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18 08:34:4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已具有钻和跳的经验,但在动作的协调、连贯方面个体差异明显。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在钻得密度和高度、跳得高度上逐渐加大难度,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活动目标】

  1、学习侧面钻及双脚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

  2、能运用侧面钻及双脚从高处向下跳的方法通过障碍,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3、勇于挑战,体验送快递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高、低山洞各2组,建议高度为55~60cm,可以在两个立杆间连接粗绳或用拱门做山洞。

  2、高台2组,建议高度为45~65cm,可用桌子或木箱替代。

  3、包裹若干,热身音乐和放松音乐各1首。

  【活动过程】

  1、以晨间运动导入,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生共同随音乐做热身活动,主要活动头颈部、上肢、胸部、腰部、腿部和手脚腕,重点活动脚腕和腿部肌肉。

  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滑雪动作等方法重点练习身体重心的左右移动,为侧面钻做铺垫。

  2、通过游戏“练本领”,引导幼儿学习侧面钻和双脚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

  (1)幼儿自主探究过“高山洞”,尝试侧面钻。

  要求:从“山洞”下钻过,不碰头,手不能扶地;鼓励幼儿尝试侧面钻与同伴分享钻的经验。

  (2)幼儿相互学习,总结侧面钻的动作要领。

  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侧面钻的动作,其他幼儿观察。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出侧面钻的动作要领:身体侧对山洞,低头弯腰,屈膝腿,移动重心,收腿站稳。

  (3)自我挑战,尝试过“矮山洞”,巩固练习侧面钻,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降低山洞高度,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关注幼儿动作是否连贯、准确。

  (4)幼儿自主探索从“高台”上跳下来的方法,尝试双脚从高处向下跳。

  要求:从高台上向下跳,动作轻,落地稳。

  鼓励幼儿尝试双脚高处向下跳并与同伴分享跳的经验。

  (5)幼儿相互学习,总结双脚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要领。请幼儿示范双脚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其他幼儿观察。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出双脚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要领:双脚并拢,摆臂下蹲起跳,落地下蹲缓冲。

  鼓励幼儿多次练习,启发幼儿感受摆臂起跳的助力和落地下蹲缓冲的安全、稳定。

  3、开展游戏“送快递”,引导幼儿综合练习侧面钻、从高处向下跳等动作,

  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体验送快递的成功感。

  (1)第 1 遍游戏时先熟悉游戏规则,巩固侧面钻、双脚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

  讲解游戏玩法:快递员手持包裹跑到山洞边,钻过山洞,爬上高台双脚跳下,放下包裹,原路返回。

  师生共同商定游戏规则:发令后再起跑,不抢跑;轻拿、轻放包裹;每次只能拿一个包裹。

  组织幼儿游戏,着重观察幼儿对游戏规则和玩法的了解。

  (2)增加山洞的密度进行第 2 遍游戏,提高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提问:山洞更多了,怎样既快又安全地通过山洞?

  引导幼儿根据山洞的距离和高度确定自己跑或钻的动作,不因过早预备钻的动作而降低速度,也不因过晚低头弯腰而碰到山洞。

  (3)加高高台进行第 3 遍游戏,激发幼儿的挑战愿望。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大胆挑战。

  4、创设“开心度假”的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放松身体,感受游戏乐趣。

  随音乐模仿做整理度假装备,外出游泳、晒太阳、爬雪山等放松动作,着重放松胳膊、腰、腿、手脚腕等部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图形经验,区分方形和圆形。

  2、知道在同一物体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圆两种形状。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圆形的物体(如圆镜子、碗、脸盆、笔筒、转盘等)和方形的物体(如毛巾、拎包、书、小方凳等)若干。

  2、同时具有圆形和方形的物体若干,如电话、钟(外框方形和钟面圆形的)、饼干箱、纸巾盒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介绍故事名称——方脸和圆脸,猜猜故事里可能会讲些什么?

  2、介绍主人公——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并认识他们的外貌特征(方和圆)。

  二、理解故事

  1、讲述故事开始至“吵着要分家”。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怎么了?

  ——介绍方脸公公的东西和圆脸婆婆的东西,发现分类的依据。

  2、初次尝试根据形状分类。

  ——出示需要分类的物品,说说有些什么。

  ——摆弄物品进行分类。

  ——观察分类的情况,判断:方脸公公拿到的是不是都是方的?圆脸婆婆拿到的是不是都是圆的?

  3、继续讲述故事,引出再思考的问题。

  ——哪些是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争着都说属于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不再吵架了?

  三、迁移经验

  回忆生活中的物品、玩具等,看看有没有同一件东西上既有方形又有圆形两种形状特征。

  活动延伸:

  1、请孩子继续观察收集生活中既有方又有圆的物品,将图片和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布置在一起,相互交流。

  2、改编故事《方脸和圆脸》,试着编画《红脸和白脸》、《三角爷爷和梯形奶奶》等故事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与以往不同,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主线逐渐展开,对于习惯计算课的我来说,有了一定难度。如何让丰富精彩的故事情节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故事中蕴含的数学中——重点突出感知圆与方形的交集的这一元素。所以把握好本次活动的主旨,让故事为数学所用,体现出故事本身蕴涵的数学思想十分重要。

  1、前期经验的准备充足:

  我在开展活动前请家长配合本次活动带领自己的孩子一起找找家中的圆和方形的物品。所以在活动中,当问及幼儿这方面的`问题时,孩子们的回答还是很积极,答案也是很丰富的。

  2、提问的语句需要精心组织:

  既然本次活动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那教师的提问重点就应该放在图形感知上。教师在第一环节介绍主人公时,应重点让孩子观察公公婆婆的不同脸型(方和圆),忽视掉其他无关元素。

  环节中有一处的提问我放弃了回应幼儿的提问,幼儿说分家就是离婚时,我没想到幼儿会说出离婚这个词,于是我就用了“哦”简单带过。其实可以正面回答幼儿,告诉他“嗯,这是你的理解,离婚也是分家的一种”来予以回应。并解释分家的真正含义——将家里的东西一分二,一些给公公,另一些给婆婆。“你们猜猜,公公和婆婆都会拿走什么形状的东西啊?”这样成功地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数学方面,不再纠结于分家的这个问题。

  3、故事内容不够贴近生活,可否自己适当地改编:

  例如在讲到故事中又有方又有圆的小桌子,幼儿普遍不能理解。“哪里有圆的东西啊,老师?”这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他们对于圆形的钉子认知较少。钉子作为家具的内垫物,幼儿不易观察,这也就造成他们很难理解这个环节。因此我是否可以在保证目标的前提下对故事中的物品进行适当地调整,将小桌子换成便于幼儿能够看见的微波炉,燃气灶等。这些物品体积大,自己的圆形和方形也更为明显,易于孩子们识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结合对鱼的造型与色彩的认知经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有主题的借形想象和组合。

  2.自主选择材料,综合运用撕、折、剪、卷、拧、粘贴等技能,大胆制作独特的鱼。

  3.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带来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布置“海底世界”的场景。

  2.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的范例一组。

  3.给每个幼儿提供剪刀、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胶、托盘、垃圾桶等工具。

  4.饼干桶、纸盒、纸杯、光盘、纸筒、扭扭绳、树叶、羽毛、纽扣、扑克等各种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出示场景“海底世界”):瞧!孩子们,我们来到了哪里?

  幼:海底世界,哇,好的鱼啊!

  师:这里的鱼儿真有趣。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范例欣赏

  1.总体欣赏。

  师:你最喜欢哪条鱼?它的身体、鳍、尾巴和身上的鱼鳞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欢这条稻草鱼,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扫把做的。

  幼:我最喜欢这条,身体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鳍是用树叶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冻盒,果冻盒里塞了皱纸,颜色很漂亮。

  幼:我喜欢糖盒做的鱼,鱼鳍和尾巴是用棉签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绳做的,鱼鳞是用棉签做的。

  幼:我喜欢这条,它的身上有许多夹子。

  ......

  2.拓展讨论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师;老师用了哪些材料做鱼的身体?

  幼:纸盘、纸巾盒/光盘、席子、树枝/巧克力盒、泡沫块/扭扭绳、袜子、手套......

  师: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来做鱼的身体呢?

  幼:纸杯/饮料瓶/报纸/石头。

  师:是啊,鱼的种类很丰富,大小、形态、颜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们大胆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是可以用来做鱼的身体

  3.拓展讨论二:同一材料的多种使用。

  师:这条鱼的尾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扭扭绳

  师:老师还用扭扭绳做了鱼身上的什么呢?

  幼:嘴巴。

  幼:这条鱼的身上四个地方用了扭扭绳:鱼鳃盖、鱼鳍、鱼尾、弯弯的花纹也是用扭扭绳贴出来的。

  师:看来扭扭绳的用处真不小,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一定能发现每种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师:看看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什么材料?你觉得可以用来做鱼的什么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鱼的身体。

  幼:奶茶杯的盖子可以做鱼的眼睛。

  幼:很多盖子贴在一起可以做鱼鳞,要贴在大大的鱼身上才好看。

  幼:奶茶杯的盖子也可以做身体的,盖子上插吸管的`小洞就是鱼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尾巴。

  幼:夹子夹在鱼头上可以用来做鱼的嘴巴,夹在两边可以做鱼鳍,夹在身体后面可以做鱼尾巴。

  师:每一种材料都有很多用处。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我们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连一连、摆一摆、粘一粘。只要动脑动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

  好、用巧。

  三、讨论工具的使用

  师:老师想给这些鱼贴上鱼鳃盖,你们认为用什么粘贴最合适?谁愿意来试一试?(分别请4—5位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尝试粘贴不同的

  鱼鳃盖,观察不同的结果。)

  师:谁来把尝试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认为哪种工具最好?用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

  幼:我发现用固体胶贴扭扭绳鱼鳃盖是贴不住的。

  幼:我的鱼鳃盖是用撕好的报纸条折出来的,可以用固体胶贴。

  幼:报纸卷的绳子可以用海绵胶贴,可是不好弯曲,可以先把两头贴牢,再贴中间。

  ......

  师:不同的工具适合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选择工具时也要动脑筋哦!

  四、实践操作

  师:材料、工具都准备好了,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做一条最美丽、最独特的鱼吧,别忘了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与帮助,特别是对不会使用剪刀的幼儿。

  先做好的幼儿将作品放到场景中,并和同伴交流。

  五、展示评价

  师:海底世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新朋友,真是热闹。制作师快来介绍一下吧,说说你做的鱼叫什么,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幼:我做的鱼叫“飞鱼”,它的鱼尾、鱼鳍都很大,游起来快得像飞一样。

  幼:我的鱼叫“泡泡鱼”,因为它身上的鱼鳞都像圆圆的泡泡。

  幼:我这条叫“喷水鱼”,我在它的背上装了喷水装置。它在水里游得时候,会不停地往外喷水,我一眼就能找到它。

  师:每个小朋友都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用各自的方法做了独特的鱼,还给鱼儿取了不同的名字。我们以后可以仔细找一找更多

  废旧材料,试一试,看一看能不能做出更独特的鱼来。

  六、整理场地,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尖利的东西》

  活动目标: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吸管、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准备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笔、刀、吸管、游戏棒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摆放着些什么东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3)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5)你还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有着尖尖的头,有的'东西有着锋利的边缘,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帮了我们许多的忙。但尖利的东西却容易伤人。

  2、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体会。

  (1)你在生活中用过哪些尖利的东西?

  (2)它有没有对你造成伤害?

  (3)为什么会弄伤?

  使幼儿知道不正确地使用尖利的物品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3、讨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4、教师进行小结。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02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