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09 10:45:3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上海说唱”的特点,学习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2、运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感受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难点:把对上海旅游景点的已有经验,用简洁的语句编到相应的节奏型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上海风景图片、上海各处的名称、编写谱、记号笔、固体胶、剪刀等;响板、双响鼓;

  2、“路边童谣”音乐、“猜冬猜”的伴奏。

  经验准备:

  幼儿已积累了对上海著名建筑和旅游景点的粗浅经验,并已经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唱唱说说——体验上海方言的韵味

  (一)唱唱“路边童谣”

  1、在我们上海有很多好听的童谣,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快乐的“路边童谣”吧。(歌表演:路边童谣)

  2、提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语言表演“路边童谣”?(引出上海方言)

  (二)说说“上海美景”

  如今说上海话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谁会说上海方言?那你们能不能用上海方言夸夸我们上海的美丽?(个别幼儿尝试用上海话说上海美景,体验上海方言的嗲、糯等韵味。)

  二、听听学学——感受上海说唱的特色

  1、大家都很喜欢上海,为自己生活在上海,是个上海人而感到骄傲。我和你们一样,所以我也想来夸夸我们的上海城,你们可要听仔细了!(教师用“上海说唱”的'形式夸上海城)。

  2、提问:我夸上海的方式与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唱、有说、还用响板来打节奏等)

  3、什么时候是唱的?什么时候说的?

  4、小结:这种头尾演唱、中间说白的又说又唱的表演形式是上海的一种特色剧种,叫“上海说唱”。

  三、编编练练——探索创编上海说唱的规律

  1、老师都夸到了上海的哪些地方?一起学学上海说唱。(学学上海说唱中有节奏夸上海的语句)

  2、在刚才的上海说唱中,上海还有很多好地方没夸到,我们也来尝试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来夸夸我们的上海,那该怎么夸呢?(出示节奏型:XXXXXXX,幼儿观察讨论)

  ——一颗星节奏型是怎么样的呢?(幼儿拍手打节奏感受节奏型。)

  ——试着把夸上海的话编到这个节奏型里去。(例如卢浦大桥像彩虹)

  ——这条两颗星的节奏型,该怎样打节奏?再编一句夸上海的话到这个节奏型里去。

  3、尝试4个人一组编一段“上海说唱”,说说4个人创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的讨论得出几个创编要素)

  ——要确定统一的节奏型,并粘贴上;

  ——每个人编一句可以加快速度;

  ——为了防止忘记以及共同练习的方便,在节奏型的下面贴上创编的图片或文字,也可以画画或用汉字表示;

  ——编好之后马上练习,还可以适当配上一定的乐器伴奏。

  4、幼儿创编,编好后要用小乐器辅助练习。

  四、交流分享——体验创编上海说唱的快乐

  (一)各组展示创编成果,说说你们成功或者没有完成的原因。

  (二)除了童谣、上海说唱,我们上海弄堂游戏也很有趣哦,让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弄堂游戏吧!(幼儿表演“猜冬猜”。)

  附录: 童谣:上海说唱 说上海,唱上海,上海城,真正美,看看看,快来看,

  金茂大厦层层高,浦江游览景色美,

  城隍庙里九曲桥,世纪广场放风筝。

  上海上海天天变,变得越来越美好,越美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拼的方法进行变化操作。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 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折变。

  4.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小三角形和正方形;小朋友还可以动手怎么做是图形宝宝华丽变身。请小朋友想一想?拼一拼,图形也会变身,并且变的会更加神奇,你想当魔术师吗?

  三、运用图形拼物体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给我示范一个拼图?(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师:我们还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我们来比一比。

  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拼图。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把我们图形宝宝变成了另外一种图形宝宝,你们真厉害!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把这些图形放在益智区小朋友拼一拼,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最亲的人吧!

  活动反思:

  《图形变变变》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

  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初步学会绕口令,努力发准"涛、跳"等音。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相应图片

  活动过程:

  1.玩游戏。

  (1)请你跟我***,我就跟你***。

  (老师怎样做,孩子就怎样做;老师怎样说,孩子就怎样说)

  (2)教师请个别幼儿学说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四十四块石头","四十四头狮子","四十四只柿子"

  2.出示图片,引出绕口令《毛毛和涛涛》。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念一遍《毛毛和涛涛》,请幼儿说说刚才老师念的儿歌与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3.介绍绕口令的特点:绕口令其实也是儿歌,只不过有的字发音很像,很容易读错,是用来帮助小朋友练习发音的。(学习词语:绕口令)

  4.用稍慢的速度念一遍,让幼儿了解内容。

  5.利用教具让幼儿重点练习容易混肴的.音。

  6.分别拿掉跳高和赛跑的图片,让幼儿有节奏的说一说。

  7.请幼儿用如东话说一说,和家人一起说一说。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理解绕口令的语言特点,并学会绕口令。对于大班幼儿学习绕口令的儿歌内容并不难,单对于让幼儿念出绕口令的语言特点就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考虑到要让幼儿了解绕口令的语言特点,我就让幼儿进行完整的欣赏《毛毛和涛涛》给于幼儿一个完整和有特点的认识,让他们从自己倾听的过程中去感知绕口令和平时的儿歌是不同的。其次,让幼儿学会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帮助幼儿学习、学会绕口令的内容,在学习中为了让幼儿学会,我利用了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帮助幼儿学会绕口令的每一句歌词。最后,掌握毛、涛、跑的正确发音。在学习中,根据幼儿学习的情况进行练习幼儿容易发错、和发不准的个别字的音。在活动中,在慢慢练习中幼儿初步都能发准绕口令中的每一个字,单速度一快幼儿的发音就有点跟不上了。

  总之,很多种幼儿能很好的学会了绕口令的内容,对于在速度上的提升就要靠慢慢来练习了。所以,活动延伸活动中,我把图片布置在语言区域中,让幼儿随时都可以进行练习,给幼儿创造一个练习的机会。就如《指南》指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小百科: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冬天的情感。

  2、学习儿歌内容并学习动词:钻、游、飞、摇等。

  3、能初步用儿歌语言和格式仿编新的儿歌,并能大胆地在小朋友面前表达和讲述自己创编的新儿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动物包括:小羊、小狗、青蛙、蛇、喜鹊、大雁、狗熊、松鼠等动物的过冬常识。

  2、材料准备:(燕子、青蛙、鱼、熊)的图片各一张。

  3、儿歌匹配的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内容。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过冬的吗?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第一遍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师:刚才老师念的这首儿歌题目叫什么?儿歌里都有哪些动物来开告别会?(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第二遍欣赏儿歌,进一步理解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师: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出示相应动物过冬方式的`图片)

  3、第三遍欣赏儿歌,学习动词:钻、游、飞、摇等

  师:在这首儿歌里它还告诉我们小动物是怎么去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等会儿也来学一学。

  4、第四遍欣赏儿歌,学习小动物告别的方式

  师: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和伙伴们告别的?(引导幼儿学习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

  三、学习儿歌

  1、结合图谱学习儿歌内容

  2、教师念幼儿默念的方式学习

  3、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一步练习儿歌

  4、结合动作学习儿歌四、仿编儿歌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你认识的动物是怎么过冬的,也像这首儿歌一样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

  四、延伸活动

  师:如果你还有认识其他的动物过冬的方式,我们可以在语言区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附儿歌:小动物告别会北风轻轻吹,树叶轻轻飞,冬天来到了,小动物一起开告别会。

  青蛙说:"呱呱呱,我要钻进泥土" 燕子说:"喳喳喳,我要飞往南方。"鱼儿摇摇大尾巴:"我要游进小河底" 小熊钻进大树洞:"我要好好睡一觉。"再见了,伙伴们,明年春天再相会!再会,再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清明》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本次教学活动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重难点分析

  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二)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三)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小椅子做运动动学会跨障碍跑。

  2.乐于参与竞争,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把小椅子

  活动建议

  1.教师带幼儿做椅子操作为热身运动。

  幼儿自由散开,教师利用椅子带领幼儿做头颈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活动手腕、腕、膝盖。

  2.椅子游戏。请幼儿尝试利用椅子进行走、跑、骑大马、跳下、跨等游戏,相互交流学习。

  3.教师带幼儿利用椅子模拟小鹿进行运动。

  (1)小鹿过河。将椅子摆成四排,幼儿在椅子上走。剧腕、膝盖。

  (2)小鹿绕小树。将椅子摆成四排,幼儿分四队,第一名幼儿绕一圈跑回原点拍第二名幼儿的手最先跑完的'一队获胜。

  (3)小鹿跨跳。将椅子摆成两排,椅子放倒椅背相扣,幼儿分两队从椅上单腿跨跳。

  教师关注体弱和胆小的幼儿,鼓励并给予帮助。

  4.放松运动。将椅子移至场地边

  卷白菜(走走螺旋队形)。教师带幼儿成一路纵队,绕场中速走成螺旋形,至中心后再返回,带椅子回教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含义,知道太阳的.作用。

  2、 能够萌发对太阳的兴趣,尝试寻找太阳,知道太阳无所不在。

  活动准备:

  最好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自制太阳一个;绘画用的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小水滴对太阳说感谢的话。

  小水滴说:太阳公公,您让我变得很轻很轻,飞到天上去。我们在高高的天空上变成白云,飘来飘去,真快活!谢谢您,太阳公公。

  二、学习诗歌:太阳,您好。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提问:为什么我们要感谢太阳?

  (3)、太阳在哪里呢?请你们找一找,然后向太阳问好。

  (4)、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太阳的“痕迹”,如:花上、草上、昆虫身上以及每一样东西都沐浴着阳光。

  (5)、学习诗歌。

  三、引导幼儿向太阳问好,从心里感谢太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竹蜻蜓”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小巧精致、携带方便、飞行灵活,一直倍受孩子们的青睐。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喜欢动手制作、探索发现的阶段。因此,我尝试设计了一节科技制作“竹蜻蜓”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与艺术领域间的整合,借助图示、儿歌引导,难点前置等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制作、交流等途径,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操作技能,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并发展幼儿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表现力。

  二、活动目标

  1、熟悉左右对称特征,在看流程图示制作竹蜻蜓中尝试探索竹蜻蜓翅膀的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2、学会较熟悉地运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技能进行科技小制作,同时养成活动后收拾材料工具的习惯。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制作的愉悦情绪,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向往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蝴蝶、蜻蜓的基本特征已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

  (1)蝴蝶实物标本,课件(以蝴蝶、蜻蜓为主要内容)各一;制作流程图7幅。

  (2)剪刀、吸管、透明胶、画报纸、白卡纸、油画棒、记号笔、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

  (3)自制“竹蜻蜓”范例1只。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欣赏相关的实物标本和课件,熟悉左右对称特征。

  (1)出示蝴蝶实物标本,引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

  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蝴蝶,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左右对称现象,掌握其特征,再次引导幼儿从蝴蝶的两个翅膀的图案、色彩、形状上进行比较和体验。

  2、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

  提问语:“如果要做一个漂亮的左右对称的图形,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幼儿尝试用画纸、油画棒独立制作并装饰左右对称图形。

  (3)教师观察制作情况并归纳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

  ①出示图1~4,让幼儿了解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流程。

  ②自创儿歌归纳制作方法,便于幼儿熟记、掌握技能。“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

  环节自评:“制作对称图形”是本次活动中的关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以“蝴蝶”而非“蜻蜓”作为观察学习的例示,主要是因为蝴蝶翅膀大,易于幼儿观察比较。这样,他们在观察左右对称的同时就能直观地欣赏到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美,为下一步自制过程中的艺术装饰操作部分的更好参与埋下伏笔。制作前,让幼儿先用画纸进行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一是节约材料,二是为幼儿的想法、猜测一个检验求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师自创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图示呈现,幼儿和老师一起出比较合理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利于幼儿轻松攻克第一步制作的难关。

  3、制作“竹蜻蜓”玩具。

  (1)出示自制“竹蜻蜓”,激起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

  指:“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谁愿意上来玩一玩?”

  (2)介绍基本玩法和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指:“这么好玩的竹蜻蜓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呢?”(一根吸管、一张卡纸。在此教师简介古时与现今竹蜻蜓制作原材料的不同。)

  (3)出示图5~7,结合上环节图示1~4,启发引导幼儿理解完整制作的步骤及方法。

  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谁看懂这些图了?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看不懂?”

  (4)幼儿完整观察图示1~7,结合教师制“竹蜻蜓”实物,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5)对幼儿提出的较多疑问之处,老师可作详细讲解或示范。

  (6)幼儿具体的操作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指:“根据图1~7做竹蜻蜓,然后用油画棒在翅膀上装饰图案。制作时保持安静;遇到困难先看图示或者观察“竹蜻蜓”玩具后再想一想,实在不能解决时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制作中注意安全使用工具、注意节约材料;做完后及时材料。”

  (7)幼儿独立制作,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选择合作制作或先独立制作局部后再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制作。

  (8)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如下:

  ①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制作不同形状的竹蜻蜓。

  指:“怎样才能让你的竹蜻蜓与众不同呢?”启发幼儿尝试做出不同形状的竹蜻蜓翅膀。

  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已有美工知识自主创造性地装饰翅膀。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怎样来装饰你的竹蜻蜓?”

  A、启发幼儿选择油画棒、记号笔、画纸等多种方式进行装饰。

  B、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装饰方面的具体的分层指导:能力差、速度慢的幼儿可以在翅膀上先画简单的线条;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进行色彩图案的装饰或用撕贴画纸的形式进行装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式进行创意装饰。

  ③鼓励幼儿遇到制作流程方面困难(如粘贴步骤)时可进行两两合作。

  环节自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此环节将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培养巧妙地融合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让幼儿在制作中感受着图形的对称美,以及大胆运用图案、线条、色彩等表现出个性美,为科学探索活动了更丰富的空间。

  4、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了解竹蜻蜓翅膀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1)玩玩自制竹蜻蜓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指:“大家的竹蜻蜓都做好了,赶快试一试能飞起来吗?都飞得一样吗?”(为作品能成功飞行的幼儿颁发五角星,并让其作一定的示范。)

  (2)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

  指:“一样都是竹蜻蜓,为什么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有的飞的时间长、有的飞了一会儿就会落下来呢?”(幼儿三两成群进行比较飞行,观察、比较、交流、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

  教师:“原来竹蜻蜓的飞行和它的翅膀大小有关系。翅膀大的要比翅膀小的飞得高一些、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4)作品展示、与互换玩要。

  (5)迁移知识。将幼儿自制作品展示后让大家评选优秀作品:从外形装饰、造型美到飞行效果等几个方面去评选。同时让幼儿交换作品,体验与比较。

  教师:“竹蜻蜓这种玩具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了0多年,据说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就是人们受到竹蜻蜓的启发后才制造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这小小的玩具中还藏着大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继续去探索、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更多奥秘。”

  五、活动结束

  1、

  2、

  六、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手工区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审美情趣。

  选自《教育导刊·幼儿教育》9年第4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绘本图片,大胆讲述芽芽为了让牙齿掉下来想出的各种办法,体验作品的夸张与趣味。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情节发展,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知道换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要放松心情正确对待,不要害怕。初步了解乳牙和恒牙。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仔细观察绘本故事,大胆讲述芽芽为了让牙齿掉下来想出的各种办法。

  活动难点:大胆猜测情节发展,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换牙的情况和感受。

  2、《一颗超级顽固的牙》PPT,动画和故事图片。牙齿图片。

  3、《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绘本一手一本。

  4、黑板,勾线笔,心形彩色信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客人老师也来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听故事。欢迎客人老师。客人老师好。小朋友们真有礼貌。我们先站起来一起来跳个舞吧。《刷牙歌》。请小朋友们坐下来。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刚才歌里唱谁是我们的好朋友呀?牙齿。那代老师问问你们,你们掉过牙齿吗?谁?有什么感觉?代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掉牙的故事。名字叫《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有谁知道顽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举手说。好,我们看完故事就明白什么叫顽固了。

  二、故事。

  有一个叫芽芽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到了换牙的年龄。这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牙齿松动了—————放到啃苹果的地方停住。

  芽芽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吃的?请人来学一学,我们一起学一学。

  结果只听“哎呦”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情?牙松了。

  2、盼掉牙—————放到爸爸说完的地方停住。

  爸爸说了什么,芽芽怎么想的?为什么芽芽希望自己的牙齿快点掉下来?

  3、芽芽的办法————放到5种办法后停下。

  为了掉牙,芽芽用了好多办法,管用吗?她一共用了几种办法?问问客人老师。

  第一种办法———扭。

  谁告诉大家芽芽的第一个办法是什么?故事里怎么演的,胆子大点,希望你又会说又会演。

  这办法管用吗?你看,芽芽怎么样了。

  第二种办法———拴。

  芽芽没有放弃,她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结果呢,看,这次乌龟怎么啦?

  第三种办法:蹦。

  芽芽想到的第三种是什么办法?

  为什么只能看到芽芽的脚丫?请人来学一学,怎么蹦的?

  第四种办法:捕。

  管用吗?最后谁被捕蝇草捉住了?苍蝇。

  第五种办法:粘。

  现在时间越来越少了,芽芽只剩下一个主意了。是什么呀?一头粘在。。。。一头粘在。。

  这是芽芽最后一个办法,她成功了吗?

  现在知道什么是顽固了吧。

  4、帮芽芽想办法。、

  芽芽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你能帮芽芽想到什么让牙齿快点掉下来的好办法吗?

  5、特别的喷嚏。

  芽芽的牙齿最后到底掉了没有?掉了。究竟是怎么掉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动画。

  怎么掉的?打喷嚏,怎么打的?请人来学学。请客人老师学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啊啊啊啊啊切。夸张。

  现在芽芽的心情怎么样了?

  三、换牙的感受和牙齿的常识。

  小朋友们,你们掉下来的牙齿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再碰到掉牙你们还会害怕,紧张吗?为什么?

  小结:遇到掉牙不要害怕,不要担心,因为这是每个小朋友必须经过的成长过程,掉牙换牙了,应该高兴,说明自己长大了。真的掉牙时要注意,不要让掉的牙齿吞到肚子里,也不要用舌头舔掉牙的地方。故事里掉牙的办法很有趣,但是现实当中我们不要刻意去弄掉快要掉的牙齿,就让它顺其自然的脱落。

  代老师问问小朋友们,我们出生不久长出来的牙齿,就是没有掉和换牙前的牙齿叫什么牙?有人知道吗?乳牙。有多少颗呢?看图。20颗。客人老师,你们的牙小时候都换过没有呀?换过后的牙齿叫什么牙呢?恒牙、有多少颗?请一名客人老师上来,小朋友来数数。28—32颗都对。有4颗智齿有的人没长全。

  我们来看图,清楚一些。一起来数数多少颗。

  当我们换了恒牙后,就要保护好,因为万一恒牙碰掉了,长蛀牙了烂了就再也长不出新牙齿了。我们要坚持每天刷牙。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四、完整欣赏故事动画。

  看绘本,跟着复述故事。

  五、给芽芽写信。画画放刷牙音乐。

  牙仙子太忙了,没有及时回复芽芽写的信。我们帮牙仙子给芽芽写信吧。再帮她想想其他有趣的掉牙办法。

  画完请小朋友们拿着你的信去找客人老师讲讲你帮她想的办法吧。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一些提问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怎么样才能让牙齿快点掉下来?其实,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换牙的时候,牙齿松动有一定的体会。所以这个故事的选择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很适合大班孩子。面对大班的孩子,要让他们敢说,想说,我采用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猜。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故事———猜故事这样边看边猜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猜想中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创编歌曲的新唱法,体验其乐趣。

  2、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音量。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尝试创编歌曲的新唱法,体验其乐趣

  环境与材料:

  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音量。

  备课

  一、学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说歌词。

  二、听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三、游戏"点兵点将"

  玩法: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圈,教师在圆内沿圆圈逆时针行走,边走边唱歌曲,同时和着节奏用手逐一轻拍幼儿肩膀,当唱完最后一句,手拍在谁的肩上,谁就学两声

  小狗叫。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跟唱。

  四、游戏"录音机"

  玩法:幼儿做录音机,教师做开录音机的人。

  活动反思:

  《张家爷爷的小花狗》这首歌曲歌词比较简单,幼儿学习起来也比较快。活动一开始我在黑板上放了一张《张家爷爷的小花狗》的图谱,还有五朵小花和两只小花狗的图片。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一张小花狗的图片作为导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涨,一下子都吸引过来,齐声道:这是"小花狗"。接着我在用讲述故事的形式讲述歌曲内容,幼儿听得比较认真,我再用歌唱的方式将歌曲演唱出来。幼儿对于"名字叫小花"这个歌词有多少遍不太清楚,以至于我演唱了3、4遍也还没有彻底的弄清楚。我就利用图谱上的小花图片让幼儿弄明白到底要唱多少遍,"原来是5遍呀!"孩子们感叹道。弄清楚之后,孩子们学起来就特别容易了。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了,用默唱或拍手的方式来演唱歌曲。首先我采用了孩子们的想法,用做小花和拍手的手势来代替歌词内容。先是"花"不唱,对于孩子来说是简单的,然后是"小花"不唱,也是比较容易的。在上这两个环节时,由于我的.紧张我把这两个顺序倒了一下,自己都没有发现,还是吴园长给我点评的时候提出来的。再是"叫小花"不唱,最后是"字叫小花"不唱,这两个演唱是有难度的,孩子们唱的时候最容易把歌词唱出来。活动最后我和孩子们一同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了一边。

  整个活动流程还是挺顺的,但是在活动中我一边弹琴一边演唱,不太容易关注到所有的孩子,有时还特别容易弹错,孩子们的兴趣高涨,纪律有点收不住。还有在环节的把握上不是特别的清晰。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31

幼儿园大班教案10-31

幼儿园大班教案11-01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1-0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