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06 09:02:3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

  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

  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1)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2)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吗?

  5、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6、让骨头长得好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学习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唱准休止符。

  2、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喜欢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重难点:

  能够用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在歌唱时不拉长声,能够在指定的歌词处停顿。

  活动准备:

  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学过有关国旗的歌曲

  国旗图片;歌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练习单音的音节"哩"和"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不要拉长声,唱出快乐活泼的情绪。

  二、国旗多美丽

  1、观察国旗图片,说说自己对国旗的了解是什么?

  2、复习曾学过的有关国旗的歌曲教师小结:观察国旗的外形和颜色,重点提出来国旗是红红的,五颗星是黄色的。

  三、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欣赏歌曲"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歌词里是怎么说国旗的?"

  2、学习歌词

  (1)看PPT学歌词

  (2)分组利用小图卡摆一摆歌词顺序

  (3)展示每组摆的顺序,和音乐确认最后结果

  (4)随音乐念歌词

  3、演唱歌曲

  (1)看图片随音乐进行演唱。

  重点指导: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强调幼儿注意空拍,声音要断开。

  (2)尝试轮唱、对唱(与老师)

  (3)利用课件指导幼儿唱准"哩哩"和"啦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分清"啦"和"哩"的标志。在唱这两个字时不要拉长声。

  4、我爱国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国旗的什么地方。

  (2)讨论升国旗的时候要怎么做。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是一首表达幼儿对国旗喜爱之情的一首歌。过去我们曾学过一首有关国旗的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与这首个不同的是"国旗红红的哩"是从国旗的外观上展示给小朋友国旗的美丽。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直观的看到国旗的外观,我将一些国旗的图片配合歌词向幼儿展示出来,形象化的歌词更容易使幼儿记忆。为了使幼儿能够正确记忆歌词我利用各种方法,实物对应;倾听范唱;图片排序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记忆歌词的兴趣,并利用集体和小组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歌词。但活动环节的'进行中还是出现了幼儿听的多,唱的少的情况,而且在听、学休止音的环节我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是进行了直接教授,这样没有使幼儿主动的去听,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后我以"你喜欢国旗的哪里?"的一个小的谈话结束了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歌曲,也从歌词中感受到国旗外形的美丽,都纷纷举手发言,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国旗的喜爱之情。

  小百科: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安全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基本的指挥手势,懂得手势的意思。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物质:

  1、制作介绍常见交通安全标志的课件。

  2、组织幼儿自带小自行车、书包,自制方向盘。

  3、将场地布置成马路十字路口的样子,停车场标志、自行车标志。

  4、与x联系好,邀请前来讲解。

  5、音乐磁带,多媒体设备。

  心理: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斑马线、栏杆,这里象什么地方?(马路)我们就来看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谁看得最仔细。

  二、展开

  (一)观看情景表演,引起幼儿思考(注意提醒: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表演内容:a、一名汽车司机车速较快,撞伤了横穿马路的小学生;b、一名行人看到x不在,翻越栏杆横过马路)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危险事情的发生?””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小结:多么危险可怕的事情,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二)认识信号灯标识及几种常见交通标志

  1、认识信号灯,说说信号灯的作用。

  师:在生活中,很多马路上都有信号灯,信号灯有几种颜色?它告诉我们什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2、模拟游戏,体验信号灯在交通中的作用。

  师:我们来个做游戏,《遵守规则的小司机》。男孩扮演小司机,女孩扮演小学生,看信号过马路。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小结:小司机们真遵守交通规则,相信平安一定会伴随你们。

  3、播放课件,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今天刘老师就带来了几种,你们想看吗?根据不同标志,提问不同问题。问:这是什么标志?看到这个标志,我们要怎么做?

  归纳:

  ⑴指示标志:在蓝底色上画着不同的白x案,是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指示标志,就告诉人们可以做的事情。

  ⑵禁止标志:在红色圆圈里画着不同画面或符号,有一条明显的红斜线,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它们共同的名字叫:禁止标志。禁止标志就告诉人们不能做的事情。

  ⑶警示标志:在x三角形里画着不同的画面,用来提示人们对某些不安全因素要高度注意,这叫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就告诉人们此处危险要注意,要远离。

  ⑷出示三种标志,进行归纳总结。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常见的三种交通标志,蓝色白图案的标志叫(指示标志),红色圆圈内画有不同图案,还有一条红斜线的标志叫(禁止标志),x三角形内画不同图案的标志叫(警示标志)。

  小结:小朋友记得真准确,老师奖励你们看一段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交通标志,看谁先说出来。

  4、播放flasx,巩固对标志的掌握,有奖抢答。

  播放画面,幼儿观察,以最先答对的幼儿为胜,并奖励小粘贴。

  (三)学习指挥手势,现场指挥

  1、师:刚才我们认识的交通标志对维护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车辆顺利通行,人们的生命安全,更离不开交通警察。今天,我们就邀请来了女子中队的x阿姨,让我们欢迎阿姨的到来。

  2、警察:孩子们,刚才你们已经知道了十字路口的交通规则,认识了不同的交通标志,现在,阿姨给你们做几个常见的指挥手势(直行手势、停止手势、左转弯手势、右转弯手势)。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有信心学习吗?警察做指挥动作,幼儿猜意思。

  3、游戏”学做小x”,学做交通指挥手势。

  (四)游戏:”交通安全伴我行”师:孩子们x阿姨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就请x阿姨作我们的现场指挥,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道具,扮演不同角色,x站在十字路口,进行现场指挥,在音乐伴奏下,展开游戏,提醒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观看指挥手势进行行驶。

  结束集合队伍,讲评情况:

  x:”孩子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和阿姨都觉得你们可以成为交通小卫士”。

  老师:”希望你们能像阿姨那样自觉维护交通安全,让更多的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组织幼儿欢送x阿姨,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D、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C、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3、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A、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B、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C、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4、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A、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B、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C、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点评:

  1、人民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幼儿对它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有了独自购物的机会,应该了解一些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因此选择这个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丰富了幼儿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让幼儿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不是直接讲解灌输,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并让每个幼儿亲自去操作游戏币,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又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4、教师设计的"买卖玩具"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练习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和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掌握树的基本结构及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画出不同的特征。

  2.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彩色水笔,蜡笔,树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出示范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秋天的树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树林呢?(这有许多许多的树)这就是树宝宝的家,找一找树宝宝在哪里?(树宝宝就是画面上最小的.一棵)小结:树宝宝和爸爸、妈妈及许多叔叔、阿姨们住在一起,它们有着不同的树枝、树枝、树冠和树叶,就象人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不同的花纹一样。在这片树林里长得最高的是树爸爸(请幼儿找出来)淡灰色树干的是树妈妈,黑色树干的是树阿姨,三位大叔叔叔各有几根树枝。(均请幼儿从画面上找出来)。

  2.示范与思考

  (1)请树宝宝来和我们做朋友,老师画一部分,请小朋友说出这是树宝宝的哪一部分。

  (2)A树干--就象我们的身体。

  B树枝--就象我们的手。

  C树冠--就象我们身上的衣服。

  D树叶--就象我们衣服上的花纹。

  3.创作要求大家都来种树,种成一片更大更美的树林。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分辨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枝,各部分不遗漏。

  (2)思考变化各种树的形态,区分高矮、粗细、树枝的多少,树叶的形态。

  (3)选配用深浅不同颜色涂树叶、树冠、树干。

  5.引导评价

  (1)找一找有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体会树和人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否则就分不清了。)

  (2)怎样让每棵树都美丽?(每棵树都选两、三种颜色,把其他的颜色让给别的树。大家在一起各不相同,就非常美丽,如果每棵树都把所有的颜色穿在身上,又变成穿色彩一样的衣服了。)

  活动反思:

  1、利用情景,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让孩子在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中,获取树的有关经验。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2、美术活动中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先让幼儿掌握树的基本形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他们熟悉的部分组成的物体。

  3、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主观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借签的地方。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很重要。教师要把全体幼儿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引导幼儿善于发现他人的有点和评价他人的创造性、技能性,是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小百科:树林,通常范围比树丛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匍匐前进和投掷的方法(姿势、动作),引导幼儿感受匍匐运动和投掷运动带来的乐趣。

  2、通过电影片断,锻炼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学习迅速匍匐前进的能力,以及学习投掷的动作。

  3、培养幼儿大胆探索和勇往直前的.。

  活动准备:

  1、影片《董存瑞》片断。

  2、手榴弹若干(装沙子的牛奶平)、纸质手榴弹若干

  3、小凳子平衡木若干

  4、日本鬼子头像两个

  5、音乐《我是一个兵》

  活动过程:

  1、解放军操练:

  ①队列练习

  ②听音乐做准备活动。

  2、请幼儿尝试探索找方法:

  ①在前沿阵地上,如果不想让敌人发现,应当怎样前进?

  ②我们发现了敌人的碉堡,要用手榴弹去轰炸,应该怎样才能把手榴弹扔的远?

  3、看电影片段,看看解放军战士董存瑞是怎样做的。边看边向电影人物学习动作。先学习匍匐前进,再学习投掷。

  4、分组练习匍匐动作和投掷动作。

  5、有侦察兵来报道,前方发现日本鬼子,解放军要迎战,小战士们比赛,看谁没被敌人发现,又打中的敌人最多。

  6、结束部分:开胜利庆功会。给勇敢、坚强的小战士发小红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及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宝宝,并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画;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将色彩卡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

  2.糨糊、水彩笔或者油画棒;

  3.视频转换仪、视频素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小手拍一拍(拍拍拍拍拍),我的手指弯一弯(弯弯弯弯弯),我的手指弹一弹(弹弹弹弹弹),我的小手放放好(放放放放好)。

  二、视频展示

  1.基本图形宝宝展示师:小朋友,首先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我们啊,一起来看一看是哪些图形宝宝呢?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呢,看看小朋友都认识不?

  幼儿:有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椭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半圆形宝宝、长方形宝宝师:小朋友回答得真是棒。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宝宝啊!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它们在一起还能组合成更多的图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样的、漂亮的图画呢?

  幼儿:想

  2.图形创意画展示师:好,小朋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图形宝宝是怎样变成一幅漂亮的图画的。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这幅图片上都有什么啊?幼儿:小鱼师:那小朋友和老师一想来看看小鱼是用哪些图片组成呢?幼儿:三角形和圆形。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棒,回答的很好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小鱼的身子和尾巴。

  师: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啊?幼儿:小鱼的眼睛。

  师:小朋友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儿:房子。

  师:那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房子都是用什么图形宝宝组合成的呢?举手回答。

  幼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也非常的聪明。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房子的什么呀?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顶。

  师: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门。

  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子的墙和窗户。

  3.小朋友自己动手展示师:大家都非常棒!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这么的图形组合的图。现在啊!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跟老师一起制作一幅图形画。

  让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图形。

  三、自主设计:我能行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形宝宝,等会老师发给你们,你们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小朋友们能做到吗?幼儿:能。

  1.发各种形状图形、白纸、糨糊;

  2.放音乐《形状变变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身主设计,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漂亮的图画;

  4.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我真棒

  1.评出优秀作品。

  2.表扬作出优秀作品的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复习,小朋友巩固及认识了基本的图形宝宝,掌握了一定的图形知识。

  2.通过组图活动,小朋友们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了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小朋友一定的创新能力。

  3.通过创意大比拼,简单图形的组合,下一节课,小朋友能拼出更复杂的更漂亮的图片来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小结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

  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

  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

  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

  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有盖的罐子若干 、黄豆 报纸 米粒 碗 勺 等

  2.实验记录单(绘画方式记录)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装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

  提问:怎么回事?猜猜这个罐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有东西。)

  有什么东西呢?

  2.幼儿猜想,大胆表述。

  3.介绍制作材料:黄豆、报纸、米粒

  4.幼儿操作

  选择一种材料装入罐子,盖上盖子,听听是什么声音?

  要求装时小心,不把材料洒出来。

  5.交流记录

  提问:你用什么材料装进去,发出什么声音?

  6.实验:我们一起摇一摇。

  请幼儿摇动罐子,听听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幼儿了解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7.幼儿再次操作,再次记录,

  拿个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罐子,装不一样的材料。

  再次提醒幼儿操作时不把材料洒出来。

  8.活动交流

  展示幼儿记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15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3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