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07 11:28:1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三个和尚》的故事,孩子们都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故事内容相匹配,念起来琅琅上口。歌曲旋律优美、欢快、动听。乐曲中的“嘿嘿、咿咿”使歌曲变的诙谐、有趣,深得孩子们喜爱;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认识到音乐课不仅仅是教会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还应在幼儿会唱的基础上发展幼儿多方面的音乐素质,于是,在我设计了 “以动画片配歌曲为主线,以三个闯关形式,引导孩子们不仅学会唱这首歌,并且培养孩子用对唱的形式表现歌曲,体验唱歌获得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的变化用不同的对唱形式表演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活动准备:

  《三个和尚》动画课件、图谱、礼物盒、礼物、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引起活动兴趣。

  《柳树姑娘》使幼儿能够用“哼唱”、“啦”、 “唱词”等不同方式练习发声。

  二、看动画引入主题,学说歌词。

  1. 利用闯关的形式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2. 用不同形式学说歌词,进入闯关第一环节。

  ① 示范唱歌曲(要求幼儿说出其中部分歌词)。

  ② 分析图谱,有节奏读念歌词,强调弱拍起的“嘿嘿、咦咦”的法《三个和尚》。

  ③ 幼儿和老师进一步熟悉歌词。

  ④ 老师宣布:

  刚才由于小朋友们的团结努力,你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打开神秘礼盒第一层),想不想把第二层也打开呀?那就进入咱们今天的下一个环节——学唱环节。

  三、用不同一形式学唱歌曲。

  ⑤ 试听《三个和尚》音乐,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⑥ 试跟老师唱一遍(纠正不足之处)。

  ⑦ 配旋律唱,注重节奏感培养。

  ⑧ 提出更高要求,给动画片配唱歌曲时的表情、声音、节奏等。

  5.配动画片演唱。

  6.老师宣布第二关顺利通过(找一名幼儿打开神秘礼合的第二层)。

  四、用对唱地方法表现歌曲。

  1. 请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唱能把歌曲唱得更加好听?(幼儿回答)。

  2.老师与幼儿试着对唱。

  3.老师、幼儿对唱(完整一遍)。

  4.男女分组、交换对唱(纠正不足之处)。

  5、幼儿用对唱形式进行表演唱,为动画片配音。

  6、老师宣布:顺利通过第三关。

  五、结束部分老师总结:

  1.幼儿商量:一个和尚有水喝,而三个和尚为什么又没有水喝了?怎样才能有水喝呢?

  2.老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不能学习三个和尚的'懒惰,只有团结、合作才会有水喝,今天由于我们小朋友的团结合作,才会很好地完成交给你们的任务。

  3、发礼物结束活动。

  教研点评:

  这一教学活动选材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导入时,结合春天里柳树发芽自然导入发声练习,接着,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教学课件、闯关、对唱、配音、讨论等形式,不断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突出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材简解] 幼儿天生充满着好奇,他们对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而对于藕中大小不同的孔是否通的这一现象还不知。而《指南》中的科学领域目标之一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有趣的藕”的科学探究中,幼儿认识藕,探索藕,从而发现藕的很多秘密。

  [设计理念]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大班幼儿通过科学探索能察觉到植物的外形特征等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因此,幼儿的科学活动需要为幼儿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目标预设] 1、根据藕洞的大小合理选择的材料运用适合的方法发现藕的大洞都是通的,小洞有的'通有的不通,对探索藕产生兴趣。

  2、在观察和讨论中了解藕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体验藕的有趣。

  [活动准备] 1、鲜藕若干;

  2、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线、毛线;

  3、有关藕的PPT。

  [教学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

  1、师出示一节藕: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藕)

  2、师:请你们看看、摸摸、闻闻藕,它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来说。)

  3、师: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像一根棍子,也像小朋友的小手臂。

  (评析:科学活动应为幼儿选择贴近他们生活,能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材料。而藕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通过看看、摸摸、闻闻藕,幼儿感知了藕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大胆表述。)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师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

  教师慢慢打开切开的藕,在投影仪上幼儿观察交流。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孔的大小不一样。

  2、数数藕中有几个孔。

  (1)在投影仪上出示几段藕,请你们说说围绕中间的孔,它的周围有几个比较大的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藕中孔的大小和个数是不同的,围绕中间的一个孔,周围有9个孔。

  (评析:幼儿对藕的内部特征充满好奇,随着教师将藕慢慢切开这一环节,幼儿的好奇更是上升到极点。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藕的几个内部特征,即:藕断了还有丝连着;藕中孔的大小和个数是不同的;围绕中间的一个孔,周围有9个比较大的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1、师:我们已经知道藕中有孔,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请你猜一猜?

  2、师:可以怎样知道它们是通的呢?

  3、幼儿利用材料探索藕中孔是不是通的。

  第一次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①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需要的工具,有吸管、有水的塑料瓶,请你们用工具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

  ②两人一份材料,可以一人拿住藕,一人使用材料分工合作,一起完成。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操作结果。

  ①师:你是怎么使用这些材料的?幼儿用材料演示。

  ②师:这些材料为什么能证明藕的孔是通的?

  ③师:因为水是流动的,水从藕的这边的孔流进,从那边的孔流出,所以就能说明这个孔是通的;同样的原因,用吸管从藕的这边的孔吹风,而在那边的孔感觉到了有风,所以也就证明了这个孔也是通的。

  ④师:这些小孔也能用这些材料证明也是通的吗?你有好的方法吗?

  (评析:第一次探索为幼儿的材料是吸管和装在塑料瓶中的水,通过使用这两种材料,幼儿感知了材料的特性,同时也发现藕中一些比较大的孔是通的,而那些比较小的孔却不能用这两种材料证明,这也为之后的探索提出的问题。)

  第二次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选择合适的工具,来证明小孔是否也是通的。同样两人一份材料,相互合作完成。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操作结果。

  ①师:这次你又用了什么材料?幼儿用材料演示。

  ②毛线为什么没有用?

  ③师:这些比较硬的线才能穿过藕的小孔,就能证明藕的小孔也是通的。藕的小孔是不是都通的?

  ④师:藕的大孔都是通的,小孔有的通有的不通。

  (评析:第二次探索的材料相比第一次更具层次性,有软硬和粗细不同的毛线和玻璃丝线,在使用这两种材料中,幼儿也发现只有比较硬的而且不会分叉的玻璃丝线才是适合的材料。同时他们也发现藕的小孔有的通有的不同。)

  四、介绍藕的生长和功效。

  1、师:你知道藕生长在哪里?

  2、出示PPT,了解藕的生长。

  师:春天到了,人们将藕苗横放在河水中的泥土里,藕的茎一节一节的,藕节往下长就长出了根,往上长就长出了荷叶。夏天到了,就开出了美丽的荷花,同时埋在泥土里的藕越长越大、越结越多。秋天到了,藕就成熟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知识背景: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1、 方法背景 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 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 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 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 活动过程:

  1、 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 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 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学习如何观察昆虫。

  2、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提供放大镜、图画纸、蜡笔。

  2、在区域设置饲养角指导要点:

  1、幼儿可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时间,进入“饲养角”,继续观察昆虫。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它们长得怎样?有几只脚?翅膀是什么颜色的?眼睛长得如何?它们在做什么?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图画纸上。

  4、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并比较每个人观察的相同点及相异点。

  5、将幼儿的记录结果粘贴在饲养角的墙面上。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促进幼儿钻、跨等动作能力的发展。

  2.探索翻滚动作,培养幼儿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3.感受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

  进一步促进幼儿钻、跨等动作能力的发展。

  难点目标

  索翻滚动作

  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

  音乐,香肠图片,泡沫垫,围裙若干、分散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身)

  师:小朋友,在开始今天的游戏前,我们先一起跳一段热身操。

  助理老师做好上课的前期准备:

  1.提前备好汗巾;

  2.为小朋友们脱下或敞开外套;

  3.给小朋友们的身上喷上花露水,避免蚊虫的叮咬

  4.活动前将户外所需的材料放在相应的场地上。

  师:小朋友们手打得直,跳得高,给你们点赞。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进行回答)

  师:是的。这是一份美味的香肠。你们吃过烤香肠吗?(幼儿作答,分享经验)

  既然这么多小朋友们都吃过香肠,那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烤香肠。

  一、基本过程

  (一)自由探索,动作练习(香肠)

  1、幼儿自由探索,请小朋友们躺在垫子上,想象自己是一根香肠,自由探索烤香肠。(教师评价)

  师:在你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张垫子。现在你们来做香肠,垫子来做烤架,请你们来做一做烤香肠的动作。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二)播放音乐,教师示范。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会变成什么样的香肠吗?请大家仔细看。

  (教师站在垫子前,接着做出躺下—双手交叉护胸—抬起左腿—翻转—四肢撑在地上做拱桥的形状。幼儿在一旁观察。)

  师: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刚刚老师变成香肠,都做了哪些动作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并在自己的垫子上做出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师:刚才小朋友们学会了很多的动作,接下来我们再次跟着音乐,一起来烤一烤。(助理老师播放音乐,幼儿老师巡回指导)

  (三)“厨师”烤香肠。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烤香肠的本领,老师已经闻到了香喷喷的气味。今天,还有一位神秘人会到来----厨师,有他的指导,香肠一定会更加美味。

  (教师围上围裙,扮演厨师。厨师站在香肠的左侧,并脚跳三次,钻三次,最后香肠做一个可爱的动作。)

  师: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厨师都做了什么动作,最后香肠做了什么动作。

  (个别幼儿回答,并请小朋友们学习做动作。班级两位老师巡回指导。)

  (四)烤香肠大赛

  1.分角色----厨师和香肠。

  师:现在老师的手上有6个围裙,要请6个小朋友来做“厨师”,其它的小朋友就是香肠。

  (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组,每一组各6人,分别排队在老师的两侧。两位老师将围裙分给厨师,并帮忙系上)

  2.烤香肠大赛

  要求:男女分开各作一组,每组3个做香肠, 3个做厨师。3根“香肠”一字排开,双手交叉环抱在胸前。

  第一个厨师从3根“香肠”依次跨过,再依次钻回,拍到第二个厨师的手后,第二个厨师像前一个厨师一样跨过去,钻回来。

  “香肠”翻过来滚过去,哪组的3个厨师全部完成且最先跑到起跑线的哪组就赢。

  (助理老师调整垫子的位子。幼儿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和要求后,请幼儿在垫子前做好准备。在老师发出口令后,进行游戏。在活动中,两位老师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进行巡回指导。)

  教师小结:我刚看到很多小朋友都遵守了游戏规则。“厨师”用钻、跨的方式,将香肠烤得美味。香肠也能够在“烤架”上摆好相应的姿势,方便“厨师”来烤。“厨师”和“香肠”两者之间配合得很默契。

  (五)分散活动

  助理老师提前摆好分散材料,选择重点活动上肢的材料来提供。幼儿进行分散活动,自由选择材料。幼儿老师巡回指导,助理老师根据幼儿的出汗量,提醒和帮助幼儿擦汗。

  (六)整理、放松活动

  (助理老师播放轻音乐,幼儿听到音乐收拾材料。整理好之后,找到幼儿老师排队。)

  师:捶捶肩膀,拍拍大腿,为你前面的小朋友按按肩膀。美味的香肠已经烤好了,现在要端上桌给客人们享用啦!出发吧!

  (七)结束

  活动总结

  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本次户育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在引导语言中用“玩”这个字眼,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来“玩”,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比往常高了许多,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本次活动中,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很明显,也体现了坚持性、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活动中,教师以示范、说明的形式让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在体育活动中用示范法的.形式,幼儿直观形象地明白游戏规则。在第二次游戏中,老师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让幼儿以竞赛的形式更进一步推进幼儿兴趣及团结协作完成动作。整个活动体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依旧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

  1.在最后的比赛环节中,助理老师提前摆好垫子。两张垫子之间的距离,需要再做调整,让孩子更好地进行活动。

  2.幼儿的差异性的关注。

  总之,从这次体育活动中,深深的感受到在体育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学与练,使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组织活动要注重游戏性、趣味性,以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2.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3.体验创作带给自己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教学准备:

  1.一些青花瓷器,青花瓶ppt,教师范例步骤图,背景音乐。

  2.白色、蓝色油画棒,彩色卡纸,浆糊,抹布,棉签,白纸,剪刀,黑色签字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瓷器,了解青花瓷。

  1.出示青花瓷器,请幼儿观察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瓷器,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教师小结:这些瓷器都是白色底子,上面有蓝色图案。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为什么叫青花瓷呢?是因为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二、观看ppt,感受青花瓶的不同形状和图案。

  1.教师:“青花瓷的物品有很多,有青花盘、青花缸、青花碗、青花盆、青花瓶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青花瓶的图片,一起来欣赏。”

  2.幼儿观看ppt,引导幼儿先欣赏青花瓶的形状,然后欣赏青花瓶的花纹。

  3.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师:“我们欣赏的这些青花瓶的形状都不一样,上面的青花图案也不一样。瓶颈和瓶底上都是用小一些的花纹进行装饰,而瓶肚上的图案比较大,有的画了美丽的花朵在比美,有的画了神气活现的龙在飞舞,有的画了孩子们在玩耍做游戏。每一个青花瓶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让人喜爱,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个青花瓶呢?”

  三、教师出示范例步骤图,边出示边讲解创作步骤。

  1.先用蓝色油画棒在白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形状,设计的瓶子要画的大一些。

  2.用蓝色油画棒给瓶子装饰花纹,瓶颈和瓶底可以选用小一些的花纹,瓶肚上的图案可以画的大一些。

  3.用白色油画棒在花瓶的空白处图上白色,白色和蓝色融合在一起,能表现出颜色的深浅变化。

  4.把设计好的青花瓶沿着边线剪下来,贴到彩色卡纸上。

  5.用黑色签字笔在卡纸上添上台布。

  四、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众不同的瓶子形状并大胆装饰。

  2.提醒幼儿在装饰中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让画面不显得单调。

  五、评价幼儿的作品。

  1.把幼儿的作品张贴起来。

  2.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作品的什么地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动作。

  2、在模仿教师范例动作的基础上创编B段,两段体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用眼神,身体相互配合等情感交流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故事,边讲述故事。

  二、带领幼儿分解故事中的动作。

  1、带领幼儿练习故事中预设的动作。

  浇水、松土、找朋友

  三、创编故事中的未知动作。

  1、小玉米长大的动作。

  听前半段音乐,找出小玉米长大的地方,并跟着音乐表演前半段音乐。

  2、 叫醒叫矮人的动作。

  教师做小矮人,请幼儿创编叫醒矮人的动作。

  3、完整表演。(四对幼儿表演)

  浇水——松土——浇水——松土——小矮人睡觉——玉米长大——叫醒矮人——玉米与矮人舞蹈

  四、站队形完整舞蹈(游戏)

  1、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语言提示。

  请一半幼儿围成圈(玉米),另外一半幼儿做矮人。在圈外等后。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练习小玉米与矮人舞蹈的动作(对拍)。

  3、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创编舞蹈动作,继续游戏。

  1、游戏:贴一贴。(肩膀、肚子、屁股)

  2、完整舞蹈。

  3、请客人老师一同舞蹈。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5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3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