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15 11:38:4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泡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它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只要有客人来,我们总会端出茶,以茶相待。在家庭中,也许有小朋友的爸爸,或是爷爷很喜欢泡茶,但是小朋友对于泡茶的文化,以及泡茶的过程,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国的茶文化,特设计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茶叶是一种叶子。

  2.观察泡茶时茶叶的变化。

  3.初步感受中国的茶文化。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

  2.挂图:《大家来泡茶》。

  3.茶具一套,茶叶,开水。

  4.泡功夫茶的步骤。

  活动过程:

  一、介绍茶叶。

  ——引出本活动茶叶,幼儿回忆已有经验,了解什么是茶叶。

  告诉幼儿:茶叶是一种叶子。有的叶子可以看,有的叶子可以吃,而茶叶是可以用来泡茶喝的。

  评析:幼儿认识茶叶,同时也能够说出一两种茶叶的品种,对茶叶的认识有初步的生活经验。

  二、展示茶具。

  ——通过观察茶具,了解泡茶是有讲究的,要用专门的茶具

  1.有没有看过这些茶具?在哪里看过?

  2.茶具有什么用?谁会用到这些东西?

  评析:茶具是小朋友收集而来,因此有些小朋友就能说出来,茶具是用来泡茶的,回忆起自己的爸爸,爷爷,经常泡茶喝。

  三、观察泡茶。

  ——通过观察,了解泡茶的过程,知道茶叶在热水中外形、颜色、味道的变化

  1.在泡茶活动之前,教师请幼儿观察挂图《大家来泡茶》,和幼儿一起讨论“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中的内容。

  2.示范泡茶。

  老师按照泡功夫茶的步骤泡茶给幼儿喝。先将一撮干茶叶放在干净的布上给幼儿看,请幼儿注意观察茶叶的外形、颜色,并闻闻干茶叶的味道。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品味并提问:功夫茶的茶水颜色是什么样的?功夫茶喝起来感觉怎样?将泡过的茶叶从茶壶中拿起来,请幼儿将茶叶摊开在桌上,请幼儿看看有什么变化,说说观察的结果:泡过的茶叶有了什么变化?泡过的茶叶和没泡过的茶叶哪里一

  3.尝试泡茶。

  分组泡茶。教师要全程陪伴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开水,一防烫伤。让幼儿做摆放茶具、放茶叶等事情,湿度参与泡茶,体验泡茶的过程。

  4.幼儿品茶。

  小朋友可以看看,闻闻,尝尝,用茶叶泡的茶与平时我们喝地茶味道,颜色有什么不同。

  评析:泡茶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在活动中,小朋友先观察了茶叶的外形,颜色,闻其味道。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能够说出茶叶是干的,颜色是绿的,味道有点清凉的。放到热水中,小朋友观察茶叶的变化,在老师引导下小朋友能观察到茶叶变大,茶叶变绿,茶叶味道更浓。最后品茶,在品茶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像喝水一样,一股脑儿喝进去。不能较好品茶的'味道。在老师提醒中,幼儿能够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整个活动,幼儿亲自体验,非常开心。

  活动反思:

  这是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中的一个社会活动课。在生活中,我也喜欢喝茶,如茉莉花,菊花茶,但是本身对茶的知识了解很少,在课前我也查找了有关资料,了解了一些茶的基本知识,茶的分类,以及泡茶的基本步骤。课前提前让幼儿收集茶叶。

  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认识了几种常见茶叶,然后介绍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随后再向幼儿介绍泡茶的过程,示范泡茶。最后,将幼儿分为六组,一组用一种茶叶,开始泡时,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小眼睛都盯着看,还不时地说着“好香啊!”,小朋友泡着茶叶,观察着叶子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有些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品尝了,一股脑儿喝到嘴巴里去。这个不对哦,我连忙告诉小朋友,喝这个茶叶茶啊和我们平时喝的茶不一样,我们要先闻一闻,然后再一小口一小口的喝,这样才能品出茶的味道。小朋友一小口一小口喝着,脸上带着好奇的微笑,问他们茶是什么味道的,有的说香香的,有的说甜甜的,有的说凉凉的,有的皱着眉头说苦苦的。大家开心地喝着茶。

  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简单又直观的认识了我们中国的茶文化,知道了泡茶茶具的讲究,泡茶是我国传统的待客之道,是我国传统的文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剪、贴、撕、捏的方法装扮教室。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他人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有关新年环境布置所需的材料。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装扮教室的愿望。

  (1)教师:“新年快到了,我去商场买东西,看见商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非常有新年气氛,你们在哪里看见也有新年布置的?它们是怎样布置的?”

  (2)幼儿自由发言。

  (3)我们的教室怎样才能也有新年气氛呢?

  2、讨论装扮教室的方案。

  (1)讨论:什么能最代表新年?哪些东西布置在教室里最喜庆、最有新年气氛?

  (2)确定装饰教室的设计方案。

  (3)提出在设计中装饰所需要的`材料。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能承受哪一部分工作。

  指导幼儿根据个人能力合理分工。

  3、制作并装扮教室。

  (1)幼儿动手剪贴、绘画、折纸、制作、吹气球等。

  (2)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以及装饰过程,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悬挂、粘贴、剪撕等。

  (3)互相欣赏装饰效果,并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各种形式的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2、在活动中体验打击游戏的快乐。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三种颜色的丝带(红、金、绿)。

  2、若干小型打击乐器(木质、金属、皮质类)

  3、音乐摇篮曲、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三类乐器:皮质类乐器、金属类乐器、木质类乐器。

  师:"今天朱老师请来了三种乐器到我们班来做客,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是谁?它们属于哪一类乐器呢?"

  2、幼儿围成半圆传递乐器。

  (二)游戏彩色丝带

  1、出示三种颜色的丝带与乐器做朋友(红、金、绿)。

  师"今天朱老师还带来了三种颜色的丝带,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三种颜色的.丝带,它们也想和乐器做朋友,请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一组想和哪种颜色丝带做朋友。

  2、丝带跳舞了。

  (1)介绍游戏规则师:"丝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器做朋友,它们非常想跳舞,当它在空中跳舞的时候,乐器朋友就要为它伴奏,当丝带落地的时候,乐器朋友就要停止为它伴奏。

  (2)教师将不同的颜色轮流地抛向空中,相应的乐器朋友就要轮流伴奏。

  (3)教师将两种或三种不同的丝带抛向空中,相应的乐器一起为它伴奏。

  (三)游戏彩色圈。

  师:"丝带还带了一个更好玩的游戏,小朋友你们想玩一玩吗?

  介绍游戏规则师:"丝带在地上围成了三个小圆圈,当朱老师跳到哪个圆圈的时候,乐器朋友就要为它伴奏,朱老师跳几下,乐器朋友就要为它演奏几下。

  (四)欣赏音乐摇篮曲。

  师:"丝带和乐器朋友都累了,它们想休息了。

  小百科:丝带就是手工制作的一种精致带子,不同颜色的丝带,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辽南满族的太平鼓(又称单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乐器,在节日中人们用来配合表演舞蹈。本活动是在幼儿对乐曲的风格、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并能运用已掌握的舞蹈语汇进行自主创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满童乐》的A段节奏鼓谱和舞蹈,并通过练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表演A段鼓舞。另外教师还分组指导幼儿合作设计了B段节奏鼓谱。

  活动目标

  1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创编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练。

  2 应用原有的动作、队形知识和教师新提供的动作语汇,分小组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编的B段舞蹈。

  3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谱比较熟练地表演A段舞蹈。

  2 三个小组各自创编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谱,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表演各自的舞蹈。

  活动过程

  1 幼儿表演已经学会的舞蹈。

  2 欣赏和模仿教师示范的新动作。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欢快的太平鼓舞,请你们欣赏。看一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幼儿饶有兴致地观赏老师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师表演之后,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老师表演的什么动作?为什么喜欢?

  幼儿1:我发现袁老师做了一个在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噢,后背打鼓的动作像什么?

  幼儿2:像人们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儿3:我看到老师打鼓时,头先往后绕一下,再转到前面来打鼓,像照镜子一样!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这个照镜子的动作好吗?(幼儿3模仿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4:我喜欢腿下打鼓的动作,像满族人骑马的样子,很勇敢、很神气!

  教师:咱们一起来表演腿下打鼓的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5: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幼儿4边说边表演)

  幼儿6:袁老师“向上跳打”的动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师:“向上跳打”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表现出满族人豪放的性格,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全体幼儿跟随着幼儿6表演这一动作)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是,由身体时不同部位敲打鼓面的动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

  幼儿7:我喜欢老师敲鼓沿的动作,感觉像跑步一样。(幼儿7边说边表演)

  幼儿8:我觉得老师扭腰铃的动作特别好看,铃声也好听。

  教师:你们知道扭腰铃的动作,为什么又好看又好听吗?

  幼儿9:老师前后扭腰铃,扭得很用力。

  教师:小朋友说对了,因为满族的腰铃特别长,所以要前后扭动,才能使腰铃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扭一扭吧!(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扭腰铃的动作)

  (本环节。教师舞蹈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舞蹈语汇,激起了幼儿发现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将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新动作,联想丰富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动作,以加深幼儿对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学习和掌握。)

  3 分段创编。表演展示。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幼儿2:两边打鼓。

  幼儿3:上跳打鼓。

  幼儿4:在腿下打鼓。

  幼儿5:下腰打鼓。

  教师: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幼儿2:敲鼓沿。

  幼儿3:转圈打小鼓。

  教师: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幼儿2:半蹲扭腰铃。

  幼儿3:跪下扭腰铃。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幼儿2: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片,自主地发现太平鼓舞队形的变化和伙伴间配合表演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创编太平鼓舞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带有“红、黄、蓝”标记的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请各组小朋友按照你们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创编太平鼓舞。

  教师提示:各组在编舞的时候,能根据鼓谱中的节奏变化,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要体现出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把满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编进舞蹈中。

  (3)幼儿按照“红、黄、蓝”的标记开始分组,并进行自由讨论,商量动作的编排。

  (4)各组按照编排的动作,进行变换队形的练习。

  (B段乐曲的节奏鼓谱,是各组小朋友在上节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体会共同创编的快乐。)

  (5)大组交流。

  教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创编的?

  第一组幼儿:我们小组编的是,草原上小朋友们在玩翘翘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打鼓,另一个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师:让我们来欣赏红队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们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动作?(第一组红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1:有的小朋友先站着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来扭腰铃,然后再交换动作,很好看!

  幼儿2:打大鼓时,他们做了好几个不一样的动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儿3:晃腰铃时,有站着摇,有跪着摇。

  教师总结:第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很新颖,特别是两个小朋友蹲、起的动作配合得非常好!咱们来看看第二组黄队的小朋友是怎么编的?

  第二组幼儿:我们编的是,草原上赛马比赛。前后串排的动作像赛马一样,比赛结束了大家很高兴,一起跳了起来,做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原来你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在赛马呢,表演给我们看看吧!(第二组黄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黄队的小朋友表演出了太平鼓舞的队形变化,在表演“前后串排”的动作时,小朋友眼睛相互看着,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小朋友是怎样编的?

  第三组蓝队的幼儿:我们编的动作是,一个小朋友当大树,另一个小朋友当小动物,围着我转,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样。

  教师:噢,你们的创意真好!请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吧?(第三组蓝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第三组小朋友创编的“围着一个小朋友转圈跑,然后把鼓放在头上扭腰铃”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师:现在,我请三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随着B段乐曲的节奏,表演你们创编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乐曲,三个组的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从本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没有先前积累的丰富的太平鼓舞知识技能和先前逐渐培养起来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水平的创编、合作和交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4、完整表演

  教师:《满童乐》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小朋友在表演时,要用好看的表情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现在,请小朋友随着这首欢快的乐曲完整地表演吧!

  教师语言提示:A段乐曲,小朋友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B段乐曲,用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的表演:c段乐曲和A段乐曲一样,还用小朋友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当音乐停止时。每个小朋友要非常高兴地做出一个喊起来的动作,看谁的动作造型最优美、最独特。

  (本环节,是完整的乐曲与完整的表演融合再现的过程,是把幼儿个人创编的舞蹈与小组合作创编的舞蹈进行完整展示的过程。表演中,幼儿根据乐段的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情绪,表达着对太平鼓舞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喜爱,此时孩子们的激情表演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艺术整合”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

  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

  2.教学准备:课件、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弯管)、教师用管子、图文“秘密提示卡”6张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平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组情况。(按管子颜色分四组)——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

  (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

  (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

  (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

  (3)交流比较。师:你们的小棒都一样长吗?怎么比?(发现秘密一:管子插时用力)提示卡

  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

  (1)(图二)师:第二关任务是什么?你发现要完成方框还需要什么?(十字管、两人合作;方框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发现秘密二:两人合作;发现秘密三:粗头找细头)提示卡

  (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

  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

  (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

  ——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尝试。师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

  (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

  ——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

  ——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

  (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

  (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

  (三)管子畅想: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

  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去研究!

  活动反思:

  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对管道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材料取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整个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任务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显得井然有序。

  本次活动还注重“三个学得更好”:

  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难度的材料。

  2.让幼儿在接受挑战,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学得更好。

  3.采用竞赛、赏识的小结方式,让幼儿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学得更好。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后我及时反思,发现还有两个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所以,今后我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严谨。

  2.管道的弯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的材料。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2.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感受小桃仁成长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植物发芽的相关知识经验。

  2.教学挂图《小桃仁》。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小桃仁埋在泥土里的图片,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讨论并论述:小桃仁怎么才能长成一棵小桃树?

  2. 结合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可进行提问:小桃仁是怎样长成小桃树的?

  3.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组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根据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2)他们是怎么帮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桃仁为什么要喝了一大口水,使劲挺直身子?

  4. 教师与幼儿互动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表现角色对话。

  5. 和幼儿一起玩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游戏。

  请幼儿扮演小桃仁,小凳子就是桃核,在各种条件下小桃仁慢慢长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阅读区继续阅读《小桃仁》,并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了解歌曲所叙述的故事情节。

  2.通过节奏、歌词以及旋律逐步深入的感受、加深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掌握歌曲 A 段衬词演唱,

  并能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角色表演、在游戏中更加熟悉歌词和旋律,对比较长且难的歌词能够较轻松的

  逐步记忆和熟悉。

  3.体验歌曲带来的想象和扮演角色,享受一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节奏、歌词以及旋律逐步深入的感受、加深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难点:能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角色表演、在游戏中更加熟悉歌词和旋律,对比较长且难的歌词能够较轻

  松的逐步记忆和熟悉。

  活动准备

  歌曲、道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非洲鼓伴奏清唱歌曲 A 段(2 遍)

  1.第 1 遍:提问歌曲讲述了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 2 遍:请幼儿用道具表示听到的角色,帮助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 A 段衬词部分,并尝试跟唱。

  二、随伴奏音乐+非洲鼓 AB 段完整范唱(感受歌曲 AB 两段不同的风格特点)

  26.A 段范唱时请幼儿唱出衬词部分。

  27.提问幼儿歌曲中 B 段的故事情节,理清歌词思路及关键词描述。

  28.出示图片,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并帮助幼儿回忆熟悉歌词中的关键情节。

  三、完整欣赏歌曲(原唱)

  按情节指示图片,提示故事情节进展,完整感受歌曲旋律以及内容。

  四、随音乐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1.角色理解和动作启发,几组幼儿尝试表演。

  大鲸鱼:悠闲安然慢慢游、近视眼、帅哥帅哥白鲸鱼、玩耍冲浪、吓了一跳,赶快逃海盗:冲着巨浪猛前进、骷髅旗帜、猛灌酒、醉眼朦胧 装起大炮、胡乱瞄准浪花:小心小心、摇

  2.表情启发,互相模仿有趣好玩形象的表情。鲸鱼:快乐、看不清、害怕;

  海盗:兴奋、凶恶、糊涂、傻傻的浪花:勇敢、温柔、聪明

  五、表演游戏:分角色分组,随音乐表演歌词:

  大鲸鱼在大海中,悠闲安然慢慢游,高高溅起,白白浪花,zang bu li ko;浮现一艘海盗船,冲着巨浪猛前进,骷髅旗帜,随风飘扬 hey ho ho ho;大鲸鱼有近视眼,把白色的海盗船,看成一条,鲸鱼朋友 zang bu li ko;船上海盗猛灌酒,错把鲸鱼黑影子,醉眼朦胧,看成大船 hey ho ho ho;大鲸鱼叫海盗船,帅哥帅哥白鲸鱼,我们一起,玩耍冲浪 zang bu li ko;

  海盗看见有大船,这下可捞一大票,装起大炮,胡乱瞄准小心小心!

  砰——

  吓了一跳大鲸鱼,赶快逃,不见了,留下白浪一波波谱成摇篮曲,

  摇呀摇,摇呀摇,乖乖睡吧

  摇呀摇,摇呀摇,乖乖睡吧

  摇呀摇,摇呀摇,乖乖睡吧

  摇呀摇,摇呀摇,宝贝儿乖乖睡

  活动反思

  曲目中有趣的故事很适合大班孩子的表演,音乐形象生动也很吸引孩子,但要注意歌词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孩子理解到位并且表演出来,需要教师由浅入深,有效率的引导。用道具、图片和念白提问等各种方式可以高效率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形象和故事,注意需要留出给孩子的表演游戏时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了解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树真好”的散文诗图片;图片大树。

  2.汉字:“树真好” 。

  3.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出主题。

  1.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幼儿介绍自己喜欢树的理由。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拓展话题。

  师:小动物、人们喜欢树吗?树还有哪些用处?

  教师小结幼儿谈话内容。

  二、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1.教师朗诵散文诗一遍,教师边朗诵边出示“树真好”的散文诗图片。

  2.学习散文诗中幼儿喜欢的词汇、句子。

  师:你听到了什么?散文诗里讲了树有什么好的`地方?

  3.学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再次朗诵。

  师:听了散文诗,你觉得树真好,好在哪里?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把它念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片一起朗读散文诗,可以重复几遍。

  三、仿编散文诗。

  四、分享交流。

  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用幼儿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师:树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能够为它做点什么呢?

  幼:给它浇浇水,施施肥。

  师:除了爱现在有的树,我们怎么样可以让树变的更多呢?怎么样不让树变的更少呢?

  幼:种更多的树,不去砍伐树木。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与建议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先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在活动中幼儿能够找出落叶树和常绿树,因为是南方,常绿树比较多,比如柳树,在北方应该全部落了,可是在南方到现在还没有落下来。对于常绿树和落叶树教师的概念还有些含糊,不能够很清楚的分辨他们的区分。教师应该根据南方季节的特点总结出常绿树落叶树的区分,幼儿也能够得到相关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