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时间:2022-10-19 08:45:05 尚民 职场 我要投稿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1

  领导者定期注意、评估和控制什么

  假设A公司的愿景是:“持续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打造百年企业”。针对此愿景,领导者在决策、制定制度、处理日常工作、待人接物中,必须注意、评估和控制自己和员工的行为,看是否有利于达成愿景。

  比如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和日常决策是否有益于公司长期发展,而非只为了短期牟利;A公司的制度能否促使整个企业学习、进步和创新(打造百年企业,并不是说别的公司用一百年走出来的路,我们也要用一百年走出来,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创新),保证公司能持续改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管理;领导者在处理日常工作时,是否总能从长远和全局考虑,避免短视行为,并善于授权,鼓励员工积极进取,承担责任;领导者在待人接物时,是否总能向员工传达我们的雄心、创新诉求和客户导向,而非安于现状和只求完成任务;领导者能否通过制度和非制度手段奖励符合愿景的行为,惩罚偏离或不利于达成愿景的行为。

  领导者对关键事件和组织危机如何应对

  关键事件涉及重大决策,如果考虑到A公司的愿景,领导者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抗压能力。既然是要打造百年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领导者作出重大决策时,就必须着眼于长远,善于抓住有利机会,加快发展,同时还要能够抵御种种有害的诱惑,以免葬送公司前程,或使公司流于平庸。

  如何应对组织危机,也是考验A公司是否能够坚持和实现愿景的机遇。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常说“华为一直没有成功,我们一直在成长”,因为华为没有经历过九死一生和衰弱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练就顺境、逆境都能适应的健康体魄,并不敢说能够基业长青。组织危机不仅可以考验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战略决策的能力,同样也能验证企业文化对内部危机或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危机面前,你们的企业文化能否发挥凝聚人心,提高所有员工相互之间的认同感,促使大家积极应对内部危机或市场变化的作用,将关乎企业存亡。经历过重大危机考验的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领导者如何分配资源

  许多高科技企业整天大喊客户导向、技术驱动、不断创新之类的口号,发展很多年了都不能算是高科技企业,仍然是生产型企业,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你虽然大喊客户导向,公司的产品开发却与市场脱节,技术部门不懂市场,市场部门不懂技术,两者没有实现很好的配合或整合。你说自己是技术驱动,但技术部门的人才占比很小,素质很低,且研发费用占比也很低,这能叫技术驱动吗?你说要不断创新,但企业不为创新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却热火朝天地模仿别人的产品、服务和管理,这能实现不断创新吗?

  有意地角色示范、教授和指导

  毋庸置疑,领导者有意地角色示范、教授和指导对引导员工一起建设企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上文已经提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出现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言行不一。沙因认为,在企业里,不仅是领导者所制定的制度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影响巨大。从另一个角度讲,领导者的言行甚至比制度更关键,因为领导者有时候会去破坏制度。他们破坏制度跟员工破坏制度的性质就大为不同了,这往往就是在践踏企业文化。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企业领导者说一套做一套,嘴里天天喊着我们企业的什么价值观、什么行为准则、什么经营理念,却往往做一些跟自己说的完全背道而驰的事情。许多企业其实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对内对外宣称的文化(显性文化或显文化),一种是实际践行的文化(隐性文化或潜文化)。前者是言,后者是行,两者是否一致,主要的责任在企业领导者。领导者应当自觉地用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约束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为员工做出表率,教授、指导员工塑造单一的企业文化。

  当然,有的企业认为建立两种企业文化是他们的经营策略,他们就是想要做一套面子工程给大家看,做一套里子工程让全体员工暗暗地遵行。这就要另当别论了。我在这里不讨论在一个企业里建立两套企业文化的问题。

  领导者如何分配奖励和职位

  奖励和职位都是激励手段,把他们分配给积极践行我们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等)的人们,无疑会促使别人积极地向他们学习。沙因说:“如果创建者和领导者正试图确保他们的价值观和假设能够被员工习得,那么,他们就必须创建一种与这些假设相一致的奖励、晋升和职位体系。尽管信息起初是通过各领导者的日常行为来传递的,人们却会根据日后那些日常行为是否得到奖励来对传递的信息进行评判。”换言之,如果员工做出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却得不到奖励的话,员工做出这些行为的热情就会消退。

  管理学中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特指对激励对象的肯定、承认、赞扬、奖赏、信任等具有正面意义的激励艺术;负激励特指对激励对象的否定、约束、冷落、批评、惩罚等具有负面意义的激励艺术。许多企业只会使用负激励来打击员工做出有违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的行为,却吝于使用正激励去引导员工积极捍卫我们的企业文化。殊不知,负激励只能防止人们倒退(保证底线),正激励才是使人们前进(达到更高的要求)的动力。比如你不仅要狠狠打击浪费的人,还要美美地奖励节约的人。赏罚并用,才是管理的王道。

  如何招聘、选拔、晋升和解雇员工

  招聘、选拔、晋升和解雇员工,是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利器。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有意识地在招聘、选拔中注意考察应聘者或候选人是否契合他们企业文化的要求了。注重创新的企业自然要聘用和提拔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追求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自然要选用积极进取的人才,一心守成的企业自然要任用稳重老成的人,在乎公众形象和信誉的企业自然要甄选诚实守信的人……

  如果你让不符合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的人进入或留在企业里,就会冲击你们现有的企业文化,所以,除了要聘请和选用符合要求的人,还要坚决剔除不适合企业的人。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建议:对业绩很高却不认同我们企业的价值观的人,也要忍痛割爱,请他走人。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2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目前中国企业界普遍提及的两个不可回避的概念,亦是很多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企业希望能够借助打造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来实现企业管理、产品营销质的飞跃。但也有很多企业把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相混淆,甚至认为品牌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单纯让品牌来承载企业文化内涵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明智的错误做法,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

  品牌文化及核心构成体现

  随着产品物理形式上日益同质化,企业在传统的产品功能、价格、质量、渠道等方面制造差异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越加困难。而品牌文化正是赋予品牌独特的、排他的内涵和个性最好的方式。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培育具有个性和内涵的品牌文化是保持品牌经久不衰的必由之路。

  品牌文化是品牌价值最核心的体现,品牌文化蕴涵着品牌超越物质使用价值的价值理念、品位、情趣、情感抒发等精神元素,是品牌价值内涵及情感内涵的自然流露,是品牌触动消费者心灵的有效载体。品牌文化不仅能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更能使品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品牌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把产品从没有情感的物质世界带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消费者心中,使用一个品牌不仅是满足物质使用的需求,更希望藉此体现自己的价值观、身份、品味、情趣等。

  品牌文化最核心的构成要素是品牌文化所蕴含的品牌含义及精神,这也是品牌文化的灵魂,也最能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品牌文化通过品牌VI形象、品牌故事演绎等载体传递给消费者,各种传播方式(广告、新闻、公关活动等)则成为品牌文化传播的途径。

  创建品牌的过程就是将品牌文化通过载体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充分向消费者展示的过程,并持续不懈的传播、演绎,使品牌文化根植于消费者的情感世界。

  如果把品牌树立成某种文化的象征,既某种产品消费文化中的第一品牌,他将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心智,品牌所体现出的传播力、影响力也是惊人的,消费者因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而对产品所表现出反复购买的行为,必将带来产品销售力的提升,使企业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

  企业文化及构成

  企业文化是不同于品牌文化的另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并为本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体系(经营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是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竞争、寻求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所具备的柔性特点很好的补充了企业制度刚性的弱点,有效地消除了员工对制度控制的抵触,提升了员工的贯彻执行力,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企业文化一旦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沟通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人不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更要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价值观念只有被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才能形成企业的向心力,才能将企业凝聚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企业文化构建要注意以下问题

  企业文化一定要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出来。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员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出现企业文化体现的内涵与企业员工表现不一致的现象,也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质。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特色。特色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文化本来就是在企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只有具备了企业自己特色企业文化,而且被认可,才能体现企业文化带来的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的经济组织文化,本应具有经济性。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服务,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经营方针、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其中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区别

  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面向员工的一种精神影响,企业文化的本质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认可的企业价值观,从而形成统一的企业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奋斗目标,以达到提升员工凝聚力、执行力,以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品牌文化是企业面向消费者的一种情感诉求,它的本质是影响并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以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使企业通过营销产品及服务获取利益。一般而言,消费者只关心企业带给他们的品牌是怎样的',在实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的使用功能基础上,是否能从品牌消费中获得内心及精神追求上的利益满足,而至于企业文化如何并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当然,品牌文化同企业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助力品牌文化的建设和培育,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那些成功的企业,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并不多。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人才利益的发展,从而会很容易为着共同愿景而努力。民营企业究竟要做到哪一步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没人能够说的清楚,因为每一个民营企业的状况、发展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一个民营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和理念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是兴企之本,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如果在初创阶段没有企业文化可能问题在短时间内不会显露太明显。但如果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需要构建时,一些旧的、积压的问题就会马上浮出水面。对于企业来说如不能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企业就会走上歧途。因此,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指路牌”。换句话说,如果民营企业想要有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认真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宣传与执行。国内外的事实证明,任何企业只要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一支打不败、拖不挎、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而这支用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队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3

  学步期企业的特征

  (一)机会性发展

  创始人的某一个资源,社会的某一种风潮,都可能帮助产品打开市场,使公司获得了发展。创始人因此认为,机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于是不断寻找机会,有时为了机会,可能会在不同方向发展,导致管理跟不上,这很可能给公司运营带来麻烦。

  (二)以销售为导向

  在学步期,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销售开展。必须靠销售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靠销售鼓舞团队的士气。创业者要不断推销自己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缩短资金周转周期;围绕销售扩大队伍,培训员工。企业的重心就是不断扩大销量。企业的组织架构、人才评价标准等企业运营的所有指标都是以销量作为标准,销量高的员工就是企业的英雄。

  (三)员工之间及与领导的关系密切

  这一时期企业的业务相对简单,目标明确,大家也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个企业,更多的表现出优秀的一面,企业内充满浓浓的温情,相互之间直呼其名,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俨然像个大家庭。

  (四)创新精神强

  这一时期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产品和服务都需要时间打磨。产品刚刚上市,消费者认知度不高,必须不断推出新方法,吸引消费者。从运营角度看,企业处于求生存阶段,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不断调整创新,开发产品,以便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

  (五)计划跟不上变化,创始人不可或缺

  企业不是按部就班运作,组织需要灵活应变。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对未来有明确的`期盼,但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愿景,更缺少明确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制度;即使有,大多是某一具体事务模糊的表述。正如伊查克·爱迪斯所说的那样:“企业的整个管理制度可能是写在一页信封的背面放在创业者的马甲口袋里”。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是创业者,他们个人的作用突出,管理形式上人治色彩浓重。企业员工较少,各种契约关系简单,沟通以口头为主,信息传达速度快而准确,决策权高度集中。

  学步期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变革

  这一时期的很多做法都会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影响。一些人物和故事在未来会被反复提起,一些做法会成为以后做事的习惯。

  这一时期形成的做事方法、风格,我们称之为“文化基因”,大部分都将被延续、传承。随着业务的展开,新员工不断增加,会带来不同的文化。因此,这一时期要有意识地构建,持之以恒的培育企业文化。

  创业者不能消极的等待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自然而然的形成,而应积极寻求、精心表达、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的进行培育,使企业快速健康的进入其生命周期的下一阶段。同时,企业由学步期向更高阶段的跃升,企业文化就要变革。

  学步期企业应以终为始,着眼长远,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体系,包括理念系统、视觉系统、行为系统,通过价值观塑造构建健康的企业文化基因。要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结合企业的行业、产业和业务特点提炼出有社会意义的价值观和以此为中心的理念体系。

  学步期企业文化往往是以“家文化”为特征。这与企业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相适应的。这种文化强调人际关系,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员工彼此帮助,忠心与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作为“家长”的企业领导者的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风格以及其胆量、魄力、品格对家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学步期企业文化要主动变革,有计划的向青春期跃升。工作的着力点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文化”要主动积极地向组织文化转变。

  “家文化”在企业学步期对聚焦业务、凝聚员工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业务的拓展、员工的增加,其人情化、封闭性、制度模糊的特点会越来越突出,与市场发展、企业发展的要求相脱节,会越来越阻碍企业发展。取代“家文化”的将是一种契约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由此衍生出系统的行为规范。

  人的管理要主动积极地向制度管理转变。

  创始企业家往往具有敢于打破常规、不按常规出牌的天性,学步期的企业规则是基于企业家个人的规则,而不是组织共识上的规则。这一时期也会根据发展情况制定一些制度,但制度往往不能得到持续的执行,重要的原因是,老板个人可以凌驾于组织规则之上,制度只针对别人,不针对自己,只约束别人不约束自己,而且朝令夕改,所以整个组织缺乏对规则的敬畏感。

  制度化管理就是所有员工包括创始人都在规则之下工作,既是组织规则制度的倡导者、制定者,又是率先垂范者和践行者。规则一旦制定,就要持之以恒的遵守,个人不可能凌驾于组织之上,更不能随意改规则。

  “家文化”要主动积极的向组织文化的转变。

  学步期的企业文化的氛围和个性是完全依据企业家个人的领导风格和行为个性而塑造的。比如老板相信产品导向,那这个企业就是“产品导向文化”;老板喜欢罚款,就是负向激励文化;老板低调务实,企业也低调务实;老板讲信用,整个企业就讲信用。整个企业的风格完全和企业家融为一体。

  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有创始企业家的个人烙印,但又不完全是,其文化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应该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结果。老板个人价值诉求和个性风格对这个企业有深刻影响,但影响要有边界的。封闭的“家文化”要向健康的组织文化转变,才能更加包容和开放,容纳更多人才,吸收更多优秀文化,使企业健康持续成长。

  关于“创业公司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的全部介绍就到这里了,当然,企业文化没有一定的固定性,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发展中,慢慢会发生增加或者改变一些。但是一定需要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4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的竞争。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

  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总包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落后比企业技术的落后更可怕。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高精尖的设备可以买来,而企业文化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东西,表现在企业成员的日常行为中,有着经久的规范力和影响力。毫不夸张地说,不具有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技术可能成为参观的展品,高精尖的设备可能沦为一堆废铁。

  “建设企业文化”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缩语,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文化也是竞争力。

  一提到竞争力,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研发实力、创新能力、营销策略、人才队伍等等,而实际上,这些竞争优势,正是源自于其背后的企业文化。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

  国家兴盛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是文化。——经济学家于光远

  文化的竞争力并有如何两个特点:

  ①文化的竞争优势是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戏规则。企业由于其行业的不同、面对市场环境的不同、所处国家/地域的不同、发展战略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领导层的不同,因此,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这些企业文化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而是长期的培育、涤荡和积淀所形成。因此,当文化一旦形成优势,就是很难模仿的。

  ②文化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一个离散了廿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有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可见,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其竞争优势是长久的!故而,“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

  2)文化可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

  肖知兴博士说:“企业需要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理性控制制度很昂贵,而且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地涵盖员工的工作行为,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尤其如此。所以需要企业文化这个塑造人的行为方式的软性工具。”——我们进一步分析,文化对制度的补充作用,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①在没有监督或制度覆盖不到的时候,员工在文化的指引下恰当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

  ②员工在文化指引下形成的习惯性工作方式或解决办法,企业可以将其形成制度;

  ③企业可以用文化判断出现有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

  故而,现在普遍的共识是:企业管理在沿着“经验管理(人治)—→科学管理(法治)—→文化管理(文治)”的方向演进。

  3)用文化形成传说中的“无为而治”的局面,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从前面对文化特性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文化是习以为常的,是不自觉的。”,也就是说,当文化一旦形成,我们的许多行为不需要思考就知道该如何去做,而且视为当然,不会感觉到奇怪。比如,我们过年吃饺子(中国北方),是不需要思考就会去做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人去强迫我们。这种文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骨髓和血液,甚至移民到世界各地的中国人,还会代代坚持这样的文化。

  故而,传说中“无为而治”的局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建设而达成,从而大大降低管理的成本。

  4)用文化强大的引导力,引导员工的行为。

  企业招聘一个员工,是租用员工的行为而不是整个人,比如我们请了一个保洁人员,我们租用的是她的清洁行为,我们请了一个司机,我们租用的是他的驾驶行为。那么如何通过最好的方法让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的期望和要求?答案就是文化。

  同样,从前面对文化特性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具有强大的引导力。”文化引导我们去做那些符合公司文化的行为,哪怕困难重重;反之,对那些不符合公司文化的行为,则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

  5)让企业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企业在创建初期形成的优良企业文化,在企业规模扩大或经营多元化以及员工不断更新换代等过程中其优秀素质可能会不断流失。企业文化在从上辈往下辈的传承过程中逐渐被“打折”,结果即是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因素被稀释淡化。如不对以往文化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传承,必然会导致企业传统文化的流失,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后劲不足的困扰。

  6)整体文化弱,子文化就会成为主导。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创始人在企业创建初期所崇尚并既定的一种文化。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壮大,跨越的部门/地域差异性也随之而来,企业文化也就有了偏差。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在企业内主流文化远不如分支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大。如果公司整体的企业文化弱,则企业内部则会被各种“潜文化”和“子文化”所占领,上司的文化往往会形成部门/分支的文化。

  尤其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朋友之间经常会问:你们公司的文化怎样?回答是:“哎,什么公司文化,你的上司是什么文化,公司就是什么文化。”而这似乎已经成了公认的真理,于是乎大家的心态显然就转移到关注“上司的文化”意识上来了。

  不是每个部门都会很幸运地碰到一个能塑造好的部门文化的经理,公司的挑战,在于在全公司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变成上司就是企业文化。此外,这些文化的山头林立,也会造成公司整体的凝聚力下降。

  7)文化先行,为未来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过去的优秀文化是企业过去的成功基因,但是这些文化是否能够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用不同特点的企业文化,当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生存是第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拼尽全力,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效仿“狼性”等企业文化,可以使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赢得生存的业务和空间。

  然而当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占有充分的市场份额后,原有的“饥饿感”会降低,员工的“狼性”会减弱,特别是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公司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挑战等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此时,我们要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建设促进未来成功的企业文化。

  8)明确的文化有利于针对性的选人和吸引志同道合之人。

  招聘人才时,我们都知道,应该招募的是认同企业文化的每一级的员工,而不仅仅是优秀的员工。不认同企业文化,他就不会或不情愿地按照公司的理念去做事,从而降低执行力,导致绩效的低下。而公司若已经建设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则就有了明确的判断标准。

  同时,公司有了明确的企业文化,也会吸引志同道合之人。企业文化是“巢”,可以引来“金凤凰”——“因为企业文化好,所以我来应聘”。

  9)文化建设促进品牌价值升华。

  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谷歌”、“惠普”、,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华为”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企业文化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最高决策者的意志体现”,故有人将企业文化称之为“老板文化”。这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如文化中心、总裁办、企划部等),那种临时性的机构是无法承担如此复杂的任务的。常设机构存在的目的就反复宣讲企业一把手的理论和思想,期刊、标语、宣传栏等不过是表达形式,思想才是实质。这种文化一开始不一定完善,但上下达成了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公司整体的执行效率是高的,可以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在很多知名企业,一把手都把宣传战略作为最重要的工作,IBM的郭士纳、联想的柳传志,在任时会投入大量精力在不同场合、不同层面,以让人有些厌烦的方式反复阐述发展战略,为的就是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在一个方向上。没有最高决策者的直接参与,企业文化是建立不起来的。企业文化从来就不是自下而上的,只有决策者本人的言谈、风格、偏好才能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础。

  Q企业在第一层次就已偏离了轨道,一方面没有常设机构,另一方面其牵头人竟然不是老板本人!这给了所有干部、员工轻视企业文化的最好理由。老板要保住这个月的销量,那么你说我是跟着二把手去搞企业文化好呢,还是听一把手的去开业务会?奖金、升职又不和企业文化挂钩。开企业文化会,老板不来,当然干部也会慢慢不来,经费自然也不会宽裕。而更重要的是,除了老板之外,企业中任何人提出的口号,都是流传不久的。那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老板也点头了,认为对,但不一定认为重要。真正重要的,必须要老板亲口说出来才行!只有绝对的权力才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最初基础。

  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一切不成文规定的集合”。实际上这是一种风气。如果老板是儒将,那么谦逊待人就会成为企业文化。谁在工作中对下属骂骂咧咧,大家就会反感他;相反,如果老板是军人出身,那么雷厉风行就会成为企业文化,谁婆婆妈妈地教育下属,也会被人笑话。只不过上升到第二层次后,这已经不是最高决策者一个人的事了。有明文规定的是纪律和制度,而没有明文,但所有人都不自觉地遵照执行的,就是企业文化。这一点颇类似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管得更宽、更深。这必须成为所有管理阶层的风格。比如,奉献精神、爱厂如家、团结互助,这些不成文的企业文化形成时一定会有一批干部在身体力行,而不是仅仅是群众。Q企业第一层次尚未做到,是不可能直接跃入在这一级别的。

  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上升为宗教似的信仰”。做到这一点的企业,都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和战斗力。在这个层次,员工不但不追求待遇,而且可以把家里的资产拿来资助企业。蒙牛的创业初期之所以低工资而高发展,正是由于建立了宗教型的企业文化,这些创业者在伊利时就解决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问题,所以一开始就是站在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上的,几千倍的增长只是短短的三、五年时间,这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巨大推动。

  总体而言,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阶段目标。达到第一层次,好的企业最快也要半年,慢的一至两年;而第二层次达到者,企业的面貌就有很大变化了,以致于可以让每一个和企业接触的人都明显感觉到,其出色的“企业战斗力”。但大约要花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第三层次者,就寥寥无几了,有时,一个行业都不会出现一家。因为这种企业文化对其领导人的志向、性格、执着、狂热与煽动性要求很高,而且必须是在实现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相比之下,Q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一开始就有了偏差,所以那种希望一天建成罗马的愿望注定无法实现。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相关文章:

如何改善企业文化建设08-11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12-20

企业文化对企业有什么作用及如何建设11-01

如何塑造企业文化08-06

如何宣传企业文化09-22

企业文化建设口号07-31

如何建设销售团队03-01

如何加强团队建设04-20

怎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