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19 09:15:5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共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共3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自然、轻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

  3.能大胆运用表情、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准备 《老鼠画猫》歌曲音乐、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见过老鼠吗?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见过猫吗?猫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听一听歌曲里的猫是什么样的。

  2.教师合着伴奏完整范唱一遍。

  二、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帮助理解歌词。

  师:小老鼠画了一只什么样的猫?

  2.引导幼儿看图谱演唱歌曲。

  3.幼儿听音乐找歌曲里的滑音,用标记符号在图谱上标出滑音的位置,学唱滑音。

  4.出示反复记号,合着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三、用歌表演形式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师:我们也来当当小老鼠,一边唱一边跳起来,要把小老鼠得意、高兴的样子给唱出来、表现出来,行吗?

  四、活动结束

  听音乐,边表演边走出活动室。

  核心理念:童趣

  歌曲内容富有童趣,幼儿爱唱、喜欢唱。《老鼠画猫》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中的“老鼠”和“猫”是幼儿所熟知的,与传统印象中的猫抓老鼠不同,歌曲中的老鼠变成了得意洋洋、高高在上的“王者”,而猫却变成了眼睛小、爪子少、胡子翘、永远也抓不着老鼠的“弱者”,这对于爱看《猫和老鼠》动画片的孩子们来说,是相当有趣的。选择这个活动除了考虑到动物形象贴近幼儿生活外,歌曲的曲调、歌词的趣味性和游戏性都较强,这些恰恰迎合了幼儿活泼、天真,同时又性格各异的特点。幼儿能够从这首歌中体验到小老鼠那种实现愿望的得意与滑稽。

  图谱设计富有童趣,幼儿爱看、喜欢看。这首歌的特点是:形象性强,有情有物;童趣性强,活泼轻快。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和视觉特点,设计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天真烂漫儿童味的一组图谱。例如老鼠的形象是一个肥头大耳、圆眼炬亮的侧面图,猫的形象则是一个小嘴小脑袋、一脸傻气的正面图。这样一组图谱,直观地帮助幼儿理解了这是一只眼睛小、爪子少、胡子翘、永远也抓不着老鼠的“猫”。富有童趣的图谱不仅解决了幼儿学习歌词的难度,而且还让幼儿明确了角色,启发了联想,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动作设计富有童趣,幼儿爱学、理解快。在本次活动目标中还有对滑音的掌握,但滑音这一专业术语难以让幼儿理解和记忆。怎样让幼儿学习和掌握滑音呢?教师事先了解到大多幼儿有玩过滑板的经验,于是就先从声音上作引导:猫再也抓不到老鼠了,小老鼠很得意,得意得就像踩着滑板,“so——”地滑出去了。“so——”这一声音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趣味地表现了滑音里音调的变化;玩滑板时双脚会向着同一方向滑出,我们就用双臂滑指右上方的动作表示滑出去的动作。拟声和动作的结合,使得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然后从童趣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幼儿就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鼓励下探索糖果的种类,知道糖果有很多种。

  2.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盘。

  2.白纸、双面胶、湿巾等。

  3.游戏册《五彩的糖果》。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拿出一颗糖,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拿的什么么?

  (糖果)你们都爱吃糖果么?(爱吃)今天老师带来了 许多不同的糖果,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二、教师将不同种类的糖果摆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种类和形状

  教师提问:“这些糖果都是什么颜色形状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圆形、长方形等。

  二、游戏:糖果分类

  1.请小朋友将糖果分类,将一样的糖果摆放一起。

  2.品尝糖果,表达感受。

  让幼儿自己剥糖纸,品尝糖果。

  师:你们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甜甜的,慢慢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3.教师总结糖果虽然甜,但是不能多吃,不然容易长蛀牙。教师带领吃完糖的小朋友去漱口。

  三、结束

  让幼儿用湿巾将糖纸擦掉,展开,贴在白纸上,请幼儿自由欣赏,说说糖纸的图案、颜色。

  活动延伸:回家后收集更多的糖果纸,制作一幅小作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的功能与特点,知道超市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感受超市购物的乐趣。

  2.能在老师和朋友面前大胆连贯地介绍超市的特点和超市的食品。

  3.掌握在超市购物时应遵守的文明规则。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5.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与超市联系,争取参观活动能够得到超市的支持,外出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每位幼儿从家里带2元钱来幼儿园。

  【活动过程】

  1.参观、购物前教师帮助幼儿了解参观内容和参观要求。

  --提问:今天,我们要去超市参观,请大家说说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提问:你去过超市吗?超市是什么地方啊?那里有些什么啊?

  选购商品时要注意些什么啊?

  --小结: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听从指挥。超市是公共场所,是购物的地方,不能乱动货架上的东西。

  2.参观超市:(幼儿在教室的带领下,分成若干小组参观超市,教师随时解答幼儿的提问)

  --观察超市货物的摆放,有什么样的规律。

  --观察超市收款的过程,比较和商店购物时有什么不同,了解超市购物的流程。

  --幼儿自由参观,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不打扰别人购物,不乱动东西。

  3.超市购物。

  --幼儿选择商品,自行思考、解决遇到问题。

  --交费购物。

  4.参观、购物后的评论。

  --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超市的特点和超市购物的流程,重点培养

  和提高幼儿观察后的归纳、表达能力,教师注意总结和引导。

  --讨论: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你喜欢在超市购物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

  参观超市的过程,归纳超市的特点以及超市购物的注意事项,帮助幼儿了解超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越多的人喜欢在超市购物了。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活动后可以开展创造性游戏:娃娃超市。

  2.请家长带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感受超市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感受超市购物的乐趣。

  【活动反思】

  《方便的超市》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主题二《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中的第三个课题。

  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常在节假日随父母逛街、购物,他们对商业场所的情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本地区一些著名的超市,由于经常光顾,学生对它们的大致情况,比如所售商品、服务态度等有一些认识。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超市的认识还非常表面化,多数学生单纯的认为超市仅仅是购物的场所,比如他们只能说出在超市里曾经买过和见过的商品,没有注意到超市内各楼层商品的类别以及各个超市的不同特色,更意识不到超市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时代进步的标志。同时,学生对于商业的繁荣、商品种类的'增加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认识不足。

  在单元的背景下,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了解超市的特点及作用,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2激发学生探究商业活动的兴趣,认识到祖国经济的日益繁荣,懂得珍惜美好幸福的生活。3懂得调查、体验、探究、讨论、发表、合作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02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