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吃饭礼仪

时间:2023-12-28 08:29:29 职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人的吃饭礼仪

中国人的吃饭礼仪1

  1、盛饭须先在锅里把饭打松,盛在碗里的饭是粘连的散粒,不能有团团、块块。盛饭宁浅勿满,可以再添,却不能一次盛得高出碗口。

中国人的吃饭礼仪

  2、吃饭要端起饭碗用筷子夹饭送进嘴里,不能用嘴靠着碗边拨饭吃,更不能把碗搁在桌上低头扒饭。

  3、饭须吃得颗粒不剩,吃完后筷子不能搁在碗上,因为这是饭还没吃完的表示。

  4、吃饭时不能边挥动筷子边说话,这样会遭到筷子被快速没收的小惩罚。

  5、拿筷子的姿势要标准,位置要恰当,太高,过于无礼;太低,显得无知。

  6、夹菜要顺势、自然,不能连续夹某个菜两次以上。切忌目光老盯着菜,做翻、挑、“釜底抽薪”等动作。

  7、要尽量夹靠近自己面前的菜,从别人的筷子上面越过、底下穿过去夹菜,都是万万使不得的。否则就会遭到“呒规矩”的低斥声。8、吃鱼不能翻身,菜碗不能随意搬动。

  9、如果家里有人患咳嗽或轻微感冒,则在此人面前放上一双“公筷”,还会添上一小碗汤。准病人自会一连数天用“公筷”夹菜,在小碗里喝汤,直至身体痊愈为止。

  10、不能用端碗的左手中指把筷子夹在碗底去舀汤。这是在露天干活人的`“吃相”。因为就地吃饭,没有搁筷子的饭桌,只能把筷子夹在饭碗下面。

中国人的吃饭礼仪2

  落座:最重要的客人应坐在哪里?

  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现代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当然,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就坐时,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进餐: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

  汉族人在元朝以前,多是分餐制,即每个人吃饭都有一个“案”,案上有食物和餐具,一时间传为佳话的“举案齐眉”中的案,就是指吃饭时使用的案。元朝之后,游牧民族共餐制的习俗在中原地区推行,逐渐改变了分餐的传统。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现代中式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菜,但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中国有的`地方人认为,用饭时犯了禁忌会惹来衰运。例如,不要把筷子插在装满米饭的碗里。

  酒:饮酒有德行 敬酒有讲究

  中国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是从西周时代开始。总体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要求人们饮酒要遵循严格的时令,要尊礼、适量,不能随心所欲。关于酒德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儒家思想认为,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骄奢淫逸。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喜爱在饭桌上畅饮,如何敬酒是一门大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在倒酒时要注意,拿酒瓶的手要手背向上,不可翻腕倒酒。

中国人的吃饭礼仪3

  中餐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之一。说起饭菜品种之丰富,烹调之复杂,样式之精美,如果中国人称自己是第二,估计全世界其他国家没人有勇气自夸第一。

  但中国人会吃饭吗?说这话肯定得罪人,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旅游目的地,中国人吃相不雅似乎与中餐一样,闻名于世了。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地,中国旅游团游客一般都是被安排在当地档次较低的餐馆进餐,一是旅行社节约成本,另外国人不注重餐桌礼仪也是重要因素。

  有人把问题归结于中西餐有别,但看看国内外媒体批评一些国人用餐“衣着随意,高声喧哗,抢菜浪费,满桌狼藉”,就可以看出用餐不文明与吃中餐还是西餐是没有关系的。

  也有人说我们餐桌文化的传统就是“热闹”。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书籍上这样写道:“我国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中国是礼仪之邦,饮食礼仪由来之久”。类似这样的阐述不在少数。但我们在将美食佳肴一代一代发扬光大的同时,把老祖宗的一些优良传统也遗忘的差不多了。

  “热闹”不是中餐的文化传统。战国时代就有“食不语,寝不言”的说法。更早的`《礼记》记述了孔子的话“夫礼之初,始于饮食”(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直白地说就是“讲文明有礼貌从吃饭做起”。其中“毋抟饭”(别抢着吃)、毋诧食(咀嚼时不要出声)、毋刺齿(不要边吃边剔牙)等诸多告诫,千年之后似乎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徐淳)

  专家点评

  礼仪学院院长李柠

  餐桌礼仪很丰富,也是非常琐碎的。被调查者列举的不雅观的吃相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般来说,餐桌礼仪包括获取食物要有分寸,点菜和自助餐时都要注意,菜量应以吃完为宜;吃饭喝汤时身体不要发出各种声响;得当地使用东西方各种餐具,不要犯忌讳,还应注意,吃饭中不要喧哗和频繁接听电话。一般讲究的宴会场合,最好把手机置于静音状态,否则像防贼一样接电话,是十分失礼的。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葛晨虹

  餐桌上的礼仪确实需要特别留意。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天都花费不少时间在餐桌上,还有很多社交活动也都发生在餐桌上。所以说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注意餐桌礼仪的,但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的。这些看似都是些鸡毛蒜的小问题,但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形象。

【中国人的吃饭礼仪】相关文章:

中国人请客吃饭的礼仪常识09-06

吃饭应酬礼仪06-08

女孩吃饭的礼仪06-11

吃饭喝酒礼仪06-03

吃饭喝酒礼仪08-22

关于吃饭的礼仪06-03

关于吃饭的礼仪09-14

中餐吃饭礼仪05-21

宴会吃饭礼仪06-06

男孩吃饭礼仪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