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7-19 07:35:4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表达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爱护文具,形成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挂图8号;《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磁带及录音机。

  2、铅笔盒及铅笔盒里的各种文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铅笔盒及各种文具)这是我们上小学要天天用到的东西,可是有一天,铅笔盒变成了医院,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幼儿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1、铅笔盒里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根据故事来说一说。

  2、为什么铅笔盒会变成医院?

  三、结合挂图,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先讲故事第一段,提问:铅笔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读小学了,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儿根据故事回答。

  2、教师讲故事的最后两段:提问: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学,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业写好了吗?为什么?

  四、看图讲述故事

  1、看《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第19~24页“铅笔盒变医院”,仔细观察画面,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幼儿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意思,鼓励幼儿学习讲述文具的对话。

  2、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我们要爱护铅笔盒里的文具。

  五、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交谈。

  讨论:假如你是铅笔盒的`小主人,你会怎么做呢?

  课后反思:

  《铅笔盒变医院》这节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表达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知道爱护文具,形成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在活动开始,我出示铅笔盒及各种文具,引出主题:这是我们上小学要天天用到的东西,可是有一天,铅笔盒变成了医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接着师幼一起欣赏故事录音,听完录音后,我鼓励幼儿自由说说铅笔盒里发生了什么事,初步了解故事大意。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最后,我还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并讨论:假如你是铅笔盒的小主人,你会怎么做?让幼儿知道应该爱护文具。

  在活动中,孩子们能认真倾听故事,部分幼儿能较好地根据故事内容完整地回答老师提问,部分幼儿举手回答的积极性还不错,故事的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探究式科学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

  这节探究活动《一条腿的纸桌》,在看似简单的搭高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并且所使用的材料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这样的科学活动寓科学于游戏、寓科学于生活,它为幼儿在常规的生活中打开了一扇探索的奥秘之门。大班幼儿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操作能力,在大班开展这节科学活动是很合适的。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重点: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难点: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一)(PPT) 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 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 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拼摆图形、数量统计、讲述交流等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的探索精神。

  2、感受探索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育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拼图材料: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边形等(塑料、木制、画笔)、彩色吹塑纸、尺子、各色颜料

  2、统计表(大、小)、美工板、笔、小红点、小奖状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与教师共同参观了解最近收集的地砖材料,运用“小狮子的信”引导幼儿根据信件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动物王国想建一个儿童乐园,它们的要求是什么?”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幼儿与教师讨论规则:在设计地砖时,应注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1)根据需要取材料,不随意丢材料。

  (2)注意及时进行数量的统计。

  (3)向家长评委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要有礼貌。

  三、幼儿分组自由选择同伴与材料进行设计活动。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各种颜色的数量等

  四、展示、分享与交流,评选最佳设计方案。

  1、幼儿与同伴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2、亲子互动游戏《我也投一票》,引导幼儿大胆向家长介绍自己的设计,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评选活动,给拼得好、数得对、讲得好的幼儿贴小奖励。

  3、幼儿为获奖的幼儿发小奖状。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运用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从给定图案中选取和确定基本图形的能力。

  从复杂的图案中确定基本图形是本节课深入学习的基础,在复习环节除了复习三种图形的运动外还通过追问“可以看作由哪个图形经过平移形成了这个图案呢?”初步感知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在此基础上,在欣赏、分析老师出示的四个图案的过程中,认识基本图形并通过在学具中找出基本图形和在图形运动前先让基本图形重合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基本图形的概念。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图形,不但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通过观察图案寻找基本图形后想象这个图案是由基本图形经过哪种图形的运动形成的;第二,在学生利用基本图形经过图形运动形成四个图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创造相同的图案,在学生熟悉了这四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后,通过创设“利用基本图形和图形的运动自己设计图案”这一活动,既可以进一步使得学生熟悉图形的特征和运动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运动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第三,创设利用组成的图案作基本图形,并用这些基本图形经过图形的运动组成更大的图案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学科内不同知识的综合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可以既可以联系不同学科知识也可以联系本学科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图形的运动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综合起来,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联系不同章节知识的学习习惯。

  4、注重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能否领悟和欣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能够领悟和欣赏数学美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和方法。通过欣赏和动手创作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并不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追问“以前我们只知道它们很漂亮,现在你能用数学的眼睛去分析分析他们为什么这么美丽吗?”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美而且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数学美的内涵,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执教过程中需要调整。

  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我认为学生在利用“旋转”这一图形的运动时会遇到困难,但课上学生明显在运用“轴对称”这一知识上出现了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引导学生经历翻转的活动或者通过课件直观演示都会降低认知难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应用“轴对称”这一图形的运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