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18 11:39:5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换牙的基本情况。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2、在活动中能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了解换牙的情况。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起兴趣提问:这些小朋友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小结:对了,他们的牙齿都掉了,都在换牙。

  二、小组交流,换牙调查表,分类统计提问:我们进行一次牙齿大调查,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的调查情况。

  分组介绍,对全班幼儿的换牙情况进行统计。

  小结:很多小朋友都换牙了,这是我们大班的一个特殊情况。

  三、提问采访请换过牙的幼儿坐成一排,让没有换过牙的幼儿提问。

  1。掉牙疼吗?会流血吗?

  2。掉牙后吃东西方便吗?

  3。新的牙齿长出来疼吗?

  4。牙齿掉了吃东西方便吗?

  提问:要长出健康、漂亮、整齐的`牙齿,小朋友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儿小结:

  1、牙齿松动了不要用手去摇动,摇动了就会流血,而且会把细菌吃到嘴巴里,这样会生病。

  2、新牙长出来了,旧牙还没有掉,就要马上告诉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医院,让医生把旧牙拔掉。

  3、牙齿掉了,不能用舌头去舔,这样牙齿会长歪,不整齐。

  4、如果牙齿流血了,就用冷开水漱漱口。

  教师小结:换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都会碰到,换牙代表我们长大了,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轮到自己换牙不要害怕,我们要勇敢的面对。

  四、保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用温水漱口,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定期检查牙齿,平时少吃糖,特别是睡觉前不吃糖都是保护牙齿的好办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大胆、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经过本次活动都了解了一些换牙知识,有个别幼儿的乳牙活动了,他可以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我换牙时不会哭的,我要好好保护牙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2、在情景化的活动中,自然萌发感谢奶牛的情感。

  3、使幼儿对探索奶牛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已积累有关牛奶的经验,并自带两种奶制品;

  2、幼儿情景表演准备,录像准备,“奶牛妈妈”角色准备;

  3、歌曲《小奶牛》磁带、录音机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广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么?你们还喝过什么牛奶?

  3、讨论:这些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走近奶牛;

  1、观看第一遍录像,提问:

  (1)奶牛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了解奶牛身上的花纹以及硕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征)

  (2)你还看到了什么?(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

  2、观看第二遍录像,提问:

  (1)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2)你想对奶牛说什么?(激发幼儿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3、讨论:草、奶牛与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教育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交流讨论,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个别介绍自己带来的奶制品。)。

  2、集体互相交流自带奶制品的种类、包装、味道等。

  小结:奶制品种类多、包装精美、味道好,它们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们都很爱吃。(再次激发幼儿对奶牛的感谢之情。)

  (四)欢快体验,亲亲“奶牛妈妈”;

  1、“哞,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与小朋友亲切交流)

  2、“你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呢?”(幼儿与奶牛妈妈交流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小结:牛奶中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钙质,它几乎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吃酸奶还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长得高、身体棒,我们应该感谢谁呀?(幼儿谢谢奶牛,与“奶牛妈妈”亲切拥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达对奶牛的热爱之情。

  (五)延伸活动,共享美味。

  师幼共同品尝好吃的奶制品,表达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重点:了解奶牛和奶制品的特点。

  活动难点:知道为什么要感谢奶牛,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反思:

  《感谢奶牛》这个活动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活动进行得比较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蒙牛酸酸奶”和“奶牛妈妈”的动漫形象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活动中气氛活跃,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活动中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对离日常生活较远的奶牛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的教学。幼儿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对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的来源、种类、味道、作用等进行主动地探索和交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被情景引发出来的为什么,激发了幼儿热爱和感谢奶牛的情感!

  其次,整个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伴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当孩子们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一头奶牛一天能产三十斤奶,够一个小朋友喝两个月;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牛奶制品琳琅满目;了解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时,他们都由衷地发出“哇——”和“啧啧——”的赞叹声,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奶牛的谢意。当“奶牛妈妈”出现时,孩子们的拥抱和亲吻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活动最后,大家互相打开奶制品包装袋,分享自带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会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此外,在活动中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有关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材料准备、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寓教育于轻松愉悦之中。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讨论的环节时,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流面,材料的摆放也给幼儿的互动带来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注意细节部分的考虑,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合理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出胖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图片(胖鸭、瘦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迪斯尼乐园逛一逛。那里有一位明星看,他是谁呀!他长的怎么样?……师:"现在老师要把小朋友变成胖胖的唐老鸭,看看谁变的最像它。谁愿意来学一学胖唐老鸭走路?(肚皮放好)现在唐老鸭要出去散步了。"(放音乐)(累了休息一会吧)

  二、基础部分。

  1.师:"过两天唐老鸭要参加演出了,但是他胖得连门槛都挤不进去了,他心里可着急了,应该怎么办呢?"(减肥)师:"最好的减肥的方法是什么呢?(运动)你会怎么运动呢?"(一起听着音乐自己动一动)2.幼儿做出手、脚、头、腰运动的动作,老师将小朋友做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

  3.师:"现在唐老鸭想跟我们一起来跳,你们愿意吗?让小朋友看着图谱标记自己做动作。"(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三、创编部分。

  1.师:"刚刚唐老鸭偷偷的跟老师说,小朋友你们还能帮我编一套减肥操吗?""我们的头除了可以这样动还可以怎么动?那么手呢?我们给腰也来编一个动作吧!我们的脚还可以怎么动呢?"(让我们重新编一套减肥操给唐老鸭减肥)

  2.完整表演。(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四、结束活动。

  1.师:"唐老鸭每天都跟小朋友坚持锻炼,看唐老鸭发生了变化,怎么样了?我们祝贺他减肥成功!"

  2.师:"小朋友我们也要天天锻炼身体,注意饮食,不能乱吃东西,能做到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 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感受并体验8的组成中所分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中数字1-8及分合号若干套,放大的记录单。

  2、幼儿用书的`小橡皮图卡8张,小盒子2个,记录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分橡皮。

  2、剪贴格子33、翻片片二、归纳8的分合记录1、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分和记的是否一样。知道8的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相像的两组答案做出的标记,说说8分成两份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那两组分合式是相像的。

  三、学习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1、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记录单上的那几组分合式可以省略,为什么?

  2、启发幼儿思考并说出理由。(如3和5与5和3这两组答案相像,可以将5和3省略,因为看到3和5就会想到5和3)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与分享。

  1、请幼儿选择1张自己做的记录单,将该记录单上的7组分合式全部剪开,并把两组相像的调整到一起,再尝试拿去几组相关的分合式,最后将留下的分合式重新贴在白纸上,说说省略了那几组分合式。

  2、展示个别幼儿重新调整黏贴后的记录单,请幼儿猜测,并说出该张记录单上省略了那几组分合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万物丰收的季节,自然角里的蔬菜也长得异常茂盛,但是孩子们对于蔬菜却了解的不多,对于蔬菜的认识程度越来越薄弱,在平时的午餐时间,常常有孩子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蔬菜?老师,这个蔬菜能吃吗?我不想吃…等等的话语"。可见,孩子们对于蔬菜的认识能力还很弱、对蔬菜的哪个部位可以吃、各种蔬菜有哪些营养等,班级孩子的认识其实是很模糊的,孩子的经验也各不相同。且因此结合主题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蔬菜,知道蔬菜的什么部位是可以吃的,并知道蔬菜的营养丰富,激发班级孩子多吃蔬菜的情感,做个爱吃蔬菜的好宝宝。

  活动目标:

  1、区分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按照不同的部位进行分类。

  2、了解蔬菜营养丰富,多吃蔬菜营养好。

  活动准备:

  ppt,统计表,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取向:通过讨论,引起幼儿的兴趣。

  1、每天在家,在幼儿园,我们都要吃很多蔬菜,你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蔬菜有很多维生素,营养丰富,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吃蔬菜,这样身体才会帮帮的。

  二、交流操作

  价值取向:了解蔬菜不同的食用部位,并尝试分类。

  1、交流:

  (1)你们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

  (2)老师最喜欢吃胡萝卜,那你们知道胡萝卜的那个部位是可以吃的?

  :胡萝卜的根是可以吃的,其实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茎,有的是吃果实,有的是吃叶,还有的是吃根。

  2、操作:

  (1)这里有很多的蔬菜,它们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哪?请两个小朋友两两合作,选一个篮子,看清楚篮子上的是根还是果实,还是什么,拿好篮子去菜场里选菜。

  (2)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3)出示记录表,请幼儿把选好的蔬菜贴在记录表上。讲评梳理。

  三、延伸:

  价值取向:了解蔬菜营养丰富,要多吃蔬菜,不可以挑食。

  1、在这些蔬菜里哪些是你不喜欢吃的?如果遇到不喜欢吃的,怎么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首先我让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爱吃的蔬菜,了解蔬菜的不同种类和丰富的营养,从而喜欢吃蔬菜,乐意吃蔬菜;活动中让幼儿在挑选、交流、记录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什么部位可以吃"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同伴间合作交流的乐趣。在第二环节中,幼儿对于蔬菜的部位经验不足,以致在操作环节有点混乱,且我们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两个之间没有合作去商量,去完成,很多都是一个人去选菜,另一个人只是个旁观者。

  调整:

  1、丰富幼儿对蔬菜的经验,在幼儿操作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们能吃什么部位,让幼儿了解之后再进行操作。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平时活动中,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商量,合作。

  3、在蔬菜营养的方面,知识还不够全面,应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营养,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喜欢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生气时变开心的方法,知道生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2、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续编故事的结尾。

  3、萌发宽容、不计较小事的处世态度。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连环画,气球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气球让幼儿猜测它的作用,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1)出示气球,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引出连环画《生气袋》

  师:气球的作用可真多,今天我们来认识气球的另一种神奇的作用:做生气袋!那气球是怎么来做生气袋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连环画《生气袋》中去寻找答案吧!看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故事中是谁发明了生气袋?是谁使用了生气袋?

  2、幼儿自由阅读图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由阅读。

  师:我们应该怎样看书?介绍看书规则。

  a、小椅子放正。

  b、一页一页轻轻翻,一边看可以一边轻轻地讲:故事里讲了什么?

  (2)对连环画中不易被幼儿理解的`内容进行着重讲述。

  师:好,连环画都看完了,刚才你们在看的时候,老师也在看,可是老师还有几页没看懂,小朋友们,你们能来帮帮我吗?

  师:小朋友真能干,看得很仔细,想得也很不错,谢谢你们!

  (3)幼儿讲述。

  幼儿之间相互讲述。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讲讲这个故事吧!

  个别幼儿讲述。师:谁愿意来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组织幼儿讨论生气时该怎么办?

  生气是一种坏情绪,它对我们的身体是不好的。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使用了生气袋,让自己在生气的时候变得高兴,当我们小朋友今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让自己高兴起来了!

  4、引导幼儿尝试续编故事结尾(1)故事里还有一个小动物在生气呢!它是谁呀?

  (2)它怎么会生气的?

  (3)它能随便打开别人的东西吗?

  (4)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它,让它也高兴起来呢?

  大家可以将自己想到的帮助小猫的办法编到我们的故事里去讲一讲吧!

  活动延伸:

  1、讲自己编的方法画到连环画中去。

  2、给连环画涂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依据兔奶奶进城找松鼠奶奶这一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新、旧地图的不同,了解城市发生的变化。

  3.感受城市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喜欢城市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6幅;新、旧地图两张。

  2.幼儿在生活中已接触过地图,能够看地图找到地址。

  【活动建议】

  一、组织谈话,引发幼儿关注城市变化。

  师幼共同交谈:什么是城市的变化?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阅读故事《兔奶奶进城》,对比观察新旧地图,感知城市的变化。

  1.教师结合图片1、2,讲述故事第1部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兔奶奶的'旧地图。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30年前旧地图中的环境和设施,重点交流:从兔奶奶家到松鼠奶奶家经过了哪些地方?它能找到松鼠奶奶的家吗?为什么?

  2.教师结合图片3,讲述故事第2部分,引导幼儿思考并交流:兔奶奶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为什么找不到松鼠奶奶的家?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松鼠奶奶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3.教师结合图片4-6,讲述故事第3部分,幼儿在对比[观察中感受城市的变化。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寻找到两张地图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观察兔奶奶在去松鼠奶奶家的路上,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

  小结:30年前、后的这两张地图,城市的道路是相同的,但道路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低矮的居民屋变成了高楼大厦,简陋的学校变得宽敞明亮,增添了电视塔、游乐场等多处设施,整个城市变得更美丽厂。

  三、结合生活经验开展讨论,理解并喜欢城市的变化。

  讨论:我们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城市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与舒适?

  活动小结:我们的家乡——青岛发生着许多新变化。道路越来越宽阔,房子越盖越漂亮,小区里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心。

  附故事:兔奶奶进城

  兔奶奶和松鼠奶奶分开已经有30年了。这一天,兔奶奶决定去看望松鼠奶奶。兔奶奶拿出了30年前的地图,按原地图去找松鼠奶奶。可是一切都变了,兔奶奶怎么也找不到,急得满头大汗兔奶奶只好向猫警官求助,猫警官给了它一张新地图。兔奶奶按照新地图的路线找啊找,很快就找到了松鼠奶奶的家,两个老朋友见面后,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读懂绘本内容,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大老鼠考验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4、能简单复述绘本。

  5、喜欢并尝试创编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学习角色对话,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理解大老鼠为考验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

  因为是语言活动,所以理解绘本内容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学习绘本中的角色对话,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故事后的深刻寓意也是本次活动的重心因此我把重点定位在此。

  难点:通过观察图片,幼儿能大胆想象并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的完整连贯地表达观察到得内容,所以我把完整连贯地讲述定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的漫长一夜》

  活动流程:

  (一)经验导入,引入课题

  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使幼儿有话可说,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二)欣赏画面,猜测讲述

  1.出示PPT课件“小老鼠”,通过让幼儿观察小老鼠的动作、表情,从而猜测出图片中的小老鼠正处于很害怕的状态。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表情,进一步体验害怕,更好地融入到活动情境当中去,进而教师设置疑问“小老鼠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引出绘本内容。

  2.以逐页观看绘本PPT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想象猜测,理解绘本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习角色对话,并能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在分页讲述的过程中逐渐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用先设想后揭示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讲述,学习大老鼠和小老鼠的对话,体验小老鼠的不安心理,教师对幼儿讲述的内容进行及时梳理,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

  (三)设置悬念,感受关爱

  当上一环节,故事讲到小老鼠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时候,会不会睡着?让幼儿进行猜测,以上一环节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幼儿一般会猜小老鼠睡着了,这个时候教师把绘本的最后一页拿到了这个地方,让幼儿看到了一个与自己猜测截然不同的一个结果,大老鼠之前一次次的不同意,最后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小老鼠了,最后为什么反而会跟大老鼠睡在了一起,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心里产生了疑问,对期间的情节有了极大的好奇心,把最后结果插到这里,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教师通过一个个的'提问,幼儿猜测,到最后教师梳理绘本内容,并抛出问题:为什么之前大老鼠一次次的不同意小老鼠的请求,这次为什么同意了。通过理解大老鼠为考验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以及感受到大老鼠对小老鼠的关爱之情,把这种大老鼠对小老鼠的爱迁移到幼儿实际生活当中家长会幼儿的爱,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生活,设计理念也来源于幼儿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集体阅读的方式,设置悬念的形式,使幼儿对绘本阅读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被深深得吸引到幼儿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积累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足之处:

  1.由于一直对教学活动的时间会延长一直存有顾虑,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没有给幼儿足够多的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也很少,一两个小朋友猜测回到后,我就急于把接下来的结果讲述给了幼儿听,导致整个活动,我讲得太多。

  2.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我的提问过于零碎,导致幼儿不能完整连贯的讲述内容,可以把两个问题或者简单的三个问题同时抛出,这样能使幼儿有更多的话可讲,从而也能更好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3.我选择的是绘本故事书中的部分内容,选的内容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很好的突出重点,在选择绘本内容上有待于调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扩展幼儿的知识。

  2、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每人小动物卡片五张;幼儿用书画面“它们怎样过冬(一)(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过冬的不同方法。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师重点讲解,冬眠过冬的有蛇、乌龟、青蛙、刺猬;换上了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贮食过冬的有蚂蚁)“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狗熊是冬眠过冬,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的等)

  2、巩固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

  “每人有五张卡片,看看它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过冬的?如果有你不知道的,请问老师和小朋友。”幼儿自由讨论、讲述图片内容。

  “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看谁又快又正确,当老师说‘冬眠过冬的动物’后,请你在卡片种找出并举起,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快又正确。”(游戏重复数次:如换厚毛过冬的动物;贮食过冬的;南飞过冬的等等)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

  活动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2.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02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