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08 11:15:32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科学:认识立体

  教师:

  难点:知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2.搜集生活中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

  3.能熟悉长方体何圆柱体的形状特点

  4.能知道长方体有两种形状

  5.学会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体,圆柱体若干

  3.一张圆柱体和一张长方体的图片

  4.问卷表格两张

  5.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组织幼儿分类

  二、用游戏“谁的眼睛最雪亮的游戏”方法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第一场比赛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眼睛最雪亮请你们看屏幕上有什么东西?

  三、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些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2. 他们能滚动吗?

  3.你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吗?可以分几种呢?哪两种呢?

  四、让幼儿观察物体特征

  1.游戏“谁的脑袋转的快”让幼儿思考并欣赏能滚动的玩具的什么样子,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并能找到能滚动与不能滚动的区别。

  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个玩具并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和玩具的特征

  3.完成表格

  4.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

  五、用游戏“搭房子”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手上的玩具搭一个房子并说出你们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搭出来的。

  六、 活动延伸

  1.巩固练习:小朋友们今天都很厉害哦!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圆柱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啊?那长方形呢?

  2.布置家庭作业

  课堂作业

  圆柱体

  长方体

  两边一样不一样一样不一样

  高矮

  粗细

  家庭作业

  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几个圆柱体的物品,有几个长方体的物品请把数字写在后面。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小猫小狗会伤人,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2、通过事例了解同小动物相处的危害性,知道不能随便逗小动物。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录像:一些被小动物伤害的事例

  2、小猫小狗凶狠的和可爱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教师念谜面,幼儿猜谜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喜欢小猫小狗吗?为什么?

  2、组织幼儿看录像,了解小猫小狗的另一面,知道它们会伤害人。

  (1)你们知道吗?小猫小狗也会发脾气的。(2)你有没有听过或见过小猫小狗发脾气?(3)它们发脾气的样子还可爱吗?(4)它们发脾气时,会伤害人吗?

  3、教师结合有关事例,让幼儿了解小猫小狗也会伤害人。

  4、教师小结:小猫小狗在不发脾气的时候非常可爱,还会帮助我们做事情,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是小朋友会因为好玩常去逗它们,去拉拉它们的尾巴,用棍子去赶它们,这些都会让它们生气。有的人还会抱着它们,离它们很近,在它们突然发脾气的时候躲不开,人就会受伤,因此我们不应该去逗它们,要离动物远一点,这样就比较安全。

  5、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我们被小猫小狗咬伤了,应该怎么办呢?

  让幼儿了解简单救治的方法:送医院请医生治病,还要注射狂犬疫苗等。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接近幼儿生活,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小动物有兴趣,在猜谜语时幼儿都很积极、认真的思考,当老师拿出小猫、小狗动物玩偶时幼儿都很兴奋,都想和小动物打招呼,在这里我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跟小动物打招呼,这为了后面的环节做上铺垫,在观看小动物凶狠的图片时幼儿都很认真,幼儿们也能说出自己害怕的感受,在讲动物伤人时出示的图片将幼儿吸引,图片中都是些被动物伤害后受伤的图片,幼儿对这些有些感触,看着图片就能感觉到动物凶狠的一面。

  我认为本节活动课如果能用视频观看动物伤害人的一幕就更好了,可以更直观的加深幼儿对动物凶狠的一面,也可以让幼儿记住小动物也会伤害人,所以不能去逗它,更不能离它太近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麦

  2.ppt课件:吃的面食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麦

  教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农作物是什么吗?你们见过小麦吗?在哪儿见的?

  二、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

  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

  小麦的茎叫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

  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

  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三、小麦可以怎么吃

  1.你吃过小麦吗?

  (可以让吃过熟麦穗的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小麦还可以怎么吃

  ppt课件:好吃的面食

  让幼儿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四、麦秸有什么用

  通过图片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

  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五、爱惜粮食

  1.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观察图片

  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非常辛苦。

  2.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要爱惜粮食。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伙房参观怎样制作面点。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

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记录卡(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2、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活动反思: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学习4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兔子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4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读懂画面,理解故事中小猪通过改变自己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2、结合白板图片,分段学习故事情节,大胆讲述小猪变形的有趣经历。3、通过阅读,初步理解“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绘本课件

  2、《小猪变形记》绘本

  三、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假如我们能像孙悟空一样有72变,你最想变成什么?

  2、有一只小猪啊,他也想变。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呢?

  (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欣赏故事内容

  1、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打开图书,我们一起在书中认识这只小猪

  2、幼儿自主阅读,师巡视指导

  (二)结合电子图片,分段学习故事

  第一段:变长颈鹿

  1、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小猪,小朋友们觉得这只小猪的心情怎么样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2、哟,它在路上碰到谁了?那小朋友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猪变成高高的长颈鹿呢?

  3、小猪踩着高跷散步去了,走着走着遇到了斑马,小猪得意的跟斑马打招呼……他会跟斑马说些什么呢?(播放声音后,幼儿集体模仿)斑马会怎么回答他呢?

  第二段:变斑马

  1、看,他找来了什么?这一次小猪想变成谁?

  2、小猪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奇妙的新外套,出门向大象炫耀去了……你猜他会怎样向大象炫耀呢?

  3、大象听了哈哈的笑了起来,他为什么要笑小猪呢?

  第三段:变大象

  1、大象刚说完,用长长的鼻子吸满了水,对准小猪“哗啦!”,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小猪怎么样啊?

  2、可是还没等身上的水全干,小猪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这会是什么好主意呢?

  3、他会怎么变大象呢?(想一想大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鼻子长长的、耳朵大大的)

  第四段:变袋鼠

  1、失败的小猪这次会想变成谁呢?我们来看看小猪在干什么呢?

  2、小猪最后成功的变成袋鼠了吗?

  第五段:变鹦鹉

  1、小猪又失败了,这次他还会有什么好主意吗?

  2、装好了翅膀的小猪得意的向猴子炫耀,猴子会相信小猪的话吗?你猜猴子会怎么回答小猪?可是小猪不听小猴子的劝告,结果怎么样啊?

  (三)回忆小猪变形的过程,结合绘本,师幼共同完整阅读。

  1、无聊的小猪见到谁就想变成谁,结果都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都变成了哪几种动物?结果怎么样啊?小猪开心吗?

  2、小猪最后和同伴在泥潭里打滚开心吗?为什么呢?

  3、结合图书,师幼再次阅读

  4、是呀,小猪终于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了,原来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只小猪你还会想变吗?因为我们都知道:做自己,最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1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15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1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