功系数”和“婚姻的幸福指数”,直接挂钩。可以说,夫妻相敬如宾、礼待对方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孩子的礼仪8

  近日,《广州人餐桌上的礼仪》网帖被不少网站论坛转载。有家长提出疑问,小朋友有必要学习广州传统的餐桌礼仪吗?有些家长认为过时的礼仪应该废除,有些家长则认为传统礼仪有其传承的意义,值得发扬。有专家表示,传统与现代并不对立,传统的餐桌礼仪在现在的社会仍然适用,只是赋予传统礼仪新意义。此外,传统礼仪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调查结果:

  多数家长会教孩子礼仪

  记者随机调查了越秀区思媛幼儿园36名升大班的小朋友和家长。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家长都会教小朋友广州传统的餐桌礼仪。超过5成的家长认为教孩子广州传统的餐桌礼仪是有用处的。有1名家长竟然表示没有必要注重孩子的礼仪,1名家长则认为孩子听话就好。5成家长表示较注重孩子的交往礼仪。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32位的小朋友在吃饭前都会叫爸爸妈妈或者长辈“吃饭”,只有2位小朋友不会在吃饭前叫爸爸妈妈“吃饭”。有超过五成的小朋友表示,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会在吃饭时教餐桌礼仪。不过也有4名小朋友表示大人们完全没有教自己餐桌礼仪。

  专家谈:

  传统与现代不对立

  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梁凤莲认为,小朋友是通过学习变得更加有修养,礼仪就是其中一个部分。人们通过传承传统的礼仪,让现代礼仪更具意义。

  对于有家长认为传统的'广州餐桌礼仪并不适合现代社会,梁凤莲并不赞同:“传统礼仪和现代社会的礼仪并不是对立的,现代礼仪具有延续性。”

  那么如何过渡传统礼仪和现代礼仪呢?梁凤莲称,传统礼仪的继承有其合理性,可使人产生愉悦感。“修养内涵就是使周围的氛围更加愉悦,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梁凤莲笑着说。

  学识+礼仪=修养

  她指出,一个人的修养是很重要的,而且修养必须经过日常生活中练习。小朋友的礼仪教养,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修养。“一个有修养的人,他除了有一定的学识外,还懂得如何去待人接物,这就要求他懂礼仪了。”梁凤莲说。

  “修养还直接与教养画上等号,这就要求人们通晓人情习俗和传统与现代的承接。”梁凤莲补充说。她表示,餐桌表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值得提倡和发扬。

  现代赋予传统新意义

  “现代礼仪只是给传统礼仪赋予新的意义。”梁凤莲笑着说。她表示,目前乡风民俗都赋予新的意义,例如划龙舟,现在人们赋予其新的意义,现在已经被很多广州的年轻人所接受。

  梁凤莲用“打包”作为例子解释。目前广州人都觉得“打包”是一种合理的做法,而且觉得这种做法很得体。“‘打包’其实是传统礼仪的传承。”梁凤莲说,“现在广州人剩饭不‘打包’反而觉得是一种浪费的做法。”

  “其实这只是讲法比以前的更加人性化而已。”梁凤莲笑着说。

  礼仪培训机构:

  传统不等于迷信

  吃鱼不翻鱼、飞象过河、起筷有序……这些广州传统的餐桌礼仪在目前的社会仍然适用吗?天河某礼仪培训公司王经理回答说:“当然适用。”王经理指出,中国的礼仪都可通用,只是每个地方具有他们的特点而已。

  有的家长认为广州传统的餐桌礼仪具有迷信的成分。王经理肯定地说:“这不是迷信。”她用吃饭时翻鱼向记者解释,通常是饭局的主人翻鱼。如果在海边吃鱼,因为尊重渔民的习俗,主人和客人都不能翻鱼。“这是入乡随俗,尊重他人习俗的表现。”王经理说。

  餐桌礼仪应从小抓起

  王经理表示,目前不少公司的白领或高层都会到礼仪培训机构学习餐厅礼仪,这说明了礼仪的重要性。餐桌礼仪是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礼仪,因此不可忽视。“餐桌礼仪应从小朋友抓起。”王经理说。王经理表示,当小朋友开始学习使用筷子时,家长就应教小朋友餐桌礼仪。

  相关链接:

  外国礼仪:一切始于餐桌

  美国孩子一般2岁开始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对于餐桌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的。”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礼仪。

  老广经典餐桌文化

  起筷有序:长辈说“起筷”后,大家也一起说“起筷啦”,然后才能动筷。

  飞象过河:即筷子只能挟同一碟面向自己的一边。

  人摇福薄:吃饭时不宜摇腿。

  食鱼禁忌:吃鱼可以先吃鱼腩或尾或背,但不能先吃头或翻鱼身。

  盛饭留荫:盛饭至少要添一添,寓意添丁添财添福添寿。留荫就是饭装到碗外,代表会惹是非。

  吃不出声:吃饭时不可发出声音,更不能用筷子敲打碗边。

  记者手记:

  20年后还有传统礼仪吗?

  一个有礼仪的小朋友,家长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小朋友在外就餐能做到识大体,小朋友在家吃饭随便一点也没有所谓。试问,家长平日在家不注重孩子的礼仪,孩子外出吃饭会懂得餐桌礼仪吗?他们可能不知不觉地就会抬起腿来吃饭。

  传统就等于和社会脱节了吗?正如梁凤莲所说:“如果不适合社会的礼仪早已被时代所遗弃,剩下的传统的礼仪肯定有其传承的意义。”西关小姐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但现在政府举办西关小姐选举,目的就是传扬西关的文化。你看,西关小姐的礼仪还成为亚运礼仪小姐选拔标准之一。

  试想,如果现在的家长不教育子女传统的礼仪,20年,30年之后,这些“00后”的小朋友为人父母,他们又能拿出什么礼仪来教育下一代呢?英美国家很注重小朋友的礼仪教育,他们有些礼仪是经过数年数代人的沉淀的,但为什么我们就要摒弃广州的传统餐桌礼仪呢?

对孩子的礼仪9

  礼仪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意义

  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他们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

  “礼仪不用花钱购买,却能透露一个人的身份。”礼仪是什么?有人把礼仪理解为繁文缛节,觉得那都是虚伪的客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有的人认为学习礼仪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礼仪,幼小的孩子又不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很不现实。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礼仪的误解。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为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公共场所礼仪涵盖面较广,对幼儿而言,要做到初步了解就算达到要求了,进一步的要求为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做到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超过3个人)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的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

  让孩子对礼仪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还要注意讲究幼儿礼仪教育的科学原则。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性的教育因素,更要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如父母、同伴等的为人处世、行为方式、仪表、语言等的表率作用。

  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因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对孩子的礼仪10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招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社交能力的好机会。

  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

  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插嘴、吵闹。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当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平时,父母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要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探亲访友中让孩子学礼仪

  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父母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祝词,向主人致以问候。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应先道谢。然后用双手去接。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父母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人道谢,说“再见”。

  儿童礼仪教育过程:

  3-4岁: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如教会孩子说“你好”、“再见”、“请”、“谢谢”,会握手。

  4-5岁:让孩子学习使用“对不起”,吃饭时会请别人夹菜,会用手帕,不在嘴里塞满食物时讲话。

  5-6岁:让孩子学习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不旁若无人大声叫嚷,使用礼貌用语,守时和仪表整洁,学会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愿意帮助残疾人。

  纠正孩子不良礼仪行为的方法:

  温和惩罚法: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明确表示责备或不赞成,注视孩子的眼睛,说清不对在哪里,为什么不对。

  自然惩罚法:

  以不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罚。

  暂时隔离法:

  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快乐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1分钟为原则,使其从快乐状态转为不快乐。

  权利剥夺法:

  暂时剥夺其权利,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很有作用。如对于孩子嚼口香糖后乱粘的行为,剥夺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权利。

  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社会、家庭和教育单位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才能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行为的最佳方式。

对孩子的礼仪11

  小孩子哪懂得什么责任啊,都是靠父母一点一点去教的,其次父母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从生活中的某件小事开始做起,让孩子明白什么叫负责任。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常常有很强的自制力,会增添克服困难的力量。责任心是在群体共同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社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应该做到:

  首先,提高他们对责任的认识,让他们明白,自己不但要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养育、帮助,还负有许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不尽责任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没有用的人。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提高他们对责任的认识更加重要。

  其次,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在按照预定目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抵制外界诱惑,才能最后实现目标。心理学家发现,用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方法。

  意志品质必须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培养起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就能培养起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意志品质教育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行为习惯应从小事开始培养,如遵守作息时间,先做作业再玩耍,养成复习预习的习惯等等。

  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就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在生活中,家长应对孩子严格要求,如要求他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孩子在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意志品质。

对孩子的礼仪12

  活动项目和方法要多样化,最好把几种活动穿插在一起进行,使幼儿在活动中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为达到锻炼目的,最好测查幼儿体育活动量和活动密度。

  根据幼儿生长育的特点,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注意活动量与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密切配合,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就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化。

  组织体育活动时,首先应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具体项目及活动方法。在进行体育活动前,要制订好安全措施,要让孩子做有关的练习动作,以减少外伤,提高活动效率和热情。

  体育活动结束应何等整理活动,以放松肌肉,恢复体内各机能的正常工作,避免头昏、恶心、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的产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过猛。应注意动静交替,劳逸结合,避免幼儿身体过度疲劳。

  注意不能让幼儿在吃饭前后半小时内进行体育活动,特别是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否则会影响消化系统发育,容易得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注意让幼儿配合动作自然而正确的呼吸,以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对孩子的礼仪】相关文章:

对孩子的礼仪教育06-02

孩子待客礼仪06-02

如何教孩子礼仪05-31

对孩子的礼仪12篇06-02

对孩子的礼仪(12篇)06-02

如何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11-07

孩子待客礼仪2篇06-02

孩子是否需要培养餐桌礼仪09-13

如何教孩子礼仪3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