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07 09:09:5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剥栗子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香甜的栗子

  2.带毛刺的栗子,栗子食品,手套。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栗子球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课件一

  1.观察栗子球的形状、颜色、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小结:栗子球市绿绿的、圆圆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果实方法。

  这么一个毛毛的、刺刺的、圆溜溜的`东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1)先让幼儿猜一猜。

  (2)教师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用小榔头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小结:因为栗子球外层代刺,所以在取果实时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那带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脚帮忙。

  二、认识栗子的外形特征。

  课件二

  1.看一看:取出来的栗子的形状、颜色?

  2.问一问:有什么味?

  3.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小结: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层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这层硬皮变成了绿棕色的软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刚出升的太阳、像小船等。

  4.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再来动手剥一剥。

  (1)你想请谁帮忙?课件三

  (2)剥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剥好的栗子肉。

  (3)讨论剥栗子肉的方法:

  请手指帮忙,掰开栗子。

  (4)说说栗子肉的特征。

  小结:剥开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层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里面是黄色的肉。

  三、品尝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课件四

  1.启发幼儿谈谈吃过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2.品尝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种吃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平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平跷跷板:最近,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平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平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平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平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平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平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平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平跷跷板两边平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平两边一样平。C.当天平跷跷板平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平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平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平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平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平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平跷跷板保持平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平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平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平了。

  5.幼儿再次用天平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平衡的游戏,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附:教师示范用记录表

  比一比谁轻谁重

  动物名称

  硬币个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强幼儿集体游戏的兴趣。

  2、幼儿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3、启发幼儿通过个人、合作、拼摆等多种形式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难点:幼儿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活动准备

  1、金箍头饰每人一个;

  2、金箍棒数量与人数相同,预先在场地一端摆好几种造型,如:

  3、充气西瓜若干、筐子4个;

  4、电视剧或动画片《西游记》主题和片尾音乐、照相机、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

  (教师、幼儿头戴金箍分别扮“大圣”与“孩儿们”。教师在语调上要尽量模仿孙悟空。 )

  师:孩儿们,花果山今天要举行“花样金箍棒表演”,我们一起参加吧!好!让我们操练起来。

  2、听音乐,做热身活动。

  二、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

  (一)“造型金箍棒”表演

  1、请幼儿观看金箍棒拼摆的几种造型,并自由探索各种走、跑、跳等玩法。

  师:大圣我会72变,我的金箍棒也很厉害,可以36变,孩儿们你们看!请幼儿说一说每一种造型像什么,利用这种造型我们可以怎样玩,比比谁想出的`玩法最多。

  2、提出要求:请幼儿4人合作探索新的造型及玩法。

  师:请孩儿们4人一组,合作拼摆出新的造型,想出新玩法,一会儿展示给大家。

  3、引导幼儿尝试8人合作探索新的造型及玩法。

  师:孩儿们,你们可真聪明!创造出了那么多种新的造型,想一想,如果8位小朋友在一起合作,又能创造出什么新的造型吗?

  4、简单讲评幼儿的活动,并将金箍棒奖励给幼儿。

  (二)“百变金箍棒”表演

  1、鼓励幼儿个人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并为幼儿拍照。

  师:孩儿们,快到大圣这里来!(放低声调)金箍棒可以36变,想一想你的一根金箍棒可以变成什么呢?不过孩儿们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到别人!咱们比比谁变出花样最多!

  2、教师引导幼儿两人或三人合作游戏。

  (幼儿和同伴一起,有的拉大锯,有的抬轿子,有的炒黄豆,有的搭山洞,玩得不亦乐乎)

  3、适时组织集体游戏“钻山洞”。

  4、休息,观看刚拍摄的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玩法。

  5、集体游戏:百变金箍棒。以儿歌形式,教师问,随机请幼儿逐个回答,根据回答集体表演相应的动作。

  师:金箍棒变变变,变成风火轮,转!转!转!

  金箍棒变变变,变成什么? 幼:变成摩托车,(齐)呜!呜!呜!

  金箍棒变变变,变成什么? 变成小飞机, 飞!飞!飞!

  金箍棒变变变,变成什么? 变成小白马, 驾!驾!驾!

  三、竞赛游戏:运西瓜

  1、请幼儿帮忙往水帘洞运西瓜。

  师:大圣我为你们买来了西瓜作为奖励,不过咱们得先一起想个办法:怎样用金箍棒将西瓜运到前面的筐子里呢?要求:运送过程中只能用棒不能用手,中间西瓜不能掉落。

  2、启发幼儿探索运西瓜的方法。请个别幼儿展示。

  3、组织幼儿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运西瓜。

  4、再次启发幼儿换一种新的方式,比赛运送第二批西瓜。

  四、放松活动。

  师:孩儿们,你们可真能干!我们一起回水帘洞吃西瓜喽!

  (在《白龙马》音乐的烘托下,教师带领幼儿边慢慢走动边用金箍棒轻轻敲敲腿和胳膊,最后兴高采烈地将西瓜筐运回水帘洞。

  教学反思

  一、角色道具吸引幼儿,游戏贯穿引导有趣。

  玩枪弄棒可以说是男孩的最爱,但一般只会打打杀杀,女孩更是很少接触,而本节活动教师与幼儿始终以“孙悟空和孩儿们”的角色探索,通过环环相扣的情景,使一根“金箍棒”可以变换多种玩法,可以百变,可以拼摆,可以当作工具……幼儿在自由的玩耍中时时感受着新奇和快乐。

  二、时时探索,环环互动。

  整个活动体现了探索在前。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次引导幼儿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教师随时做一个发现者,及时捕捉玩法独特的幼儿,让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组织幼儿体验同伴的玩法,以启发其他幼儿思考,唤起了幼儿的创造的热情。

  三、动作发展与思维发展并进。

  健康活动以促进幼儿动作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孩子探索时主要以“跳、跑”为主,教师及时引导,如变成飞机、杠铃等来锻炼上肢动作,组织游戏“钻山洞”、 “运西瓜”等,使走、跑、跳、钻、爬、抛接、平衡等各种动作都得到锻炼,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发展。

  在健康活动中随时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本节活动的一大亮点。

  有个人,有合作,有集体,不同的形式,由易到难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而且培养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动静结合,组织有序。

  活动注重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而且设计自然巧妙,每一环节在自由探索尽情活动之后都安排了互相交流展示环节,其实这同时也是休息,特别是在幼儿探索玩“百变金箍棒”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评,很自然地将孩子集中过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滑稽、可笑。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 电脑、投影仪、幕布。

  2.多媒体课件、图谱。

  3.男、女孩分开坐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小动物,一起看看它们是谁?(播放课件逐个出示歌曲中的八个动物:老鼠、狮子、蚂蚁、大象、鱼、鸟、公鸡、母鸡)

  2.问:它们中间谁是树林之王?(狮子)谁力气最(大象)鱼儿在哪里生活?(水里)鸟儿在哪高飞?(蓝天里)小朋友每天吃的鸡蛋是谁生的?(母鸡)谁每天早上喔喔啼?(公鸡)谁怕大狮子?(小老鼠)蚂蚁力气大吗?(没力气)

  评析: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对这八个小动物基本认识的回忆,为下一环节欣赏颠倒的画面作铺垫。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播放课件

  ——八副颠倒的自然现象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引出歌词。

  师:今天树林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幼:小老鼠称自己是大王,大狮子怕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有力气,鱼在天上飞,小鸟在大海里游,公鸡会生蛋,母鸡喔喔啼)

  师总结:我们看到的画面跟生活中真实的现象不一样,正好反了是不是?反了我们还可以说怎么样了?(颠倒)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让幼儿理解歌词。

  2.播放课件

  ——让幼儿视听结合,完整欣赏一遍歌曲。

  师总结:有一首歌就唱到了这些,名字就叫《颠倒歌》,一起来欣赏吧。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幼儿通过视、听结合,既熟悉了旋律,又进一步理解了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

  师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说出歌词,要说别人没说过的。)

  三、进一步熟悉旋律并记住歌词。

  1.教师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师:刚才还有小朋友没太听清楚,现在老师唱一遍,认真听哟,一会儿告诉我你还听到了什么。

  评析:此环节让幼儿不受画面的干扰,仔细倾听老师的清唱,从而更清楚地听出还有哪些歌词。

  2.出示图谱,巩固歌词。

  师总结:其实你们刚才听到的就是这首歌的歌词,我把它们写了下来,不过都是用一个一个的叉(X)表示的。

  (1)教师手指图谱,幼儿边念歌词边拍出节奏,强调其中的切分音和休止符。

  师:小朋友,想要把一首歌唱好听节奏准确很重要喔。汪老师手

  指歌词,你们边念边拍出节奏。一个X拍一次手(即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两个X连在一起下面还画了一条线我们也拍一次手(即两个八分音符为一拍),看到O就空一拍,三个X在一起,前后两个X下面还有线,我们就拍两次手(即切分音为两拍)。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幼儿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做准备。

  (2)教师边拍节奏边演唱歌曲,幼儿再次倾听。

  评析:此环节是让幼儿感知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唱法。

  四、幼儿学唱新歌曲。

  1.放课件,幼儿视、听结合整曲跟唱,要求幼儿通过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滑稽、可笑。

  师:小朋友,这首歌这么好玩,你们一定也想学吧,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吧!

  评析:此环节借助课件提醒幼儿记得歌词,整曲跟唱学唱这首歌。

  2.再次播放课件,幼儿视、听结合整曲跟唱,并要求幼儿边唱边拍出节奏。

  师:小朋友,我们再学着唱一遍,不过要边唱边拍出节奏哟!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让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音和休止符。

  3.听音乐,幼儿边拍手边整曲跟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唱得非常好。不过我们是大班的孩子,应该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了。这一遍我们只放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边唱边拍出节奏好吗?

  评析:此环节目的让幼儿自己学习记着歌词整曲跟唱这首歌。

  五、看图谱,男、女生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师:刚才小朋友都是一起唱,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也就是有的地方男孩唱,有的地方女孩唱,有的地方一起唱,好吗?

  师:那要学会看老师的指挥哟,我的手指向女孩那谁唱?(女孩)

  指向男孩谁唱?(男孩)我的两只手都指了应该怎样?(男孩女孩一起唱)

  (男、女互换角色,连唱两遍)

  评析:此环节的目的为打破全体幼儿一起跟唱的枯燥,变换一下唱歌的形式(即对唱),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初步学习看指挥的手唱歌。

  六、播放课件。

  ——幼儿视、听结合,男、女生对唱(交换角色,两遍)。

  七.播放课件,幼儿视听结合,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我们站起来,加上一些你喜欢的动作一起来唱这首歌好不好?可以做跟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哟!

  评析:活动中幼儿已经坐了不少时间了,此环节为了让幼儿活动一下身体,并在活动中有机会自由探索,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七、歌词创编,开拓知识。

  1.教师先示范创编。

  师:这首歌真意思我很喜欢,我也会创编这样的歌词,还能把它唱出来耶,想听吗?(红红太阳挂在那个夜晚里,弯弯的月亮挂在白天里,夏天穿棉袄,冬天扇扇子,事情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

  2.幼儿尝试创编歌词,并鼓励幼儿唱出来。

  师总结:今天小朋友学会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曲,那今天我们就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并且和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这样的歌词好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传统的大班唱歌活动,歌词风趣、诙谐,幼儿喜欢。活动环节设计合理、紧凑,层层递进,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课件在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利用课件让幼儿观察颠倒的自然现象,这样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歌词;播放课件,让幼儿视听结合学唱歌曲,比以往老师弹琴或放磁带让幼儿跟唱歌曲效果要好得多。通过活动可看出:有时不用传统的钢琴也可以完成一节唱歌教学的任务。通过活动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如听音乐让幼儿说出歌词。

  小百科:在我国俗文学园地有一种别有意趣的颠倒歌,它的创作风格类似于打油诗体,其特点是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这种歌因为其幽默谐噱的民间趣味,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知道5分成两份有多种分法,初步掌握用简图和数字图记录分法。

  2、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5的组成的兴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将5分成两份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5颗糖,卡片1——4,

  2、老师:卡片数字、分合式卡、水果糖等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帮猫妈妈把5颗糖分给小黄猫和小黑猫,可以怎么分?

  2、幼儿动手操作

  3、全班汇报:你怎么分的?到前面来分给大家看。师示范用简图和分合式的.方法记录分法。引导幼儿完成5的四种不同分法,并指导幼儿用简图和分合式记录分法。

  4、小结:5颗糖分给两只小猫,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分法。指导幼儿读分合式。

  5、游戏:数字宝宝躲起来了。

  6、游戏:打数字卡片牌。

  7、情景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和老师配合活动,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将5进行各种各样的分解。

  3、幼儿对本次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动手去操作。

  小百科:5(发音:中文 wǔ 英文 Five ),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1-01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31

幼儿园大班教案10-31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2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