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制度

时间:2023-10-08 08:14:54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本研训制度(实用)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本研训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研训制度(实用)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师进修在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作用,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公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研训的基本理念

  校本研训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校本研训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诊断与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解决问题并形成理性认识,逐步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和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

  校本研训要重建校园文化,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关系,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也要成为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成就事业的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研训总体要求

  校本研训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研训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新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学生发展与教师自我提升上。以实际加强我校对新课改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科研、教务部门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研训工作落到实到。

  三、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核心要素及基本形式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以校为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个核心要素,缺一不可。建立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主题调研、协作商讨、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骨干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研训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研训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研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1、自我反思。反思是指向自我的,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并进行行动研究,改善自己教学行为,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克服教学工作的被动性与盲目性。其表现形式为:教学前反思--预测与分析;教学中反思--调控与应变;教学后反思--总结与评价。

  2、同伴互助。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育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提高。其基本形式为:交流--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协作--共同负责,完成任务;帮助--结对互帮。

  3、专业引领。为使校本研训向纵深可持续发展,学校积极主动邀请教研员、大专院校学者、外校教学骨干等人员参与校本研究工作,争取他们支持、指导。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对话、关系重建。其主要形式为: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讲座(包括自学);教学现场指导及课例设计等。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有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关系。实践要充分发挥它们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整合,有效促进校本研训的开展。

  四、校本研训具体做法及要求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本校教研,制定校本研训制度,指导学校教科室与教务处制定本校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训,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研训。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研训,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研训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校本研训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研训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研训活动,保证校本研训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1、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研训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研训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科室负责本校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学校教科室组织相关人员对教案、实录、随笔、教学叙事、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并发布在校园网站,设立课改专题BBS,为校本研训提供丰富的资源库。

  5、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研训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定期的“校本论坛”。

  ③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④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⑤每周至少向校园网上传2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信息。

  ⑥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⑦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研训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科室一年一定,各学科设组长1人,下设三个备课组长。

  3、教研组长由校长室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科室、教务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训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三次以上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向校园网上传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个别课题可由教师个人独立开展)。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科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保证课题组每学期至少向校园网“教学科研”栏目上传1篇相关主题的教科研信息。

  ⑤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⑥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⑦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五)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或者上“移植课”。

  2、每次校本研训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研训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研训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每两周至少参加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④每周至少写1个教学反思。

  ⑤每月至少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上传校园网。

  ⑥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或经验总结。

  ⑦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

  ⑧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竞赛。

  五、校本研训活动要求

  (一)校本研训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研训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建立校本研训的“策略联盟”。

  (二)校本研训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研训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研训活动,负责人要做到校本研训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科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科室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研训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研训档案。

  5、校本研训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研训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研训,提高自身素质。

  6、认真组织课例为载体,问题为起点,行动研究为途径的校本研训活动。其基本模式为:

  操作步骤

  内容目标

  建议采用的方法

  目标分析

  组织参与教研的人员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含教学目标、方式与水平要求)

  讨论(课程、教材、教法的观点与要求)分析(如备课资料、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水平前测等)

  课堂观察

  组织人员实录教学过程

  制作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观察的定量技术(全息分析)

  录像带观察记录

  课后调查

  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信息进行分析

  探讨性对话(和上课老师及学生)

  学生作业调查

  学生学习水平后测

  整理反馈

  概括、透视课堂教学特点

  探讨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评说教学得失

  资料分析、数据分析

  (注重质的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撰写案例

  用案例来进一步清晰教学实效,提出教与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议-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六、校本研训奖励办法

  1、对校本研训活动开展有成效的教研组结合《温二十中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考评细则》给予奖励。

  2、对校本研训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分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4、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