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22 08:01:3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4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同伴的高矮,胖瘦选择合适的塑料方便袋裁剪。

  套上自制的背心,相互欣赏。 观 察 记 录 时间 20xx年4月20日

  活动内容

  生活劳动区活动:量体裁衣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 鲍思楚、徐惟志

  幼儿行为表现 鲍思楚在教师讲解完要求后,连忙拿了一个大袋子到徐惟志面前,一边比一边说:“哎呀,你太瘦了,得换个小袋子才行。”然后,拿起剪刀兴致勃勃地剪起来,并在上面贴了好多漂亮的图形纸,做好后得意地送给好朋友徐惟志,徐惟志看到了这件衣服,连忙套在身上,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你们看,鲍思楚做的衣服太好了。”

  指导与

  今天的制作活动,教师为幼儿了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幼儿在这样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了成语的内涵。使幼儿获得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完善了自身对成语的认知。

  计算:我给成语分个类

  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能自定分类标准并将学过的成语卡片进行分类。

  2、会与同伴共同讨论、协商,提高合作能力。

  准备:幼儿自己绘画的成语卡片若干,教师将幼儿绘画的成语打印成汉字贴在卡片下方。

  过程:

  1、看图画说成语。

  小朋友们已经懂得了很多的成语,还将知道的成语画成了画。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看图说成语的游戏。

  (1) 教师出示图画,幼儿说出成语。

  (2) 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一个幼儿出示成语卡片,一个幼儿说出成语)。

  2、提问引出话题

  (1)A、你们小组的成语有相同之处吗?什么地方相同?

  B、小组讨论

  C、幼儿表达

  (2)你能将这些成语按照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吗?怎么分?

  (3)幼儿讨论将自己的.成语进行分类。

  (4)分好后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按照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

  3、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成语的类别进行组合,再次分类。

  数字类: 一心一意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三心二意……

  动物类: 走马看花 车水马龙 老马识途 指鹿为马……

  首字相同类:井然有序 井中捞月……

  4、将分类的成语分别贴到墙上,供幼儿在课余时指一指,说一说。 延伸活动:日常生活中继续丰富

  幼儿成语知识,并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成语进行分类,随时贴到墙上。

  观 察 记 录 时间 1年4月20 日

  活动内容 计算活动:我给成语分个类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 萤萤、欢欢、妮妮

  幼儿行为表现 萤萤手中的成语有“狐假虎威、骑虎难下、为虎作伥……欢欢手中的成语有“老马识途、塞翁失马、指鹿为马……妮妮手中的成语有“画饼充饥、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桌上还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心二意、专心致志、悬梁刺股、孜孜不倦……”没人选。

  指导与 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三心二意”几个数字成语也被幼儿送走了。而且很快归为“动物类、数字类、首字相同类”。而剩下的几个成语,由于从字面上看不出是意义相同,因此,幼儿都不选。我问:“这几个成语有相同的地方吗?”幼儿还是说不出,于是,我决定今天对这一类成语不作要求,但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切找找这些成语的共同之处。在活动中,教师完全在观察幼儿发展的基础上,调整计划与指导策略,因此幼儿始终以积极情绪投入到活动中。

  主题的回顾与体会

  短短的一周的主题活动结束了,但它却给教师与幼儿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围绕成语进行讨论,交流、表达,每当饭前课余之时,总有几个幼儿挤到老师身边,恳求说:“老师,给我一点时间,我想教小朋友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他们一定不知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对成语产生了强烈喜爱,他们对成语所表现出的浓厚之情深深感动着教师,组织活动的教师由衷地说:“真没想到,这个活动有这么大的魅力,在活动中我发现了每一位幼儿身上蕴含的巨大潜能,正是这个主题活动为幼儿自主发展了空间。”

  整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活动中提倡幼儿发问,教师随着幼儿的思路调整计划与策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真正地走进了幼儿的内心世界,把儿童的兴趣、需要、想法真正呈现出来,活动中淡化目标意识,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对活动的体验与兴趣点,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活动,并在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主题,延续主题。

  当教师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说:“我要去请教我的老师,去查资料。”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在学习成语遇到困难与疑惑时,也知道去查阅书籍,上咨询。张鸿铭、彭程小朋友到图书馆翻阅资料时,图书管理员惊讶地说:“这么小,你就会查资料了,真了不起!”成人的鼓励,家长的支持,使幼儿以足够的自信积极地投入探索、操作活动之中,就连班上的徐宜笑小朋友也在这一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学成语、说成语在幼儿的心灵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使他们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进入了研究学习状态,这些为他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活动中还有一个发现:就是整个活动分不清谁是教者,谁是学者,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于教师与家长;家长遇到难题时,向老师和孩子请教;当老师也遇到不知道的答案时,竟然有孩子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影响,他们在活动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生动地展现出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教室里、操场上时常可以听到:“我们一言为定、你这是明知故犯、我可是后来居上……”从成语中幼儿了解到广博的科学、历史知识,领悟了成语中古人身上所蕴含的优良品质,体验到成语语句琅琅上口的韵律节奏,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进行生成性主题活动时,我们感到:生成并不意味着不要事先计划,特别是初进行活动的教师,更需要细致考虑主题框架络与主题相关的因素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足够地思考,才能敏捷地捕捉到有价值的线索,调整、修改计划,使之不断完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体验创编动作和与同伴合作卷烟花、放烟花带来的快乐。

  2、感知音乐的不同节奏,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和合作形式来表现卷烟花、点烟花和烟花爆炸后漫天飞舞的样子。

  3、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卷烟花”的音响资料、磁带,未卷好的烟花一个。

  2、知识经验准备:观看过视频实景:《烟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理解音乐

  1、教师出示未卷好的烟花,引起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出示未卷好的烟花。

  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可是这个烟花怎么了?

  2、请幼儿完整的欣赏《卷烟花》的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老师这有一首很有意思的音乐,说的就是:一个没有被卷好的烟花卷好之后,放出漫天烟火的事。想听吗?

  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等会儿把你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告诉我。

  教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完这个音乐心情如何?

  3、分段欣赏音乐,感受“卷烟花”音乐的快慢和烟花爆炸音乐的欢快、热闹。

  ①引导幼儿欣赏前半部分“卷烟花”的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的快与慢。

  教师:音乐的前半部分表现的是什么?卷烟花的音乐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

  ②引导幼儿欣赏后半部分“放烟火”的音乐,感受音乐的欢快与热闹。

  教师:音乐的后半部分说的是什么?听到这样的音乐心情如何?

  二、音乐游戏

  1、请幼儿听音乐,一个人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卷烟花,点烟花和烟火漫天飞舞的样子。

  1)教师:如果请你来卷烟花,你可以怎样卷?

  2)如果你就是一个没有被卷好的烟花,你还可以怎样卷?

  3)音乐节奏快时,我们的动作要怎样?

  4)音乐节奏慢时,我们的动作要怎样?

  5)烟花卷好了,我们可以怎样点燃?

  6)烟花在天空中是一个样子的吗?有那些样子?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7)教师:现在我们就随音乐一起来卷烟花、放烟火,看谁的动作与别人的`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两两合作用不同的方式玩卷烟花的游戏。

  教师:现在如果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卷烟花的游戏可以怎样玩?看谁的方法与别人的不一样?

  教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听音乐一起来卷烟花、放烟火,看谁的动作与别人的不一样。

  3、启发全部幼儿集体变成一个烟花,用不同的方法玩“卷烟花”的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烟花来玩卷烟花的游戏,可以有那些玩法?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用生活中的物品与自己玩“卷烟花”的游戏,如:

  1、利用碎布当作卷烟花的纸,把自己当作一个烟花,创造不同的舞步玩游戏。

  2、可以将皱纹纸剪成条状,让幼儿创编出的烟花动作更加绚丽。

  设计意图:

  孩子喜欢音乐,更喜欢随着音乐舞动自己的身体。针对孩子这一现象,为了满足孩子的探求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我设计了此次《卷烟火》的音乐游戏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孩子去感受、理解和表现乐曲欢快、热闹的情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辨音乐节奏的快与慢,体验创编动作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从而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换牙的基本常识,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2、在活动中能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了解换牙的情况。

  3、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齿的基本外形结构。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幼儿调查表、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统计

  1、我们进行了一次牙齿大调查,你的调查结果怎么样?

  2、把记录表按照我们的标志来放好。

  3、统计换牙人数。

  二、讨论

  1、你在换牙时有什么感受?

  2、换牙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3、为什么我们要换牙呢?

  4、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牙齿?

  5、记录方法。

  三、总结

  1、你们讲的真好,老师今天为你们请来一个人,猜猜他是谁?

  2、让他来告诉我们怎样让我们的牙齿长得又坚固又漂亮。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牙齿的模型、小镜子、牙刷、各类食物、图片等,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让幼儿亲身体验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本节课让幼儿们通过看、摸、吃、想、辩,让幼儿从体验中获得知识,给幼儿创造表达、参与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目标

  1.启发幼儿回忆介绍一些城市的名胜古迹及土特产。

  2.激发幼儿初步的爱国情感,知道我国有很美、很大、很好玩的地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准备

  1.大大小小的风景图片若干套。

  2.名胜古迹及土特产(实物)若干,相关名胜古迹与土特产的介绍卡片。

  三、过程

  (一)引发兴趣

  节日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许多地方旅游,也收集了许多旅游地著名景点的照片,带来了许多的土特产。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想告诉其他朋友,今天我们就做做“小导游”的游戏,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向大家介绍我们中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土特产。

  (二)分组操作

  1.“小小展览会”――将所有带来的土特产布置出来,标明出处,幼儿介绍。

  2.“小小导游”――介绍环境中收集布置的地图、名胜古迹的图片。

  3.“听一听、找一找”――听录音圈出相应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

  4.你会玩吗?

  玩法:

  (1)掷子一个,小动物玩具若干只,纸上标好1~5的数字及代表的城市名称。

  (2)“掷到几”就拿该城市的风景图片或土特产名称。拿对了纯汉字卡片,可得到小动物玩具两个,而拿对了图片,只可得小动物玩具一个。最后看谁得的小动物和玩具最多。

  5.“请你连一连”――将景点、土特产与相应的汉字连起来。

  6.“旅游日记”――运用书写、绘画、填空等各种孩子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

  7.“旅游手册”――根据“手册”上的图文提示书写相应汉字。

  (三)分享交流

  介绍自己玩过的地方和各地名胜古迹的特征,引发探索收集其他旅游点的兴趣。

  四、建议与提示

  1.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标上相关汉字介绍,可以结合环境(布置信息栏),让幼儿自然感受。

  2.先认识一些较熟悉的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随后再扩展到其他的城市。

  3.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的不同层次:可以是图文并茂,也可以是单纯的图片或汉字。

  4.交流可以增加情节性和趣味性,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15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1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