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31 08:32:05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实用]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实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常常在区域活动、过渡环节聚在一起游戏,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合作动机也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的合作行为发展还不够明显。而让孩子通过合作化的共同学习一起感受合作的快乐,学会与人合作,不仅是他们现在成长的需要,对其今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现阶段我们班也在开展关于合作品格的主题课程,为了更好的满足孩子们发展的需要,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翻转垫子游戏中,幼儿感受合作的重要,学习合作的方法,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乐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尝试协商、分工,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知道自己的任务,有初步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难点:能够相互配合翻转垫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自由分组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经验。

  物质准备:垫子3块,记分牌、课件、黑板、桌子3张、布、幼儿操作材料(布、小人偶)3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介绍游戏材料和规则。

  2.幼儿自由分组。

  二、基本部分。

  (一)初次尝试。

  1.三组幼儿尝试并探索翻转垫子的方法。

  2.幼儿分享交流。

  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翻垫子的?翻垫子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3.小结:总结翻垫子的方法,小组成员的双脚都踩在一层垫子上再去翻折会更容易。

  (二)体验协作。

  1.播放课件,介绍游戏新规则。

  2.2分钟小组讨论时间,然后幼儿再次尝试,学习合作翻垫子的方法。

  3.统计得分,并邀请速度最快的一组幼儿分享交流。

  教师:“你们用了什么好方法?在讨论时都商量了哪些内容?”

  4.教师小结:“想要成功翻转垫子不仅要掌握翻垫子的方法,还要先商量好分工,学会配合,听从指挥,才能配合的默契。”

  (三)难度升级,加深体验协作。

  1.播放课件,介绍游戏新规则,小组进行比赛。

  2.统计得分,公布比赛结果。

  3.思考:在合作翻垫子的游戏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

  4.小结: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合作完成,我们要商量好分工、听从指挥,相互配合,还要关注到同伴,帮助同伴一起获得成功。

  三、活动延伸

  利用户外时间开展合作游戏《翻箱子》,继续探索与学习合作的方法。

  教师:你们敢不敢挑战更有难度的合作游戏《翻箱子》?户外游戏时间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活动总结

  一个真游戏,是能够快速吸引幼儿主动玩、主动学的愿望。因此,在活动中,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用音乐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游戏氛围,用倒计时器增加比赛紧迫感,烘托团队竞赛的氛围。

  为了解决游戏中相互配合翻转垫子的难点问题,我最终投放易于幼儿操作的“布、小人偶”,在小组讨论环节投放,先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商量好翻垫子的方法,再通过在布上移动人偶,协商好成员移动的先后顺序,知道自己的任务,为合作翻垫子做好准备。

  寓教于乐、寓社会教育于游戏之中,注重体验,在体验中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内化。活动中所呈现的三次游戏,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一次游戏,尝试探索合作翻垫子的方法,使孩子感受合作的愉快与重要。第二次游戏,在具有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幼儿体验分工对合作的重要性。第三次游戏,巩固团队合作方法的同时,能够关注到同伴,相互配合,和同伴一起获得胜利。

  活动中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环节,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思考和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就让幼儿合作游戏,出现了任务分工与协商结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主题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蒋佳亿说:“今天早上我吃了团子,是我奶奶做的,我跟奶奶学做,现在也会做了”。在孩子的眼里,成人是多么了不起。每个孩子都希望快快长大,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过。顺应孩子的需要,引领他们从成人那里吸取一切有利于自省发展的养料,让他们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显示自己的潜能,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创造良机。

  预设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每一样食品都凝结了众人的劳动,享用时,对劳动者产生感激之情。

  2、大胆、创造性地“设计”建筑,满足当设计师的愿望,感受设计房屋的乐趣。

  3、利用绳子的柔软可变,创造性地玩出多种造型,尝试合作玩绳,体验用绳子造型的乐趣。

  4、尝试画圈,并学习在圈上借形想象,体验用圈圈创造绘画的乐趣。

  5、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弯曲的物品,和同伴一起将画页装订成册。

  主题环境:

  1、收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图片、照片、布置在活动室中。

  2、墙面张贴教师与幼儿讨论并制作的“班级工作表”,让幼儿明确自己在班内所承担的任务。

  3、设置“圈圈画廊”,展示幼儿以圈圈为基础的绘画和手工作品。

  4、开辟“弯弯饶饶天地”,引导幼儿搜集、展示各种弯绕物品。

  活动区域:

  美工区:

  1、提供油泥与辅助材料,幼儿自制各种各样的“糕点”。

  2、提供水彩笔与白纸,引导幼儿画出自己设计的小屋。

  3、提供各类绘画、装订工具,继续制作《弯弯写真集》。

  4、投放能够表现弯绕特征的结构玩具,供幼儿拆拼各种物体。

  益智区:

  1、提供各行业劳动者与所用工具的卡片,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和配对。

  2、提供迷宫游戏,幼儿练习绕行的动作。

  建构区:

  1、提供积木、拼插胶粒玩具,引导幼儿拼搭各种造型的`房屋。

  2、用纸箱、积木等材料建造房屋。有的当瓦工用积木盖房,有的当电工接“电线”,有的当木工用纸盒做门窗,有的当漆匠“刷”纸盒,等等。

  语言区:

  1、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百人糕》的故事,让幼儿看图讲述、表演等。

  2、提供各行各业人员工作时的场景图片(可从画报上剪下来),幼儿说说他们是干什么的,在哪里工作。

  3、提供弯的物体图片,让幼儿仿编诗歌,进行对歌游戏。

  家园共育:

  1、协助孩子收集有关不同行业的工具与工作内容的图片。

  2、向孩子进行爱惜物品和尊重成人劳动的教育。

  3、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观察成人劳动场所,协助孩子将代表家长工作特点的一件物品带到幼儿园来。

  4、与孩子一起寻找家中有弯绕特点的物体,能从造型美或实用方面领会其变形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仿编《对对歌》

  5、亲子游戏:我也会弯。家长和孩子一起想像、体验身体弯曲的不同造型。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

  2、语言:百人糕

  3、健康:谁的姿势好

  4、数学:哪里一样

  5、儿歌:过节吃点心

  6、英语

  7、科学:大灰狼该不该救

  8、数学:点心屋

  9、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

  10、泥工:我来做 糕点师傅

  第二周:

  1、体育:送货忙

  2、社会:不浪费水水

  3、音乐:加油歌

  4、美术:我是建筑师

  5、歌表演:我来自中国

  6、数学:数数圆形有几个

  7、数学:数三角

  8、语言:曲里拐弯

  9、诗歌:我们的妈妈是祖国

  10、科学:民族娃娃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认识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单队或双队;一顶帽子,一双鞋;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发现问题)→图案配对(进一步认识问题)→数字对应(具体过渡到抽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记录及语言表达(其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力图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同时,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生发对数学的兴趣,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训练和积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活动目的】

  1.认识10以内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操作玩具每人一份,笑脸和哭脸娃娃图案各一个。

  2.1~10的图案记录卡每个幼儿一份,教师用1~10图案记录图一张。

  3.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及空格的图片4张。

  4.标有10以内数字的小汽车卡片若干。

  5.似“桥”的平衡木一个,“”“”图卡各两个,1~10的数字卡各一张。

  知识经验:

  1.幼儿知道如何按要求做记录。

  2.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或父母的手机号码。

  环境布置:

  1.过桥的场景。

  2.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一):实物配对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秘密,并认识单、双数玩具。

  1.为每个幼儿准备两组玩具,让幼儿摆一摆放一放,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

  2.把两种玩具分别配对,你会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一种玩具是可以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都能配成对的,另一种玩具是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都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双数玩具,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单数玩具。

  3.请幼儿把双数玩具放到笑脸娃娃图案下,把单数玩具放到哭脸娃娃图案下,看谁放得对。

  二、操作活动(二):图案配对

  1.幼儿为单、双数图案记录卡做出不同的标记,并写出各图案的数量。

  2.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1~10的数字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找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1.在身体上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器官及物体。

  2.在生活中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四、操作活动(三):连线

  以讨论单、双数的用途引出电话号码,启发幼儿找出电话号码中的单、双数。

  出示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的图片,在空格中填上自己家或父母的电话号码,然后把双数与笑脸娃娃相连、单数与哭脸娃娃相连。

  五、游戏:过桥(音乐配游戏)

  提问:由于车辆越来越多,而长江上的桥数量有限,怎样让车辆不拥挤顺利过桥呢?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单、双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单数时只能让单牌号的车过桥,双数时只能让双牌号的车过桥。

  玩法1: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图卡或“”图卡时,单、双牌号车的司机分别过桥。玩2~3遍后单、双牌号的互换小汽车卡片,再玩1~2遍。

  玩法2: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1、3、5、7、9”的数字卡片时,单牌号的车过桥;当警察举“2、4、6、8、10”的数字卡片时,双牌号的车过桥。

  【结束游戏】

  单牌号车请到单号停车场休息,双牌号车请到双号停车场休息。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生活中寻找以单数或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知道笑与哭是人常见的情绪表现.懂得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不哭闹,不乱发脾气.活动开始环节,我出示了两个脸谱,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一个开心,一个难过.于是我让幼儿猜测他们为什么会开心地笑(伤心地哭),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有的说:妈妈给他买了新的玩具,他就很开心;爸爸带他到外面去玩;爸爸打他了他就哭了;他不想上学就哭了…….在幼儿了解了笑和哭的情绪后,我让幼儿对着小镜子,尝试做做这两个表情,幼儿的积极性较高,除了这两种表情还做了了其它表情.接着,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知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不哭闹.幼儿听故事时十分投入,并能根据故事回答相应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2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0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