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动教案

时间:2023-01-29 13:32:12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活动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活动教案(合集15篇)

大班活动教案1

  活动意图: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

  大班儿童即将告别幼儿园、老师和同伴,告别他们对老师的感情:他们对同伴和幼儿园的感情都是值得孩子们终生珍藏的。为此,开展了这项活动。表达孩子的感受从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出发,毕业典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活动目标:

  1:感受毕业典礼庄严而神圣的气氛

  2:体验告别老师和同伴的情感

  3:自我参与和自我展示

  4:培养孩子与同龄人和睦相处,珍惜这份友谊

  5:愿意与同龄人和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年:服装、道具、毕业专辑、音乐等。

  2: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团体体操表演,给父母的信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焦点:

  情感与教师:同伴的告别情感

  活动难度:

  减轻了离开的悲伤,唤起了入学的自豪感。

  活动流程:

  1:体验仪式的庄严和神圣

  (1)教师演讲

  (2)毕业证书

  (3)转毕业证

  (4)教师和幼儿:幼儿相互拥抱

  2:毕业报告表现:展示最好的我

  (1)隋隋隋曹中国队加油

  (2)忠诚服务国家的军事体育拳击

  (3)轻武器钻哑铃钻

  (4)徒手中国功夫

  活动反映:

  班的毕业典礼是一门来自孩子们现实生活的课程。幼儿园毕业典礼是孩子们一生中的第一次毕业典礼,是他们成长的见证。

  在毕业前抓住这个宝贵的教育机会,以情感教育为线索,开展活动,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引导孩子体验到上学的自豪和离别的悲伤,感受到珍贵的友谊。对于老师来说,我深深地意识到,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情感氛围,

  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充满爱心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父母和老师的情感都受到影响,悄悄地被感动和改变。

大班活动教案2

  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准备:

  I.回形针 、牙签、绳子、珠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插塑玩具、水果(金橘)、蔬菜(西红柿)等。

  2.表示各种连接方法的字卡。

  过程:

  1.游戏:找朋友

  ①师: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听到音乐响时,马上找到你的朋友,并用各种方法连接起来,表示你们是好朋友。

  ②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当音乐停止时,幼儿的动作也马上停止。

  ③引导幼儿说说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手拉手、背靠背、头碰头、屁股对屁股,等等。)

  2.尝试连接

  ①师:我带来了很多朋友,它们都是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②师: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

  ③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①师:你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如,我用牙签把一个个金橘

  串起来;我用订书机把这些纸订起来,像一本书。)

  ②出示表示各种连接方法的字卡,如“钉…‘串”等,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4.发挥创造

  ①请幼儿再次探索,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使连接物成为一件有用的东西。

  ②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5.表达表现

  鼓励幼儿展示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我把绳子和雪花片连接成一串项链…‘我把牙签和西红柿串成一串冰糖葫芦”“我把夹子夹在一起变成了东方明珠塔”,等等。

  6.延伸交流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反思: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想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连接现象,知道“连接”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幼儿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及创造力。

  这个活动在上海、新疆两地的教学效果都不错。究其原因,一是提供的材料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或用到的,幼儿并不陌生;二是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连接多种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三是活动本身具有多变性,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两地幼儿创作的作品各有特点,如,上海的孩子用夹子拼搭出东方明珠塔,新疆的孩子把串起来的小西红柿叫作羊肉串或冰糖葫芦等。孩子们对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他们的表达表现愿望都很强烈。,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活动一定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时活动的题材必须来源于生活。既要再现幼儿的生活经验,又要有所提升,这样的活动才有价值。

大班活动教案3

  设计意图

  幼儿参观小学后,对小学已有初步的印象。为了让这种感性认识得到一定的提升而设计本活动,让幼儿通过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况,巩固对小学的认识;让幼儿通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和最后参观的地方,以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目标

  1、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心中的小学或最感兴趣的事情或地方,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 能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心中的小学,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3、 增进幼儿对小学的认识,激发幼儿当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 参观过小学学校。

  2、 提供纸、彩笔、油画棒、花纹纸、彩色纸、彩泥、剪刀、粘胶等。

  过程建议

  1、 谈话:

  (1) 参观过小学看见了什么?

  (2) 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3)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注意启发幼儿把自己看到的事情说详细、具体。

  2、 绘画:心中的小学。

  要求幼儿画出或做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或最喜欢的地方。教师注意观察。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要求、引导和帮助。

  3、 互相介绍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征求同伴的意见,加以补充和修改。

  延伸提示

  1、 让幼儿用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布置“心中的小学”墙饰。

  2、 开展主题结构游戏:心中的小学。

大班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鞋底的秘密。

  2、通过设计鞋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提前穿一双丝袜。

  2、观看大屏幕音乐《踢踏舞》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底,发现鞋底的秘密。

  1、师:小朋友天气渐渐热起来,很多小朋友都把厚厚的棉鞋换下来,改穿比较凉爽的单鞋了,那么,有哪些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去买鞋过呢?如果你选择鞋你会选择一款什么样的.的鞋呢?

  2哦!乔老师知道了,小朋友选鞋子的时候一般都会看看鞋面是否漂亮,今天乔老师要告诉小朋友,我们的鞋底也有好看的花纹呢。

  3、幼儿观察鞋底。

  4、请小朋友看看、摸摸、比比,再和小朋友讨论一下,找找鞋底有什么秘密。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小结。

  二、了解各种鞋底的作用。

  1、1)提问:“鞋子设计师为什么要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底,这些鞋底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讨论、商量。

  2)请幼儿讲述。

  3)一起做个小实验。区别穿丝袜与穿鞋的不同感觉。

  教师小结:鞋底有花纹,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三、欣赏今年春晚爱尔兰的踢踏舞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的鞋底不但能起到防滑的作用,还能跳出好听好看的舞蹈,小朋友你们想看吗?观看录像。小结:小朋友刚才我们观看了精彩的舞蹈,你们知道舞蹈的名字叫什么吗?老师告诉你们跳的舞蹈叫踢踏舞,它的鞋底是特殊的,它是通过带有铁掌的鞋底来敲击木地板产生级强的节奏感,被人们称为用来听的舞蹈,是不是太神奇了?

  四、让幼儿设计一款特殊功能的鞋底。

大班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基础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演唱时注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3、萌发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

  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

  活动过程与记录: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

  (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翔吧(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迎我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害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着翅膀正准备飞走。小朋友看见了,连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欢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护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高兴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游戏、歌唱。

  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

  (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欣赏,并初步了解歌词。

  1、播放一遍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

  2、再次播放,幼儿欣赏后提问:

  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护小鸟,把爱送给它们。

  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1、教师按图画的顺序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乐) 。唱完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歌吗?”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基本节奏。

  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习看图谱。

  (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

  (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第二、第四乐句节奏型相同。重点学习拍打这一节奏型。认识休止符,学习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行难点的突破。

  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四、整体教唱

  1、幼儿学唱歌曲。(出示课件-图画)师:调皮的图画宝宝又藏起来了,我们来用歌声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小朋友跟老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出现。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第二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

  五、表演唱。

  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

  2、师:我们幼儿园的风景也很美,现在我们来出去呼唤小鸟,请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做窝、唱歌。(播放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小鸟飞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大班活动教案6

  活动内容:

  传递奥运圣火

  活动目标:

  1、知道奥运圣火已到北京,为北京能召开2008年奥运会而感到自豪。

  2、练习蛇形步往返跑和钻的.技能。

  重点:

  练习蛇形步往返跑。

  难点:

  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自制圣火剪纸彩瓶呼啦圈

  过程:

  1、给幼儿讲奥运会传递圣火的知识。

  2、幼儿分成两组站在起跑线上,排头幼儿手拿圣火,听到老师指令,开始绕着彩瓶跑蛇刑步,跑到场地的另一端后钻过呼啦圈后,返回,绕过彩瓶,把圣火传到第二名幼儿手里,直至最后一名幼儿跑完,先跑完的一组为胜。

大班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歌曲中表现的活泼欢快和连贯抒情的情绪。

  2.根据歌曲和歌词内容,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3.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这是两只黄鹂鸟,黄鹂鸟的歌声可好听了,它们看到春天里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唱起了歌。(放幻灯片)。

  二、看课件

  T: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小黄鹂在歌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听到了吗?

  三、理解歌曲内容

  1.理解歌曲A段

  (1)出示图谱??,春天在哪里呢?出示眼睛图谱,小朋友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2)创编9-16小节动作

  T:你们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吗?一起做花的样子,比比哪朵花漂亮。

  T:还看到了什么?做一做草的动作,随风飘动。学一学黄鹂鸟飞一飞。

  2.理解歌曲B段

  T:春天真美呀!我也想来唱歌了。

  T:歌曲里唱了很多的滴哩哩,你们觉得滴哩哩是什么声音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3.听音乐老师完整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T:刚才小朋友做了许多漂亮的动作我也偷偷学会了几个,跳给你们看一看.(提炼幼儿动作)

  4.幼儿创编1-8节动作.

  T:我是怎么找春天的,还可以用其他的动作来找春天吗?(教师清唱)

  5.幼儿完整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T:我们从歌里听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我们用动作把它表演出来.

  四、创编歌曲

  1.T:春天到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除了这些,春天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幼儿说。

  2.请你们把心中美丽的景色画在小卡片上,一张卡片上,画一样,看谁和别人画得不一样。

  3.T:小朋友们画得真多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五、听音乐,用动作表现春天里的景物。

  1.听音乐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T: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喜欢的动作填到歌里跳一跳。

  六、小结

  T:小朋友跳得真好看!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题目吗?它就藏在这首歌里,猜猜会是什么……这首歌的题目就是《春天在哪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春天里更多美丽的景色吧!随音乐出教室。

大班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根据事物多维特征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并能较清楚地表述排序方法。

  2、体会规律排列给生活带来的美感。

  活动重点:

  了解摆花盆的排序方法

  活动难点:

  根据不同特征进行排序摆放

  活动准备:

  各式花盆、照片、塑封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花(环节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花朵的`不同之处。)

  1、为了让我们幼儿园每个地方都变得漂漂亮亮,园丁们为我们幼儿园种了许多盆花,看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花朵颜色、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把他们摆放在一起装扮我们的幼儿园,非常漂亮。

  二、有规律摆花盆(环节意图:通过操作和分享感受花盆不同的摆放方法。)

  1、刚才我们说花朵的颜色、形状、大小不一样,谁能用自己的方法来摆一摆?

  2、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摆花盆。

  小结:原来他选择了两种颜色的花,你一朵我一朵这样有规律地间隔排列。

  1、重点提问:除了按照颜色,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规律来摆放花盆?

  师出示汉字“形状、大小、颜色”

  2、小结:摆花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只要花儿是有次序的、一个跟着一个地摆的,那么这些花儿一定又整齐又好看。

  三、我来摆盆花(环节意图:幼儿实践操作,积累按一定特征进行分类的经验。)※ 幼儿第一次操作。

  1、先来看第一张按形状怎么摆的?

  幼:一朵小花,一朵大花

  2、那么按颜色也来试着摆摆?

  幼:按颜色,两个红、两个黄。

  这节车厢里有几个朋友?两黄、两红,住了四个朋友。

  讨论:除了可以说是按照颜色排序,还可以说是按照什么方法来排序的?

  小结:看来同一种摆放方法,可以有不一样的说法。

  三、丰富多样的规律(环节意图:通过留疑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1、老师也用了和你们不一样的好方法,一起来看看我的好方法是什么样的?

  幼:一个黄、一个红、两个蓝;一个黄、一个红、两个蓝;

  2、还是用这几种花朵,你能找出更多不同的排列方法吗?下次到区角里再试试看。

大班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体验收信、寄信的快乐。

  2、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

  3、参观邮局,知道邮局工作人员的辛苦。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一周前给孩子写一封信寄到幼儿园里。

  2、请每位家长准备一个写好收信地址的信封、一张邮票、水彩笔、纸、胶水。

  3、与附近邮局联系好参观事宜,邀请一位工作人员在参观邮局时担任讲解员。

  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来信,全都是寄给你们的,你们猜一猜是谁寄来的?(好朋友、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现在老师开始念名字,请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到前面来领回你的信。

  基本部分:

  1、教师帮助幼儿阅读爸爸妈妈的来信,体验收信的快乐。

  (1)教师帮助幼儿阅读爸爸妈妈的来信,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希望。

  (2)请幼儿说一说听完来信的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关心、报答自己的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给爸爸妈妈写信。

  (1)请幼儿相互交流信的内容,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自己的愿望、对爸爸妈妈的关心等。

  (2)鼓励幼儿将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用绘画或者符号等形式记录下来。

  (3)教师教幼儿简单的认识信封和邮票,引导幼儿自己装信、封信、填写邮政编码。

  3、准备参观邮局,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寄信的过程。

  (1)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办法能够让父母收到自己的信,激发幼儿参观邮局的兴趣。

  (2)让幼儿相互讨论到邮局会看见什么,想问什么问题等。

  (3)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路上的安全(在老师带领下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走路时不需打闹、见到车辆要避让等)。

  (4)提醒幼儿参观时要有礼貌(见到工作人员要问好、不能在邮局里乱跑乱闹、不许随便乱动邮局里的东西等)。

  4、带领幼儿参观邮局,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

  (1)邀请一位工作人员为幼儿介绍他们的日常工作。

  (2)请邮局工作人员带领幼儿参观邮局里的邮筒、邮包、邮车、自动取款机等用品。

  (3)请幼儿将自己的信寄出。

  5、请幼儿回顾参观邮局的过程,说一说参观邮局的感受和快乐。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和同伴相互说一说自己写信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对爸爸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画一画“我看到的邮局”。

  联系家长在一周前给孩子写一封信记到幼儿园里,这样一来,即让幼儿体验到了收信的快乐、又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同时又激发了幼儿対写信寄信的兴趣以及参观邮局的愿望。

  活动反思

  幼儿对写信、寄信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收到爸爸妈妈寄来的信时,孩子们都显得异常兴奋,争着、抢着让老师帮自己读信。在参观邮局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懂事、有礼貌,在邮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安静的完成了参观任务。课堂上,有两个孩子没有收到家长的来信,情绪显得异常低落。这是我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失误。作为老师,应该在这之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征得每一位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以及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们都拥有同一样的爱与关怀,让每一位孩子都变成快乐的。

大班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大班活动教案11

  设计意图

  我班最近在开展“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在我们进行二级主题“在海边”的活动中,孩子们发表了很多的意见:

  “海水是咸的,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盐。”

  “海里面有鲨鱼,很凶猛的。”

  “海里面还有小丑鱼。”

  ……

  “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我们数也数不清的。”有个孩子提议,“我们去看一看《海底总动员》的VCD吧。”

  下午,我利用游戏活动时间带幼儿观看了这部影片,在观看中,我寻找机会对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尼莫是谁呀?(小丑鱼),他们住的哪个粉红的地方是什么呀?(海葵),这些发光的鱼是什么鱼啊?(翻车鱼)等等。回到教室,孩子们的热情仍然不减。第二天,周言悦小朋友还从家里带来了《海底世界》的碟片,通过对《海底世界》的观看,孩子们对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生物惊奇不已,发出一阵阵“哇”的惊叹声,孩子们对海底世界越来越感兴趣。于是,结合主题“动物大世界”,围绕神秘的“大海”,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经验活动。最初,我与孩子们一起去星海游玩,孩子们发现了黑黑的泥沙,发现了很多人在海边捉螃蟹,发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贝类饰品;之后,我还于孩子们一起去菜场找寻可食用的海洋生物,一起去超市发现制成干货的海洋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这次经验分享总结性的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海底世界的秘密,知道大海里有着各种各样有趣的.生物。

  2、对海洋生物有探索的兴趣,并能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材料准备与环境创设

  1、前期经验积累:

  (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海洋资料

  (2)海边玩耍,收集贝类饰品

  (3)菜场找寻可以食用的海洋生物,超市发现用海洋生物制成的干货。

  (4)班级环境创设:海底世界

  2、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海产品;录像;海贝类饰品;幼儿记录卡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各式各样的海贝类生物。

  海里面还有哪些贝壳类的生物呢?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展示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总结:原来贝类生物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美丽的装饰呢!

  2、“鱼”(提供录像观看)

  交流介绍海洋“鱼”的名称、主要特征。

  观看录像。

  总结:原来大海里有成千上万的鱼,它们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本领,既有趣又有用。

  3、可食用海产品

  交流收集的海产品

  你们还吃过哪些海产品呢?

  总结:原来大海里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既美味、又有营养的食品。

  二、延伸

  和客人老师共同品尝海产品。(要求:告诉客人老师这是什么,跟客人老师交流)

大班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认识记录表,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幼儿的团体合作能力。

  3.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发现沉浮的不同方法。

  重点难点利用不同材料探索沉的物体浮在水面,浮的'物体沉在水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提前商量好分工合作,4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发言,两人做实验)

  物质准备:

  1.每小组一份沉浮记录表、记录笔、停止实验的音乐。

  2.每小组一份活动材料(一样大小的透明海苔桶、玻璃球、面团、一元硬币、吸管、泡沫地垫、空塑料盒)、关于沉浮的辅助材料。

  3.黑板记录表、透明鱼缸、拼插玩具、木制积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激发幼儿对操作实验的兴趣。

  1.小朋友们好,今天何老师要带大家玩一个科学小实验,大家看一看何老师桌上都摆放了什么呀?

  答:鱼缸、玻璃球、硬币、面团、吸管、塑料空盒、泡沫地垫。

  2.大家猜一猜如果把这些物品放入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幼儿举手回答)

  3.发记录表,幼儿先观察实物填猜想部分,填完的小组教师发材料,再把验证结果填完整。

  (听到音乐结束实验),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记录单,并把猜想小组人数和验证的正确答案填写黑板上。

  与幼儿一起总结:面团、玻璃球、硬币、沉入水底我们问这样的现象叫沉,吸管、塑料盒、泡沫地垫浮在水面,我们问这样的现象叫浮。

  二:教师提岀尝试性问题

  何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想请小朋友帮帮我“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玻璃球浮在水面上?怎么样把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盒沉入水底?

  1.幼儿实验 讨论交流(听到音乐后幼儿停止实验)

  2.请举手幼儿上台前操作实验。说出自己的方法。

  3.尝试结论:玻璃球放在塑料盒里能使玻璃球浮在水面,塑料盒装满水能使塑料盒沉入水底。或者其他办法

  4.让幼儿了解为什么玻璃球能沉到水底,为什么塑料盒能浮在水面?

  三:(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老师在消毒玩具的时候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吗?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教师实验验证答案。

  活动结束

  活动总结《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内容应该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沉与浮》正是从身边事物入手,抓住幼儿兴趣,动手操作,大胆尝试。

大班活动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7的组成方法,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2、能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积极参与并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每张椅子上标有 数字1--7牌号,备用椅子7张。

  2、6以内的部分组成、加法、减法卡片,7的所有组成、加法、减法卡片。

  3、6盘每盘数量为7个(块)的6种水果。(实物和图片)

  4、幼儿操作材料:小刺猬摘果子(高水平)、看图列式(中水平)。

  三、指导要点:

  1、通过推理法、操作法列出7的减法算式。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引言:今天曾老师要带小朋友们数学智勇大冲关,我们要冲过 关!冲过第二关的时候还要请小朋友们吃东西呢!有没有信心?!

  2、现在我们开始冲第一关“对号入座”,条件是:按自己的卡片要求填得数,按得数找座位。具体做法是:幼儿按自己手中的卡片要求心算得数后找相应的座位。

  3、第二关:听鼓声做动作。复习7的组成、7的加法。(收集幼儿手中7的组成、7的加法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和老师一起听鼓声用不同动作表现7的组成如:7可以分成1和6,教师击一次鼓,幼儿动作表现6次,依次类推。

  4、第三关:吃水果列算式。请幼儿吃水果,学习7的减法。老师:“小朋友们前两关的表现很棒,现在曾老师请你们吃水果,每一种水果都有7个(块),吃完水果后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教师分别请幼儿吃一块、两块……六块水果,教师帮助幼儿列出第一、第二组算式,引导幼儿用推理的方法列出其他四组。教师在背景图上演示图示和算式卡片,请幼儿探索发现规律“都是7块水果,吃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吃的越少剩下来的越多”(即:被减数不变,减数递增差递减、减数递减差递增的规律)。

  5、第四关:游戏“抢椅子”。

  玩法:每次请7个小朋友玩游戏,教师控制椅子数量,分别淘汰1—6名小朋友,帮助幼儿巩固学习7的减法,引导幼儿推理学习并列出各组算式。

  6、第五关:小刺猬摘果子、邮递员送信。(幼儿操作活动)

  (1)高水平:小刺猬摘果子,幼儿通过自己摆弄果子,列出相应算式并初步用语言描述简单应用题。

  (2)中水平:看图列式。

  评价要素:

  1、能否理解情境、图示并列出减法算式。

  2、能否积极运用已有经验列出相应

  3、看时间情况分小组或个人评价。

  在这堂课中,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较好,教师的讲与幼儿的操作交互进行,给予幼儿自主参与的机会。教学流程清晰,注意唤起幼儿的先前经验。但仍有几个需要老师注意与思考的问题:

  一、 目标 “能根据7的组成方法,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不仅有组成,还有分解),从幼儿的表现上看,幼儿对7的组成、分解,6以内的.减法非常的了解,很容易就根据教师的提问列出相应的算式,因此整节课把重点放在这一目标上对幼儿的经验提升帮助较少;而从幼儿最后的自我操作环节表现上看,幼儿虽很容易列出算式,但对减法算式的意义并不是很理解,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的目标应定为“理解7的减法”。

  二、 做好幼儿的新旧知识点的过渡。理解7的减法的逻辑顺序应是:理解7的分解组成——理解7的加法的意义——6以内的减法——理解7的减法。按照这一逻辑去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并以此设计教学游戏与环节,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螺旋上升的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层层递进。

  三、 教师要利用好提问三部曲帮助幼儿经验提升与归纳,多问为什么?如第三关“吃水果”,幼儿列出算式来,教师可以问:“你怎么知道的?”“为什么”等,帮助幼儿去理解算式及减法的意义。

  四、 第五关的分组活动,由教师指定幼儿来进行分组,出现了某些幼儿“不想玩”某些材料的声音,因此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要考虑怎么分组才是最合理的,同时材料的高低分层出现了颠倒。数学的学习有三个水平:动作水平感知——表象水平理解——概念水平应用。教案中高水平:“小刺猬摘果子,幼儿通过自己摆弄果子,列出相应算式并初步用语言描述简单应用题”这应该处于表象水平;而中水平“看图列算式”应该上升到概念的水平。

  最后,还想说数学的学习要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游戏或内容都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大班活动教案14

  课前准备:太阳教具一个,礼物若干,动物头饰(看幼儿人数而定,种类不限),教室内布置如森林;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去探险,你们愿不愿意去?(幼儿情绪高涨:愿意去!)可是森林里有猛兽,还有很多很多可怕的危险,你们敢去吗?(敢!)我的小朋友们都是勇敢的孩子,真棒!,不过,森林很大,小朋友们如果不会认方向就会迷路,所以在去之前小朋友们要跟着刘老师先把方向搞清楚,然后才能到森林里去寻宝,好吗?

  二.学念儿歌出示太阳教具)老师手里这是—(太阳!)对,而且是早上的太阳,现在请小朋友们都面对着太阳,然后跟刘老师学念口诀告诉幼儿这是口诀远比对他们说这是儿歌带给他们的兴趣浓厚)

  1. 老师示范朗读: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 幼儿逐句跟读;(老师适时表扬)

  3. 老师边教边做动作幼儿跟随;(帮助记忆)

  4. 眼睛看着老师教鞭跟读,教鞭指到哪儿幼儿念哪儿;(点字加深对字的印象)

  5. 同样方法再读一遍;

  6. 游戏:对口令(好吧,为了防止我们到了森林以后忘记口诀,我们就先来对一对口令)

  A. 老师念前面二字,幼儿接后面二字;

  B. 老师仿前面一句,幼儿接后面一句.

  三.辨认方向:

  1. 全班幼儿口念儿歌边做动作边认生字卡片:东,西,南,北,前,后,左,右;

  2. 游戏—请四个小朋友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让小朋友分别说出他们的名字,老师换方位后再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确定幼儿是否能分清前后左右);

  3. 老师手拿教具太阳,在教室的各个方向站定后请幼儿找出东西南北;

  4. 好了,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这么快就记住了口诀,现在我们就出发吧.森林寻宝(请听课老师共同参与,帮助幼儿认识方向)

  五.作业:

  1.让已经能分清方向的幼儿教会身边一个亲人认识方向,不能分清方向的幼儿请教身边一个亲人怎样辨认方向;

  2.发给幼儿金花生巧克力,让幼儿与亲人做森林寻宝游戏.

  3.全课结束.

  补充:本教案不含生字认识部分.

大班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熟悉动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图意理解各人的不同需要,予以选择租借合适的动物。

  2能正确运用词汇完整连贯地讲述。

  3理解词:出租、奇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通过游戏初步理解“出租”一词的含义,

  材料准备:公司背景图、各种动物(长颈鹿,猴子,大象,小猫,骆驼,小马等)及人物贴磁图片、幼儿操作图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 以提问形式引出话题,介绍动物出租公司

  师:最近,我想自己开车去旅游,可是我没有车子,也借不到车子,怎么办呢?(引出“出租”一词)

  提问:

  1 什么叫出租公司,你们听说过那些出租公司呢?`

  师:出租公司就是向顾客收取一定的钱,然后暂时向顾客提供所需要的物品,如新娘婚纱、VCD、汽车等。能为人们提供方便。

  2有一位经理,在街上开了一家很奇特的公司,(理解词:奇特)这家公司奇怪、特别在什么地方呢?(出示公司背景图)幼儿观察图后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3这家公司很奇怪,有着许多动物,到底有那些动物呢?

  师:原来,这是一家动物出租公司,是专门经营出租动物的公司。

  二 逐个出示角色,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他们遇到什么困难。

  师:有几个人遇到困难了,他们的`困难是什么呢?可以租什么动物来帮助自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1、小嘉的帽子被风吹上高高的树梢。

  师:a 这是什么地方?b有什么人?c他遇到什么困难了?d怎么办呢?

  图2、桥断了,小明不能过河回家怎么办?

  师:a这又是什么地方?有谁?b他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办呢?

  图3、旅客拿了很多行李,累得满头大汗。

  师:有谁能连贯地讲讲他遇到的困难。

  三 启发幼儿根据顾客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动物

  1. 幼儿自由讨论并操作选择,教师巡回倾听,适时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角色身份、需要,提出多种的选择。并互相讨论。

  2. 请有各种想法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并对发言者的想法进行评议、讨论。

  重点:要求幼儿能连贯完整地讲述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及解决方法。

  四 小结

  师:顾客们满意动物出租公司吗?为什么?

  五 延伸活动

  角色游戏《动物出租公司》,由幼儿

  分别扮演动物、顾客、职员进行游戏。

【大班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活动教案12-31

大班经典活动教案01-04

大班活动教案08-24

大班半日活动教案07-06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07-27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25

大班冬至活动教案11-24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1-09

大班泥塑活动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